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旗袍(旗袍以前叫什么)

qipaousa6小时前Activity 活动1

本文目录一览:

当年戛纳红地毯,范冰冰的旗袍造型一战成名,你觉得美吗?

范冰冰一直都是非常有气质的女明星,当然,范冰冰也不只有气质,可谓是颜值身材气质样样俱佳。

范冰冰非常适合穿旗袍,为什么呢?因为她的身材用旗袍衬托刚刚好,其实旗袍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身材好,所以如果想要穿旗袍好看,首先就要从自己的身材开始下手改变,像每日都要做一些必要的运动,然后吃一些必要的水果,这些水果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塑性,身材一旦好了,就可以让旗袍的美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

其实范冰冰不止穿旗袍好看,穿什么样地衣服都是非常好看的,从她出名开始,就一直以各种样地着装出现在各大时装周上,并且每一次都会出现在各大时尚杂志的封面上,这是多少人都不能得到的殊荣,范冰冰其实是一个非常衬衣服地女明星,从参演《还珠格格》以来一直都是名气不断提升的状态,近几年更是拿下了各种各样的奖项,已经成为了国内的一线女艺人,甚至成为了国际上出名的女艺人,其实想要到达这样一个位置,颜值和身材是必备的,必须在有颜值和身材必备的情况下才能有今天的成绩。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范冰冰穿旗袍真的是非常好看的,我觉得在国内所有的女明星当中都可以排在前面,我相信未来范冰冰还会有更多好看的服装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样好看的服装和美女,我们只要欣赏即可。

旗袍的历史发展过程

答:民国之初——悄然过渡过的旗袍。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以"驱除鞑虏"的口号推翻了满话政权,同时也使旗人袍服走向了暂时的沉寂。三百年来终得一吐的对满族统治政权的不满,使"达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征装束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为绝唱。1920年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这一时期,上海成为以女性妆饰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饰的新颖时髦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时髦女子对政治与服饰流行有着双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装影响,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装"开始流行,女学生与女教师爱着的黑色裙成为时尚。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i)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黄金时代(ii)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20年代以后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及装饰上略作变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于30年代,30年代是属于旗袍的黄金时代。

可以说到这时中国才有了真正的时装,现代意义上的时装。外国衣料的源源输入,各大报刊杂志开辟的服装专栏,还有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无疑推动着时装的产生与流行。由于旗袍的修长适体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所以在上海滩倍受青睐……

而加入西式服装特点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从上海风靡于全国各地。这样,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们所讲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迥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建国之初,妇女穿衣服都学解放区的样子,鄙夷穿红戴绿扔"资产阶级小姐"。

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到1956年,据说前苏联的某领袖人物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政府号召“人人穿花衣裳。

这时出现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不妖、不媚、不纤巧、不病态,符合当时"美观大方"的标准,而且更为实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整个80年代,一直有人预测旗袍将会流行。尤其是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

做为最能体现这种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照说当年大受青睐的旗袍会再次回到人们当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并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数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不过,在80、90年代却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以及娱乐场合和宾馆餐厅的女性服务员都穿起了旗袍。

这种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纤仿真丝面料,色彩鲜艳,开衩很高,做工粗糙。这实在有损旗袍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们为了区别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贸然穿旗袍了……

90年代以来,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而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产物

【旗袍的审美】

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礼仪场合。

旗袍的京派与海派

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艺术家与旗袍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设计师与旗袍】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总之,旗袍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不多,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看过《邪不压正》的朋友一定对裁缝巧红和朱局长情人唐凤仪民国时期的经典服饰——旗袍影响深刻吧。以下便是对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的起源、变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知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作为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也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唐凤仪的着装充分展示了民国时期,旗袍在中国女性中的地位,唐凤仪可以说八面玲珑,风情万种,但成熟背后缺依然有一颗少女的心。同时唐凤仪妖娆的身姿和旗袍相互映衬,女性将旗袍优美的线条充分展现出来,旗袍将女性特有的妩媚体现的淋漓尽致。

裁缝巧红的着装着代表的是民国时期普通百姓人家女性的衣着。那种普通女性穿的长袍和男性的长袍都体现了中国在当时大众的含蓄之美。长袍将男女身体的大部分都包围起来,没有旗袍的妖娆,没有旗袍的开衩,但在当时的普通百姓人家,女性几乎都是这种类型的服饰。

事实上,这个起源于旗人长袍的服饰,第一次将中华女性秀美的身材展示在世人面前。一经出现,旗袍便成为民国时期,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最喜欢的服饰,并在随后的发展中衍生出丰富多姿的“旗袍文化”。

1、由旗人长袍发展而来

旗袍本不是汉服,而是旗人的长袍,原本满族男女都可穿旗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来的旗袍有关系。

清代初期旗人所穿的长袍,其外部呈长方形,圆领口,窄袖、有扣襻且衣襟右掩,两腋部分明显收缩。长袍下部开衩,下摆宽大,长袍长可掩足。旗人的长袍从上到下由整块衣料剪成,颜色较素。清代中叶,旗人的长袍除圆领外,还出现了狭窄的立领,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时宽大,而且长袍的下摆一般多垂至脚踝。

有清一代,旗人长袍的造型线条以直线为主,不用曲线,给人平直硬朗的感觉。而且,长袍上下一体,使得线条比较流畅,长袍能够盖住脚,八旗女子的天足被掩盖在袍摆之下,因此当旗人女子穿上“花盆底”高底鞋之后,腰线得以抬高,下肢也被拉长,使穿着者显得亭亭玉立,再加上八旗女子们头上常戴高大的“如意头”、“耷拉翅”假髻,更显得妩媚多姿。

但是,毕竟宽大、厚重的长袍没有曲线的展示,还是给很多爱美的女性带来颇多不满。随着民国的建立,服饰也成为时代革新的一个标识,男性服饰出现中山装,女子从满人的长袍中发现了女性服饰之美,摈弃宽袍大袖的缺陷,吸取了西方的审美趣味,便诞生了旗袍。这种新式服装,大胆地体现了女性体态的曲线美。

旗袍的流行,始于上世纪20年代初。流行初期的改良旗袍一改宽大、平直的特点,对宽大直腰(无腰身)的满人长袍进行收腰的设计,缩小袖口,形成腰身,以贴合女性的身体曲线;其次,旗袍的长度减短,满人穿长袍,往往脚上穿着四五寸高的花盆底鞋子,长袍的下摆要盖住鞋底,而汉人穿平底鞋,没有高高的鞋底,头上也没有高大的发髻,旗袍的下摆因此大幅度剪短。

改良后的旗袍不仅可以凸显身体曲线,旗袍的开衩还可以展示女性的秀腿,因此深得女性欢迎。再加上上世纪20年代正好是女权运动兴起的时期,追求男女平等,放足、剪发、天乳、上女学、婚姻自由等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之后,她们竞相身着旗袍,让看惯了旗人长袍、汉族妇女对襟衫以及袄裙的中国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没过多久,女性纷纷效仿,她们扯上一块布料,不一定是高档的面料,哪怕就是普通的面料,在裁缝的巧手之下,就裁出一件贴合身体的旗袍。

不过,旗袍的出现,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当时的旗袍,袍身宽松,廓形平直,袖身缩小,袖口增大,形成“倒大袖”的形制。

早在上世纪初期,“倒大袖”便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女性服饰风格,女子的袄子有倒大袖的款式(大袖袄),清末贵族妇人的大襟衫也是倒大袖的形制,民国初年在女学生中流行的“文明女装”也是倒大袖。因此,最初的旗袍也结合倒大袖的风格,形成了“倒大袖”旗袍。

上世纪20年代,在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图片中,就有她穿着多款倒大袖旗袍的记录。1923年12月21日,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前往广州岭南大学演讲,她穿着黑绸缎面料的倒大袖旗袍,脖子上围着一条格子围巾,襟口、袖口处都绣着一朵花。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宋庆龄在治丧期间,穿的丧服是黑色长袖倒大袖旗袍。

1925年宋庆龄拍摄的一张照片中,所穿的旗袍是一款特殊的倒大袖旗袍。从旗袍镶的边来分析,旗袍做工考究,属于大做。不过到了上世纪30年代,旗袍款式层出不穷,倒大袖旗袍已经很少见了。

此时旗袍总体特点是领小、袖小、下摆多变化,核心是讲究腰身。依穿着者的不同身材,量身定做,在腰身的放、收之中,体现旗袍的贴身。翻看当年的照片,会惊奇地发现,旗袍在每一个穿着女性的'身上都是合身、妥帖的,绝对没有后来制服的松垮感觉。其原因就是旗袍是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饰,千人千样。

2、旗袍变化多端

民国时期,女性旗袍呈现出变化多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旗袍的下摆长短、腰身宽窄、领口样式、袖子大小等方面的变化。

先说领口样式。先是时兴低领口,继而流行高领口,即使在盛夏酷暑,薄如蝉翼的旗袍仍必须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以示时髦。后来领口高到直抵腭下,继而至耳。而后盛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不要领子,也是一种时尚。

旗袍下摆长度时长时短。长时盖过脚面,走起路来衣边扫地,短时则在膝盖略上些。上世纪30年代旗袍流行长下摆,长可及地,盖住脚面,被形象地称为“扫地旗袍”。

长旗袍一般配高领,衣领紧裹脖颈,有的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女性穿着旗袍,也不改高耸的姿态。再配上高跟鞋,长旗袍将女性的身材衬托得亭亭玉立。考虑到旗袍贴身而穿,行动有所不便,于是旗袍开始开衩,尤其是高开衩正好解决了贴身行动不便的问题,而且高开衩在女性走动时,隐约露出白皙的大腿,散发出撩人的姿态,非常性感。

上世纪30年代旗袍大衩逐渐流行。所谓大衩,当时也仅仅是衩高过膝,尽管如此,这种旗袍还是受到老派人士的抨击。不过,裸露小腿的旗袍并没有绝迹;后来旗袍开衩到达臀部,而且腰身也变得紧窄,女性秀美的腿部得以充分地展示,不过大开衩流行几年后,又渐渐回落。

旗袍袖子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忽高忽低,时而长过手腕,时而短至露肘,最后变成无袖。

当时旗袍的第二个特点是与西式服装结合得十分完美,剪裁合身,除两边开衩外,前后也可开衩,并出现了左右对襟旗袍。上世纪30年代末期,还有一种改良旗袍,旗袍借鉴西式服装剪裁方法,有了胸省和腰省(省,在此专指服装方面的独特设计)。同时,第一次出现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变得适体。改良旗袍的出现,使玲珑突兀的女性美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另外,荷叶袖、开叉袖等西式服装的装饰元素也被大量采用。

这种融合西方风格的旗袍可以与各式服装搭配。比如冬季在旗袍外面可以套裘皮大衣,在旗袍的领、袖处还加以搭配毛皮饰边,这些都是当时比较时髦的穿法。

3、阴丹士林旗袍风靡全国

随着旗袍的发展,当时的旗袍制作出现京派旗袍与海派旗袍两大流派。因旗袍的发源地在北京,所以最初阶段,融合汉族元素立领、左右两面开衩等特点的改良旗袍称之为京派旗袍;后来,由平面裁剪改为立体裁剪,增加腰身等时尚元素的旗袍,称之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修长适体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成为一种服饰风尚,并且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了京派旗袍。

当然,两派主要以风格作为区分,并非简单的以地域为标准。即并非在北京的旗袍就是京派旗袍,在上海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方艺术为特点,形式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近年来有人提出“苏派旗袍”的概念,即江苏旗袍,这是一个新提法,多半是商业炒作的概念,与民国时期的京派旗袍、海派旗袍,并不是一个概念。民国时期,因为南京曾作为首都,其旗袍风格曾广为流行,但南京旗袍在制作风格上仍然属于海派风格,只不过在具体样式的制作上与上海旗袍略有差别。

民国时期,旗袍是女性最为代表性的服饰,其适用性非常广。上至贵族女性下至平民百姓,家庭妇女,都可穿着旗袍。旗袍的年龄跨度很大,十来岁的小女孩,七八十岁的老奶奶,皆可着旗袍。而且旗袍一年四季皆可穿着,其形制可单,可夹,可棉。夏季有单旗袍,冬季有棉旗袍,春秋天有夹旗袍,里面还可以衬穿其他的服饰。秋冬季节的棉旗袍为长袖,长下摆,重保暖轻时尚。

而且旗袍的搭配性广,受季节因素影响小,可以搭配多种服饰。天凉时旗袍外可加短背心或绒线衫,冬季在旗袍外面套裘皮大衣,领、袖处加以毛皮饰边。另外,旗袍还可以与丝巾、丝袜、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高跟鞋等时尚之物完美搭配,正因为如此,旗袍成为民国女性的最爱。她们个个穿得风姿绰约,吸引世人的目光。

很多人说旗袍是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你认为呢?

有人就要问了,遥想民国时期,摩登一点的女子几乎人人都穿旗袍,那么,那些旗袍如今还有没有呢?

服饰不容易保留,时光荏苒,数十年后,当年的旗袍的确已很少保存下来了。

可是南京民俗收藏家高松先生就藏有数十件珍贵的民国旗袍,不仅如此,高松还收藏数个民国女子用过的小拎包。旗袍和拎包搭配在一起,讲述着发生在古城南京里的一幕幕“花样年华”。

 

好旗袍相当于“普拉达”

高松将自己收藏的旗袍称为“奶奶们的青春记忆”,的确如此,旗袍似乎专属于那个年代,只要不是社会最底层的女子,每个女人都至少有一件旗袍。

“对于中上层女子来说,旗袍的式样和款式,更是一种身份的标志!”高松说,民国时期人们几乎没有商标意识,市面上没有什么名牌、奢侈品牌的服装,做工精美考究、出自著名裁缝之手的旗袍就相当于当时的“普拉达”、“范思哲”、“迪奥”。

 

由于收藏旗袍,高松对于旗袍的历史也做过深入的研究。他说,提起旗袍,人们会想到老上海、老香港,想到张爱玲和苏青,想到《花样年华》和《色戒》,却很少会想到南京——这个民国时期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

其实,南京地区的旗袍,历史渊源极为深厚。1929年,国民政府就是在南京颁布文件,将旗袍确定为国家的一种重要礼服。

南京旗袍风格端庄大方

“我收藏的旗袍,都是从南京本地收来的,通过仔细研究,我发现南京本地旗袍也有自己的特色!”高松这样说。

高松给我们看了一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南京老照片,那个岁月,南京街头——太平路、新街口、夫子庙的女子,几乎人人身着旗袍,衬托出迷人的曲线,透露出隐隐的性感。

而长期生活在南京的宋美龄、沈慧莲、蒋碧微等民国著名女子们,她们在公共场合也往往以旗袍示人。高松说,这些民国名媛身着的,也多为在南京本地定制的旗袍。

高松所说的“南京本地旗袍风格”,可以诠释为端庄、大方、得体,“这与当时南京作为首都的社会风气和时尚风向有关,西洋的文化虽然对南京有浸染,但却不像上海滩那样‘欧风劲吹’。

因此,欧美女装的潮流不太容易在南京本地旗袍的设计和制作中体现出来,体现得最多的反而是浓浓的民族风味!”高松说。

太艳丽的旗袍其实不多

不过,细细品鉴,高松收藏的旗袍中依然有不容易看见的时尚元素,“你看,这些旗袍摆在这里,似乎很平常,但只要上了窈窕女子的身体,便能够通过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来展现女人的曼妙曲线。”

高松说,南京留存至今的旗袍虽然不多,但依然可以分为多种款式,比如,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等等。

旗袍是根据哪个民族的服装发展而来的

旗袍也称祺袍,是根据满族女性服装发展而来的,它的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腰围、胸围和裙摆的尺寸较近,常呈平直状态,有右衽大襟和立领盘扣。现代,旗袍多作为外交场合礼仪服装和国际盛会礼服存在。

旗袍是根据满族服装发展来的

旗袍也称祺袍,是形成于民国时期的女性服装,它是根据满族女性服装发展而来的,因为满族称为“旗人”,所以它被称为“旗袍”。

其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腰围、胸围和裙摆的尺寸比较接近,整体呈平直状态,一般是右衽大襟,立领盘扣。

它在现代多作为外交场合礼仪服装和国际盛会礼服存在,2014年时的第22届APEC会议上,旗袍是与各国领导夫人会面的服装。

旗袍是从什么时候流行的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在中国时尚前沿上海开始流行,后迅速风靡全国。1929年4月,民国政府将旗袍定为国服。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历史文化

民国文化女性的名字,总伴随着她们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吴健雄、吴贻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张爱玲、林徽因、萧红和丁玲等。

珍贵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的女演员的服装也依然是旗袍,  其它传统说唱艺术如大鼓和评书等也多以旗袍为女演员传统服装。

历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华裔小姐,亚洲小姐和广州西关小姐选举中,她们期间或最后必定会穿旗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旗袍

标签: 当年旗袍

相关文章

当年旗袍(以前的旗袍)

当年旗袍(以前的旗袍)

本文目录一览: 1、旗袍的历史发展过程 2、旗袍是从什么时候流行的呢? 3、中国旗袍发展史 4、旗袍出自什么年代 5、当年戛纳红地毯,范冰冰的旗袍造型一战成名,你觉得美吗? 旗袍的历...

当年旗袍(以前旗袍照片)

当年旗袍(以前旗袍照片)

本文目录一览: 1、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2、当年戛纳红地毯,范冰冰的旗袍造型一战成名,你觉得美吗? 3、旗袍是从什么时候流行的呢? 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看过...

当年旗袍(旗袍是什么年代的)

当年旗袍(旗袍是什么年代的)

本文目录一览: 1、很多人说旗袍是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你认为呢? 2、旗袍是由清朝时旗装发展而来的,两者间有何区别? 3、旗袍是从什么时候流行的呢? 4、当年戛纳红地毯,范冰冰的旗袍造...

当年旗袍(旗袍是哪一年)

当年旗袍(旗袍是哪一年)

本文目录一览: 1、旗袍是从什么时候流行的呢? 2、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3、旗袍是根据哪个民族的服装发展而来的 4、当年戛纳红地毯,范冰冰的旗袍造型一战成名,你觉得美吗? 旗袍是从什...

当年旗袍(旗袍是什么年代)

当年旗袍(旗袍是什么年代)

本文目录一览: 1、旗袍是从什么时候流行的呢? 2、年轻的时候穿旗袍好看吗? 3、当年戛纳红地毯,范冰冰的旗袍造型一战成名,你觉得美吗? 旗袍是从什么时候流行的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

当年旗袍(旗袍是哪个年代的)

当年旗袍(旗袍是哪个年代的)

本文目录一览: 1、当年戛纳红地毯,范冰冰的旗袍造型一战成名,你觉得美吗? 2、旗袍是根据哪个民族的服装发展而来的 3、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4、旗袍是从什么时候流行的呢? 当年戛纳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