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旗袍(旗袍加身,挽起发髻)

qipaousa3个月前Activity 活动1

本文目录一览:

传统与时尚的议论文怎么写有没有现成的作文

舞动中国红

江苏省盱眙中学夏芃芃

新年里,徜徉在喜气洋洋的大街小巷,听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看着家家户户门上贴着的对联和身边不时掠过的身着唐装的少女,我的眼前映入了一片魅力四射的中国红。凝视着少女们被中国红映出的笑靥,欣赏着时装店里将传统底色和时尚款式巧妙融合的中国红喜服,摸着精品店里一件件绣工精良的中国红配饰,恍然想到,这流行的中国红不正是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吗?

我不会穿大红的衣服招摇过市,却深深地爱着中国红。中国红蕴含着喜庆的气息,代表着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传统文化;穿着它,又能秀出一番别样的时尚风情。你瞧,世姐关琦领奖时的那条中国红衬地、绣着百鸟朝凤的礼裙不是一出场就艳压群芳,炫亮了全场人的目光吗?那自然流露的传统气息和充满朝气的时尚风格不是让爱美的人们没过几天就掀起了中国红的流行浪潮吗?

我爱传统,也爱时尚,就像中国红一样――传统与时尚也是可以亲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当中国红流行的时候,我们知道,它成了传统再现于新时代的载体;同时,它也让我们明白,时尚其实并不孤立,独特的阶段性让它在经过一个时代的流行之后,便沉淀到传统的阵营,从而成为与传统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爱中国红,但我并没有真的像别人一样买一件穿在身上,它也不会成为我唯一的喜爱。因为我知道,一阵风的追求只能短暂而肤浅的,更像一种形式,难以真正接触到它的精华部分――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是深厚的,久远的,需要我们浸入其中去吸收;否则,就只能与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失之交臂。

我们期待着像中国红的流行那样,传统与时尚的融合能更多地再现于现实,以更形象更端庄的姿态缀饰生活,熏陶未来。因为,传统已不再能满足年轻人多元化的追求,而时尚也不能完全作为我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我们需要时尚,也需要传统。时尚,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传统,守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舞动中国红,舞出传统的典雅与时尚的奔放;舞动中国红,舞出人类永恒的不竭的动力。

【简评】

本文立意深刻,思路清晰。作者紧扣话题,从中国红的流行入笔,写出了自己对蕴含着传统与时尚双重内涵的中国红的热爱,准确而深刻地诠释了传统与时尚的关系,有侧重地强调了二者的融合对于个人生活、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语言严谨而不失灵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优秀作文点评2】

夕阳别样红

江苏省盱眙中学郭文超

爷爷与奶奶的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见过一面后便开始操办婚事。奶奶每次谈起她和爷爷的婚礼,满布皱纹的脸总是红扑扑的,眼睛总是亮亮的。奶奶的娘家没有什么嫁妆,便租了一顶红轿子,让奶奶的几个兄弟抬着去。没有红盖头,满村的人都看见了害羞的奶奶,脸儿比红夹袄还要红。爷爷说,那时的奶奶靓极了;奶奶说,那时的爷爷帅呆了。

姑姑出嫁的时候,奶奶竟孩子气的想为她要一顶红轿子,可在奶奶结婚时,轿子就已经是稀罕物了,更何况几十年过去了。办喜事那天,看着崭新的轿车把姑姑带走时,奶奶觉得很失落,她总想着那顶红轿子。一直到现在,奶奶还念叨着说,结婚用轿子多好啊!

不久后的一个星期天,爷爷奶奶一大早就起来了,仔仔细细的打扮了一番,爷爷刮了胡子,奶奶将满头银发梳了又梳,对正在吃早饭的我招呼了一声说他们要去拍婚纱照,几欲喷饭的我立马尾随而去瞧个热闹。我就说嘛,他们瞅见姑姑的婚纱照直夸漂亮一定有问题。

照相馆里,我推荐了白色的婚纱,奶奶一个劲儿摇头最终选择了一件红色的旗袍。化妆时,奶奶愣愣地看着店主拿着各式的“笔”在她脸上涂涂画画,趁人不注意时还跟我嘀咕:“平时只看你写字时用,怎么还能在脸上写?”画完后,她在镜子前看了半天,用手小心翼翼地碰了一下口红,又使劲地抿了几下,不好意思地笑。而爷爷则坐在一边,手指不停地弹敲着椅背,我用胳膊肘碰了一下他轻声说:“您紧张啊?”“才不呢。”爷爷边说边擦额上的汗。我也不停地擦汗,我一直教他们摆一个说得过去的Pose,可是他们硬是无动于衷,一脸的严肃。没办法我只好骗他们说照好了。他们同时吁了一口气,爷爷牵起了奶奶的手开心地笑,奶奶也抬起手帮爷爷理了理衣领,两人搀扶着向我们走来,在此期间,照相机一直不停地“咔嚓”着,终于大功告成。

爸爸怕他们待在家里闷得慌,便帮他们到老年大学报了名。一个月后,爷爷竟提了个录音机,在屋子里和奶奶跳起了迪斯科,歪歪扭扭地迈着步子,像小孩一样认真。哥一个劲儿地夸爷爷奶奶是与时俱进。不过他们白天跳迪斯科,晚上还是搬着小板凳坐到院子里。爷爷会一边拉着二胡一边哼唱不知名的曲儿,奶奶拿着蒲扇轻轻地晃着,一边跟着哼。二胡伴着咿咿呀呀的腔调,夹着拍打扇子的声音,不知不觉中,我就进入了梦乡。有时一觉醒来,看见他们还静静地坐在院子里。奶奶说他们谈恋爱那会儿就这样一声不吭,坐着地上。我想,这比起现在的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怕丝毫也不逊色,这是怎样一种的浪漫啊。

跨过世纪的门槛,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一路走来,优哉游哉。

【简评】

红轿子和二胡是传统的象征,奶奶想着红轿子,爷爷钟爱着二胡,因为它们承载了爷爷和奶奶的幸福,爷爷奶奶是传统的;婚纱照和迪斯科是时尚的象征,奶奶和爷爷拍婚纱照学跳迪斯科,因为爷爷奶奶并没有停止对美好事物(时尚)的追求,爷爷奶奶又是时尚的。作者构思巧妙,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形象的事物,很好地演绎了“传统与时尚”的话题。文章细节描写传神,语言生动,富有个性化。

(附:看到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会心一笑——本文也算是有“超前意识”了吧。)

金鲤鱼的百裥裙的原文

金鲤鱼有一条百裥裙

金鲤鱼有一条百裥裙,大红洋级的,前幅绣着“喜鹊登梅”。金鲤鱼就喜欢个梅花,那上面可不是绣满了一朵朵的梅花。算一算,足足有九十九朵。两只喜鹊双双一对地停在梅枝上,姿式、颜色,配得再好没有,长长的尾巴,高高地翘着。

头是黑褐色的,背上青中带紫,肚子是一块白。梅花朵朵,真像是谁把鲜花撒上去的。旁边两幅是绣的蝴蝶穿花,周边全是如意花纹的绣花边。

裙子是刚从老樟木箱子里拿出来的,红光闪闪地平铺在大沙发上。珊珊不知怎么欣赏才好,她双手抚着胸口,兴奋地叹着气说:“唉!不得了,不得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百裥裙!”

她弯下腰伸手去摸摸那些梅花,那些平整的裥子,那些细致的花边。她轻轻地摸,仿佛一用力就会把那些娇嫩的花瓣儿摸散了似的。

然后她又斜起头来,娇憨地问妈妈:“妈咪!这条百裥裙是你结婚穿的礼服吗?”

妈妈微笑着摇摇头。这时爸爸刚好进来了,妈妈看了爸爸一眼,对珊珊说:“妈咪结婚已经穿新式礼服喽!”

“那么这是谁的呢?”珊珊又一边轻抚着裙子一边问。

“问你爸爸吧!”妈妈说。

爸爸并没有注意她们母女在说什么,他是进来拿晚报看的,这时他回过头来,才注意到沙发上的东西。他扶了扶眼镜,仔细地看了看,并没有看出什么来。

“爸,这是谁的百裥裙呀?不是妈咪跟你结婚穿的吗?”珊珊还是问。

爸爸只是轻轻摇摇头,并没有回答,仿佛他也闹不清当年结婚妈咪穿的什么衣服了。但是停一下,他像又想起了什么,扭过头来,看了那裙子一眼,问妈说:“这是哪里来的?”

“哪里来的?”妈咪谜语般地笑了,却对珊珊说:“是你祖母的呀!”

“祖母的?是祖母结婚穿的呀!”珊珊更加惊奇,更加地发生兴趣了。

听说是祖母的,爸又伸了一下脖子,把报纸放下来,对妈咪说:

“拿出来做什么呢?”

“问你的女儿。”妈妈对女儿讲“问爸爸”,对爸爸却又讲“问女儿”了,总是在打谜语。

珊珊又耸肩又挤眼的,满脸洋表情,她笑嘻嘻地说:

“我们学校欢送毕业同学晚会,有一个节目是服装表演,她们要我穿民初的新娘服装呢!”②

“民初的新娘子是穿这个吗?”爸爸不懂,问妈妈。

“谁知道!反正我没穿过!”妈咪有点生气爸爸的糊涂,他好像什么事都忘记了。

“爸,你忘了吗?”珊珊老实不客气地说:

“你是民国十年才结婚的呀!结了婚,你就一个人跑到日本去读书,一去十年才回来,害得我和哥哥们都 小了十岁(她撅了一下嘴)。你如果早十年生大哥,大哥今年不就四十岁了?连我也有二十八岁了呀!”

爸爸听了小女儿的话,哈哈地笑了,没表示意见。妈妈也笑了,也没表示意见。然后妈妈要叠起那条百 裥裙,珊珊可急了。说:“不要收呀,明天我就要拿到学校去,穿了好练习走路呢!”

妈妈说:“我看你还是另想办法吧!我是舍不得你拿去乱穿,这是存了四十多年的老古董咧!”

珊珊还是不依,她扭着腰肢,撒娇地说:

“我要拿去给同学们看。我要告诉她们,这是我祖母结婚穿的百裥裙!”

“谁告诉你这是你祖母结婚穿的啦?你祖母根本没穿过!”妈妈不在意地随口就讲了这么一句话,珊珊略显惊奇地瞪着眼睛看妈咪,爸爸却有些不耐烦地责备妈妈说:

“你跟小孩子讲这些没有意思的事情干什么呢?”

但是妈妈不会忘记祖母的,她常说,因为祖母的关系,爸爸终于去国十年回来了,不然的话,也许没有 珊珊的三个哥哥,更不要说珊珊了。

爸爸当然更不会忘记祖母,因为祖母的关系,他才决心到日本去读书的。

在这里,很少一可以说简直没有人认识当年的祖母,当然更不知道金鲤鱼有一条百裥裙的故事了。

六岁来到许家

许大太太常常喜欢指着金鲤鱼对人这么说:她呀,六岁来到许家,会什么呀?我还得天天给她梳辫子,伺候她哪!”

许大太太给金鲤鱼的辫子梳得很紧,她对金鲤鱼也管得很紧。没有人知道金鲤鱼的娘家在哪儿,就知道是许大太太随许大老爷在崇明县的任上,把金鲤鱼买来的。可是金鲤鱼并不是崇明县的人,听说是有人从镇 江把她带去的。六岁的小姑娘。

就流离转徙地卖到了许家。她聪明伶俐,人见人爱。虽然是个丫头的身份,可是许大太太收在房里当女儿看待。许家的丫头多的是,谁有金鲤鱼这么吃香?她原来是叫鲤鱼的,因为受宠,就有那多事的人,给加上个“金”字,从此就金鲤鱼金鲤鱼地叫顺了口。

许大太太生了许多女儿,大小姐,二小姐,三小姐,四小姐,五——还是小姐。到了五小姐,索性停止不生了。许家的人都很着急,许大老爷的官做得那么大,她如果没个儿子,很蹩扭。

因此老太太要考虑给儿子纳妾了。许大太太什么都行,就是生儿子不行,她看着自己的一窝女儿,一个赛一个地标致,如果其中有一个是儿子,也这么粉团儿似的,该是多么的不同!

那天许大太太带着五个女儿,还有金鲤鱼,在花厅里做女红。她请了龚嫂子来教女儿们绣花。龚嫂子是湖南人,来到北京,专给宫里绣花的,也在外面兼教闺中妇女刺绣。

许大太太懂得一点刺绣,她说顾绣虽然翎毛花卉山水人物无不逼真,可是湘绣也有它的特长,因为湘绣参考了外国绣法,显得新鲜活泼,所以她请了龚嫂子来教刺绣。

龚嫂子来了,闺中就不寂寞,她常常带来宫中逸事,都不是外面能知道的。所以她的来临,除了教习以外,也还多了一个谈天的朋友。

那天许大太太和龚嫂子又谈起了老爷要纳妾的事。龚嫂子忽然瞟了一眼金鲤鱼,努努嘴,没说什么。金鲤鱼正低头在白缎子上描花样。她这时十六岁了,个子可不大,小精豆子似的。许大太太明白了龚嫂子的意思,她寻思,龚嫂子的脑筋怎么转得那么快,眼前摆个十六岁的大丫头,她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金鲤鱼是她自己的人,百依百顺,逃不出她的手掌心。把金鲤鱼收房给老爷做姨太太,才是办法。她想得好,心里就畅快了许多,这些时候,为了老太太要给丈夫娶姨太太,她都快闷死了!”

六岁来到许家,十六岁收房做了许老爷的姨太太,金鲤鱼的个子还抵不上老爷书房里的小书架子高呢!就不要紧,她才十六岁,还在长哪!可是,年头儿收的房,年底她就做了母亲了。金鲤鱼真的生了一个粉团儿似的大儿子,举家欢天喜地,却都来向许大太太道喜,许大太太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

许大太太不要金鲤鱼受累,奶妈早就给雇好了。一生下,就抱到自己的房里来抚养。许大太太没有什么可操心的了。许大老爷,就让他归了金鲤鱼吧!她有了振丰——是外公给起的名字——就够了。

有许大太这样一位大太太,怪不得人家会说:“金鲤鱼,你算是有福气的,遇上了这位大太太。”

金鲤鱼也觉得自己确是有福气的。可是当人家这么对她说的时候,她只笑笑。人家以为那笑意便是表示她的同意和满意,其实不,她不是那意思。她认为她有福气,并不是因为遇到了许大太太,而是因为她有一个争气的肚子,会生儿子。所以她笑笑,不否认,也不承认。

无论许大太太待她怎么好,她仍然是金红鱼。除了振丰叫她一声“妈”以外,许家一家人都还叫她金鲤鱼。老太太叫她金鲤鱼,大太太叫她金鲤鱼,小姐们也叫她金鲤鱼,她是一家三辈子人的金鲤鱼!金鲤鱼,金鲤鱼,她一直在想,怎么让这条金鲤鱼跳过龙门!

到了振丰十八岁,这个家庭都还没有什么大改变,只是这时已经民国了,许家的大老爷早已退隐在家做遗老了。

这一年的年底,就要为振丰完婚。振丰自己嫌早,但是父母之命难违,谁让他是这一家的独子,又是最小的呢!对方是江宁端木家的四小姐,也才不过十六岁。

从春天两家就开始准备了。儿子是金鲤鱼生的,如今要娶媳妇了,金鲤鱼是什么滋味?有什么打算?

有一天,她独自来到龚嫂子家。

绣个喜鹊登梅吧

龚嫂子不是当年在宫里走动的龚嫂子了,可是皇室的余荫,也还给她带来了许多幸运。她在哈德门里居家,虽然年纪大了,眼睛不行了,不能自己穿针引线地绣花,可是她收了一些女徒弟,一边教,一边也接一些定制的绣活,生意很好,远近皆知。交民巷里的洋人,也常到她家里来买绣货。

龚嫂子看见金鲤鱼来了,虽然惊奇,但很高兴。她总算是亲眼看着金鲤鱼从小丫头变成大丫头,又从大丫头收房作了姨奶奶,何况——多多少少,金鲤鱼能收房,总还是她给提的头儿呢。

金鲤鱼命中带了儿子,活该要享后福呢!她也听说金鲤鱼年底要娶儿媳妇了,所以她见了面就先向金鲤鱼道喜。金鲤鱼谢了她,两个人感叹着日子过得快。然后,金鲤鱼就说到正题上了,她说:“龚嫂子,我今天是来找龚嫂子给绣点东西。”

于是她解开包袱,摊开了一块大红洋缎,说是要做一条百裥裙,绣花的。

“绣什么呢?”龚嫂子问。

“就绣个喜鹊登梅吧!”金鲤鱼这么说了,然后指点着花样的排列,她要一幅绣满了梅花的“喜鹊登梅”,她说她就爱个梅花,自小爱梅花,爱得要命。她问龚嫂子对于她的设计,有什么意见?”

龚嫂子一边听金鲤鱼说,一边在寻思,这条百裥裙是给谁穿的?给新媳妇穿的吗?不对。新媳妇不穿“喜鹊登梅”这种花样,也用不着许家给做,端木家在南边,到时候会从南边带来不知道多多少少绣活呢!她不由得问了:“这条裙子是谁穿呀?”

“我。”金鲤鱼回答得很自然,很简单,很坚定。只是一个“我”字,分量可不轻。

“噢——”龚嫂子一时愣住了,答不上话,脑子在想,金鲤鱼要穿大红百裥裙了吗?她配吗?许家的规矩那么大,丫头收房的姨奶奶,哪就轮上穿红百裥裙了呢”就算是她生了儿子。

可是在许家,她知道得很清楚,儿子归儿子,金鲤鱼归金鲤鱼呀!她很纳闷。可是她仍然笑脸迎人地依照了金鲤鱼所设计的花样——绣个满幅喜鹊登梅。她答应赶工半个月做好。

喜鹊登梅的绣花大红百裥裙做好了,是龚嫂子亲自送来的。谁有龚嫂子懂事?她知道该怎么做,因此她直截了当地就送到金鲤鱼的房里。

打开了包袱,金鲤鱼看了看,表示很满意,就随手叠好又给包上了,她那稳定而不在乎的神气,真让龚嫂子吃惊。龚嫂子暗地里在算,金鲤鱼有多大了?十六岁收房,加上十八岁的儿子,今年三十四喽!到许家也快有三十年喽,她要穿红百裥裙啦!她不知道应当怎么说,金鲤鱼到底该不该穿?

金鲤鱼自己觉得她该穿。如果没有人出来主张她穿,那么,她自己来主张好了。送走了龚嫂子回到房里,她就知道“金鲤鱼有条百裥裙”这句话,一定已经被龚嫂子从前头的门房传到太太的后上房了。

甚至于跨院堆煤的小屋里,西院的丁香树底下,到处都悄声悄语在传这句话。可是,她不在乎,金鲤鱼不在乎。她正希望大家知道,她有一条大红西洋级的绣花百裥裙子。

很早以来,她就在想这样一条裙子,像家中一切喜庆日子时,老奶奶,少奶奶,姑奶奶们所穿的一样。她要把金鲤鱼和大红百裥裙,有一天连在一起——就是在她亲生儿子振丰娶亲的那天。谁说她不能穿?这是民国了,她知道民国的意义是什么——“我也能穿大红百裥裙”,这就是民国。

百裥裙收在樟木箱子时,她并没有拿出来给任何人看,也没有任何人来问过她,大家就心照不宣吧。她也没有试穿过,用不着那么猴儿急。她非常沉着,她知道该怎么样的沉着去应付那日子——她真正把大红绣花百裥裙穿上身的日子。

可是到了冬月底,许大太太发布了一个命令,大少爷振丰娶亲的那天,家里妇女一律穿旗袍,因为这是民国了,外面已经兴穿旗袍了,而且两个新人都是念洋学堂的,大家都穿旗袍,才显得一番新气象。

许大太太又说,她已经叫了亿丰祥的掌柜的来,做旗袍的绫罗绸缎会送来一车,每人一件,大家选吧。许大太太向大家说这些话的时候,曾向金鲤鱼扫了一眼。金鲤鱼坐在人堆里,眼睛可望着没有人的地方,身子扳得纹风不动,她真沉得住气。

她也知道这时有多少只眼睛向她射过来,仿佛改穿旗袍是冲着她一个人发的。空气不对,她像被人打了一门根子。她真没想到这一招儿,心像被虫啃般的痛苦。她被铁链链住了,想挣脱出来一下,都不可能。

到了大喜的日子,果然没有任何一条大红百裥裙出现。不穿大红百裥裙,固然没有身份的区别了,但是,穿了呢?不就有区别了吗?她就是要这一点点的区别呀!一条绣花大红百裥裙的分量,可比旗袍重多了,旗袍人人可以穿,大红百裥裙可不是的呀!

她多少年就梦想着,有一天穿上一条绣着满是梅花的大红西洋缎的百裥裙,在上房里,在花厅上,在喜棚下走动着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从熨得平整坚实的裙裥子里发出来的。那个声音,曾令她羡妒,令她渴望,令她伤心。

一去十年

当振丰赶到家,站在他的亲生母亲的病榻前时,金鲤鱼已经在弥留的状态中了。她仿佛睁开了眼,也仿佛哼哼地答应了儿子的呼声,可是她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是振丰离国到日本读书十年后第一次回家——是一个急电给叫回来的。不然他会呆多久才回来呢?

当振丰十八岁刚结婚时,就感觉到家中的空气,对他的亲生母亲特别的不利,他也陷入痛苦中。他有抚养着他的母亲,宠惯着他的姐姐,关心着他的父亲,敬爱着他的亲友和仆从,但是他也有一个那样身份的亲生母亲。

他知道亲生母亲有什么样的痛苦,因为传遍全家的“金鲤鱼有一条百裥裙”的笑话,已经说明了一切。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和冲突的时代和家庭里,他也无能为力。还是远远地走开吧,走离开这个沉闷的家庭,到日本去念书吧!

也许这个家庭没有了他这个目标人物,亲生母亲的强烈的身份观念,可以减轻下来,那么她的痛苦也说不定会随着消失了。他是怀着为人子的痛苦去国的,那时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让他去告诉谁呢!

他在日本书念得很好,就一年年地呆下去了。他吸收了更多更新的学识,一心想钻研更高深的学问,便自私得顾不得国里的那个大家庭了。虽然也时时会兴起对新婚妻子的歉疚,但是结果总是安慰自己说,反正成婚太早,以后的日子长远得很呢。

现在他回来了,像去国是为了亲生母亲一样,回来仍是为了她,但母亲却死了!死,一了百了。可是他知道母亲是含恨而死的,恨自己一生连想穿一次大红百裥裙的机会都被剥夺了,对她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

她是郁郁不欢地度过了这十年的岁月吗?她也恨儿子吗?恨儿子远行不归,使她在家庭的地位,更不得伸张而永停在金鲤鱼的阶段上。生了儿子应当使母亲充满了骄傲的,她却没有得到,人们是一次次地压制了她应得的骄傲。

振丰也没有想到母亲这样早就去世了,他一直有个信念,总有一天让这个叫“妈”的母亲,和那个叫娘”的母亲,处于同等的地位,享受到同样的快乐。这是他的孝心,悔恨在母亲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向她表示过,竟让她含恨而死。

这一家人虽然都悲伤于金鲤鱼的死,但是该行的规矩,还是要照行。出殡的那一天,为了门的问题,不能解决。说是因为门窄了些,棺材抬不过去。振丰觉得很奇怪,他问到底是哪个门嫌窄了?

家人告诉他,是说的“旁门”,因为金鲤鱼是妾的身份,棺材是不能由大门抬出去的,所以他们正在计划着,要把旁边的门框临时拆下一条来,以便通过。

振丰听了,胸中有一把火,像要燃烧起来。他的脸涨红了,抑制着激动的心情,故意问:“我是姨太太生的,那么我也不能走大门了?”

老姑母苦笑着责备说:“傻孩子,怎么说这样的话!你当然是可以走大门……”

振丰还没等老姑母讲完,便冲动地,一下子跑到母亲的灵堂,趴伏在棺木上,捶打痛喊着说:“我可以走大门,那么就让我妈连着我走一回大门吧!就这么一回!就这么一回!”

所有的家人亲戚都被这景象吓住了。振丰一直伏在母亲的棺木上痛哭,别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解,因为太意外了。结局还是振丰扶着母亲的棺柩,堂堂正正地由大门抬了出去。

他觉得他在母亲的生前,从没有能在行为上表示一点孝顺,使她开心,他那时是那么小,那么一事无知,更缺乏对母亲的身份观念的了解。现在他这样做了,不知道母亲在冥冥中可体会到他的心意?但无论如何,他沉重的心情,总算是因此减轻了许多。

现在算不得什么了

看见妈妈舍不得把百裥裙给珊珊带到学校去,爸爸倒替珊珊说情了,他对妈妈说:“你就借她拿去吧,小孩子喜欢,就让她高兴高兴。

其实,现在看起来,这些都算不得什么了!那时,一条百裥裙对于一个女人的身份,是那样地重要吗?现在想来,真是不可思议的。看女学生只要高兴,就可以随便穿上它在台上露一露。唉!时代……”

话好像没说完,就在一声感喟下戛然而止了。而珊珊只听了头一句,就高兴得把百裥裙抱了起来,其余,爸爸说的什么,就完全不理会了。

妈妈也想起了什么,她对爸爸说:“振丰,你知道,我当初很有心要把这条百裥裙给放进棺材里,给妈一起陪葬算了,我知道妈是多么喜欢它。可是……”

妈也没再说下去了,她和爸一时都不再说话,沉入了缅想中。

珊珊却只顾拿了裙子朝身上比来比去,等到裙子扯开来是散开的两幅,珊珊才急得喊妈妈:“妈咪,快来,看这条裙子是怎么穿法嘛!”

妈拿起裙子来看看,笑了,她翻开那裙腰,指给爸爸和珊珊看,说:“我说没有人穿过,一点儿不错吧?看,带子都还没缝上去哪!”

扩展资料:

这是一篇真切动人、寓意丰富、讲究技法的小说。

通过金鲤鱼穿一次百裥裙梦想的破灭,小说表现了身为小妾的小人物令人心碎的遭遇及其凄惨的一生。封建等级制度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日常生活领域。

使得穿什么衣服也成了一种社会身份的标志,一种政治化的权力问题,由此揭示了旧中国妇女沉痛的心灵创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鲤鱼的百裥裙

一件旗袍读后感

我一直都想要那么一件旗袍:米白色的底子,上面零星点缀着几朵浅紫色的花骨朵儿,穿在身上,给人一种无法形容的舒适感。妈妈就有一件这样的旗袍,但她从不穿,也从不给我穿。

突然有一天,妈妈拿出那件旗袍,对我说:“你把这件旗袍穿上试试,看好不好看。我高兴得一把扯过旗袍。“你轻点,别扯坏了!”妈妈嗔怪地说。“扯不坏的。”我冲妈妈扮个鬼脸,兴冲冲的在穿衣镜前换上旗袍。旗袍式样并不新,却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我把头发挽起,镜中顿时出现了一个娴静的淑女形象。我站到妈妈面前,妈妈眯起眼睛端详了许久。灯光照在旗袍上,泛出一层柔和的光泽,妈妈轻轻地抚摸着旗袍,眼里也泛出一层光亮来。然后,她拉我到身旁坐下,对我讲了一个故事:我十八岁的时候,跟着爸爸学裁缝,逢年过节的给人做些衣服,收些手工费。平时,就给县城布庄老板做工。那天在布庄做活,我看见布庄老板的女儿穿了一件米白色旗袍。平常那个女孩也不比我漂亮,可那夭,她穿了那么一件旗袍,整个的就显得那么文静那么端庄,和平时判若两人。于是我就想,若我穿上那么一件旗袍,一定比老板女儿更漂亮。那一整天我都心不在焉的,好几次差点将衣料剪错了。

到了晚上,爸爸悄悄地对我说:“以后爸给你也做一件旗袍。”“真的?”我惊喜地问。爸爸肯定地点点头。我很开心,但是也很疑惑。因为那时家里兄妹有五六个,还有奶奶要侍奉,每天挣的钱只够糊口。那衣料是丝绸的,价格很贵,我不知爸爸去哪儿弄钱给我做旗袍。但不久我就明白了。从那以后,爸爸每夜白天拼命做工,晚上还利用空闲时间偷偷缝制些枕头套之类的东西出去卖。晚饭时必喝的二两酒也省了。为了怕奶奶疑心,他把白开水灌到酒壶里,每天两杯,喝得有滋有味的样子。让我看了心酸。我告诉爸爸说我不要那旗袍了,但爸爸只抚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我闺女穿上旗袍一定比那个老板的女儿好看得多”。爸爸身体本来就不好,没日没夜的劳作更让他的健康一日差过一日。等爸爸终于攒足了买料子的钱时,已经到了冬天了,而爸爸的身体也已到了不能再差的地步。爸爸偷偷买回了料子,是米白色的那种。

爸爸把它做成了当时最流行的式样,又用浅蓝色的布缝制了一只蝴蝶形的纽扣钉在左肩下,还用丝线在衣服上零星地绣上了浅紫色的花骨朵。比我见过的那件旗袍不知好看多少倍。就在那年冬天,爸爸去世了。临走时,他拉着我的手说:“闺女,你穿了那旗袍,一定好看。”听完这个故事,我抬起头,对妈妈说:“妈,我不穿这旗袍了,我会把它穿坏的。”

妈妈摇摇头,笑着说:“这件旗袍,是你外公为满足我的心愿而做的。现在又能满足你的心愿,不更好吗?”妈妈轻轻抚摸着我左肩下那个蝴蝶纽扣,缓缓唱起了一首古老的歌谣:“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我爹钱少不能买……”眼泪,伴着歌声悄悄滑落。

写民风民俗的作文600字的急急急急急 ! ! ! ! ! ! ! !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不使人间遭殃。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大年初一清晨,人们争相早起开门,用热烈的爆竹声来迎接财神爷爷的光临。街坊邻里、朋友、同事,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恭祝新年好。小孩们给大人拜年,大人要给小孩们压岁钱。春节是人们增进感情,巩固友谊的好时机,人们互相拜年,寓情于乐,回顾过去,憧憬未来,情浓意浓。 街头巷尾,一队队拜年的瑞狮边舞边行,十分活跃,许多孩子尾随狮子队去看狮子拜年的热闹。当狮子队走到一家商店门前,主人便点响鞭炮迎接,狮子在门前向主人行拜大礼,领队也走上前向主人拱手作揖致新年祝福。狮子富有人情味的拜年礼、领队致的吉祥辞使主人心花怒放,商店也会生意兴隆。狮子在鞭炮声中起舞,舞出一身瑞气,舞出一身雄风。它那喜气洋洋的大脑袋、宽阔的额头、神气的大眼睛、突起的鼻子、方方的大嘴,金红色的长毛,其形象既威武又憨态,逗人喜爱。只见狮子刚健而勇猛,出洞、过桥,在抬头乱云飞渡,低头“万丈深渊”的桥上奋起神威。此时惊狮鼓点如疾风骤雨,惊险而精彩的狮子表演惊心动魄。然后是上下山、饮水吃青、踏星走桩、上云梯,九天揽月等,狮头、狮尾配合默契。舞到酣时,叠罗汉采青,狮子采得青后点头向观众作揖。然后理毛、理项,颇有趣味。鼓声嘎然而止,狮子从九天广寒直落,惊得全场哗然,待定睛看时,狮子却稳稳地落在众罗汉的手中,正在回头望月。这一绝技于无声处摄人心魄,赢得了满场掌声。 狮子拜年是桂林人喜爱的传统项目,因此每到春节前夕,狮子队都将狮子装扮一新,苦练狮子舞的传统套路。春节一到,狮子抖擞精神舞上街头,到人家或商店拜年。狮子走一路舞一路,蹦、闯、凛、吼、踏、蹿等表演得生气勃勃。耍狮的大头和尚、大头娃娃一步三扭,逗狮的猴子猴劲十足,狮子队的锣鼓声,给桂林增添了喜气,带来融融春意。 狮子拜年,还伴以祝福吉祥的狮子歌: 狮子头上三点黄,今日拜上贵厅堂,恭喜主家生贵子,五湖四海把名扬。 狮子头上三点青,今日拜上贵阿庭,恭喜主家福气好,又添财来又添丁。 狮子尾巴一个球,来到你家拜猪牛,恭喜主家猪快大,有吃有穿总不愁。 狮子眼迷迷,恭喜主家多福气,有福六畜得兴旺,有鹅有鸭又有鸡。 狮子歌唱得美情美意,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年年春节为乡邻祝福助兴,使人们欢乐不已。在热闹的拜年中,不知不觉到了元宵节。 昔日桂林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三起就有龙灯出游。龙灯走街过巷,连游三个晚上,所到之处,家家燃放鞭炮,焚香点烛,祈求龙灯带来吉祥如意。龙灯出游时还有各种笙萧鼓乐,高跷、牌灯、锣鼓棚等一起涌上街头,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龙灯游行队伍,景况十分壮观。节日的夜晚,万家灯火彻夜长明,它和飞舞的龙灯一道把桂林城点缀成一座不夜城。 现在,桂林的元宵夜仍保留着燃灯的习俗。每逢元宵之夜,登高远望万家灯火,令人心旷神恰。闪烁的灯光汇成一条灯的河,犹如天上银河落几间。那灯光或宁静、或流动,闪跃在高大的建筑物上,开放在绿叶丛中,使桂林的夜空灿烂辉煌。此时家家的厅堂、房间,所有的灯都闪闪发亮,阖家坐在灯下吃着桂花糖心元宵、花生芝麻元宵……那甜丝丝、香喷喷的传统食品,使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除夕的火、十五的灯”,除夕的火盆红红火火,而这十五的灯呢,包括灯笼、堂屋的大红烛等一律通明,待十六日早放了鞭炮送走家神才全部熄灭。

标签: 摇头旗袍

相关文章

摇头旗袍(旗袍留头转身)

摇头旗袍(旗袍留头转身)

本文目录一览: 1、传统与时尚的议论文怎么写有没有现成的作文 2、写民风民俗的作文600字的急急急急急 ! ! ! ! ! ! ! ! 3、张爱玲:本可以不让华美的袍子爬满虱子 4、一件旗...

摇头旗袍(摇太阳旗袍)

摇头旗袍(摇太阳旗袍)

本文目录一览: 1、一件旗袍读后感 2、传统与时尚的议论文怎么写有没有现成的作文 3、马伊琍演技不好评价,她的新剧旗袍造型你觉得漂亮吗? 4、金鲤鱼的百裥裙的原文 5、如何评价由马伊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