旗袍不是清朝的服饰,这是肯定的答案。但是旗袍来源于满人服饰,注意与不是清朝服饰,这是两个概念。
我们今天讲旗袍,也就是旗袍的概念是中华女性的服饰,不是清朝服饰。却不否认旗袍的来源于旗人之袍旗人之袍也可称为旗装,注意不称呼旗袍。
这样旗袍的概念很明确,旗袍是中华女性服饰,旗装是旗人之袍。
满族女性的旗装并不是一件袍服,而是一套服饰。头上要加耷拉翅、如意头等假髻,形式夸张,脚蹬“花盆底”高底鞋。上加高,下垫高,服饰拉长,将旗女腰线抬高,下肢拉长,重心随之上移,审美中心转移到上面,使穿着者显得亭亭玉立。
清代初期旗人之袍,其外部轮廓呈长方形,圆领口,窄袖、有扣襻、衣襟右掩,两腋部分明显收缩,袍下部开衩,下摆宽大。清代中叶,除圆领外,又出现了狭窄的立领,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时宽大,下摆一般多垂至脚踝。清代后期,旗人之袍特点是袍身较为宽博,袍袖过肘,扣缀右侧,下摆开衩,造型线条平直硬朗,外形以直线为主,不用曲线,腋部的收缩也不明显。一句话概括,旗人之袍没有腰身,不要曲线。
旗袍则是在旗人之袍基础上脱胎换骨的改造,仅仅保留了袍身的形制,宽大、厚重的袍身被缩小、变窄,依据身体量身定做,突显胸乳与臀部曲线。抛去了头上的假发髻,以及脚上的高底鞋。旗袍的领口、纽扣等等都有很大的变化。
旗袍出现开衩,尤其是高开衩,走路时露出秀美的小腿,甚至部分大腿。完全颠覆了旗人之袍不展示曲线,以厚重面料包裹身体的弊端。西风东渐,20世纪30年代,西式裁剪技术与制作工艺,也被进入旗袍制作中,旗袍展示出新的姿彩。
中华女性的新形象由于旗袍的出现,被塑造出来,新时代、新女性、新风采。
不要再说旗袍是清朝的服饰,它就是汉族女性的服饰,是民国共和思想与文化影响下,绽放出的服饰奇葩。
旗袍是满族的服饰。
旗袍本是满族的民族服饰,作为一个游牧民族,满族在入关前主要以狩猎为生。所以,最早的满族服装设计要利于骑射。
典型的满族男性服装由一整块环绕全身的直筒型布料制成,衣袍下摆剪裁为四片。衣袍还包括圆领(round collar )、窄袖(narrow cuff)、数枚纽扣(buttons)以及一条腰带(waist band)。女性服装基本与男装类似,但袍服的下摆只剪裁为两片。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长衫的长度大大缩短,下摆从脚踝提高到了小腿。腰线收紧了,同时位于大腿两侧的开衩也相应地提高了。这个时期的旗袍,变得更加凸现女性的柔美。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旗袍的流行达到了顶峰。旗袍不再是传统的满洲服饰, 它彻底改良为一种凸显女性窈窕曲线的服饰,设计多样,材质各异,色彩缤纷。
扩展资料
1、旗袍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
旗袍中盘花扣的编制,镶滚边的精作,都是中国服饰的独特创举。盘花扣是古老的“中国结”的一种,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这种绳结就已经出现,慢慢地演变成一种民间手工艺,延传至今,在服饰上的应用,凝结了先民们的智慧和创造潜能,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而旗袍上的盘花扣是利用中国结的编制工艺手段,以大自然为题材,在旗袍扣位的小小面积上,进行了精工再造,发展出很多的图案和花式,展现了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和民族精华,具有中国浓郁的民族风格。
旗袍的用料多为锦、缎、绉、绸,这些都是中国生产的传统的衣服面料,面料上多配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以表达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特色,不但具有传统文化的意蕴,更体现了深邃的民族精神。
2、旗袍所表现的含蓄婉约的儒家思想
服饰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有着紧密的联系。儒家思想影响着中国社会几千年并在现在也持续着这种影响。
儒家礼教讲究含蓄、中庸,旗袍线条简洁流畅,婉约含蓄,在“露”的同时讲究“遮”,含蓄之中,流闪着几丝只有在线装小说、绣像插图中的仕女才有的清幽气质,因而连带旗袍的性感,都是一种恬淡的靓丽。
旗袍是中国女性着装文化的典型标志,其整体造型风格既符合中国艺术和谐的特点,又将具有东方特质的装饰手法融入其中。在这里,旗袍所表现的服饰文化特色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感情是有一致性的,因而其独特的魅力得以经久地流行。
3、旗袍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理念
旗袍文化展现了生动的民族精神,是一种民族文化理念的代表。旗袍表达的是含蓄、朦胧、婉约,它适度地强调胸、臀和细腰,以造型的自然简约格调体现服饰的大家品质:典雅、淑秀、端庄,给人以审美的感受。
旗袍注重精细艺术手法和工艺表达,大量采用的刺绣、图案等丰富的服饰手段,表达了丰富的现象和意境;同时旗袍的端庄、大气,较好地体现了中国服饰力求稳重、平静,有助安宁、融洽和礼让的人际关系,较好地体现了中国服饰文化以伦理道德自律、维持礼仪之邦的精神。
现在的旗袍已经和流行趋势相结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频频亮相,而且被作为一种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旗袍从流行走向经典,它寄托着民族服饰上的一种家园情结,一种民族精神的再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旗袍
满族。
旗袍改自满族妇女服装(旗服)。不同于沿袭了4000多年的汉服服制,清朝三百余年的中国女装以旗服为主流。
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妇女开始领悟到“曲线美”,对旗袍不断改进,推陈出新,力求把自己优美的身材曲线表现出来。但这并非一帆风顺,于是中西文化冲突的“拉锯战”,便被缝在旗袍上。
扩展资料: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
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旗袍文化
本文目录一览: 1、旗袍起源于哪个族 2、旗袍起源与哪个民族? 3、现在的旗袍究竟是满族服装演变而来,还是来自汉族的? 4、旗袍是什么族的服饰 5、旗袍是清朝的服饰吗? 6、旗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