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饮茶(旗袍与茶文化的诗词)

qipaousa3个月前Activity 活动1

本文目录一览:

中外民俗火塘

民俗是民众在生存活动中为了持存发展生命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具有模式化的生活文化。民俗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使民众不仅生活在物质世界里,而且生活在精神世界里。

(一)中国民俗

1.我国的二十四节气

我国按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交替规律,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主要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中国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当时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

3.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取材广泛、烹调技术精致而闻名于世。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的饮食习俗习惯于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是中国人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在古代叫箸(zhu),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五谷:黍、稷、麦、菽、麻(北方);黍、稷、麦、菽、稻(南方)。

4.中国的八大菜系

菜系,也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的菜肴流派。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

5.唐 装

唐装原意指唐代的汉服,是一种传统的襦,裙装,这种风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时期,基本上是沿袭了自东汉以来华夏妇女传统的上衣下裳制。现代意义上的唐装泛指具有中国风格的服饰。把“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称为“唐装”。在2。01年的上海AP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并由之而掀起“祥和喜庆”的“唐装”新潮,体现了清代以前的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风格的融合。

6.中国旗袍

从20世纪20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7.中国民居特色

中国的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民间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中国的民居种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有北京的四合院,蒙古族的蒙古包,陕西、河南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北京四合院,实际就是合院建筑之一种,所谓合院,即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全家人在合院里,院中住的人十分安适,晚上关闭大门,非常安静,适合以家族为中心的团聚生活。北京四合院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8.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饮“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一般来讲,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是中国人最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们一般是不出门的,从正月初二开始,才开始串门,有客人上门,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斟上酒,共贺新春。还有九月九重阳节饮“菊花酒”,给老人祝寿饮“寿酒”,生了孩子满月时饮“满月酒”等习俗。

天干地支,

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二)外国民俗

1.过生日吹蜡烛

过生日吹蜡烛的习俗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们都信奉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在她每年的生日庆典上,人们总要在祭坛上供放蜂蜜饼和很多点亮的蜡烛,形成一片神圣的气氛,以示对月亮女神特殊的崇敬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希腊人在庆祝孩子生日的时候,也爱在餐桌上摆上糕饼等物,并在上面放上很多点亮的小蜡烛,同时加进一项新的活动——吹灭这些点亮的蜡烛。他们相信燃亮着的蜡烛具有神秘的力量,如果让过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许下一个愿望,然后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那么孩子的美好愿望就能实现。

2.咖啡的发现与流传

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咖法山地,生长着一束束酱红色的果子。有一天,一个牧羊人放牧的羊群来到山间的树林后,啃食那些酱果子后变得活蹦乱跳,异常兴奋。其他羊吃下一些红果子后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牧羊人把这些果子带回家煮汁解渴,也顿时感觉神清气爽,精神振奋。这可以称得上咖啡最早为人类所食用的历史了。到1652年,欧洲的第一家咖啡馆在伦敦开张时,喝咖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时尚和习惯。

3.西餐

西餐这个词是由于它特定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西”是西方的意思,一般指欧洲各国。“餐”就是饮食菜肴。西餐一般以刀叉为餐具,以面包为主食,多以长形桌台为餐台。西餐的主要特点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观,口味鲜美,营养丰富,供应方便等。西餐大致可分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式等多种不同风格的菜肴。

4.厨师戴白色高帽

世界各地的厨师都戴白色高帽,这样显得清洁卫生。但是最初,它只是作为一种标志。中世纪的希腊战乱频繁,城里人往往逃人修道院去避难。据说,有一次几个著名的厨师逃进修道院,他们换上黑衣黑帽,打扮得跟修道士一样。日子一长,他们觉得应把自己与修道士区别开来,于是将修道士戴的黑色高帽改为白色。此后,厨师们戴白色高帽便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5.西装

西装广义指西式服装,是相对于“中式服装”而言的欧系服装。狭义指西式上装或西式套装。两装通常是公司企业从业人员、政府机关从业人员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男士着装的一个首选。西装所以长盛不衰,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流的西装文化常常被人们打上“有文化、有教养、有绅士风度、有权威感”等标签。西装的主要特点是外观挺括,线条流畅,穿着舒适。若配上领带或领结后,则更显得高贵典雅。另外,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西装作为一种衣着款式也进入女性服装的行列,体现女性和男士一样的独立、自信。

6.手抓、筷子和刀叉的由来

世界上用餐的jr具分为手抓、刀叉和筷子三种。人类诞生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是用手抓食的,叉子和筷子的出现是因为要取用热食。叉子最初曾在欧洲和近东使用多年,但只是作为厨房里的器具,当叉子第一次进入上流社会时,许多国王如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等还都习惯于用手抓饭。筷子的历史则要久远很多,它的诞生是由于烹调小块食品的特点决定的。

国际饭店喝茶穿什么衣服合适?

在国际饭店喝茶可以穿比较正式的衣服,比较合适,然后尽量穿的国际化一点,比如穿正装,穿衬衫或者是穿西装之类的

出差都要自带茶壶,为什么潮汕人这么爱喝茶?

对于潮汕人来说,最亲切的问候不是“你好”,而是“来吃茶”。

喝茶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止是为了品茶,更多的是在品茶、赏茶中,追求一种祥和、宁静的心境,享受一种平实、超脱的生活态度。

这是中华传统茶文化的精髓。

只是在拥有根固发达的宗族观的潮汕,得到更淋漓尽致的表现。

茶一开始并不作为一种饮品而产生,相传晏子以茗菜为食,而茗菜就是用茶叶做成的一种充饥物。

到了汉朝,茶才开始作为一种珍贵饮品供上层社会享用。

随着时代演变,饮茶逐渐转入民间,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品茶行为演绎升华为一种精神,以茶来修身养性,逐渐形成茶文化。

这几年,饮茶之风逐渐复苏,虽然城市越来越现代化,却阻止不了茶馆、茶庄、茶铺出现于各个城市街道转角的幽静之处。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浮躁的现代,茶文化本身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的心绪宁静。

爱茶之人对于茶的讲究,不再停留在茶叶品质、水、器皿上面,对于品茶时自身的穿着,也是十分看重。

与茶为伍的时间,自然不能在穿着上太过随意,现代的运动服等休闲服饰虽然舒适,但却与茶席所营造出的氛围格格不入。

其实,在不同的时代,对品茶时所着服装都十分重视,每个时代的茶服,必然都融汇了那个时代的特点,也增色了那个时代的茶文化。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茶文化最鼎盛的几个朝代,她们的茶服,是你熟悉的样子吗?

茶服

唐朝形制开放,服饰华丽,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茶服上。

《唐人宫乐图》中,十名仕女围长案而坐,衣着华丽,颜色绚烂,刺绣装饰雍容华贵。

有的品茗,有的吹奏乐器,雍然自得,好不惬意。

她们在饮茶时,多穿裙襦装,上身多为褥或衫,下身是一条长裙,这样上短下长的搭配,更能显现出女性的线条。

这一穿搭,倒是与当时唐朝开放的风气相吻合。

到了明朝,茶文化已经由王宫朝廷专属的文化转为深入民间的一种活动。

明朝人奠定了茶文化的道,他们把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修养,追求“清、雅、静”与关注内心,明朝的茶道也深深影响了茶服的风格,自由随性,追求服装的简约雅致。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有三位身着清朝服饰的茶女在世博会中表演茶艺,获得国内外人士的好评。

在媒体的邀请下,她们留下了中国人在世博会上的最初影像。

此时的清代饮茶文化已经普及至市井小民,人们普遍饮用散茶,且茶俗之多,在婚嫁中,茶叶是必不可少的礼品。

此时的茶服具有满族服饰与中原服饰交融的风格,也奠定了现代茶艺服饰的雏形——旗袍款型。

历朝历代的茶服在形制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

到了现代,茶服已经没有了古代茶服在形制上面的要求,从而转向对情感精神上的追求,茶文化中的淡泊、和平、素雅等特质冲淡了现代人心中的浮躁,因此追求“静、清、柔、和”,是现代茶服的特点。

但由于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现代茶服还是带有浓烈的中华文化符号气息。

在保留传统服饰款式的基础上去繁化简,经过改良,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穿着习惯。

现代的茶服,不仅适用于品茶,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作为拥有传统服饰特色的一支服装。

那么,如何挑选茶服,才能把它既运用在品茗的场合,又能作为日常生活中展现自身风骨的服装呢?

宽简

“以和为贵”,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人普遍的心理趋向。

茶文化的核心亦是“和”,这种调和、内敛的温顺理念,致使茶服在版式设计上也偏向宽简大方而不是繁复华丽。

过于宽大的袍子并不大适合日常生活,选择这种宽松简约的直筒长连衣裙更为合适。

古朴舒适

现代男士的茶服一般以棉麻、亚麻、苎麻材质为主,而女士茶服在样式和面料上面的选择,则多得多。

但万变不离其宗,茶文化的返璞归真,是最能吸引爱茶之人的,因此舒适、质朴、柔软的面料,才能让品茶者放松下来,沉淀下来。

传统元素

对襟、盘扣、滚边、交领等传统元素,无不展示着中国传统服饰的优雅风度。

如果茶服在设计上没有了浓烈的中华文化符号气息,那就好比白璧微瑕,总归是美中不足,少了点味道。

因此在选择茶服时,更推荐选择带有传统元素的茶服。

茶服历经千年,各种衣料、各种样式,在一次次的翻新中,并没有改变其内涵,只是承合了时代的需要。

以茶服衬茶者之心境,永葆那颗“静、清、柔、和”的心。

女人有一种勇敢,叫穿上旗袍,待我旗袍收腰,君来访茶可好什么意思

旗袍是最能考验女人身材的,能穿旗袍的女人可不就是勇敢吗?当女人穿上旗袍,显出了杨柳细腰,袅袅婷婷好身材,心情极好...... 请闺蜜或男友来饮茶岂不是一大快事。

你知道日本人来中国旅游最喜欢购买的是什么东西吗?

很多人都有出门旅行带一些纪念品的习惯,一则是为这趟旅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二则也可以给朋友带上一些小礼物,虽然东西可能并不是很贵重,但是也代表了个人心意。去离家比较近的地方游玩也许没有必要去带礼物,但是大部分人出国旅游必然会带一些东西回国,毕竟不同国家的文化相差还是比较大的,很有必要带一些特色。

日本是我国不少居民出国游的选择,因为这个国家离我们比较近,而且本地的文化很有特色。其实,对于日本人来说我们国家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旅游之选。那么问题来了,日本人来我们这里旅游,回去之后都会带些这么东西呢?事实上,他们喜欢带回去的东西在我们这里倒还真算比较常见的。

他们最喜欢带的特产之一当属茶,在很久之前日本就和我们国家在文化等方面有交流,我们国家的茶文化盛行,日本自然也是。日本的茶道闻名世界,他们几乎人人都喜欢喝茶,不仅仅本地有很多地方种植茶叶,更喜欢从中国进口茶叶,大红袍,乌龙等都是来者不拒。但是由于进口需要缴纳进口税,所以远销日本的茶叶价格都不便宜。

但是在中国本地就不一定了,花比较低的价钱就可以买到品质很好的茶叶,而且茶叶携带方便,不重,不会增加累赘,很好带。带回去之后无论是自己喝又或者是送给朋友都是很不错的一个选择。怎么着都不会闲置,还有一些来中国游玩的旅客甚至会受亲朋好友的委托特意买某些品类的茶叶回去。

这另外一个比较受欢迎的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它就是——旗袍。这也是很能够代表我们国家传统文化发一种服装,上等的旗袍采取的是丝绸制作,触感好,上身效果也极佳,特别是身材比较好的女性,穿起来更是很好看。旗袍也很受日本人的喜欢,他们来中国总会去逛旗袍店,买上几件自己喜欢的带回家。

这些东西也许在日本人眼里都是比较稀罕的东西,所以他们才会千里迢迢带走,不过,对于我们国家的国民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大多数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了。这些东西都是来自于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东西,值得我们骄傲。其实每个国家都有它们的特色,这些具有特色和代表意义的东西确实值得当纪念品带走。

请问妙龄女子泡茶上茶的姿势动作的描写

红木制成的木勺舀上茶叶放进盖碗,用旁边壶中烧开的水淋过,蒸汽携带着茶香袅袅上升。心在茶烟中渐渐沉淀,一种久违的熟悉感涤静了胸中的苍凉,脑海一片空宁。沸水反复相沏,而后倒进瓷碗中,置于我的面前。。我以大拇指、食指、中指,呈“三龙护鼎”,力道轻缓柔匀地端起青瓷,不破茶魂。青瓷托于掌心,几片茶叶在清澈碧绿的液体中舒展,旋转,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芽影水光,相映交辉。我就这么静静地看着,眸色深柔,茶沉入杯底,似笔尖直立,天鹤之飞冲。

一样的茶叶在不同人的手里,泡出的味道是大相径庭的,原因和性情有关,而所有茶中青顶价格虽最便宜,但是它的浸泡功夫却是最为讲究的。青顶最为讲究冲和,静照。泡茶的人须忘人间之灼色,感心中之清明,唯万籁皆寂静,空天下于尘埃。为了磨我浮躁的性子,父亲逼我泡了6年的青顶。青顶须用山水来泡,普通茶泡三次已能出味,而青顶却需泡7次,才能尽出其味,茶泡好倒入青瓷中,不能趁热而饮,要静静地等待茶叶三沉三浮。茶杯凉透茶叶慢慢卷起,此时品饮入口甘润绵延,如果茶叶呈其他状,则茶水会略有清苦,但苦而不涩,苦中回甘。传说中的天目——青顶中的上品,卷起的茶叶就像一粒粒墨绿色的珠子,被誉为绿色珍珠,堪为一绝.

我用茶夹将茶渣自茶壶夹出,用温水洗净,侧置茶杯于茶船中旋转,以热水温烫后,取出置于茶盘中。将茶叶拨入壶中,青顶的茶形宛如一位身着精致旗袍的女人,芽叶紧裹,秀颀饱满,视觉清爽,堪称清丽,水浸入其中,纤毫四游,却亮却透,一如女子的黛眉水眼。

7浸7泡,香气层层分明。

第一层水沏过,暖香自杯中升腾,扑鼻而来;

第二层水沏过,醇和甘香;

第三层水沏过,浓郁不衰;

第四层水沏过,一丝淡淡花香;

第五层水沏过,一片清香,渐渐弥漫;

第六层水沏过,味淡久而清雅,香寂静而转幽

第七层水沏过,水过无声留清韵,月夜何处寻弦音。

壶托在我的手指间,轻巧得如一张薄纸,左手中指按住壶钮,水流悠然而下,手腕带动手指,恍如描摹着一幅精致的工笔画,一点一点,一笔一笔从心底晕染而出。

一枚枚芽叶缓缓潜沉至杯底,再渐渐浮出,顺着水流的方向摇曳飘送,三沉三浮,茶叶微卷,就像是捏起的小皱褶。

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整个白瓷杯中,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轻轻抿上一口,清新爽人。茶水入肚,口中仍感到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

泡茶流程: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泡茶的基本步骤如下:(也可以与上述九步骤结合一起操作,茶叶不一习惯不一而已)

1.涤器:冲泡前,须用开水将所有的壶、杯冲烫一遍,既为清洁又可温热壶杯。

2.取茶:用茶匙后茶则迅速取出所需份量的茶叶,忌用手直接抓取,也不可让茶叶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避免失香变味。

3.品干茶:置茶于茶荷内,品赏干茶的色香味。

4.投茶:将茶荷内的茶叶投入杯壶。

5.润茶:先注入少量开水浸润茶叶,使茶叶展开,散发香气滋味,同时也可防止一次注入过多热水烫熟幼嫩茶叶。泡粗老绿茶或乌龙茶时,这第一遍茶水倒弃不喝。

6.凤凰三点头注水:手提水壶上下起伏三次注水入茶。一是向来宾表示欢迎、问候,二可使茶叶上下翻动,较快出味。

7.斟茶:用壶泡好茶后,可斟入小杯内饮用。为避免茶汤浓淡不均,可来回游动斟茶或利用公道杯。斟茶要将壶嘴贴近茶杯,以防止茶汤降温起泡。

8.闻香:在润茶后或茶汤泡好后嗅闻,由远而近,反复几次,品闻茶叶特有的清芬。

9.品饮:俗话讲:“三口一个品”,第一口用舌尖体会,第二口注重舌两侧的感觉,第三口回味舌根所留下的茶韵。品茶时,要让茶汤在口内停留一会儿再下咽,体会“香清甘活”四种境界。品茶需现泡现饮,茶汤放置过久均会失香、变色,失去品饮价值。

泡茶的方法

茶人独重水,因为水是茶的载体,饮茶时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念的回味,都要通过水来实现。水质欠佳,茶叶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会受到污染,以致闻不到茶的清香,尝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莹。

择水先择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轻”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所谓的“源”是指水出自何处,“活”是指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质洁净透澈,“轻”是指分量轻。所以水源中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污染少,山上植被茂盛,从山岩断层涓涓细流汇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过砂石过滤,清澈晶莹,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古人陆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张,当代科学试验也证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馏水第三,经人工净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来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虽有“泉从石出,清宜冽”之说,但泉水在地层里的渗透过程中融入了较多的矿物质,它的含盐量和硬度等就有较大差异,如渗有硫磺的矿泉水就不能饮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适宜煮茶啊。清代乾隆皇帝游历南北名山大川之后,按水的比重定京西玉泉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水不仅水质好,还因为当时京师多苦水,宫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加之玉泉山景色幽静佳丽,泉水从高处喷出,琼浆倒倾,如老龙喷涉,碧水清澄如玉,故有此殊荣。看来好水除了要品质高外,还与茶人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关系。“天下第一泉”的美名,历代都有争执,有扬子江南零水、江西庐山谷帘水、云南安宁碧玉泉、济南趵突泉、峨嵋山玉液泉多处。泉水所处之处有的江水浩荡,山寺悠远,景色靓丽;有的一泓碧水,涧谷喷涌,碧波清澈,奇石沉水;再加之名士墨客的溢美之词,水质清冷香冽,柔甘净洁,确也符合此美名。民间所传的“龙井茶”、“虎跑水”、“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真可谓名水伴名茶,相得益彰。

科学的泡茶技术还包括三个要素,即茶用量、泡茶水温、冲泡时间。古人饮茶喜欢自己涉水,自己煮茶,在涉引、制作、煎煮、品饮过程中,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放松和满足,整个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整个品茶艺术。

就拿煎水来说,水煮到何种程度称作“汤候”。鉴别“汤候”的标准,一是看水面沸泡的大小,二是听水沸时声音的大小。明代张源的《茶录》对煎水的过程做了绘形绘声、惟妙惟肖地描写:“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缕、四缕、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为萌汤。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古人对于“汤候”的要求是有科学道理的,水的温度不同,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也就不同。温度过高,会破坏所含的营养成分,茶所具有的有益物质遭受破坏,茶汤的颜色不鲜明,味道也不醇厚;温度过低,不能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称为不完全茶汤,其滋味淡薄,色泽不美。这些煎煮法成为我国品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今天的科学冲泡有异曲同工之妙。看来古人对泡茶水温是十分重视的,泡茶烧水要武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沸腾过久,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香味轻淡。一般说来,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叶种类及制茶原料密切相关,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宜用沸水直接冲泡,用细嫩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宜用降温以后的沸水冲泡。具体而论,高档细嫩名茶,一般不用刚烧沸的开水,而是以温度降至80度的开水冲泡,这样可使茶汤清澈明亮,香气纯而不钝,滋味鲜而不熟,叶底明而不暗,饮之可口,茶中有益于人体的营养成分也不会遭到破坏。而像乌龙茶,则常将茶具烫热后再泡;砖茶用100度的沸水冲泡还嫌不够,还得煎煮方能饮用。泡茶水温与茶叶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也就愈浓;相反,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古往今来,人们都知道用未沸的水泡茶固然不行,但若用多次回烧以及加热时间过久的开水泡茶也都会使茶叶产生“熟汤味”,至使口感变差,那是因为水蒸气大量蒸发所留剩下的水含有较多的盐类及其它物质、以致茶汤变得灰暗,茶味变得苦涩。

喝茶程序

一.备器

「备器」,即是准备泡茶时所需之器具。各种茶具都有特定的摆放位置,这与茶道美学和冲泡流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1. 水注:为煮水而设。用陶制的水注所煮的水,水质较用金属水注煮的水幼滑。

2. 茶罐:用以储存茶叶。锡制与陶制都是理想质料,塑料和玻璃器则不宜使用。

3. 茶则:「则者,准则也」,为取茶叶时用,并有量度分量的用途。

4. 茶匙:帮助将茶叶扫放于茶壶或茶盏内。通常以竹、牛骨、牛角为之。

5. 茶盏:为泡茶过程中的主体器皿。与茶壶的功用相同,容积以四人为限。

6. 茶池:置在茶壶或茶盏之下,用以盛载泡茶时流出的多余水份。

7. 茶海:用以盛载茶汤。使茶汤均匀,避免茶盏中剩余的茶汤浸泡过久而生苦涩味。

8. 水盂:俗称「废水缸」,用以贮放废弃的水及茶叶。

9. 茶杯:容量分大、小两种,以供饮用不同香浓度的茶。

二.涤器

泡茶之前,必须温杯烫罐,用沸水彻底清洗茶具,以高温消毒杀菌。

三.置茶

利用茶则把适量的茶叶置放于茶盏之内,轻拍茶盏数下,使茶叶能均匀分布。

四.初泡

注水至茶盏中。注水角度与茶盏成 90℃,沸水环绕盏边倒入,打转的次数越多,茶的精细度便越高。茶叶浸泡数秒后,立即将茶汤倒去。首泡茶汤称为「温润泡」,这泡的目的是先让茶叶吸引水份和温度,并且将存放时吸染的异味挥发出来,由于味道不好,因此多倒掉不喝。

五.正泡

重复初泡的程序,浸泡时间加长至 30 秒至 1 分钟 ( 视乎茶叶品种而定 ),再把茶汤注入茶海中。

六.分杯

把茶汤从茶海分到茶杯中。所谓「茶满欺人」,分茶汤时要求每杯约八分 。

1.容貌

每个人的容貌非自己可以选择,天生丽质是靠了父母的遗传之福,但并不一定能做到艺美。正如俗话说:聪明面孔笨肚肠,有的人由于动作的协调性及悟性水平很低,给人的感觉是紧张,并不觉得美。而有的人虽相貌平平,但因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靠自己的勤奋,以神、情、技动人,显得非常自信,灵气逼人。茶艺更看重的是气质,所以表演者应适当修饰仪表。如果真正的天生丽质,则整洁大方即可。一般的女性可以淡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以恬静素雅为基调,切忌浓妆艳抹,有失分寸。来自内心世界的美才是最高境界的。

2.姿态

姿态是身体呈现的样子。从中国传统的审美角度来看,人们推崇姿态的美高于容貌之美。古典诗词文献中形容一位绝代佳人,用"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句子,顾即顾盼,是她秋波一转的样子。或者说某一女子有林下之风,就是指她的风姿迷人,不带一丝烟火气。茶艺表演中的姿态也比容貌重要,需要从坐、立、跪、行等几种基本姿势练起。

(1)坐姿

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必须端坐中央,使身体重心居中,否则会因坐在边沿使椅(凳)子翻倒而失态;双腿膝盖至脚踝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敛,舌抵上鄂,鼻尖对肚脐;女性双手搭放在双腿中间,左手放在右手上,男性双手可分搭于左右两腿侧上方。全身放松,思想安定、集中,姿态自然、美观,切忌两腿分开或翘二郎腿还不停抖动、双手搓动或交叉放于胸前、弯腰弓背、低头等。如果是作为客人,也应采取上述坐姿。若被让坐在沙发上,由于沙发离地较低,端坐使人不适,则女性可正坐,两腿并拢偏向一侧斜伸(坐一段时间累了可换另一侧),双手仍搭在两腿中间;男性可将双手搭在扶手上,两腿可架成二郎腿但不能抖动,且双腿下垂,不能将一腿横搁在另一腿上。

(2)跪姿

在进行茶道表演的国际交流时,日本和韩国习惯采取席地而坐的方式,另外如举行无我茶会时也用此种座席。对于中国人来说,特别是南方人极不习惯,因此特别要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免动作失误,有伤大雅。

--跪坐:日本人称之为"正坐"。即双膝跪于座垫上,双脚背相搭着地,臀部坐在双脚上,腰挺直,双肩放松,向下微收,舌抵上鄂,双手搭放于前,女性左手在下,男性反之。

--盘腿坐:男性除正坐外,可以盘腿坐,将双腿向内屈伸相盘,双手分搭于两膝,其他姿势同跪坐。

--单腿跪蹲:右膝与着地的脚呈直角相屈,右膝盖着地,脚尖点地,其余姿势同跪坐。客人坐的桌椅较矮或跪坐、盘腿坐时,主人奉茶则用此姿势。也可视桌椅的高度,采用单腿半蹲式,即左脚向前跨一步,膝微屈,右膝屈于左脚小腿肚上。

(3)站姿

在单人负责一种花色品种冲泡时,因要多次离席,让客人观看茶样、奉茶、奉点等,忽坐忽站不甚方便,或者桌子较高,下坐操作不便,均可采用站式表演。另外,无论用哪种姿态,出场后,都得先站立后再过渡到坐或跪等姿态,因此,站姿好比是舞台上的亮相,十分重要。站姿应该双脚并拢,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女性双手虎口交叉(右手在左手上),置于胸前。男性双脚呈外八字微分开,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双手交叉(左手在右手上),置于小腹部。

(4)行姿

女性为显得温文尔雅,可以将双手虎口相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提放于胸前,以站姿作为准备。行走时移动双腿,跨步脚印为一直线,上身不可扭动摇摆,保持平稳,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收,两眼前平视。男性以站姿为准备,行走时双臂随腿的移动可在身体两侧自由摆动,余同女性姿势。转弯时,向右转则右脚先行,反之亦然。出脚不对时可原地多走一步,待调整好再直角转弯。如果到达客人面前为侧身状态,需转身,正面与客人相对,跨前两步进行各种茶道动作,当要回身走时,应面对客人先退后两步,再侧身转弯,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3.风度

泛指美好的举止姿态。在茶道活动中,各种动作均要求有美好的举止,评判一位茶道表演者的风度良莠,主要看其动作的协调性。在"姿态"一节中所述的各种姿态,实际都是采用静气功和太极拳的准备姿势,目的是为人体吐纳自如,真气运行,经络贯通,气血内调,势动于外,心、眼、手、身相随,意气相合,泡茶才能进入"修身养性"的境地。茶道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圆活、柔和、连贯,而动作之间又要有起伏、虚实、节奏,使观者深深体会其中的韵味。养成自己美好的举止姿态,可参加各种形体训练、打太极拳、跳民族舞、做健美操、练静气功等等。

4.礼仪

心灵美所包含的内心、精神、思想等均可从恭敬的言语和动作中体现出来。表示尊敬的形式(礼节)和仪式即为礼仪,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茶道活动中。宾主之间互敬互重,欢美和谐。

(1)鞠躬礼

茶道表演开始和结束,主客均要行鞠躬礼。有站式和跪式两种,且根据鞠躬的弯腰程度可分为真、行、草三种。"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草礼"用于说话前后。

--站式鞠躬:"真礼"以站姿为预备,然后将相搭的两手渐渐分开,贴着两大腿下滑,手指尖触至膝盖上沿为止,同时上半身由腰部起倾斜,头、背与腿呈近90°的弓形(切忌只低头不弯腰,或只弯腰不低头),略作停顿,表示对对方真诚的敬意,然后,慢慢直起上身,表示对对方连绵不断的敬意,同时手沿脚上提,恢复原来的站姿。鞠躬要与呼吸相配合,弯腰下倾时作吐气,身直起时作吸气,使人体背中线的督脉和脑中线的任脉进行小周天的气循环。行礼时的速度要尽量与别人保持一致,以免尴尬。"行礼"要领与"真礼"同,仅双手至大腿中部即行,头、背与腿约呈120°的弓形。"草礼"只需将身体向前稍作倾斜,两手搭在大腿根部即可,头、背与腿约呈150°的弓形,余同"真礼"。

若主人是站立式,而客人是坐在椅(凳)上的,则客人用坐式答礼。"真礼"以坐姿为准备,行礼时,将两手沿大腿前移至膝盖,腰部顺势前倾,低头,但头、颈与背部呈平弧形,稍作停顿,慢慢将上身直起,恢复坐姿。"行礼"时将两手沿大腿移至中部,余同"真礼"。"草礼"只将两手搭在大腿根,略欠身即可。

--跪式鞠躬:"真礼"以跪坐姿为预备,背、颈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倾斜,同时双手从膝上渐渐滑下,全手掌着地,两手指尖斜相对,身体倾至胸部与膝间只剩一个拳头的空档(切忌只低头不弯腰或只弯腰不低头),身体约呈45°前倾,稍作停顿,慢慢直起上身。同样行礼时动作要与呼吸相配,弯腰时吐气,直身时吸气,速度与他人保持一致。"行礼"方法与"真礼"相似,但两手仅前半掌着地(第二手指关节以上着地即可),身体约呈55°前倾;行"草礼"时仅两手手指着地,身体约呈65°前倾。

(2)伸掌礼

这是茶道表演中用得最多的示意礼。当主泡与助泡之间协同配合时,主人向客人敬奉各种物品时都简用此礼,表示的意思为:"请"和"谢谢"。当两人相对时,可均伸右手掌对答表示,若侧对时,右侧方伸右掌,左侧方伸左掌对答表示。伸掌姿势应是:四指并拢,虎口分开,手掌略向内凹,侧斜之掌伸于敬奉的物品旁,同时欠身点头,动作要一气呵成。

(3)寓意礼

茶道活动中,自古以来在民间逐步形成了不少带有寓意的礼节。如最常见的为冲泡时的"凤凰三点头",即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欢迎。茶壶放置时壶嘴不能正对客人,否则表示请客人离开;回转斟水、斟茶、烫壶等动作,右手必须逆时针方向回转,左手则以顺时针方向回转,表示招手"来!来!来!"的意思。欢迎客人来观看,若相反方向操作,则表示挥手"去!去!去!"的意思,另外,有时请客人选点茶,有"主随客愿"之敬意;有杯柄的茶杯在奉茶时要将杯柄放置在客人的右手面,所敬茶点要考虑取食方便。总之,应处处从方便别人考虑,这一方面的礼仪有待于进一步地发掘和提高。

标签: 旗袍饮茶

相关文章

旗袍饮茶(穿旗袍喝茶)

旗袍饮茶(穿旗袍喝茶)

本文目录一览: 1、请问妙龄女子泡茶上茶的姿势动作的描写 2、国际饭店喝茶穿什么衣服合适? 3、女人有一种勇敢,叫穿上旗袍,待我旗袍收腰,君来访茶可好什么意思 4、宜昌注意是宜昌,民俗...

旗袍饮茶(当旗袍遇上茶)

旗袍饮茶(当旗袍遇上茶)

本文目录一览: 1、出差都要自带茶壶,为什么潮汕人这么爱喝茶? 2、国际饭店喝茶穿什么衣服合适? 3、女人有一种勇敢,叫穿上旗袍,待我旗袍收腰,君来访茶可好什么意思 4、宜昌注意是宜昌,民...

旗袍饮茶(茶与旗袍的茶会)

旗袍饮茶(茶与旗袍的茶会)

本文目录一览: 1、你知道日本人来中国旅游最喜欢购买的是什么东西吗? 2、请问妙龄女子泡茶上茶的姿势动作的描写 3、怎样看待茶文化中的“以茶待客”? 你知道日本人来中国旅游最喜欢购买的是什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