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旗袍(旗袍草稿图)

qipaousa8个月前Up Coming Events 活动预告1

本文目录一览: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仿写表示人物神态的句子)

1、娟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声音脆生生,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地从窗口钻进了教室,落在她的书上,久久不愿离开。

2、只见妈妈两眼放光,直直地盯着旗袍,紧接着双手捧着旗袍的下摆,把下摆贴在了自己的脸上。

3、他全神贯注地看着书,完全进入到书中的世界。他一边看一边咯咯地笑个不停,好像自己就是书中的主人公。

4、他一看起书来就对周围的事毫无反应,再大的声音也不会惊扰他。

5、他望着远方的雕像,眼中荡漾着兴奋和激动之情,只有朋友在他耳边喊了几句,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扩展资料:

仿写句子的方法:

1、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泠清清,没有活力;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这个句子,前半句从生活的内含方面举例,那么后面的句子若从生活的质量、情趣方面去接触、应和就可以接得较好了。

如:无味的开水,平平淡淡,没有品头。或如:无源的枯井,凄凄惨惨,没有前望。

2、根据句式、词性去仿写。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青年是首诗,激情澎湃,句中对童年、少年评价用的词语是“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色彩绚丽,烂漫天真”,两组词的短语类型都是:主谓短语和并列式形容词短语。

有哪些让人感到温暖的民谣值得推荐?

真心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最值得推荐的民谣依旧还是老狼的《同桌的你》。

同桌是所有上过学的人都会经历的一种状态,你们共用一张书桌,甚至会共用一条凳子,你们有天然的物理上的亲近感,但你们的心理,是否也贴得很近呢?这就难说了。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忆起同桌,再听老狼的《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一个个问题,问的都是关于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都是关于你的温暖回忆。

故事变沉默被岁月淹没草书写法

故事变沉默被岁月淹没

歌曲:凉城

作曲 : Xun作词 : 耕耕演唱:任然

专辑:后继者

当海风吹凉霓虹 回首你无影踪 转眼旧盟已成空

赏夜色千家朦胧 风花雪月如梦 提醒我也曾爱过

苏州河畔你牵我走过

外滩的夕阳已在记忆中斑驳

故事变沉默 被岁月淹没

思念如我 历经漂泊

站在雨中目送你穿过那渡口

离岸的船舶漂走远去的轮廓

惆怅惹灯火 往事渐落寞

烟波起落 被遗忘的是我

当海风吹凉霓虹 回首你无影踪 转眼旧盟已成空

赏夜色千家朦胧 风花雪月如梦 提醒我也曾爱过

任眼泪划伤面容 飘浮在情海中 横渡春夏与秋冬

这城市车水马龙 我心事有谁懂 回忆让人更心痛

为什么 十里洋场的繁华依旧

这幅光景也掩不去我的难过

曾陪我看过 老街的烟火

缘分蹉跎 花难结果

是谁赋颂我宛如月下的芙蓉

床头留声机暗哑缓慢地诉说

旗袍它在角落 鞋跟都已断落

红尘看破 你不再欣赏我

当海风吹凉霓虹 回首你无影踪 转眼旧盟已成空

赏夜色千家朦胧 风花雪月如梦 提醒我也曾爱过

任眼泪划伤面容 飘浮在情海中 横渡春夏与秋冬

这城市车水马龙 我心事有谁懂 回忆让人更心痛

当海风吹凉霓虹 回首你无影踪 旧盟转眼都成空

只剩夜色在朦胧 风花雪月入梦 原来我也曾爱过

任眼泪划伤面容 沉沦这苦海中 横渡春夏与秋冬

这城市车水马龙 我心事无人懂 回忆让人更心痛

凉城中 不夜城的邂逅未断过

而你的温柔却早已年久失修

弄堂诉离愁 苔痕如伤口

我在那头 等你很久

越南古人为何穿汉服?清朝允许女人穿汉服,乾隆时期女性基本穿汉服,可是为什么晚清都穿旗袍了?

这与晚晴的太平天国运动有关。太平天国运动是最后汉服大规模兴盛的时期。但是此时距离汉服消失已经有170多年,很难做到汉服的复原。只有在道士、和尚、戏剧中还有汉服的残留。所以太平天国不少人穿起了戏剧、道士与和尚的衣服。其实由于当时战乱频繁,太平天国内部也没有花时间研究过汉服最初是什么样子。但是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后。一切与汉服有关的服饰,遭到了自清军入关后,最大一次的销毁。没有人再敢穿与汉服相关的服饰。此后半个世纪,直到辛亥革命前后,才有了一些汉服复兴的苗头。但很快就被扑灭了。

古代的八大怪

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虽经历代兵祸破坏,但由于地处要冲,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乱之后,总是很快又恢复繁荣。进入清代,虽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繁荣景象,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全国的重要贸易中心。富商大贾,四方云集,尤其以盐业兴盛,富甲东南。

经济的繁荣,也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各地文人名流,汇集扬州。在当地官员倡导下,经常举办诗文酒会。诗文创作,载誉全国。有些盐商,堪称豪富,本身亦附庸风雅,对四方名士来扬州者,多延揽接待。扬州因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许多名士,其中有不少诗人、作家、艺术家。所以,当时的扬州,不仅是东南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艺术的中心。

富商大贾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对物质和精神上的产品也就大量地需求,如精美的工艺品、珍宝珠玉、鲜衣美食,在书画方面更是着力搜求。流风所及,中产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书画悬之室中,以示风雅,民谚有“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之说。对字画的大量需求,吸引和产生了大量的画家。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本地画家及各地来扬画家稍具名气者就有一百数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当时的名家,“扬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声名显著者。

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的作品,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绘画至明末清初受到保守思想的笼囿,以临摹抄照为主流,画坛缺乏生气。这一萎靡之风激起有识之士和英才画家的不满,在扬州便出现了力主创新的大画家石涛。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无法而法”的口号,宛如空谷足音,震动画坛。石涛的理论和实践“开扬州一派”,稍后,终于孕育出了“扬州八怪”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

一、“扬州八怪”有哪些名家?

“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因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

“扬州八怪”知识广博,长于诗文。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为中国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文人画自唐宋兴盛起来,逐步丰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留下大量的作品,这是中国绘画的骄傲。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画派,各具特色,争雄于画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四王”为首的虞山、娄东画派,而在扬州,则形成了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画风。这些画家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绘画传统,但他们对于继承传统和创作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虞山、娄东等画派,讲求临摹学习古人,以遵守古法为原则,以力振古法为己任,并以“正宗”自命。他们的创作方法,如“正宗”画家王珲所说,作画要“以元人笔直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们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作品多为仿古代名家之作( 当然在仿古中也有创造),形成一种僵化的局面,束缚了画家的手脚。“扬州八怪”诸家也尊重传统,但他们与“正宗”不同。他们继承了石涛、徐渭、朱耷等人的创作方法,“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不死守临摹古法。如郑板桥推崇石涛,他向石涛学习,也“撇一半,学一半,未尝全学”。

石涛对“扬州八怪”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提出“师造化”、“用我法”,反对“泥古不化”,要求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创作素材,强调作品要有强烈的个性。他认为“古人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石涛的绘画思想,为“扬州八怪”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扬州八怪”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扬州八怪”从大自然中去发掘灵感,从生活中去寻找题材,下笔自成一家,不愿与人相同,在当时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人们常常把自己少见的东西,视为怪异,因而对“八怪”那种抒发自己心灵、纵横驰骋的作品,感到新奇,称之为怪。也有一些习惯于传统的画家,认为“八怪”的画超出了法度,就对八怪加以贬抑,说他们是偏师,属于旁门左道,说他们“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于百里”。赞赏者则夸他们的作品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打破当时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新的生机,影响和哺孕了后来像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艺术大师。

二、“扬州八怪”怪在哪里?

“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说法也不一。有人认为他们为人怪,从实际看,并不如此。八怪本身,经历坎坷,他们有着不平之气,有无限激愤,对贫民阶层深表同情。他们凭着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这类事在中国历史上虽不少见,但也不是多见,人们以“怪”来看待,也就很自然的了。但他们的日常行为,都没有超出当时礼教的范围,并没有晋代文人那样放纵--装痴作怪、哭笑无常。他们和官员名士交流,参加诗文酒会,表现都是一些正常人的人。所以,从他们生活行为中来认定他们的“怪”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只有到他们的作品中,来加以研究。

“八怪”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他们要创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来自立门户,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风格独创。他们的作品有违人们欣赏习惯,人们觉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正如郑燮自己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笑我板桥怪。”当时人们对他们褒贬不一,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偏离了“正宗”,这就说明了它所以被称之为“怪”的主要原由。扬州八怪画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在自己创造与发挥,穷其一生,为创造新的画风而努力。

“扬州八怪”知识广博,长于诗文。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为中国绘画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文人画自唐宋兴盛起来,逐步丰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留下大量的作品,这是中国绘画的骄傲。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画派,各具特色,争雄于画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四王”为首的虞山、娄东画派,而在扬州,则形成了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画风。这些画家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绘画传统,但他们对于继承传统和创作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虞山、娄东等画派,讲求临摹学习古人,以遵守古法为原则,以力振古法为己任,并以“正宗”自命。他们的创作方法,如“正宗”画家王珲所说,作画要“以元人笔直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们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作品多为仿古代名家之作( 当然在仿古中也有创造),形成一种僵化的局面,束缚了画家的手脚。

“扬州八怪”诸家也尊重传统,但他们与“正宗”不同。他们继承了石涛、徐渭、朱耷等人的创作方法,“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不死守临摹古法。如郑板桥推崇石涛,他向石涛学习,也“撇一半,学一半未尝全学”。 石涛对“扬州八怪”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提出“师造化”、“用我法”,反对“泥古不化”,要求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创作素材,强调作品要有强烈的个性。他认为“古人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石涛的绘画思想,为“扬州八怪”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扬州八怪”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扬州八怪”从大自然中去发掘灵感,从生活中去寻找题材,下笔自成一家,不愿与人相同,在当时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人们常常把自己少见的东西,视为怪异,因而对“八怪”那种抒发自己心灵、纵横驰骋的作品,感到新奇,称之为怪。也有一些习惯于传统的画家,认为“八怪”的画超出了法度,就对八怪加以贬抑,说他们是偏师,属于旁门左道,说他们“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于百里”。赞赏者则夸他们的作品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打破当时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新的生机,影响和哺孕了后来像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艺术大师。

1.八怪之首郑燮[郑板桥]

郑板桥和他的《竹石图》

清康熙年间的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秋风昨夜窗前过”,他看见清风在竹叶间穿行,看见竹子摇曳的样子。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一张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竹的质感。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理得十分协调。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衬托了石的另一番风情。这种丛生植物成为板桥理想的幻影。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首金农都感叹说,相较两人的画品,自己画的竹子终不如板桥有林下风度啊。

2.高其佩

其花鸟扇面是用指头创作的。高其佩的指画扇面,两只鸟的形态落拓潇洒,而牡丹花上的题诗说,“也类胭脂画牡丹,画时日出已三竿。原来花自扶桑国,不许人家花月看”,诗写得颇有情趣。让人惊奇的是,画面突然呈现艳极的牡丹,美到极致,反倒有了良辰美景之后的自暴自弃、以及不忍卒看的凋败气息。开到荼蘼的牡丹,春风里散发着颓废之美。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韦三,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先辈自山东迁至辽宁铁岭,隶汉军镶黄旗,曾任刑部侍郎。为“扬州八怪”罗聘之师。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画,他开创的“指画”成为绘画中一个重要流派。 高其佩晚年,指画声誉远播朝鲜,但他依然绘画“甲残至吮血,日匿频烧烛”。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应诏圆明园如意馆作画3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等细绢工笔画。高秉《指头画说》记载,高其佩曾为兵部尚书卢舜徒写真,画一立像,高与真人相齐。画成后,卢舜徒欢喜若狂道:“神乎技矣!进乎道矣!”

3.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人称八怪之首。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

4.李鱓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5.黄慎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有《蛟湖诗集》存世。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怀素草书到了黄慎那里,变为“破毫秃颖,化联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宕奇肆。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黄慎的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樵夫渔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绘,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新气息。 黄慎的人物册页《赏花仕女图》刻画一美丽女子对花的沉迷。而《西山招鹤图》则取材于苏轼《放鹤亭记》,画面右侧立一白鹤,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飞翔之鹤,童子手挽花篮,却自顾嘻嘻而乐。 “生平梦梦扬州路,来往空空白鹤归”(黄慎《题林逋驯鹤图》),黄慎两次寓居扬州,先后17年,十里扬州,成为他一生的依恋。他的人物画最具特色,有《丝纶图》、《群乞图》、《渔父图》等。

6.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人、抑园、借园主人等,江苏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临沂)知县,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在安徽潜山和合肥任知县,仍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去官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7.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 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 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 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诗集》。

8.罗聘

罗聘,(1733-1799)清代著名画家。字大,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 洲渔父、师莲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后为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在场州自称住处谓“朱草诗林”。为金农入室弟子,未作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藉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 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

扬州八怪画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在自己创造与发挥,穷其一生,为创造新的画风而努力。无疑,他们对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思想和众多的作品,都是我们学习继承的宝贵遗产。

继“四僧画家”之后,又崛起一个革新画派——“扬州八怪”。实际上,当时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重要的画家并不止八人,约有十六、七人,“八”并非确数。按最早的记载有:金农、黄慎、郑燮、李(鱼单)、李方膺、汪士慎 、高翔和罗聘。所以称他们为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守墨矩,离经叛道,奇奇怪怪,再加上大都个性很强,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称之为“八怪”。

“扬州八怪”有相近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他们大多出身于知识阶层,有的终生不仕,有的经过科举从政,一度出任小官,却又先后被黜或辞职,终以卖画为生。他们生活比较清苦,深知官场的腐败,形成了蔑视权贵,行为狂放的性格,借助书画抒发内心的愤懑。

他们的艺术大都取材花鸟,以写意为主要表现方式。他们在创作中重视个性,力求创新,不同程度地突破传统美学规范,带有某些反传统的意义,作品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令人耳目一新。但在当时,他们并不能够被完全理解,甚至被视为左道旁门,而受到“非议”。其实,正是他们开创了画坛上新的局面,为花鸟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上海世博会杭州馆一境、一墙、一家、一水的具体内容指的是什么?

一境:钱潮狂草(人文读水) 一墙:杭人说水(杭城之水) 一家:杭州人家(古今听水) 一水:观众品水(生态之水) 杭州馆的主要展示内容可以用“一境、一墙、一家、一水”来概括。 一境,就是刚走进杭州馆的第一展厅----“钱塘狂草”,里面是青瓦白墙的江南民居,一位身着旗袍的苗条女子,撑着伞走在长长的雨巷中。一会儿,雨水幻化成小溪,又变成了烟雨朦胧的西湖,紧接着钱塘江潮水汹涌而来,最后演变为一支巨大的毛笔在书写:“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画面定格。 一墙,位于馆内的左侧,一堵挂有500位杭州市民的笑脸墙。每个笑脸都可以转动,背后写了他们对杭州水的感悟。 穿过一道石门,我们就来到了一家----“杭州人家”。这是一个9个雕像人群组成的,体现了原汁原味的杭州人家氛围。唐朝的爷爷手举《钱塘十记》,奶奶手中端着大块的东坡肉,民国时代的儒商打扮的爸爸,现代服饰的妈妈,西装革履的叔叔,还有在摆弄笔记本电脑的孩子,一家人穿越时空团聚了。八仙桌上还摆放着杭州名菜,有西湖醋鱼、宋嫂鱼羹、龙井虾仁,还有中秋月饼等杭州点心。桌上的平面还是一个触摸式的电子屏幕。手往上面移动,就会产生波纹,里面的鱼儿畅游其中、栩栩如生。 一水,就是每一个参观的游客都可以获得杭州馆馈赠的一个形似“龙井砖”的特供水。这种砖形如杭州古井的井口,上面有世博会和杭州“五水共导”的信息。“龙井砖”内装有娃哈哈纯净水,可以留作永久纪念。当游客准备离开杭州馆时,还会看到一面贴贴满关于杭州几年来治水报道的墙。

标签: 狂草旗袍

相关文章

夫人旗袍(中国夫人旗袍)

夫人旗袍(中国夫人旗袍)

本文目录一览: 1、旗袍的特色 2、旗袍作为最能展现中国女性之美的服装,它的起源是什么? 3、刘嘉玲穿旗袍撞衫美国第一夫人,旗袍到底有什么魔力? 4、为何说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 5、旗...

女士旗袍男士(女士旗袍男士应该是什么服装)

女士旗袍男士(女士旗袍男士应该是什么服装)

本文目录一览: 1、旗袍男生可以穿吗? 2、女生穿旗袍,同行的男生穿什么更合适? 3、小伙伴们知道女生穿旗袍男生搭配什么好呢? 旗袍男生可以穿吗? 男生是不能穿旗袍的 ,因为旗袍专门为女士准...

旗袍旗袍电视剧全集歌曲,旗袍电视剧主题曲

旗袍旗袍电视剧全集歌曲,旗袍电视剧主题曲

旗袍美探的片尾曲 片尾歌曲简介 1、电视剧《旗袍美探》,片尾曲是萨吉演唱的《窥望》 2、对于该剧的片尾曲《窥望》,又一次展现了被网友称为“红酒嗓”的独特享受,就像网友说的一样“听萨吉的歌,就应该配一杯...

旗袍网站哪个好看(买旗袍去哪个网站好)

旗袍网站哪个好看(买旗袍去哪个网站好)

淘宝旗袍店有哪些是比较好看的呢,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吗? 四月纪事 蛮丽楼Wheat house 麦子家这几家的风格都比较突出,尤其是第一家比较出名,而且价格也适当。买旗袍去哪个网站 买旗袍去淘宝、京东...

形容穿旗袍好看的诗句(赞美穿旗袍女人气质优雅的诗句)

形容穿旗袍好看的诗句(赞美穿旗袍女人气质优雅的诗句)

形容穿旗袍女人气质优雅诗句 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文学作品》解释:形容绝代风华,遗世独立,不染纤尘。锦袍素雅身段娇,春风拂柳展妖娆。舞步轻盈惊四座,醉眼周郎瞩小乔。——《文学作品》解释:身段非...

改版旗袍(什么叫改良版旗袍)

改版旗袍(什么叫改良版旗袍)

本文目录一览: 1、蕾丝改良旗袍裙中长款有点短怎么补救? 2、娜扎被称作旗袍种草机,还有哪些女明星也很适合穿旗袍? 3、很多人不认同改良汉服,为什么改良旗袍却没有受到这种非议? 4、很多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