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总之,旗袍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
2、旗袍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清代后期,满汉互相效仿达到巅峰。到了20世纪20年代,受西方服饰影响,旗袍被汉族妇女不断改进并流行起来,进入千家万户。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
3、清朝初期在旗袍发展史中处于开端地位,旗袍最初由马甲的形式演变而来,加在短袄上。清初女袍长而镶滚,装饰繁琐而绣彩,线条平直而硬朗。穿旗袍、两把头、系围巾、戴耳饰、拿摇扇,成为那时的最佳组合。
4、旗袍,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在清代满族服饰基础上,通过汉族妇女的穿着实践,融入西方服饰元素,逐步演变而来的。其初期变化并不复杂。 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的20多年间,旗袍在中国大行其道。
当时,不仅流行把西式外套、大衣、羊绒衫穿在旗袍外,在领型上更采用洋装中的翻领、V领、荷叶领,袖型也有了更多的变化,出现荷叶袖、开衩袖等。后来也出现了一些半透明的或者镂空与旗袍相结合,种类逐渐繁多起来。
传统旗袍的缝制工艺设计:旗袍量体方法,衣长、袖长、长袖旗袍礼服、齐脚踝骨、腕骨、短袖旗袍便服、齐膝或膝下肘腕之间、旗袍围度加放法、种类有胸围、腰围、臀围、领围。
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一个种类,在中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在清朝末期,旗袍成为了中国妇女的必备服装之一。旗袍文化也一直延续至今。旗袍穿着之美不仅在于其优雅庄重之美,还在于它赋予女性柔美、婉约、气质、典雅、含蓄等特点。
汉服则是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旗袍的种类和款式:按摆型分类 可分为宽摆、直摆、A字摆、礼服摆、鱼尾摆、前短后长袖大、锯齿摆等。
1、旗袍的种类如下:按领型分类 可分为一般领、企鹅领、凤仙领、无领、水滴领、竹叶领、马蹄领等。在选择旗袍的时候,领型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按袖口分类 可分为无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长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马蹄袖、反摺袖等。
2、- 款式分类: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 面料分类:真丝旗袍、棉麻旗袍、织锦缎旗袍、丝绒旗袍、泰丝旗袍、蕾丝旗袍。 旗袍样式 - 开襟: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 领型:高领、低领、无领。- 袖口:长袖、短袖、无袖。- 开衩:高开衩、低开衩。
3、旗袍袖子主要可以分为:宽袖形、窄袖形;无袖、连肩袖。小盖袖、四分袖、七分袖、九分袖或长袖等等。其中长袖在满族居多,现在主要以短袖或无袖常见,秋冬常见的为七分袖九分袖,长袖。通常短袖长四吋,中袖约有十六吋,而长袖是十九至二十吋。无袖款。
4、旗袍款式多样,分类详细,如领型、开襟、扣型、袖型和摆型等。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其发展历程反映了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研究旗袍的人文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良提供参考。 旗袍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流行,至今仍是女性喜爱的服装之一。
5、按季节分类:根据季节的不同,旗袍也有不同的选择。春夏季节可以选择轻薄透气的材质,如丝绸、棉麻等;秋冬季节则可以选择保暖性较好的材质,如绒面、呢料等。同时,颜色上也可以有所区别,春夏季节适合明亮鲜艳的颜色,秋冬季节则更适合沉稳内敛的色调。
6、旗袍的样式繁多,其开襟设计包括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和双襟;领型有高领、低领和无领之分;袖口的设计则有长袖、短袖和无袖之别;开衩的高度又有高开衩和低开衩两种;同时,旗袍还有长款、短款、夹款和单款等不同长度和材质的分类。旗袍的款式变化主要体现在袖型和襟形的不同。
旗袍是否属于晚礼服? 旗袍严格来说不属于晚礼服。晚礼服主要是晚上20:00以后,穿用的正式礼服,传统款式强调女性窈窕的腰肢,夸张臀部以下裙子的重量感,肩、胸、臂的充分展露,为华丽的首饰留下表现空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