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装就是旗装,格格这个词语是在清朝才有的!
而清朝能称呼为格格的不是只有公主,是所有满族未婚配的女子的称呼!
什么只有公主才称呼格格,这个是琼瑶剧的误导,其实在清朝也称呼皇帝的女儿为公主的!
所以可以说格格装就是旗装!
旗袍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突出了妇女体形的曲线美。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仪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女式旗袍基本与男式相同,只是多一些装饰而已。女式旗袍除也是直立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外,下摆及小腿,有绣花纹饰。满族妇女往往在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根据季节变化,还可分为单、夹、棉、皮等几种。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旗袍逐渐废弃,女旗袍则不断演化,由宽腰直筒式逐渐变成了紧身合体的曲线型、流线型,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女式服装。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裁制。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图为满族妇女在旗袍外套穿的马甲。绣有精致图案。穿旗袍跳宫廷舞的满族妇女。穿着传统满族旗袍的男子,包括带箭袖的长袍和一袭马甲,以及满族男性的帽子。旗袍,满语称“衣介”.分为单,夹,皮,棉四种.这种“衣皆连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与汉族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区别.它是满族男人喜著的服饰,也叫大衫,长袍.满族男子穿的旗袍,其样式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原为满族骑射时穿用的圆领(无领后习惯加一假领),大襟,窄袖,四面开禊,左衽, 带扣绊,束带,适于骑马射猎.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样式美观大方,讲究装饰,领口,袖头,衣襟都绣有不同颜色的花边,有的多至十几道,穿起来匀称苗条,婀娜多姿.有一种女式旗袍叫“大挽袖”,把花纹绣在袖裏,“挽”出来更显得美观.满族妇女所穿旗袍,从样式到做工都十分讲究.在旗袍领口,衣襟,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条或彩牙儿,有的还要镶上18道衣边才算是美.旗袍的样式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开禊从四面改成了两面;下摆也由宽大改为收敛;袖口也由窄变肥,又由肥变瘦,使其穿起来更加合体.现在穿旗袍的已不限於满族妇女了,它已成为各民族妇女普遍喜爱的服装之一.
《王牌对王牌》中,“晴格格”王艳时隔20年与老佛爷重聚,引发无数回忆,让人瞬间泪崩,二十年后的我已经不是当年的我,已经45岁的王艳依旧是当初那个冰清玉洁的模样,容貌和声音一点也没变,气质高贵又温婉,王艳的气质有多好,看她穿旗袍的样子就知道了,美得惊艳了时光!
王艳嫁入豪门之后,很少出来活动,一直都保持着低调的状态,当年那个富有诗书气质的才女,娇俏可人的模样,甜美温婉的气质,不知道是多少人心中的梦中情人,王艳有着一张东方古典美人的脸,纤细婀娜的身材,穿上复古的旗袍装,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东方古典美人。
这一袭菱形格纹的旗袍虽不华丽,但却氤氲着浓浓的复古风情,素雅清丽的色调温润恬静,斜交织的格纹带着岁月的痕迹,将王艳衬托得优雅温婉,旗袍的立领端庄典雅,黑色的包边勾勒出优美的轮廓,精致的盘扣点缀,中式复古风情,王艳搭配一件粉色的流苏披肩,气质端庄高贵。
搭配一件灰色西装外套,则显得优雅又干练,素雅的灰色调沉静温润,立体的条纹富有肌理感,简约时尚的线条挺括大气,王艳还戴了一颗精致的胸针,典雅高贵,颇具民国风情的俏丽短发,王艳妆容精致,红唇点缀带出一丝明艳,气质温柔如水。
换上一袭暗哑咖色的旗袍装,将王艳包裹得纤细婀娜,复古的色调古朴内敛,怀旧韵味十足,带着暖意与温婉,格子里的美好希冀,含蓄幽深的神韵,一如暗涌的情愫,轻易的悸动人心,王艳搭配一件粉色的披肩,手持一个黑色的手提包,气质淑媛,沉淀着优雅恬静的古典韵味。
这一袭黑色的旗袍装,将王艳姣好的身材包裹得玲珑有致,黑色雅致高级,透着神秘与优雅的格调,旗袍氤氲着暗哑的光泽,立体的波点浪漫温情,立领衬得王艳气质高贵,斜襟上盘扣依次点缀,载着已然成殇的岁月,成就独一无二的风景,王艳姿态高雅,气质清幽脱俗。
灰色交织的格纹旗袍,若不曾遗忘的时光痕迹,是一种留念,更是一种深情,低调而不招摇,黑色的包边与盘扣,给人庄重典雅的感觉,王艳素雅的妆容,精致的耳钉点缀,白到发光的肌肤,深情款款的模样,将东方女子的婉约知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艳身着一袭红色的改良旗袍装,显得明艳了许多,红色的热烈与妩媚,精美的绣花妩媚风情,时尚的圆领衬得颈部修长,立体的玫瑰花点缀,机具造型感,王艳搭配一头风情娇俏的波浪卷长发,手托一柄寓意吉祥的折扇,遮不住的风情弥漫,王艳美得惊艳了时光!
女袍:与男袍有很大的区别。清代官场女服随夫,多指补服,冠,带。就常服说,无论后妃宫眷,一律皆短袖长袍,妇女旗袍无开契,无短袍,一般艘长至蔽足。女袍多装饰,在衣襟,袖边,领口等处镶嵌各种彩花为尚,又以多层领子和多层袖头为美。
官袍;是清代的补服之一,它是古代章服之制和满洲民族服饰特点相结合的产物。皇帝穿龙袍,皇帝以下,皇子,亲王,郡王,以尊卑不同,饰以不等数的龙爪。贝勒,贝子,镇国公等皆以蟒为饰纹。一品文,武官分别饰以仙鹤。
辛亥后,宽衣大袍成普及,女袍变短,男袍逐渐废弃。女袍也由宽腰直筒式,渐变成紧身合体的曲线形,流向型的款式,今天旗袍已经为世界所青睐,无疑是满族对人类服饰文化的一大贡献。
褂:史载“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为之外褂”外褂分常服褂和补褂,另者形制相同,只是补褂是官服。两褂皆长过肘对襟饰扣。另一种叫行褂,是区别于外褂的短褂,也称“马褂”。
马褂:即对襟短袍,袖身皆短,配长衫。旗人妇女也服马褂,与男式的肥袖方形不同,多为窄袖,有对襟,捻襟和琵琶襟等,但农村妇女则穿宽袖马褂。清代马褂最引人注目的是黄马褂,明黄色为皇帝服用,朝臣得赐为荣。御前大臣,内大臣,正黄旗都统等准服,服褂时有各种限制。
坎肩:是汉人“半臂”演化来的,亦称“搭护”和“背心”。其种类有琵琶襟坎肩,带大襟坎肩,人字襟坎肩等。目前,除“巴图鲁”坎肩绝迹外,其余几中已经流入到其他民族服饰中。
扩展资料:
清朝格格服饰的种类:
分吉服和丧服两类。宫廷中的吉服有如下规定: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和贵妃的吉服冠采用熏貂并缀朱纬(一种图案);龙褂色为石青有绣文;龙袍色用明黄,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的吉服冠用熏貂,顶用红宝石。
皇子福晋的吉服褂色用石青有绣文;皇子福晋蟒袍用香色,通绣九蟒五爪;文武官一品至九品的夫人所着补服随夫品级,补子的形制为方,清末品官的命妇有用圆形补底。一品文官绣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
七品绣鸡;八品绣鹌鹑。九品及未入流的绣练鹊。武官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七品绣彪;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无品级的夫人用天青色大褂。不用补子,红裙,衣袖口边镶绣可随意。而妾只能用粉红色和淡蓝色。
清代命妇的凤冠(又名"珠冠",因冠上以珠为主要装饰),霞帔、蟒袄没有规定。总之,清朝命妇的各种品级均以绣蟒为装饰。这一点与明代有些不同,明代命妇大衫不绣蟒,而只绣雉(瞿)、孔雀、鸳鸯和练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服饰
本文目录一览: 1、旗袍是由清朝时旗装发展而来的,两者间有何区别? 2、求清朝格格服饰的介绍 3、格格装是不是就是旗装?如果不是,有什么区别? 4、穿旗袍有什么讲究 5、旗袍怎么穿得体...
本文目录一览: 1、旗袍怎么穿得体,注意这7个细节 2、还珠格格里面格格的服装叫做? 3、格格装是不是就是旗装?如果不是,有什么区别? 4、求清朝格格服饰的介绍 5、“晴格格”王艳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