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装和旗袍都是汉服,它们都是汉服的一种,是经过了时代的演变,慢慢改良而来的。而汉服和唐装是由很大区别的,像是两个历史不同、概念不同、文化也有所不同,这两种服饰虽然都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瑰宝,但是本质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唐装和旗袍,还有汉服和唐装的区别:
唐装是是中国的一种服饰,泛指唐制汉服,它是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唐装的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无扣或布扣。唐装的代表代表服饰有齐胸襦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唐装中的妇女上衣种类一般分为襦,袄,衫三种,其中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比较宽松;襦、袄有窄袖和长袖两种而唐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它是一种服饰,同时也是一种传统文化传承。
旗袍原本是满族妇女所穿的袍服,在后来经过多次改良,就有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旗袍, 旗袍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它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旗袍其实是由汉服一步步改良过来的。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而且旗袍也是最能够体现中国女性柔美的服饰。
而汉服和唐装的区别其实是很明显的,首先他们存在的历史时长不同,汉服的历史要比唐装历史悠久的的多;再有就是它们的概念不同,汉服是汉族人穿的衣服,而汉服的演遍是先秦汉服、秦汉汉服、魏晋南北朝汉服、隋唐五代汉服、宋明汉服和当代汉服,而唐装则属于汉服的一种,它特指唐朝风格的汉服;还有汉服和唐装的文化底蕴完全不同,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它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而唐装是中国的一种服饰,指唐制汉服,是唐朝时期的古人服饰,它也是汉族服饰系统中的一种款式,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无扣或布扣。
旗袍对于身材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选对适合自己的旗袍也会穿的很好看。很多小姐妹一说起旗袍,脑袋里想到的刻板印象就是旗袍=苗条身材,或者就是“我太矮了,穿不得旗袍”,“我太胖了,穿不得旗袍”。当然我也不否认身材好的人披个床单布都好看,但其实你要是真的了解旗袍后就会懂旗袍对于身材的包容性有多大,以及旗袍款式的多样性。现在的很多旗袍秀,高开叉装拉链的不算是真正的旗袍,只是带有旗袍元素的连衣裙。因为旗袍的特征之一就是多元化。
旗袍是一个有着显著中国外部特征,而骨子里却很西方的“混血儿”。为什么这样讲呢?先了解一下旗袍诞生的社会背景,民国初期,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它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接纳国内不同区域的文化,同样也接受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理念,成为追求摩登时尚的国际先锋舞台,民国时期服饰的发展能够超越历史上任何时期,其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永远在取舍中流动的过程,它是在”杂“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变出种种时髦、新奇、漂亮来“。这种变化既满足了当时女性在打破服饰禁锢后求变的心态,顺应了社会的发展,亦促使中国女装开始呈现出国际化和现代化结合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旗袍」诞生了,并且火爆整个民国时期,上海成为国际时尚之都。
款式大致可以分类为以下四种类型【倒大袖旗袍】,【经典旗袍】,【花样旗袍】,【西式旗袍】。第一种倒大袖、马甲、短袄旗袍,第二种经典旗袍,传统,中式裁剪T型一片式,第三种花样旗袍,中西结合,花样裁剪,第四种是西式旗袍,西式审美,西式裁剪。如此多的旗袍款式总有适合你的那一款。
张作霖一生有六个女人,其中最为出名不是不是张学良的生母赵春桂,而是五夫人张寿懿。在张作霖的夫人里面,张寿懿虽然排行靠后,但却是帅府真正的女主人。
就算是在张作霖死后,继室卢寿萱虽然名义上是帅府话事人,但实际上操持打理张家上下的却是却是张寿懿。
关于张寿懿为何能在帅府地位超然,出身是一方面。
张作霖的六位夫人中,发妻赵春桂是张作霖老家地主的女儿,虽然家境殷实,但毕竟是乡下女子,少了几分温婉贤良,更谈不上知书达理。而且赵春桂去世较早,并没能在帅府留下多少痕迹。
继室卢寿萱,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乃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从小在书香气中长大的卢寿萱是张作霖夫人里面最为贤惠的一个,相夫教子,持家有道,是一个称职的妻子。但是,对比张作霖东北王的身份,卢寿萱却是少了几分雍容大气。
三夫人戴宪玉,在张作霖之前已经嫁过一次,张作霖娶她纯属馋她的身子。而且戴宪玉这个人性格骄纵,喜欢无理取闹,实在难登大雅之堂。最终也是因为这一点,她遭到了张作霖的冷落疏远,最终因为弟弟违反军纪被张作霖枪毙,二人分道扬镳。
四夫人许澎阳,出身于天津教坊,父母早逝,能进张家门,也多是因为长得好看,有些才艺。
六夫人马岳清是张作霖六位夫人中出身最低的,天津戏班一名普通戏子,碍于名声,进入帅府之初,也只是给张寿懿当丫鬟,许久都没有一个正式名分。
总而言之,张作霖的这五位夫人,大都出身一般,谈不上显贵可言。而张寿懿可不一样,她可是豪门出身,其父亲乃是曾经的黑龙江将军袁寿山,明朝名将袁崇焕的七世孙。
袁寿山执掌黑龙江军政期间,正是东北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甲午战争失败后,东北面临着日本与沙俄两大列强的觊觎,可谓是危如累卵。袁寿山身为黑龙江将军,一直在坚守,甚至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勇抗沙俄来犯的军队,最终自杀殉国,成为一代忠烈,在东北乃是赫赫有名的英雄。
所以,名门之后,算是给张寿懿带来了不小的身份加持,往往说起话来也更有分量。当然了,袁寿山之女的身份给张寿懿带来的帮助也不能说很大。因为袁寿山死后,家道中落,袁家的势力早已今非昔比。
更值得一提的是,张寿懿因为其母乃是袁寿山外室,其身份得不到袁家认同,在父亲死后,母女俩便没了靠山,为了生活,母亲王松岩不得不重返梨园,当起了戏子。
所以,张寿懿能被张作霖看上,应该不是因为家世。毕竟以当时张作霖的地位,他只要愿意,娶个前朝格格估计都没问题。
张寿懿之所以能进帅府,主要还是凭借着自身的能力和气质。当年张寿懿跟着母亲在梨园讨生活,练就了一双巧嘴,察言观色,情商颇高。后来王松岩为了女儿能有个好前程,更是将其送入了奉天女子学堂,为张寿懿的身上添了几分书香气,也长了不少见识。
从女子学堂出来的张寿懿,相比于传统女性,多了几分前卫,这放在张作霖眼中,无疑就非常特别。在学校毕业典礼上,以前看惯了棉袄旗袍的张作霖,如今突然遇见了学生打扮的张寿懿,只觉新鲜无比,便将其娶回了家,张寿懿也成了帅府的五夫人。
当然,此时的张寿懿,在帅府地位一般,毕竟论资排辈,她都是靠后的。但是很快,她就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帅府。女子学堂出身,自带书卷气息,这是泥腿子出身的张作霖作为喜欢的。
同时,从小跟着母亲练就的圆滑处事态度,让她在帅府的如鱼得水。不仅把张作霖哄得喜笑颜开,跟府中的姐姐们也能打成一片。就连帅府的下人丫鬟们,也觉得五夫人平易近人。
张作霖性格直率,从不掩饰对她的宠爱。他不但在帅府外为她另建公馆,甚至在帅府最佳位置还为其建了一幢小青楼,装修豪华只供她一人居住,其他姨太太都挤在大青楼中。
寿懿为平衡姐妹们的失落之感,并未独占小青楼,而是将各房的女儿皆接到小青楼,并把她们安排在二楼最好的向阳房间,自己却住在一楼阴面房间。寿懿此举令姐妹们的怨气顿消。
当然,张寿懿在帅府不仅仅是受欢迎,更受尊敬。相比于其他夫人,她多喝几瓶洋墨水,有着更加丰富的见识,对于一些时局事件,经常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张作霖刮目相看。都说女人是男人的颜面,张作霖带寿懿视察军队时,她可以大方的为士兵即兴演讲一段,顺便再夸夸丈夫为士兵着想的不易。同时其得体的处事能力,使得张作霖时常会将帅府的杂事交其打理。以至于张作霖不在帅府时,底下人有事,第一时间找的便是五夫人。
寿懿坚守后方亦如张作霖在时一般,她以身作则恪守府规,未有一丝越界,赢得阖府上下尊重,其他夫人只得以她为尊。
最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张作霖于皇姑屯遇难,张学良在外省未归,事情紧急。张寿懿悲痛之余,保持了理智,秘不发丧。而且她与日本人斗智斗勇,使其难以确定张作霖是否被炸死,最终不敢轻举妄动。
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公使夫人以访友为名,前来帅府打探虚实。张寿懿自然清楚日本人的目的,随即抹去眼泪,以精神饱满之姿迎接,并且还张罗着要办宴会,庆祝张作霖逃过此劫。张寿懿的表演骗过了日本公使夫人,最终无法确定张作霖死讯的日本人,并没有采取下一步的举动。等到他们确定张作霖已死时,少帅张学良已经归来,大局已定。
张寿懿的举动,为张学良返回奉天主持大局赢得了宝贵时间。天塌了,一介弱女子凭己之力重新撑起,我们不说她改变了中国历史,她起码暂时稳定了东北局势,其能力可见一斑。
当然,也不能说张寿懿非常厉害,她之所以能成为帅府女主人,主要是因为帅府的其他几位夫人挑不起大梁,也就张寿懿拿得出手。
大夫人赵春桂不在,二夫人卢寿萱虽然知书达理,却是老好人一个;三夫人戴宪玉更是不讲道理,而且早早的去了尼姑庵;四夫人许澎阳最为低调,一心相夫教子。六夫人马月清,出身太低,啥也不懂,只能是张寿懿出来挑大梁。
所以,如此说来,张寿懿倒也不是太特别,只是相对比较优秀而已。
当然,张寿懿的结局也挺不错的,九一八事变以后,张寿懿和六夫人马月清移居天津,后来移居台北,并最终在1966年病故,享年68岁。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众化,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表现上,而且,旗袍的出现对背景、环境、气氛要求特别讲究。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
旗袍是我国一种具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
清末的旗袍样式,主要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从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旗袍在袖子及下摆部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袖子从宽到窄,从长到短;下摆从长到短,再由短到长,完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
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服装装饰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
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青楼女子等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二十世纪初期,盛行“旗袍马甲”。也就是内穿喇叭型宽大袖子的短袄,外套前后摆及地的无袖长马甲。一九二六年,短袄和长马甲合二为一,成为现代旗袍的最初款式。以后两年,旗袍在边、袖、襟、领等处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装饰,出现繁复的变化。但仍保持旧式旗袍马甲的平直宽大风格,袭用传统的直线裁制方式,显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但不久,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
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围绕思想潮流的此消彼长,旗袍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展开“较量”。旗袍的样式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等。 1929年的4月16日以后,就有一个严格的规定,旗袍被定为一种正装,在重要的庆典、节庆、礼仪性场合,中国女性必须穿着旗袍。比方说,女学生在升国旗的时候,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都必须穿旗袍。
本文目录一览: 1、旗袍很好看,穿旗袍对身材的要求是不是很高? 2、唐装、旗袍是不是汉服?汉服和唐装的区别是什么? 3、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旗袍很好看,穿旗袍对身材的要求是不是很高? 旗...
本文目录一览: 1、旗袍很好看,穿旗袍对身材的要求是不是很高? 2、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3、唐装、旗袍是不是汉服?汉服和唐装的区别是什么? 4、为什么说张作霖的五姨太张寿懿是帅府真正的...
本文目录一览: 1、旗袍很好看,穿旗袍对身材的要求是不是很高? 2、汉服和旗袍的区别在哪呢?怎么分辨旗袍和汉服? 3、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4、为什么说张作霖的五姨太张寿懿是帅府真正的女...
本文目录一览: 1、汉服和旗袍的区别在哪呢?怎么分辨旗袍和汉服? 2、唐装、旗袍是不是汉服?汉服和唐装的区别是什么? 3、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4、旗袍很好看,穿旗袍对身材的要求是不是很...
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说张作霖的五姨太张寿懿是帅府真正的女主人? 2、唐装、旗袍是不是汉服?汉服和唐装的区别是什么? 3、旗袍很好看,穿旗袍对身材的要求是不是很高? 4、民国时期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