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Activity 活动 > 正文内容

独山旗袍(独山旗袍协会)

qipaousa2年前 (2022-08-19)Activity 活动3

本文目录一览:

民族风情

苗族.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彝族.

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远的历史、古老迷人的彝族风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饮食、起居、婚丧、服饰,待客及庆典礼仪尽可让人返朴归真,体验古老的文明之韵味。

壮族.

壮族的许多节日风俗与汉族相同或相近,但有的节日是特有的。除著名的"三月三"歌节外,秋天的八月十五和春节期间,也举行聚会唱歌活动。此外,每逢农历的七月初七至七月十五之间,几乎所有的壮族都举行祭祖活动。杀鸭、做糍粑祭祖,出嫁的女儿必须拿鸡、鸭回来祭祖。

布依族.

布依族是祖国大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一般认为布依族是古代“百越”中的一支,与壮族同源。有人还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日布依族可能有渊源关系。历史上布依族常被称为“夷”、“苗”、“仲苗”、“仲家”、“仲蛮”等。1953年根据本民族意愿,才统一叫布依族。布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过去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文,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布依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朝鲜族.

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朝鲜族的歌舞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延吉歌舞,享有盛名。唱歌跳舞不仅是青年人的爱好,连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充满稚气 的孩童也常常加入歌舞的行列。在家庭之中,每逢喜事全家老小便会翩翩起舞,形成极为有趣的“家庭舞会”。

满族.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历来有讲礼貌、重礼节的优良传统;满族人民自然也同样重视礼仪、礼节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所创造、借鉴和遵循的礼节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满族曾经是个渔猎民族,这个民族共同体既是血缘集团,又是地域集团,八旗制度军政合一,满族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在过去他们经常要出去打仗、戍边,每一次分开都可能是生离死别,因此满族的礼仪有很明显的民族特色,非常注重感情的表达。

少数民族穿什么鞋

壮族女鞋配色雅致,鞋尖勾回,刺绣纹样往往是抽象与具象图形相结合,体现出本民族粗放雅细的双重风格。同时壮族妇女还爱穿有搭袢的绣花鞋,她们用彩色线在鞋头上刺绣人物与植物花叶,使人与自然在鞋饰中融合一体。水族的绣花鞋均是满帮绣花,几何图样头尾相连,后跟部位采用补花图案,工艺精美耐看,针法变化多样。为了适应多雨潮湿环境,心灵手巧的水族人还穿一种称为“者华”的有钉布鞋,这种鞋的鞋帮也是用线纳缝,并涂上桐油,鞋底上装有17颗平头铁钉,防湿又防滑,在天无三日晴的贵州地区很适用泥泞的山路。侗族布鞋多绣有流畅多变的植物纹样,表现了侗族姑娘活泼、细腻的情怀。纳西族绣花布鞋喜用大红宽沿口,鞋帮下围用彩线绣上生动艳丽的鸟禽花草,体现了该民族“天地与我共生”的古老朴素哲理,蒙古族地处北部天寒地冻的环境,常穿保暖性良好的布靴,虽然冬季白雪茫茫,但鞋面上鲜艳的植物花草却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达斡尔族布鞋是典型的双梁鞋,双梁包黑布,在蓝色鞋帮上绣有彩色花卉,鞋头冲出鞋底一般在3公分左右,造型奇特,实用价值高,适应野外奔跑。彝族花鞋属勾勾鞋,鞋头部分连同鞋底上翘勾回,适应农田与杂草丛生的作业环境。在深色鞋帮上绣出的纹样色彩搭配朴素,图案动感强烈,远看是花,近花是鸟,耐人寻味,体现了彝族妇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品格。在少数民族花鞋中,汉族最熟悉的是满族的高底鞋了,此种鞋饰又称“花盆鞋”,其高底位于鞋底的正中(所以不能称高跟鞋),一般高7-10公分,用木头制成,外裹白布,鞋帮绣满回纹和花草,鞋头饰有丝线编成的长穗。据传这种高底的来源是满族先人在上山采集食物时,为防蛇咬和沾湿鞋底便在鞋底捆绑一块木头,后来逐渐变成了高底鞋。这种高底鞋能成使穿着者身材修长,走起路来更婀娜多姿,同时高底鞋与旗袍相配使用更是相得益彰,使长旗袍不至拖地,还能掩盖双脚。

畲族,自称"山哈",意思是"居住山上的客人"。畲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等省的丘陵地带,从事梯田与旱地耕作。由于位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除了少数聚居区外,传统的服饰和风俗习惯保留不多。民族服饰以头饰的"凤冠"和"牛角帽"闻名,服饰的颜色以黑色、蓝色为主。您现在看到的这双"脚龙套",又称"鞋袜",用蓝色土布缝制,鞋帮前部用黑色土布,加白点作为装饰;后部为暗红色"硬布",上绣有缠枝梅花图案,既美观大方,又可保持鞋袜不变形。鞋底亦为蓝布,用白线纳制,形成片片鱼鳞纹,周边则镶有锯齿纹.

海南黎族绣花鞋是生活在海南省通什县的黎族鞋饰,属于典型的"尖尖鞋",鞋头形如尖尖的三角形,故名。鞋底为麻绳纳制的千层底,毛边。鞋帮饰有花带叶的花纹图案,图案中间零星点缀金属片,煞是好看。沿口镶成锯齿纹并加彩条。后帮处是淡蓝色布制作,上绣有云头纹,颜色与图案相得益彰。

海南黎族绣花鞋,黎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海南省,有九个支系,各有特点。相传,黎族是从中原逐渐南迁到海南的古老民族,所保存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就是远古的遗存,其中以纹身最具特色。这里展出的黎族绣花鞋为千层底,头微翘,鞋面以各色布块拼接而成;鞋面通体绣有勾云纹,以金钱勾勒,鞋前部用彩色丝线缀以亮片绣出“甘工鸟”纹,寓意吉祥。鞋头用双色丝线致密地滚边。该鞋的纹饰相当华丽,色彩丰富.

仡佬族绣花女童鞋,鞋底为布纳千层底,鞋面为黑绒布,与鞋底交接处为紫色布,鞋沿带 ,作固定之用,鞋前端用彩线绣有对花,富有立体感,极受女孩喜爱。仡佬族童鞋,仡佬族主要分布我国云贵高原东部,其中以贵州省最为集中。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仡佬族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习俗,但由于人口少且居住分散,这些传统的文化正面临迅速消失的危险。精工巧织的仡佬族妇女以编织美观牢固、不褪色的"铁笛布"而闻名。仡佬族的绣花鞋口沿和鞋头都有绣花,鞋头略上翘,花饰部分占鞋帮的三分之一,造型别致、图案美丽,色彩富有民间特色。

水族妇女绣花鞋 鞋底为布制千层底,部面的头部为红色布料,鞋后跟部为蓝色布料。鞋尖呈尖形往上翻翘,鞋帮上先用丝线刺绣成底色图案,然后再采用"马尾绣"的方法,卷曲成各种几何图案拼镶在鞋帮上,图案为花卉、云朵等纹样。刺绣精美,做工讲究。水族妇女多在庄重的场合或走亲戚时穿,并配上百褶裙和银扣上衣,十分典雅华贵。水族绣花鞋,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独山、都匀、凯里等县市,少数散居在广西、云南等省。水族自称"虽",称为"水家"、"水家苗"等,其现行族名"水"系由自称"虽"转音得来。水族的鞋饰同云贵地区的苗、瑶、壮、侗等民族有许多共同性特点,喜爱穿用"勾头"的绣花鞋。这里展示的水族绣花鞋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先用干竹笋叶剪出鞋底模型,用旧布依样层层加厚,做成"千层底";再将剪好的鞋面罩上绒布绣花,图案各式各样,多为禽鸟花卉,有时在鞋头缀毛线绒球;最后是将帮与底缝合。一般而言,制作一双绣花鞋,熟练的妇女大概需2-3周时间,普通妇女则需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侗族的女凉鞋,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湖南等地。由于所处地区气候潮热,服饰多以透气性好的裙子、绑腿、凉鞋等为主。这里展出的就是深受侗族妇女喜爱的绣花凉鞋。该鞋为布料手工缝制,鞋底为麻线纳成的布底,工艺十分讲究。该鞋的造型亦很别致,只要后部有鞋帮,鞋头以细长布条与鞋尾相连,既简单明快,又坚固耐用。在细布条、尾帮等处绣有花卉,间以金属片点缀,凸显了侗族刺绣一丝不苟的风格,表现了侗族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这样的鞋饰穿着不仅凉爽实用,而且美观大方。侗族绣花鞋,侗族自称"更"、"君"或"金",汉族称之为"侗家"或"侗人"。主要从事稻作,素有"水稻民族"之称。

壮族“回头”绣花鞋多为妇女穿。分有后跟和无后跟两种,鞋底较厚,多用砂纸作成。针法有齐针、拖针、混针、盘针、堆绣、压绣等。在色彩上,年青人喜用亮底起白花,有石榴红、深红、青、黄、绿等色彩,纹样有龙纹、双狮滚球、蝶花、喜鹊等;老年人多用黑色、浅红、深红等色,纹样有云、龙、天地、狮兽等。这里展出的是壮族家居“回头”女绣花鞋。鞋尖呈三角锥状,尖部呈“回头”状。鞋面为蓝布,上有用黄、红、绿线绣成花草图案。鞋底为用麻线纳的千层底,针脚细密,坚固耐穿。

壮族“回头”绣花喜鞋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是居住在岭南的土著民族,以前自称为“布壮”、“布侬”等,在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仍然保留着浓厚的民族风韵。这里展出的是壮族妇女日常穿用的“喜鞋”。这种“喜鞋”也在结婚场合穿,鞋面上有“喜”字或喜鹊、梅花等图案,寓意吉庆喜气。鞋尖为三角锥状,呈“回头”状。鞋面为蓝布,上有用红、金、绿线绣成的花草图案。鞋底为用麻线纳的千层底,针脚细密,坚固耐穿。

瑶族绣花“三寸金莲”

瑶族的绣花鞋通常为“大脚鞋”,但由于受到当地汉族的影响,许多生活习俗仿效汉族,妇女裹小脚就是突出的一例。“三寸金莲”是清末民初瑶族贵族妇女家居时穿用的小脚鞋,其造型、花纹与汉族的“三寸金莲”不同。鞋面为黄缎布,上绣太阳、凤凰、花草等图案,色彩斑斓,极具变化。此鞋开口较阔,黑布镶边,蓝布为底,用麻线纳成后又在前后各加一块羊皮,既防滑,又耐磨。该鞋无论是刺绣工艺、色彩搭配,还是材料的选择都是典型的瑶族风格。

瑶族绣花鞋

瑶族是一个分布十分广泛的南方民族,支系复杂,以服饰来划分就有“花裤瑶”、“花篮瑶”等不同称谓。鞋的式样也很多,湘桂交界处的瑶族绣花鞋有两种:一是节日喜庆时穿的“镶边鞋”,一是姑娘出嫁时穿的"乘海鞋",也称“登云绣鞋”。“乘海鞋”鞋尖上翻,形如龙头彩船,鞋面图案犹如波涛汹涌,又似彩云翻滚。传说,瑶族先民在飘洋过海时,遇上风暴,只有一艘龙船化险为夷。于是,有了龙船形状的“乘海鞋”。这里展示的这双绣花鞋,是典型的“缠绣”,青色绸布面上绣有抽象的云头纹、鱼纹、鸟纹等图案,以彩线为主,间有金属亮片修饰,鞋口作螺旋纹装饰。整个鞋子美观大方,是瑶族传统手工鞋的代表作。

布依族绣花鞋,布依族绝大部分聚居在贵州省,也有少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罗甸、望漠地区。贵州地区的绣花鞋鞋尖细小,向上翘起。云南地区的绣花鞋一般鞋鼻上翘,鞋帮绣满花卉图案,俗称“猫鼻子花鞋”,布依语称“海兰高”。现在,这种满花绣鞋逐渐变成半形或鞋尖处绣小花。您所看到的是贵州省布依族女童穿用的软底绣花鞋。鞋底为布制软底,且绣有红色花纹。鞋帮为红色,左鞋帮为缎面,右鞋帮为布面,两鞋帮上都绣有风火轮,前部绣有鲜花图案,色彩艳丽,花纹细致,活灵活现,显示出布依族妇女手工之精巧。整双鞋在颜色和刺绣上都满足了女孩们的爱美之心,因此大受欢迎。

土家族“篮篮儿鞋”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区。生活在汉族环绕之中,土家族在经济、文化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里展出的鞋主要流行于湘西土家族地区,是年轻女孩春秋季节的穿着,因形似竹篮,故土语称“篮篮儿鞋”。该鞋为绿布面镶黑边带绊女鞋。鞋面较薄,为布质,镶边,有横绊;鞋底则是用棕麻与碎布相间粘合,晒干,再用结实的棉线纳成的千层底,结实美观。

苗族“龙凤鞋” 苗族绣花鞋中的一种“龙凤鞋”,该鞋为手工制作,鞋底以粗麻线纳成的千层底;鞋面为紫色绸布,两侧用各色丝线对称绣有龙凤图案两对,并以白线勾勒外廓,缀有亮片;鞋口沿以苗绣装饰。整双鞋图案极为抽象,装饰华美,是苗绣中的代表作。通常为苗族妇女在结婚时穿用,表达对今后美好生活的祝愿、

苗族绣花鞋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省区,是一个人口众多、支系复杂的南方少数民族。苗族刺绣远近闻名,苗族妇女孩提时代就开始跟母亲、姐姐或同龄人学习刺绣技艺,因此“苗绣”是少数民族刺绣工艺中的上乘之作。苗族的服饰也多以刺绣制成,或以绣片为装饰。苗族人民平时一般穿麻凉鞋、草鞋、绣花布鞋、大鱼棉鞋、船底鞋、钉子鞋(下雪时穿)等。这双绣花鞋是苗族女鞋代表作,用布和缎子制作,为双梁,上面多饰用花卉、禽鸟等图案,是苗族妇女审美追求和情趣的生动表现。

羌族虎头童鞋

是四川阿坝羌族幼童穿用的鞋。鞋底和鞋帮用整块红布缝制,鞋头另用一块红布剪出虎头形状用线缝上,虎头用绿、黄、黑、粉色毛线绣出五官,鞋口及虎头边沿均以白布镶边。这双鞋造型古朴趣致,寄寓了长辈关爱之心。

羌族绣花“喜” 鞋

该鞋主要流行于四川广元、平武等地的羌族人民中间。这是一双极具羌族特色的绣花鞋,多为女子婚嫁时穿用,故称“喜”鞋。这双鞋完全为手工刺绣,鞋面为粉色布,上绣有“有凤来仪”的图案,预示吉祥如意、幸福美满。鞋底为软牛皮底,实用美观。这双“喜”鞋是民国时期的比较典型的羌族绣花鞋。羌族绣花鞋

羌族是古代羌人的后裔,最早生活在甘青地区,以游牧业为生,“羌”的本意已经暗示出与畜牧的密切关系,后逐渐南迁,生计方式也改为农牧结合的混合型。这里展示的这双绣花鞋主要流行于四川阿坝地区,是典型的羌族鞋饰。该鞋为紫色绸鞋面,鞋帮前部为手工刺绣的人物、蛇、蝴蝶和花草图案,中部则绣有吉祥鸟与花草纹样,将人物、瑞兽和吉祥花草完美结合,既生动活泼、意趣盎然,又表达了羌族人民对美好世界的向往。羌族古朴浑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于此展露无遗。

傣族绣花鞋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傣族以种植水稻为主,西双版纳就是傣语"十二千田"的意思。傣族聚居地不仅保留着原始的天然生态,风光迷人,同时也保留着古老、奇特的民族习俗。傣族的绣花技艺十分高超。刺绣一般以白纱线通经,红、黑纬线织花,由几种不同纹样连续图案构成。刺绣配色大胆,常将亮度相同的色彩配色并置,瑰丽瞩目,纹饰多为大象、孔雀、狮、马、花树、缅寺、人纹及一些菱形等几何图案,采用棉线或丝线,有时加入金线,更显灿烂。这里展出的是傣族的绣花鞋。

纳西族绣花鞋

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古老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因由纳西族巫师“东巴”使用而得名。纳西族的鞋饰主要以布鞋为主,绣花鞋富有民族特色。比如有一定传统的纳西族“换脚鞋”,就是办喜事时新娘赠给新郎的绣花鞋。这里展出的这双绣花鞋鞋底是以麻线纳成的千层底,翘头,结实耐用并适用于山区行走。鞋面为绿色绸布,鞋上用彩色丝线对称绣有连枝花卉,色彩明艳。

哈尼族少女绑腿

哈尼族是生活在我国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哈尼族自称“卡多”、“豪尼”等,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区,创造了闻名遐迩的高山“梯田文化”。这里展出的是哈尼族少女绑腿。绑腿的底色为黑色,手工织成。然后根据个人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绣上多种花样(多为横条),再在合适的位置缝上银泡和小铃铛。穿用时在绑腿上部用一串小珠子系上用来固定住绑腿。哈尼族少女绑腿美观实用,走路时,叮当叮当,充满乐趣,深受少女们的喜爱。

白族“猪头”童鞋

该鞋主要流行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地,学步儿童穿用。白族童鞋除了虎鞋外,还有猪鞋、猫鞋、兔鞋、蝴蝶鞋等。猪鞋形似小猪,全身用黑色布缝制而成,前部有“猪耳”和翘得高高的红鼻子,后部则留有“猪尾巴”,像一头可爱的小猪。其他童鞋均注重造型,并用镶滚、挑绣等工艺点缀。白族儿童“虎鞋”生活在云南大理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人杰地灵,风俗习惯独特。农历三月三是“赶月街”,白族妇女要穿绣花鞋。清代《月街词》中“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指的就是白族妇女的包头和绣花鞋。农历4月23到25是传统盛会“绕三村”,白族妇女要穿布制的“白节鞋”。白族绣花鞋不仅妇女喜爱,儿童也爱穿。您现在看到的这双儿童“虎鞋”,与其他民族的虎头鞋在造型不完全相同,独具民族特色。鞋为棉布底,红色绒面,上绣有“分体”虎形,鞋帮头部为虎头,虎额头有“王”字,上以毛装饰,构图十分讲究。整个造型极似卧虎,寓意深远。

彝族虎头童鞋

生活在大、小凉山的彝族从远古时代起就对老虎非常崇拜,处处表现出“虎文化”的痕迹。儿童穿用的“虎头鞋”并不限于某一民族,而是许多民族共同喜爱的童鞋,但彝族虎头鞋却是其原始宗教与信仰的反映。该鞋为硬白布底,圆头,鞋面以红色绒布缝制,鞋帮前部成虎头状,以蓝、绿、黄、黑、橙及粉红色毛线绣出五官。虎头沿及鞋口分别用橙、褐色丝绒滚边,内衬两侧为红绸。鞋的造型和颜色搭配独具匠心,寓意孩子虎虎生威,茁壮成长。彝族勾尖绣花鞋,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的大、小凉山地区,少数分布在靠近云南的贵州和广西二省区。云贵高原,群山耸立、万河纵横,在高山深谷中常常零星散布着一些湖泊和山间平坝(盆地),构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彝族就居住其中。这双绣花鞋属于大脚鞋,是我国西南山区少数民族中普遍流行的样式,它的绣工十分讲究,花纹的图案极为抽象,用色大胆。过火把节(即彝族年)时,女青年均穿着勾尖绣花鞋,透露出热烈、红火的气氛。鞋型大致呈船形,鞋底前方连同鞋底上翘成尖状,适应农田与杂草丛生的作业环境。鞋帮上绣满五彩的花草、鸟兽。常用作嫁妆鞋,姑娘出嫁时穿用。这里有一个传说,从前一个叫基妞的姑娘和一个叫格沙的小伙子是一对新婚夫妻。一次,基妞回婆家时,不幸被大蟒所吞,但她的勾尖鞋却勾在了大蟒的嘴外。格沙知道后,杀死大蟒,剖开蟒腹救出了妻子。人都说,基妞之所以得救是勾尖绣花鞋有功。至今,姑娘出嫁时,母亲、姑嫂及姑娘的女伴们会精心绣制出一双双勾尖鞋,送给她做嫁妆,祝福她一生平安幸福。

珞巴族女毡靴,珞巴族是我国10万人口以下的“特少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西藏东南部的墨脱、米林两县,与门巴族交错分布。风俗习惯和藏族颇似,惟语言有别。珞巴族男女都喜欢穿皮靴,皮靴多用牛皮作面,毡靴也较流行。您所看到的这双珞巴族女子毡靴,和藏族毡靴基本一致,靴底为三层生牛皮,用粗棉线纳成。该靴造型别致,色彩斑斓。鞋帮为红色毛毡,靴靿为黑色毛毡,近靿处则为绿毡。靴底与靴帮相接处用红、绿、蓝、黄等几色棉线绣出连续的几何图案,后跟部彩绣枝蔓草叶。整个靴面用各色彩线绣有吉祥图案,中间杂有金线,富有极强的层次感。

门巴族的毡鞋。门巴族是我国10万人口以下的"特少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西藏东南部的墨脱、措那两县。由于长期和藏族生活在一起,风俗习惯深受藏族影响,这双毡靴就突出表现出这种情况。和藏族一样,门巴族也喜穿用牛皮或毡制作的皮靴和布靴,并用红黑两色氆氇镶边。靴底多用牛皮制作,结实耐用。鞋面上主要配有红、绿、蓝、黑等颜色。大多以红色为主,并饰有各种花纹。您现在看到的门巴族男毡靴为千层底,由麻线与棕混合制成。鞋面主要以红、绿、蓝、黄等色组成。鞋靿由两部分组成,与鞋帮相接处为绿毡,高筒部分为黑毡,鞋口至鞋靿处有一开缝,便于穿脱。

戴玉镯有什么好处?

1、对心脏有好处

左手离心脏最近,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佩戴左手的玉镯最容易接近心脏,对心脏的益处发挥的很好。因此,大多数人会选择戴在左手。

2、吸收玉石里边的各种微量矿物元素

人们在佩戴玉石的过程中,这些微量元素通过与人体的经常摩擦而逐渐沿着皮肤组织渗透进入人体血液中,有效的补充人体食物摄取不到的微量元素,从而达到平衡、调节生理以及提高各种身体免疫力。

3、促进血液循环

玉镯与手腕的皮肤组织摩擦作用可以使得手腕皮肤的血液更好的流畅,可以软化皮肤细胞,疏通皮肤的汗腺,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人的手腕内侧有一个穴位叫内关,是治疗失眠的穴位,人们在佩戴玉镯的过程中,玉镯会不停产生晃动和摩擦,玉镯的晃动对人的手腕起到有效的按摩功效。

4、提升体现主人的品位。怡朵珠宝翡翠手镯采用天然上等翡翠制成,每一只都别具韵味,喜欢玉石的人必定是品位不俗的人,玉手镯相比其他珠宝,少了几分俗气多了几分淡雅。佩戴玉镯可以体现主人的端庄高贵。并且,玉石原料资源现在急剧减少,玉石的价值一直在提升,玉石不但有保值功效,更有很大的增值空间。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相信,戴玉可以保平安,玉是有灵气的,人养玉3年,玉养人一生。驱邪避煞,挡灾护身一直被认为是玉石的功效。人们认为,佩戴玉石可以保人平安。这是因为玉石本身有着属于自己的磁场,长期佩戴,可以帮助人协调自己的良性磁场,同时佩戴玉镯可以经常按摩人体手腕的重要穴位,亦能改善微循环,加快人体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从而提升人的免疫力。

急!关于四川蜀南竹海

你好!我是蜀南竹海专线导游!

你们从南宁出发后可以一路向北经过武鸣、马山、都安、南丹,从六寨出省进入贵州。继续向北经过麻尾、独山、都匀、杨柳街,从贵定转西到达贵阳,再从贵阳向北,经过息烽、乌江,到达遵义,到遵义之后转仁怀市,再经过大坝、三合土、习水、土城,注意在土城这里可以有两条线路进入四川,一是向北到赤水市进入四川泸州合江县,到泸州市之后就能很快到宜宾江安县,蜀南竹海就在江安和长宁两县之间。二是可以从土城向南进入四川泸州古蔺县,经过叙永到宜宾市兴文县,可以在兴文游兴文石林之后继续往蜀南竹海走!从兴文向西北进入长宁县,从竹海西大门进入。

线路问题,您可以和朋友照着地图讨论我的建议,这条线是离蜀南竹海比较近的路。

现在来说关于蜀南竹海,蜀南竹海是国家4A级景区,当然要收门票了,今年的执行价格是87一个人,旅行社团体票十免一。你们是自驾车进去,景区还要收一项进山费,小车10块钱,大车30。

蜀南竹海旅游设施齐全,这一点请大可放心!竹海东西两道门,高等级柏油公路呈环形贯穿期间,连接每个景点!

竹海里面最好还是不要露营吧,因为都是些浩浩荡荡的竹林,没有什么草地平地,帐篷不好搭建,而且竹海里有竹叶青,再者露营会带来一定破坏,景区可能会制止,就住里面的宾馆酒店农家乐吧,设施都很齐全,两家三星级宾馆,蜀南宾馆和翡翠度假村。

除了在竹海里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能品尝竹海特色佳肴“熊猫宴”!!当然,不是吃的熊猫,宴席上每一道菜都与竹子有关,竹笋,竹荪,竹胎儿,牛肝菌,竹熏腊肉!这道宴席一定要吃!否则白到蜀南竹海了!另外竹海的竹工艺产品也是相当有特色,如竹根雕,竹编。如果想带东西赠送亲友的话,竹筒酒是不错的选择,就在竹类博物馆下层的超市有卖,那是景区超市,很有保障。外面各个景点还有很多小店,商品也是琳琅满目!

竹海里面有两处自费项目,一是进去之后可以坐竹海索道上山,每辆车留一人开车上山在下索道处等候,索道单程30,双程40。一定要坐索道,只有在索道上面才能感受“海”的浩瀚!你眼睛所能看到的所有远山,一直到地平线消失的地方,都是竹子!!!

第二个就是海中海的竹筏,海中海是拍摄卧虎藏龙的地方,主要是划竹筏娱乐。竹筏有两种,大船200元,坐6人,有顶棚,小船80元,坐4人,无顶棚。竹筏都是一次性收费,随便玩多久!

景区有导游!就在买票的售票大厅外面,那些穿着墨绿色旗袍裙装的小姑娘就是竹海景区自己的讲解员,可以在买票之后挑选一位导游带领你们游览。导游收费不算贵,以前是100,现在我还真没去看过收费是多少。但是一定要在西大门才有导游,西大门是正门,而且是白天。哦,对了,景区售票处是通宵营业的。

竹海里空气湿度常年都在83%以上,很潮湿,但是不会影响游览,景点没有蚊子,但是住宿的地方蚊子比较多,宾馆都有蚊香,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蜀南竹海是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之一,中国最大的天然氧吧。传说由女娲补天下落的红色石头幻化呈地基,三国诸葛亮南征栽竹成林。北宋大文豪黄庭坚被贬官来到戎州(今宜宾),来到竹海游玩,醉酒之后望见竹海美景,赞叹道:壮哉!竹波万里,峨眉姐妹耳!千百年来,蜀南竹海的竹文化,青城山的道文化,丰都鬼城的鬼文化,宜宾的酒文化,在巴蜀大地上相得益彰。

其他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注意事项,和别的景区一样,但是有其他景区没有的景致!相信蜀南竹海不会让各位失望!

若还有疑问,可以留言。

中国七大国宝是哪七个?

中国七大国宝是国酒茅台,国玉和田玉,国粹京剧,国花牡丹,国宝大熊猫,国服旗袍,国珍松花粉。

1、茅台

茅台酒,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茅台酒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2、和田玉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3、京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4、牡丹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5、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仅有二个亚种。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脸颊圆,有很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6、旗袍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在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后,旗袍渐渐被冷落,尤其文化大革命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7、松花粉

松花粉,中药名。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inus tabuli formis Carr.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花粉。春季花刚开时,采摘花穗,晒干,收集花粉,除去杂质。

谁有地理与服饰的资料啊,越多越好。要分类整理哦!

布依族服饰文化凝聚了布依人民智慧的精华,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对所处的地理环境的适应。随生产力的发展,保护濒临消失的民族服饰具有重要的意义。布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由“百越”族群中的“骆越”演变而来,主要居住在贵州黔南、黔西南州,安顺的关岭、镇宁、紫云等县以及贵阳、六盘水、黔东南的部分地区,人口约254.5万(1990),是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15个少数民族之一。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成为布依族地区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参照物,是布依族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本文力图揭示布依族服饰的深刻内容,意在为推进对布依族的全面研究,宏扬少数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任何区域或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同本地区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所谓地理环境是指社会所处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地形、河流、海洋、土壤、动植物的分布情况等,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实用是服饰最基本的功能。①无论是物质生活资料极为匾乏的古代,还是物质财富较为丰富的现代,概莫能外。每个民族由于自己所处的地域、气候、河流等地理环境的不同,因此对服饰实用功能的选择和要求也就不同。也就是说,地理环境不仅决定着服饰的实用性,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民族服饰特点的形成与发展。当然,地理环境对服饰实用性的决定作用会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而有所不同,生产力水平越低,地理环境对服饰实用性的作用就越大,反之,就会被逐渐弱化。 首先,地理环境为布依族服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原料。布依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大部分位于温带,海拔较低,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9℃左右,无霜期约为8个月,优越的自然资源为布依族服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 服饰的最初功能是防寒,遮体。墨子说:“饥即食之,寒则衣之。”《释名·释衣服》说:“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以庇寒暑也……。”②布依族古歌《造万物·造棉》中唱到:“远古那时候,世上没有棉,人人挂树叶,个个裹树皮。”后来人们才发现:“山上有种花,叶子真大张,叶片圆又滑,真象大巴掌……,拿花慢慢捻,细细丝又长,结实不易断,好比蜘蛛网。”于是“大家快去拣,拣来野花花,姑娘就捻线,线子挽成团,就把布来编。”③据新石器时期考古发掘的石纺轮等大量遗物表明,7000多年前,布依族人民已能将野生植物纤维捻成细线,织成粗布……。④《南史。夷貂》中载:“林色国,木汉曰南邵象林县,”有“古贝者,树名也,其华成是如鹅毛,抽其绪纺之以作布,布与苧不殊,亦染成五色,织为班布。”《后汉书·南蛮传》中已有了“织绩木皮,染以革实,好五色服” 的记载。由此可见布依族人民早已把本地优越自然条件所提供的葛麻、茅花等植物纤维作为原料,从而“织布为衣”。明代以后,随着棉花在布依族地区的种植,布依族人民才逐步以棉花作为服饰的主要原料。 其次,地理环境对布依族服装款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布依族地区气候温热、雨量充沛,为稻谷种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布依族亦有“仲(种)家”之称。道光《广南府志》卷三说:“白沙人,散居四方……每于暇日,男子俱往河内捞鱼,时当耕种,彼亦辛勤。”“黑沙人,散处溪河,男女俱耕种,亦知贸易。”⑤这里的白沙人,黑沙人均系仲家的一部分,为适应布依族的稻作农耕与其地理环境而产生的布依族服饰,其主要特征是穿裙、椎髻,身、袖、腿都比较宽松,体现出“男朴女繁”的特点。即男装较为简单,穿对襟衣,大裤脚,戴青帕;妇女的服饰则丰富多样,大部分是短衣长裙。《贵州通志·苗蛮》记载:“仲家·一妇人多纤好,以青布蒙髻,长裙短袖,多至二十余幅,拖腰以彩布一幅若缓……。”在炎热的气候中,宽松的衣服通风透气、舒适凉爽,宽松的裤子便利于在多雨天气的河流边行走及下田劳作,大衣袖易于灵活地使用劳动工具。后来许多地方妇女都“易裙为裤”,但大都保留了宽松的特点。现在许多地方保留下来的寿衣与礼服也亦如此。这正体现了布依族以宽松为主要特点的服饰,正澎应了布依族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雨量以及农耕经济等条件而形成的。 第三,布依地区山多林密,植物种类繁多,染料资源丰富,为布依族印染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布依族印染工艺具有较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技术水平。色调主要以青、蓝、白为主,工艺独特,染色牢固,不易褪色,西方人称之为“中国术”,体现了布依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布依族人民早就能从植物的根、茎、叶中提取青、蓝、红等各种染料。如从板蓝根中制取兰靛染料。《后汉书·西南夷》中说到哀牢),“土地沃美,宜五谷桑蚕,染彩,交绣,锦叠,蓝干细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布依族印染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了“南宁州特产……蜂蜡、蜡染布”的记载。而我们所熟知的镇宁扁担山则有布依族“蜡染之乡”的美誉。⑥表明布依族在印染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尤其是布依族的蜡染艺术,更是为我国印染技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蜡染是以蜂蜡、枫树胶等为原料,染制时,先将白布平铺于桌子或木板上,把蜡放入锅中,加热待之溶化后用蜡刀沾上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出各种花纹图案,然后放进染缸中多次浸染,待布料全部被染料浸透后取出,然后置于阳光下晒干,再放人清水中煮沸,待蜡被煮脱后原来画有蜡汁的地方便现显出白色的花纹图案。《贵州通志》描述了蜡染的制作方法: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即去蜡,则花纹如绘。”此外,布依印染还有叠染和枫香染,叠染即把白布按照所需花纹折叠扎好或用粗麻线铺成花纹,然后用麻线包起缝好,再放入染缸里浸染,折线即出现花纹。⑦枫香染则用枫香树脂作防染原料,方法与蜡染相同。 第四,布依族服饰的图案也体现了地理环境对服饰的决定作用。布依族服饰图案构图巧妙,变化多样,装饰性强,既有写实形态的花、鸟、虫、鱼动植物纹饰,如蕨菜花、茨藜花、花瓣、飞凤、鸳鸯、鱼鳞纹等,也有抽象形态的几何图案,如曲线、螺旋、齿形、水波、三角、方格、圆圈、云雷等纹饰。蕨菜纹、茨黎花纹等写实图案与布依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中的物产紧密相连。抽象的图案则是布依人民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的高度概括。无论是写实动植物纹饰还是抽象的几何图案,当初都包含着严肃的图腾崇拜的含义和内容。“图腾崇拜则是原始人意识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处于混沌未分时,他们将自然物视为自己民族祖先或民族象征的幻想反映。”⑨由此可见,布依族服饰上的图案是布依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自然界的生物在服饰上的艺术体现和升华。 布依族服饰的发展、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当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时,服饰则保留其传统模式,当地理环境相对开放时,则会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布依族深居高山地区,高山险地往往成为本地区的天然屏障,他们与外界交往较少,其服饰受到外界的影响也较少,主要通过群体相互学习,父母传授等方式使本民族服饰得以保留和传播,布依族姑娘一般从七八岁就开始学绣花,十二三岁便能上机织布。长大后,个个会挑花,人人会织布。 所以布依族观念中,常把针线活的好坏,作为评价一个姑娘聪明才智的标准。《黔书》中记载,布失妇女“多纤巧而勤于织”。这种封闭、隔绝的状态,使其服饰保留着传统的文化特征。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他们的服饰原料由多为动植物皮毛和自纺自织的棉布转变为经过再加工的棉布、绸缎、呢绒、化纤等原料了。另外随时代的变迁,统治者的干预,布依族服饰也不断变化。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布依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后,由于清政府强迫少数民族改装,使布依族服饰发生了较大变化。另外随着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汉人不断涌人民族地区,使布依服饰渐改汉装。民国时贵州省主席杨森“把少数民族服装说成是‘笨重丑劣’的东西,不让一个民族有不同的服装、文字、语言”,强迫布依族人民改装。 解放后,我们党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行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使布依族地区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布依服饰又进一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部分地区传统服饰只较多地出现在节日盛会等场合,平时已着汉装,大都穿上了商店里买的各种汗衫、衬衣、外衣等,许多青年人还穿上了西装,戴上了手表,黔南的都匀、独山等地平时已几乎见不到民族服装,只在一些礼仪活动、盛大节日中才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 布依地区随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民族交往的频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原有的民族服饰文化濒临消失。一些地方的民族服饰已基本失去其传统的特点。因此,保护布依族服饰已势在必行,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来保护布依族服饰。 一、进行布依服饰文化的调查、挖掘工作;了解布依族服饰及有关布依族服饰的音像资料、图片的存在状况并对其进行研究;对布依族服饰进行收集、珍藏和保护,并不定期进行展出,为宏扬布依族服饰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策划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开设民族服饰店及营销网络。生产时要瞄准销售方向,保证产品质量,使其品种、色彩、款式多样,努力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适应多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可生产家庭装饰品如窗帘、桌布、座垫及旅游纪念品如领带、旅游包、花包等。 三、做好布依服饰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服饰展销会、交流会、文艺演出、旅游手册等传播媒介作宣传,提高其影响力。 纵观前文,布依服饰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其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独特的历史、文化及审美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布依服饰逐渐丧失其传统的民族特色。因此保护布依族服饰的民族特色、艺术价值,在以民俗旅游为旅游主题之一的当今,显得尤为重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国旗袍文化艺术协会 - Home 首页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qipaousa.com/a/2467.html

标签: 独山旗袍
分享给朋友:

“独山旗袍(独山旗袍协会)” 的相关文章

风韵旗袍(旗袍韵味十足)

风韵旗袍(旗袍韵味十足)

本文目录一览: 1、一件非常酷的旗袍气场十足,这样的穿搭你会喜欢吗? 2、东方之美,是令人为之沉醉的,如何才能驾驭得了旗袍的古典气息吗? 3、50岁陈红风韵犹存,穿上旗袍是什么样的效果? 4、有哪些穿旗袍很美的女星? 5、旗袍的款式一直以来都彰显着东方美,古典韵雅的气息,旗袍怎么搭配...

珍藏旗袍(老旗袍收藏)

珍藏旗袍(老旗袍收藏)

本文目录一览: 1、我曾见过母亲那件放在箱底珍藏多年的旗袍,无论是面料还是花色还是那奇妙的盘花扣,都漂亮得令人歆羡. 2、当明星们穿上旗袍,你觉得谁最有气质? 3、旗袍剧情介绍,电视剧旗袍,旗袍DVD版,旗袍高清,旗袍优酷地址 4、07年有一部旗袍的电视剧 我曾见过母亲那件放在箱底珍藏...

形容穿旗袍的女人的诗(形容穿旗袍的女人的诗句)

形容穿旗袍的女人的诗(形容穿旗袍的女人的诗句)

本文目录一览: 1、描写“旗袍”的诗句有哪些? 2、形容“穿旗袍”的美的诗句有哪些? 3、形容穿旗袍女人气质优雅诗句 4、关于旗袍优美的诗句 描写“旗袍”的诗句有哪些? 若水闲情约楚腰,美人香草锦丝绡。从来玉骨冰肌静,能使荷花绿叶摇。眸上心痕深也邃,梦中蓝雨放还娇。端庄秀丽龙江韵,腕底...

粉色织锦旗袍(织锦缎旗袍图片)

粉色织锦旗袍(织锦缎旗袍图片)

本文目录一览: 1、粉色真丝旗袍染的是啥也不知道,有知道怎么能洗掉的吗,速回谢谢 2、老年人适合穿什么样的旗袍 3、清朝旗袍的描写,最好是粉色,蓝色,紫色,和白粉相间的 4、清朝宫廷里女子穿的旗袍的颜色有什么意义?有贵贱之分吗? 5、中年女人到了40岁,穿哪件旗袍可以优雅显瘦有气质?...

旗袍美女图片m131(mm113旗袍)

旗袍美女图片m131(mm113旗袍)

本文目录一览:...

旗袍裤裆(旗袍里面穿裤子)

旗袍裤裆(旗袍里面穿裤子)

本文目录一览: 1、穿旗袍必须得穿内裤吗 2、景甜旗袍新造型首秀,你感觉她的这种穿搭究竟如何? 3、我穿着开到腰和乳房之间的旗袍,可以吗 ﹖ 4、为什么穿旗袍马褂的人比穿汉服的多 穿旗袍必须得穿内裤吗 可以不穿内裤。理由如下: (1)一般内裤是在穿裤子时最需要穿,特别是面料硬的。但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