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魁星呼保义宋江(被毒死)
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中毒后落水身亡)
天机星智多星吴用 (自缢身亡)
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到老师罗真人那里学做神仙去)
天勇星大刀关胜 (酒后骑马落马得病而亡)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病故)
天猛星霹雳火秦明 (攻打方腊时战死)
天威星双鞭呼延灼 (封官,据传万年与金国四太子)
天英星小李广花荣 (自缢身亡)
天贵星小旋风柴进 (善终)
天富星扑天雕李应 (善终)
天满星美髯公朱仝 (善终)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钱塘江坐化)
天伤星行者武松 (无疾而终)
天立星双枪将董平 (战死)
天捷星没羽箭张清 (战死)
天暗星青面兽杨志 (病故)
天佑星金枪手徐宁 (战死)
天空星急先锋索超 (战死)
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 (善终)
天异星赤发鬼刘唐 (战死)
天杀星黑旋风李逵 (被毒死)
天微星九纹龙史进 (被射死)
天究星没遮拦穆弘 (战死)
天退星插翅虎雷横 (战死)
天寿星混江龙李俊 (到暹罗国当海外王去了)
天剑星立地太岁阮小二 (战死)
天竟星船火儿张横 (病故)
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 (战死)
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坚 (被高官带走录用)
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 (回家务农)
天牢星病关索杨雄 (战死)
天慧星拚命三郎石秀 (战死)
天暴星两头蛇解珍 (战死)
天哭星双尾蝎解宝 (战死)
天巧星浪子燕青 (浪迹江湖)
七十二地煞星
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 (随公孙胜成仙去了)
地煞星镇三山黄信 (病故)
地勇星病尉迟孙立 (战死)
地杰星丑郡马宣赞 (战死)
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 (战死)
地威星百胜将韩滔 (战死)
地英星天目将彭琪� (战死)
地奇星圣水将单廷贵(战死)
地猛星神火将魏定国(战死)
地文星圣手书生萧让 (被高官带走录用)
地正星铁面孔目裴宣 (被高官带走录用)
地阔星摩云金翅欧鹏 (战死)
地阖星火眼狻猊邓飞 (战死)
地强星锦毛虎燕顺 (战死)
地暗星锦豹子杨林 (战死)
地轴星轰天雷凌振 (战死)
地会星神算子蒋敬 (战死)
地佐星小温侯吕方 (战死)
地佑星赛仁贵郭盛 (战死)
地灵星神医安道全 (被高官带走录用)
地兽星紫髯伯皇甫端 (被高官带走录用)
地微星矮脚虎王英 (战死)
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 (战死)
地暴星丧门神鲍旭 (战死)
地然星混世魔王樊瑞 (随公孙胜成仙去了)
地猖星毛头星孔明 (战死)
地狂星独火星孔亮 (战死)
地飞星八臂哪吒项充 (战死)
地走星飞天大圣李衮 (战死)
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坚 (被高官带走录用)
地明星铁笛仙马麟 (战死)
地进星出洞蛟童威 (随李俊远赴海外暹罗国)
地退星翻江蜃童猛 (随李俊远赴海外暹罗国)
地满星玉幡竿孟康 (战死)
地遂星通臂猿侯健 (战死)
地周星跳涧虎陈达 (战死)
地隐星白花蛇杨春 (战死)
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 (战死)
地理星九尾龟陶宗旺 (战死)
地俊星铁扇子宋清 (回乡善终)
地乐星铁叫子乐和 (被高官带走录用)
地捷星花项虎龚旺 (战死)
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孙 (被蛇咬死)
地镇星小遮拦穆春 (战死)
地嵇星操刀鬼曹正 (战死)
地魔星云里金刚宋万 (战死)
地妖星摸着天杜迁 (战死)
地幽星病大虫薛永 (战死)
地伏星金眼彪施恩 (战死)
地僻星打虎将李忠 (战死)
地空星小霸王周通 (战死)
地孤星金钱豹子汤隆 (战死)
地全星鬼脸儿杜兴 (随李应而去)
地短星出林龙邹渊 (战死)
地角星独角龙邹润 (战死)
地囚星旱地忽律朱贵 (战死)
地藏星笑面虎朱富 (战死)
地平星铁臂膊蔡福 (战死)
地损星一枝花蔡庆 (战死)
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 (战死)
地察星青眼虎李云 (战死)
地恶星没面目焦挺 (战死)
地丑星石将军石勇 (战死)
地数星小尉迟孙新 (战死)
地阴星母大虫顾大嫂 (战死)
地刑星菜园子张青 (战死)
地壮星母夜叉孙二娘 (战死)
地劣星活闪婆王定六 (战死)
地健星险道神郁保四 (战死)
地耗星白日鼠白胜 (战死)
地贼星鼓上蚤时迁 (战死)
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 (被高官带走录用)
满族,旧称满洲族,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其中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本期百家姓带大家来看看满族姓氏改汉姓对照表、满族人改汉姓的原因及满族经历的历史。
1、[阿]满族老姓包括:巴尔拉氏、乌扎库氏、阿哈觉罗氏、阿塔穆氏、阿喇氏、阿尔布氏、阿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其格查依尔氏(鄂伦春族)、阿尔丹氏(达斡尔族)等。
2、[艾]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爱义氏、瑷珲氏等。
3、[安]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有此姓。满族老姓包括:安佳氏、额勒赫氏、纳喇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尔丹氏(达斡尔族)等。
4、[敖]满族老姓包括:敖佳氏、鄂济氏、瓜尔佳氏、乌西勒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敖拉氏(达斡尔族)、敖勒多尔氏(达斡尔族)、阿尔丹氏(达斡尔族)、额诺氏(达斡尔族)、敖拉托欣氏(达斡尔族)等。
5、[巴]满族老姓包括:阿尔布氏、阿勒巴齐氏、巴雅尔氏、巴尔达氏、巴雅拉氏等。该姓着名人物有:清末棋圣巴吉人。
6、[白]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纳喇氏、白佳氏、巴雅拉氏、伊喇氏、伯苏特氏、那塔拉氏、扎拉里氏、那木都鲁氏、萨察氏、纳塔氏、拜嘉拉氏、塔喇氏、巴鲁特氏、萨加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拜都氏(蒙古族)、巴岳图氏(蒙古族)、塔喇巴齐克氏(蒙古族)、拜英格哩氏(鄂温克族)、白氏(汉族)。
7、[拜]满族老姓包括:巴雅拉氏、拜察氏等。
8、[包]满族老姓包括:乌雅氏、扎库塔氏、瑚图氏、伊尔根觉罗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姓)、博罗特氏(蒙古姓)、克罗特氏(蒙古族)等。
9、[宝]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
10、[鲍]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保佳氏、乌雅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姓)、博尔济锦氏(蒙古姓)等。
11、[毕]满族老姓包括:加入满族的毕拉达克氏(赫哲姓)等。
12、[边]满族老姓包括:边佳氏、博尔济氏、沙拉氏、额尔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边氏(朝鲜族、汉族)等。
13、[卞]满族老姓包括:边佳氏等。
14、[秉]满族老姓不清。该姓着名人物有:秉志(1886—1965),开封人,世界着名动物学家,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姓汉字姓“秉”。
15、[博]满族老姓包括:博和哩氏、博勒卓克氏、博都哩氏、巴哩氏、富珠理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姓)等。
16、[柏]满族老姓包括:伊拉里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柏氏(朝鲜族)等。
17、[卜]满族老姓包括:布尼氏、布尔尼氏、布尔察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卜克图氏(达斡尔族)、布库尔氏(达斡尔族)等。
18、[布]满族老姓包括:布尼氏、布尔尼氏、布尔察氏、布达喇氏、布希氏等。
19、[步]满族老姓包括:布希氏。
20、[冈]满族老姓包括:以及加入满族的冈氏(朝鲜族)等。
21、[刚]满族老姓包括:以及加入满族的方刚氏(汉族)等。
22、[改]满族老姓包括:泰楚鲁氏等。
23、[甘]满族老姓包括:噶努氏、甘佳氏等。
24、[高]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着姓。宋人《三朝北盟汇编》载:女真姓氏“那懒”谓“高”。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乞石列曰高。另据朝鲜古籍《李朝实录》载:铁岭北部女真阿大伸千户高难,以高为姓。
25、[葛]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明朝嫌真兀狄哈女真酋长哈当阿,以葛为姓。
26、[耿]满族老姓包括:舒穆禄氏、耿音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耿氏(汉族、朝鲜族)等。
27、[公]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有此姓。
28、[宫]满族老姓包括:恭佳氏等。
29、[巩]满族老姓包括:加入满族的巩氏(汉族)等。
30、[龚]满族老姓包括:龚佳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龚氏(汉族)等。
31、[贡]满族老姓包括:舒舒觉罗氏等。
32、[顾]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伊尔根觉罗氏、郭尔佳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固尔佳氏(锡伯族)、顾氏(汉族)等。
33、[关]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官佳氏、卦尔察氏、舒穆禄氏、乌苏氏、洪佳氏、洪鄂氏、洪鄂春氏、索尔济氏,以及加入满族的瑚锡哈理氏(赫哲族)、古拉依尔氏(鄂伦春族)等。
34、[官]满族老姓包括:官佳氏等。
35、[广]满族老姓包括:广佳氏等。
36、[贵]满族老姓包括:贵车特氏等。
37、[桂]满族老姓包括:贵岳哩氏、贵车特氏等。
38、[郭]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托勒佳氏、郭尔佳氏、郭罗罗氏、果尔吉氏、郭佳氏、郭尔本氏、萨哈连氏等,以及加入满族的郭尔罗特氏(蒙古族)、郭贝尔氏(达斡尔族)、阿噜氏(鄂温克族)、郭氏(汉族、朝鲜族)等。
39、[国]满族老姓包括:郭罗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郭罗罗氏(锡伯族)等。
40、[果]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等。
41、[哈]满族老姓包括:萨哈尔察氏、哈尔拉氏、哈勒塔喇氏、哈尔察氏、哈思呼哩氏等。
42、[海]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海拉苏氏、萨克达氏、海佳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喀尔诺特氏(蒙古族)等。
43、[韩]满族老姓包括:哈思呼哩氏、罕扎氏、翰颜氏、韩佳氏、韩尔佳氏、罕吉拉锦氏、金米特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吉喇特氏(蒙古族)、卡格依尔(鄂伦春族)、韩氏(汉族、朝鲜族)等。
44、[汉]满族老姓包括:加入满族的朝鲜汉氏,满洲正黄旗云骑尉朔世地姓汉氏,世居朝鲜义州。
45、[杭]满族老姓包括:杭佳氏等。
46、[郝]满族老姓包括:伊拉里氏、赫舍里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郝氏(汉族)等。
47、[和]满族老姓包括:钮祜禄氏等。
48、[何]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阿里侃曰何。
49、[赫]满族老姓包括:赫佳氏、赫叶勒氏、赫舍理氏、赫哲氏、赫书氏、赫锡赫理氏、亨奇勒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荷叶尔氏(锡伯族)等。
50、[贺]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有此姓。老姓包括:赫舍理氏、赫叶勒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荷叶尔氏(锡伯族)、贺在尔氏(锡伯族)等。
51、[黑]满族老姓包括:赫舍理氏等。
52、[衡]满族老姓包括:舒穆禄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衡氏(汉族)等。
53、[洪]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洪佳氏、宏义氏、洪鄂氏、洪鄂春氏、洪吉哩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洪氏(朝鲜族、汉族)等。
54、[宏]满族老姓包括:洪佳氏等。
55、[鸿]满族老姓包括:宏义氏等。
56、[侯]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以及加入满族的侯佳氏(蒙古族)、侯氏(汉族)等。
57、[呼]满族老姓包括:呼伦觉罗氏等。
58、[胡]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胡佳氏、库雅拉氏、瑚尔佳氏、瑚逊氏、锡克特哩氏、瑚雅拉氏、胡佳氏、瑚锡喀氏、瑚图氏、瑚鲁氏、瑚德勒氏、瑚尔哈喇氏,以及加入满族的瑚锡哈理氏(锡伯族)、瑚尔拉斯氏(达斡尔族)、瑚尔噶氏(锡伯族)、胡氏(汉族)等。
59、[扈]满族老姓包括:加入满族的胡锡哈里氏(锡伯族)等。
60、[花]满族老姓包括:博和哩氏、富珠理氏、穆舒氏、博都哩氏等。
61、[化]满族老姓不清,大连有此满族姓氏,待考。
62、[华]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阿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瑚锡哈理氏(赫哲族)、华西哈哩(锡伯族)等。
63、[隗]满族老姓包括:萨察氏等。
64、[黄]满族老姓包括:黄佳氏、伊喇氏、乌雅氏、爱新觉罗氏、西林觉罗氏、纳喇氏、鄂济氏、广佳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洪鄂罗特氏(蒙古族)、黄氏(汉族、朝鲜族)等。
65、[惠]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吾鲁曰惠。老姓包括:辉和氏、珠鲁氏等。
66、[辉]满族老姓包括:辉罗氏等。
67、[霍]满族老姓包括:舒穆禄氏等。
满族人改汉姓的原因:
受汉族影响:满族人的姓氏是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的反映之一。在满族共同体形成时期,其姓氏是多音节的,用汉字写就是二个或二个以上汉字共同组成。满族入关后,其姓氏逐渐向单音节过渡,即与汉族单字姓氏相同,其姓氏实质上既有原多音节姓氏的内涵,又有与汉族姓氏相同的单音节的表现形式,形成了满汉兼融的姓氏文化特质。
迫于生计:1912年,清帝退位后,长期不学无术的八旗子弟没有其他生存技能,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做小商贩是唯一的出路。卖水果、卖鱼、上鞋底……根据调查,在辛亥革命之后,终日流落街头,到处打零工的满族人约占到20%。与经济上的窘迫相伴随的,是更加让人难以容忍的歧视。为了生存,八旗子弟埋名隐姓,隐藏满族身份。妇女脱下旗袍,改穿汉服,家家户户收起悬挂着的从东北老家带来的祖宗袋,只在除夕夜,才敢偷偷拿出来拜祭先人。一时之间,满人改姓的风潮兴起。
避祸。当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时候,孙中山先生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北京以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满族旗人并没有因此逃回老家去,而是纷纷改成汉姓,使用汉文汉语,就地包装成汉族。
新时期的政策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实行民族大团结政策。通婚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打破了各民族贵族与平民的界限,各族通婚不受到限制,只依据传统习俗“同骨同姓不通婚”,遵守氏族外婚制,严禁氏族内联姻;其次,彻底打破了在本民族内通婚的狭隘观念和民族偏见与歧视,发展了民族通婚。北方各民族与大批汉族实行杂居,原各少数民族贵族和平民普遍与汉族结亲。
满族经历的历史
一、满族的民族前身
明初女真人聚居区满族历史悠久。其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中国史籍中所记载的肃慎人。肃慎人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东临大海。到了周武王与周成王时,史书上曾记载他们进献过“楛矢石始砮”。在中国以后的史书中,肃慎即被称为“挹娄”。挹娄生活的地区大致与肃慎相同,不过一部分部落已迁徙到今吉林省和辽宁省东北部。这时挹娄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更为密切。挹娄人以采猎为主,种五谷、养牲畜。到了北朝和隋唐时期,肃慎人和挹娄的后人被称为“勿吉”和“靺鞨”。他们与中原王朝不仅有密切的经济联系,而且也有了密切的政治联系。隋炀帝曾封其首领突地稽为“辽西太守”,唐太宗封其为“右卫将军”。
公元7世纪末,因为战乱一部分靺鞨人东迁,后定居于松花江上游、长白山之北,建立了“震国”,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自此以后便以“渤海”为号。唐中期,渤海统一了拂涅、号室等部,统辖地域北至松花江下游、南至朝鲜半岛北部、东临大海、西南达今辽宁省北部及东部。渤海建国200多年,后被辽政权所灭。
靺鞨部落中的另一部分黑水部分布很广,其生活地域在今黑龙江省爱辉县以东、依兰县以北、直临大海的黑龙江下游地区。唐玄宗时,封其首领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后又设黑水军、黑水府。渤海国被灭以后,黑水靺鞨向南迁移,《辽史》中契丹人称其为“女直(女真)”(《辽史》称“女真”为“女直”是为避辽兴宗耶律宗真之讳)。此后靺鞨这一称谓便被“女真”所取代。
二、女真的崛起
北宋初年,女真部落中的完颜部逐渐强盛,统一了今吉林省以北各部女真。1114年,其首领阿骨打起兵反辽,翌年,建立金国,用10年时间灭掉了辽国,两年后又征服了北宋。将都城从早期的上京(金上京在今黑龙江阿城市南)迁到中都城(今北京城西南隅),统一了河北及东北广大地区。后在蒙古军队的强大压力之下,迁都开封,企图向南发展,并与南宋交战10余年,致使腹背受敌。1234年金国被蒙古国所灭。在近百年的发展演变中,大部分女真人与汉人及其他民族融合了,只有散居于今松花江流域、黑龙江中下游、东临大海的女真人延续下来。这些女真人主要以渔猎为生。满洲即与这部分女真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元末明初一部分女真人南迁,到达吉林省和辽宁省北部及东部一带定居。至此,女真人大致分为三大部分,在明朝记载中分别被称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其中建州女真就是后来形成满族的主要成员。
建州女真,分布于以今辽宁省境内的浑河流域为中心,南抵鸭绿江,东达长白山北麓和东麓的地域中。在建州部落内部还有苏克苏护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哲陈部、鸭绿江部、讷殷部、珠舍里部等。海西女真,分布于今辽宁省开原以北、辉发河流域,以及松花江中游广大地区。内部分为扈伦、哈达、乌拉、叶赫四部落。野人女真,分布于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以东和以北的地区,即松花江下游至黑龙江流域,东达大海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域。内部分为瓦尔喀、虎尔哈、使犬、使鹿等部。
三、满族的强大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明朝统治者一直极为重视北疆(即长城一线)的防御,严防武力仍盛的北元蒙古各部。明朝起初没有料到,取明而代之的是东北的女真人,故早期对辽东的防御较少,边墙失修,并对东北地区采取怀柔政策,设奴儿干都司作为治所,都司各级官员皆由当地部族首领担任,再由朝廷派员定期巡视。直到建州女真南迁接近辽东,才于15世纪中叶开始修筑辽东东段城墙。在此期间,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利用明朝在东北地区军事统治松弛的时机,发动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
努尔哈赤世为建州女真部首领,兼任明朝官职,通汉、蒙古文字,受汉文化影响较大。早在1412年,其先祖猛哥帖木耳(猛哥帖木耳像是蒙古名字,以至蒙古人后来比较顺理成章地把传国大玺奉给皇太极)被明朝册封为建州左卫指挥。而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的父亲却在驰援明军的战事中被明军误杀。于是,努尔哈赤暗下反明雄志,便从当年开始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到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首先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落。嗣后,努尔哈赤便将战略目标转向势力较大的海西女真部落。到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完全征服了海西女真四部落,并将其土地人口直接归自己统治。
努尔哈赤凭着八旗劲旅,终于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事业,1616年在赫图阿拉(后改兴京,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即汗位,建元天命,国号曰“金”,史称“后金”。
四、反明战争
建立后金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劲旅,以报祖父之仇为名公开反明。1619年三月,取得对明军主力杜松部的决定性胜利,从此,后金从防守转入进攻阶段。与此同时,林丹汗也趁机亲率察哈尔和内喀尔喀五部,攻占了明朝的广宁城。当时,明朝为了不让努尔哈赤与林丹汗联合,使明朝东、北两面受敌,不断派人到察汉浩特,竭力讨好林丹汗,希望他与明朝保持友好关系。林丹汗也考虑到,与明朝保持友好,进行贸易,有利可图;同时利用明朝可以遏制和削弱后金势力。因此,努尔哈赤攻打辽东地区的初期,明朝北境基本上还是安然无事。为了表示谢意,明朝每年向林丹汗赠送白银千两。
1619年夏,后金取得了辽东地区以萨尔浒之战为中心的总体战役的胜利,士气大振。七月,努尔哈赤准备乘胜攻打铁岭。驻守铁岭的明军势单力薄,难以抵挡后金精税。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和诸贝勒率领大军,围攻沈阳,打败明军7万守城部队,占领了沈阳城。努尔哈赤留下部分兵力驻守沈阳,指挥其余大部分兵力,准备乘胜攻取辽阳城。次年又克西平堡、广宁等要地。1625年(天启五年)二月,迁都沈阳。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率八旗兵进攻锦州、宁远,在宁元为明将袁崇焕打败,后金国主努尔哈赤亦受重伤,于当年八月去世。由八子皇太极即位。
清王朝及“满洲”称呼的确定
1636年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49个大小领主齐聚沈阳,公推皇太极继承蒙古可汗大统,奉上“博格达·彻辰汗”尊号。这样,和蒙古人一直有着联姻关系(并被蒙古人认为有着同一祖源关系)的“满洲”民族得到了强大而真诚的盟友。而蒙古则将“灭明复元”的希望托付于他们的合盟。同年,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即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在此前夕,即1635年11月22日(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后金国汗皇太极颁布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命令。在这项命令中说:“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女真)。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五)。自此以后,“满洲”作为正式的民族称谓被固定下来并统一使用。直到今天,满族将这一天视为自己民族的诞生日,称为“颁金节”。
五、建立清王朝
清军入关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自缢身亡。旋即,满蒙八旗铁骑入关,席卷大江南北,彻底推翻了统治疆域比元代大为缩小的明朝,建立起辽阔的大清帝国。清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也是统治时间最长久的少数民族中央统一政权。直至1911辛亥革命,持续了260多年。
康乾盛世
康熙帝读书像清王朝从维护政权长治久安的利益出发,在康乾盛世时期,进行了一系列巩固边疆、抵抗外国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军事活动。如康熙年间,平息吴三桂“三蕃之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收复台湾,并设立一府三县,隶福建省。经过雅克萨反击战,阻止了沙俄侵略者对中国东北边疆的蚕食。清俄双方缔结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清政府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用了70余年时间,征服了雄踞西北的准噶尔蒙古汗国,统一了天山南北,设立伊犁将军严兵把守,粉碎了沙俄向中国西北边疆扩张的阴谋。在西藏地区,清政府选派驻藏大臣,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并且确立了达赖与班禅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使西藏直接为中央政府所管辖。与此同时,清政府先后平定了上层贵族叛乱和受英国殖民主义者支持的廓尔喀(尼泊尔历史上的统治王朝)入侵,巩固了中国西南边疆。因为意味着百万人统治上亿人,所以清朝在征服和治理泱泱大疆域时,多采取高压与怀柔并举的策略。同时,清政府极其注重发展满族与人口众多的汉族及占地辽阔的蒙古地区和西藏的关系,“因俗”而“治”之。除在全国各地派遣满族官员,掌管重要权力外,全都任命当地本民族上层人物进行管理,承认和保留他们统治本民族的权力。在内外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以强化中央政府对蒙古地区的统治。
满族上层统治者还与蒙古贵族世代联姻,给他们优厚的俸禄和显赫的爵位等,以此体现“满蒙一家”的长治久安局面,有效地消除了“贴身隐患”。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一直采取保护和隔离于汉人的措施,限制汉人开垦蒙地。回过头来看,这在客观上有效地保护了草原。
六、抗击帝国主义
在中国近代史上,尽管清政府腐败没落,但满族人民及八旗官兵却为抗击帝国主义侵略,浴血奋战,谱写了许多震撼人心的英勇事迹。在鸦片战争中,驻防在山东青州的满洲八旗几百名将士与数十倍于己的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驻守在浙江乍浦观音山的八旗兵,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276名满族官兵,几乎全部战死在阵地上。驻防在镇江的满、蒙八旗官兵,在很多外省援兵逃走的情况下,面对15,000名英军,毅然拼死抵抗,进行激烈的巷战。旗兵“死伤十之八九”,副都统海龄也壮烈殉国。1858年6月,满、蒙、汉各族八旗官兵,打沉敌舰5只,打伤6只,打死打伤英国侵略军1,578人,法军14人,取得了第二次大沽口战役的胜利。历史更不容遗忘的是,1860年9月21日,在同英法联军的八里桥大决战中,许多满族官兵和蒙古、汉等民族官兵一道,在清军统帅僧格林沁阵前指挥下死战。
清朝灭亡
清朝后期,统治者腐败无能,在帝国主义侵略面前,投降卖国,激起了满族人民和其他民族大众的愤概和反抗。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民国时期
1912年民国成立之后,清朝灭亡,满洲正式改称满族,成为中华民国“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成员之一。当时满族的境遇已大不如前,许多人不得不将名字更改为汉姓汉名,靠隐瞒族籍以避免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京旗满族通常用组织协会、社团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当时八旗各有“生计处”以寻求解决旗人的生计问题的途径。除此之外还有满族同进会、八旗生计维持会、宗族生计维持会、旗籍生计研究会、共和旗族生计同仁会、两翼八旗生计研究会、内务府三旗共和协进社、外三营生计协进会、八旗生计讨论会,还有一些小型的知识分子集会,主要讨论生计、就学、就业和民族不受侮辱的解决途径。抗战时期,京旗满族人郭岳昆组织了满族抗战建国会,不久被日本宪兵侦破,遭到解散。抗战胜利后,由溥儒主持创立满族文化协进会,后改名北京满族协会,大部分为原满族抗战建国会会员,他们继续为满族获得平等待遇而努力,但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局限仍然收效甚微。不过,在满族协会对会员的登记过程中,将他们的老姓、所冠汉姓、职业、生活情况等信息进行了记录,这些信息为日后的满族研究,尤其是京旗满族姓氏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同京旗和关内各地的满族不同,东北满族大多保有前清时期的旗地,同时也早与汉人一样从事其他职业,此外,满、汉之间关系融洽,因此并没有像关内满族一样遭遇民族和生计问题。当时东北的政局也比关内稳定,主政者张作霖并没有刻意对满族人趁火打劫,而且东北的陵园、坟地甚至一直由满族自管直至1949年。
1931年,作为九一八事变的延续,大日本帝国在东北成立了由其实际控制的傀儡政权满洲国,以逊帝溥仪担任执政(后称皇帝)。虽然名为满洲,实际上却是一个包含当时东北各个民族的一个全新的国家,所谓“满洲人”也指的是满洲国境内之人。虽然有一少部分前清满洲贵族子弟跟随溥仪,但也有许多东北满族同其他民族一道反抗日本在东北的实际统治。
但由于满族统治者所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与中国近代史上的腐败屈辱相关,再加上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东北强行“扶持”清朝末代皇帝建立过伪“满洲国”,因而使满族的政治待遇曾受到一定时期的负面影响。从辛亥革命开始,几乎在整个民国时期,在排满情绪影响下,满族人受到了严重的民族歧视。许多满族人隐瞒民族成分,不敢承认自己是满族,或改成汉姓汉名。关外有的满族人甚至生计没有着落。这样,在满族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下降的现象。
七、共和国时期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承认满族为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恢复了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应有的待遇。许多之前隐瞒民族身份的满族人恢复了民族身份,满族的人口数量也因此成倍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后,满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人民一样,获得了参与国家管理的政治平等权利。1956年2月18日,由国务院发出《关于今后在行文中和书报杂志里一律不用“满清”的称谓的通知》。通知指出“满清”这个名词是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当时封建统治者这一段历史遗留下来的称谓,为了增进民族团结,今后除了引用历史文献外,一律不要用“满清”这个名称,将满族人民同满族统治者区别开来。此后周恩来总理在阐述中国民族政策及接见满族皇室人员时专门谈到满族问题,并明确指出“现在的问题,是要恢复满族应有的地位。”(《周恩来选集》,第319-320页)。
原满族皇室主要成员溥仪于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溥杰于1959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其他皇室人员在政协任职的也很多。以前隐瞒满族成分,或者没有申报满族成分的群众纷纷自愿地恢复和改正,这样使得曾一度呈现零增长趋势的满族人口又开始正常发展起来。
1957年,北京市郊区相继成立了一批满族乡:怀柔县喇叭沟门满族乡、转山子满族乡、七道河满族乡、长哨营满族乡,东黄梁满族乡、密云县檀营满、蒙民族乡。1958年满族自治乡改为人民公社。改革开放后,1983年檀营满蒙民族乡恢复重建,随后恢复了喇叭沟门和长哨营等满族乡。与此同时,在一些满族散居的地区,满族也与其他少数民族联合成立民族乡,如1982年贵州毕节地区黔西、大方、金沙三县,成立了苗族彝族满族和苗族满族等6个民族乡。
1981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分的处理原则的通知》。许多满族人恢复或改正了满族成分。这其中包括一部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人后裔。
在经过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充分准备之后,满族实行区域自治的条件已经成熟,1985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在辽宁省成立了首批满族自治县--新宾、凤城、岫岩3个自治县。此后又陆续于1986年12月2日在河北省建立青龙、丰宁两个满族自治县;1988年8月30日在吉林省建立伊通满族自治县;1989年6月29日在辽宁省建立桓仁、宽甸、本溪、清原、北镇5个满族自治县(现凤城、北镇已撤县改市);在河北建立宽城满族自治县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除自治县外,在全国还设立了200多个满族乡镇,满族的自治权利得到了保障。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满族总人口已跃居中国少数民族第二位(仅次于壮族总人口)。
排第40
章姓的由来
一个特殊的姓氏
章姓来源有二:(1)据《左传》记载:“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国皆任姓”。章姓是任姓的分派,是个古老的姓氏,源出黄帝的后裔。(2)《辞源》载:章姓“系出姜姓,齐太公支孙封于鄣。左传齐人降鄣,子孙去邑为章氏”。商朝时有章国(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一说诸城县),是黄帝裔孙的封地。至周初,姜太公(子牙)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得天下,立了大功,受封于齐国。并经周天子特许,享有代天子征伐诸侯的权力。姜太公灭章后,把它作为附庸国封给支系子孙,称鄣国。公元前644年鄣侯被他的同宗齐国吞并之后,子孙“去邑留章”,以章为姓。姜太公是炎帝的裔孙,所以章氏又是炎帝的后裔。上述表明,章氏是个特殊的姓氏,把“炎黄”之源都占有之。
入潮始祖章松山
章氏向南播迁始于周朝襄王八年(前644)后,那时鄣国鄣侯被他的同宗齐国吞并,子孙改为章姓,这一支是姜太公的后裔,他们便从山东向南迁徙,在豫章(今南昌)安居蕃衍,不久成为当地望族。至晋朝豫章的章氏有一支流入福建,宋代已成为泱泱大姓,在全国列第40位。现今已退居在全国100个大姓之后。
入潮始祖是南唐太傅章仔钧第13代孙章松山。于元代为避战乱入潮,选择在水秀山环,沃野平衍,风俗淳厚的潮州府海阳县西塘乡(今潮州湘桥区)定居。裔孙再分创海阳县埭头乡(今澄海溪南镇)、南澳后宅镇及揭阳、饶平等地。
澄海埭头乡之章姓人家,是明代中期从福建迁徙而来,后来又有早期迁徙入潮,定居海阳之章姓人迁此认宗,聚族而居。至今已传二十多代。
潮阳章姓来自海阳县岐山(今属汕头市金平区岐山街道)章族,岐山章氏先祖是于明初从福建迁来创基。开基祖第6代孙于清代初年移居潮阳县峡山都芝埕(今沙陇镇芝兰)另创基业;后来芝兰后厝有章氏裔孙迁居东寮(今沙陇镇东华),称后厝洲。另外,海阳岐山章氏第7代孙又移居东华,称前厝洲,已传12代以上。
潮汕人口近二万
潮汕章氏人口,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共约18000多人。其中汕头市金平、龙湖、濠江区约2500人;潮阳区约850人,潮南区约1800多人,澄海区约3000人,大部分聚居于溪南埭头乡,其余分布于东里、澄城等镇;南澳县约4000人,是南澳县四大姓之一,主要集中聚居后宅镇,并分布其他各镇;揭阳榕城区约5000人;揭西县约300多人,分布于金和、棉湖、大溪等镇;揭东县曲溪、地都镇有几户章姓人家散居。此外,潮州湘桥区、饶平等地也有章氏聚居地。
女英烈章吟春
潮汕章姓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她就是在大革命时期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女英杰章吟春,南澳县后宅镇人,生于1911年。1927年秋参加地下党创办的隆江(谐音农工)女子学校,在全岛第一个剪掉长辫,废除缠足,为渔岛妇女运动的先锋。1928年夏被吸收为中共地下党员,被派往潮安浮洋、鹳巢一带,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她女扮男装,理平头穿对襟衫。1930年农历9月9日上午,她一改平时女扮男装,而身着时髦的旗袍,与一男青年扮成香港客,进了联络站。下午,几十个国民党兵突袭包围联络站。激战中,章吟春与同来的男青年不幸被捕。她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4天后,在汕头市被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19岁。 姓氏来源有四:
1、源于姜姓:上古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代齐大公支孙封国
于鄣(在今山东章丘县)。到战国时,鄣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国
名去邑为姓,相传姓章。
2、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的裔。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中得姓者
十二个,十二姓中有任姓,后又从任姓中分化出十姓,其中有章姓。
参见《左传》。
3、元代章卿孙,原姓刘,幼年为章氏抚养成,因姓章。他的后代子
孙,亦称章氏。
4、满族中的章佳氏,在清代改为章姓。见《中国姓氏大全》。
水浒传中108将的人物名单表
水泊梁山天罡星 三十六员: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天机星—智多星—吴用
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天勇星—大刀—关胜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天猛星—霹雳火—秦明 天威星—双鞭—呼延灼 天英星—小李广—花荣
天贵星—小旋风—柴进 天富星—扑天雕—李应 天满星—美髯公—朱仝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天伤星—行者—武松 天立星—双枪将—董平
天捷星—没羽箭—张清
天暗星—青面兽—杨志 天佑星—金枪手—徐宁
天空星—急先锋—索超 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 天异星—赤发鬼—刘唐
天杀星—黑旋风—李逵 天微星—九纹龙—史进 天究星—没遮拦—穆弘
水泊梁山地煞星-七十二员
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 地煞星-镇三山-黄信 地勇星-病尉迟-孙立
地杰星-丑郡马-宣赞 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 地威星-百胜将军韩滔
地英星-天目将-彭玘 地奇星-圣水将军-单廷珪 地猛星-神火将军魏定国
地文星-圣手书生-萧让 地正星-铁面孔目-裴宣 地辟星-摩云金翅-欧鹏
地阖星-火眼狻猊-邓飞 地强星-锦毛虎-燕顺 地暗星-锦豹子-杨林
地轴星-轰天雷-凌振 地会星-神算子-蒋敬 地佐星-小温侯-吕方
地佑星-赛仁贵-郭盛 地灵星-神医-安道全 地兽星-紫髯伯-皇甫端
地微星-矮脚虎-王英 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 地暴星-丧门神-鲍旭
地默星-混世魔-王樊瑞 地猖星-毛头星-孔明 地狂星-独火星-孔亮
地飞星-八臂哪吒-项充 地走星-飞天大圣-李衮 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坚
地明星-铁笛仙-马麟 地进星-出洞蛟-童威 地退星-翻江蜃-童猛
地满星-玉旙竿-孟康 地遂星-通臂猿-侯健 地周星-跳涧虎-陈达
地隐星-白花蛇-杨春 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 地理星-九尾龟-陶宗旺
地俊星-铁扇子-宋清 地乐星-铁叫子-乐和 地捷星-花项虎-龚旺
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孙 地镇星-小遮拦-穆春 地稽星-操刀鬼-曹正
地魔星-云里金刚-宋万 地妖星-摸着天-杜迁 地幽星-病大虫-薛永
地伏星-金眼彪-施恩 地僻星-打虎将-李忠 地空星-小霸王-周通
地孤星-金钱豹子-汤隆 地全星-鬼脸儿-杜兴 地短星-出林龙-邹渊
地角星-独角龙-邹润 地囚星-旱地忽律-朱贵 地藏星-笑面虎-朱富
地平星-铁臂膊-蔡福 地损星-一枝花-蔡庆 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
地察星-青眼虎-李云 地恶星-没面目-焦挺 地丑星-石将军-石勇
地数星-小尉迟-孙新 地阴星-母大虫-顾大嫂 地壮星-母夜叉-孙二娘
地刑星-菜园子-张青 地劣星-活闪婆-王定六 地健星-险道神-郁保四
地耗星-白日鼠-白胜 地贼星-鼓上蚤-时迁 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
1 天魁星 呼保义 宋江
2 天罡星 玉麒麟 卢俊义
3 天机星 智多星 吴用
4 天闲星 入云龙 公孙胜
5 天勇星 大刀 关胜
6 天雄星 豹子头 林冲
7 天猛星 霹雳火 秦明
8 天威星 双鞭 呼延灼
9 天英星 小李广 花荣
10 天贵星 小旋风 柴进
11 天富星 扑天雕 李应
12 天満星 美髯公 朱仝
13 天孤星 花和尚 鲁智深
14 天伤星 行者 武松
15 天立星 双枪将 董平
16 天捷星 没羽箭 张清
17 天暗星 青面獣 杨志
18 天佑星 金枪手 徐宁
19 天空星 急先锋 索超
20 天速星 神行太保 戴宗
21 天异星 赤髪鬼 刘唐
22 天杀星 黒旋风 李逵
23 天微星 九纹龙 史进
24 天究星 没遮拦 穆弘
25 天退星 挿翅虎 雷横
26 天寿星 混江龙 李俊
27 天剣星 立地太歳 阮小二
28 天平星 船火児 张横
29 天罪星 短命二郎 阮小五
30 天损星 浪里白跳 张顺
31 天败星 活阎罗 阮小七
32 天牢星 病关索 杨雄
33 天慧星 拚命三郎 石秀
34 天暴星 两头蛇 解珍
35 天哭星 双尾蝎 解宝
36 天巧星 浪子 燕青
七十二地煞星 座次 星名 绰号 姓名
37 地魁星 神机军师 朱武
38 地煞星 镇三山 黄信
39 地勇星 病尉遅 孙立
40 地杰星 丑郡马 宣赞
41 地雄星 井木犴 郝思文
42 地威星 百胜将 韩滔
43 地英星 天目将 彭玘
44 地奇星 圣水将 单廷圭
45 地猛星 神火将 魏定国
46 地文星 圣手书生 萧让
47 地正星 鉄面孔目 裴宣
48 地辟星 摩云金翅 欧鹏
49 地阖星 火眼狻猊 邓飞
50 地强星 锦毛虎 燕顺
51 地暗星 锦豹子 杨林
52 地辅星 轰天雷 凌振
53 地会星 神算子 蒋敬
54 地佐星 小温侯 吕方
55 地佑星 赛仁贵 郭盛
56 地霊星 神医 安道全
57 地獣星 紫髯伯 皇甫端
58 地微星 矮脚虎 王英
59 地慧星 一丈青 扈三娘
60 地暴星 丧门神 鲍旭
61 地黙星 混世魔王 樊瑞
62 地猖星 毛头星 孔明
63 地狂星 独火星 孔亮
64 地飞星 八臂哪吒 项充
65 地走星 飞天大圣 李衮
66 地巧星 玉臂匠 金大坚
67 地明星 鉄笛仙 马麟
68 地进星 出洞蛟 童威
69 地退星 翻江蜃 童猛
70 地満星 玉幡竿 孟康
71 地遂星 通臂猿 侯健
72 地周星 跳涧虎 陈达
73 地隠星 白花蛇 杨春
74 地异星 白面郎君 郑天寿
75 地理星 九尾亀 陶宗旺
76 地俊星 鉄扇子 宋清
77 地楽星 鉄叫子 乐和
78 地捷星 花项虎 龚旺
79 地速星 中箭虎 丁得孙
80 地镇星 小遮拦 穆春
81 地羁星 操刀鬼 曹正
82 地魔星 云里金刚 宋万
83 地妖星 摸着天 杜迁
84 地幽星 病大虫 薛永
85 地僻星 打虎将 李忠
86 地空星 小霸王 周通
87 地孤星 金銭豹子 汤隆
88 地全星 鬼睑児 杜兴
89 地短星 出林龙 邹渊
90 地角星 独角龙 邹润
91 地囚星 旱地忽律 朱贵
92 地蔵星 笑面虎 朱富
93 地伏星 金眼彪 施恩
94 地平星 鉄臂膊 蔡福
95 地损星 一枝花 蔡庆
96 地奴星 催命判官 李立
97 地察星 青眼虎 李云
98 地悪星 没面目 焦挺
99 地丑星 石将军 石勇
100 地数星 小尉遅 孙新
101 地阴星 母大虫 顾大嫂
102 地刑星 菜园子 张青
103 地壮星 母夜叉 孙二娘
104 地劣星 活闪婆 王定六
105 地健星 険道神 郁保四
106 地耗星 白日鼠 白胜
107 地贼星 鼓上蚤 时迁
108 地狗星 金毛犬 段景住
新顺序是: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章姓来源有二:
(1)据《左传》记载:“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国皆任姓”。章姓是任姓的分派,是个古老的姓氏,源出黄帝的后裔。(2)《辞源》载:章姓“系出姜姓,齐太公支孙封于鄣。左传齐人降鄣,子孙去邑为章氏”。商朝时有章国(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一说诸城县),是黄帝裔孙的封地。至周初,姜太公(子牙)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得天下,立了大功,受封于齐国。并经周天子特许,享有代天子征伐诸侯的权力。姜太公灭章后,把它作为附庸国封给支系子孙,称鄣国。公元前644年鄣侯被他的同宗齐国吞并之后,子孙“去邑留章”,以章为姓。姜太公是炎帝的裔孙,所以章氏又是炎帝的后裔。上述表明,章氏是个特殊的姓氏,把“炎黄”之源都占有之。
入潮始祖章松山
章氏向南播迁始于周朝襄王八年(前644)后,那时鄣国鄣侯被他的同宗齐国吞并,子孙改为章姓,这一支是姜太公的后裔,他们便从山东向南迁徙,在豫章(今南昌)安居蕃衍,不久成为当地望族。至晋朝豫章的章氏有一支流入福建,宋代已成为泱泱大姓,在全国列第40位。现今已退居在全国100个大姓之后。
入潮始祖是南唐太傅章仔钧第13代孙章松山。于元代为避战乱入潮,选择在水秀山环,沃野平衍,风俗淳厚的潮州府海阳县西塘乡(今潮州湘桥区)定居。裔孙再分创海阳县埭头乡(今澄海溪南镇)、南澳后宅镇及揭阳、饶平等地。
澄海埭头乡之章姓人家,是明代中期从福建迁徙而来,后来又有早期迁徙入潮,定居海阳之章姓人迁此认宗,聚族而居。至今已传二十多代。
潮阳章姓来自海阳县岐山(今属汕头市金平区岐山街道)章族,岐山章氏先祖是于明初从福建迁来创基。开基祖第6代孙于清代初年移居潮阳县峡山都芝埕(今沙陇镇芝兰)另创基业;后来芝兰后厝有章氏裔孙迁居东寮(今沙陇镇东华),称后厝洲。另外,海阳岐山章氏第7代孙又移居东华,称前厝洲,已传12代以上。
潮汕人口近二万
潮汕章氏人口,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共约18000多人。其中汕头市金平、龙湖、濠江区约2500人;潮阳区约850人,潮南区约1800多人,澄海区约3000人,大部分聚居于溪南埭头乡,其余分布于东里、澄城等镇;南澳县约4000人,是南澳县四大姓之一,主要集中聚居后宅镇,并分布其他各镇;揭阳榕城区约5000人;揭西县约300多人,分布于金和、棉湖、大溪等镇;揭东县曲溪、地都镇有几户章姓人家散居。此外,潮州湘桥区、饶平等地也有章氏聚居地。
女英烈章吟春
潮汕章姓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她就是在大革命时期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女英杰章吟春,南澳县后宅镇人,生于1911年。1927年秋参加地下党创办的隆江(谐音农工)女子学校,在全岛第一个剪掉长辫,废除缠足,为渔岛妇女运动的先锋。1928年夏被吸收为中共地下党员,被派往潮安浮洋、鹳巢一带,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她女扮男装,理平头穿对襟衫。1930年农历9月9日上午,她一改平时女扮男装,而身着时髦的旗袍,与一男青年扮成香港客,进了联络站。下午,几十个国民党兵突袭包围联络站。激战中,章吟春与同来的男青年不幸被捕。她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4天后,在汕头市被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19岁。 姓氏来源有四:
1、源于姜姓:上古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代齐大公支孙封国
于鄣(在今山东章丘县)。到战国时,鄣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国
名去邑为姓,相传姓章。
2、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的裔。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中得姓者
十二个,十二姓中有任姓,后又从任姓中分化出十姓,其中有章姓。
参见《左传》。
3、元代章卿孙,原姓刘,幼年为章氏抚养成,因姓章。他的后代子
孙,亦称章氏。
4、满族中的章佳氏,在清代改为章姓。见《中国姓氏大全》。
本文目录一览: 1、清朝有没有扣霍勒氏的官? 2、章姓排第几 3、章在百家姓中排第几 清朝有没有扣霍勒氏的官? 满族,旧称满洲族,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其中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