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旗袍(旗袍美探黄渝生)

qipaousa2个月前Activity 活动1

本文目录一览:

章姓的由来

一、姓氏来源

源于姜姓:上古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代齐大公支孙封国于鄣(在今山东章丘县)。到战国时,鄣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去邑为姓,相传姓章。

二、郡望堂号

汉置河间郡,现在河北省献县。

三、历代名人

章鉴:隆兴府分宁(今江西修水杭口)人,南宋丞相。咸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其为人宽厚,凡事无所不可,人称“满朝欢”。居官清廉,家贫如洗。 章梦飞,字云翔。64世、及公18世,平阳横江西八丈(今温州苍南县沪山镇百丈村)人。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甲戌年十一月生,景炎三年(1278年)戊寅年四月卒。 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梦飞年方 30 岁,考中右科廷对第一(武科状元)。宝佑二年(1254年)任御苑统卫兼左司马事。同年十一月蒙古军大举进犯,潼关陷落,章梦飞督领大军抗敌,他身先士卒,体贴下情,赢得将士爱戴,士气十分高涨。宝佑三年(1255年)七月,章梦飞先用缓兵之计麻痹敌人,待至时机成熟,便挥戈直指敌陈,敌军遭到突然袭击,溃不成军,潼关一举收复。章梦飞因功受奖,提拔京湖宣抚使、节制五城大司马兼督粮饷事。 章 衡(1025~1099),字子平。55世、及公9世,福建浦城人。北宋仁宗嘉佑二年丁酉科(1057年)状元。 章文谷。51世、及公5世,福建浦城人,排行二十三,约940年生,约1000年卒(生卒年由周腊生教授推估)。南唐(北宋太祖开宝三年)庚午科(970年)状元及第。 章 鋆,字酡芝,号采南。浙江鄞县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生,光绪元年(1875年)卒。咸丰二年(1852年)状元及第。 章懋——字德懋,明朝兰奚人,人称枫山先生。宪宗成化年会试第一,举进士,授编修。在任时,建议与外商互通贸易以裕商民,政绩甚著。著有《枫山集》、《枫山语录》。 章邯:秦朝将领。镇压陈胜、项梁起义军战功赫赫,后在巨鹿为项羽所败。不久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建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南)。前二零五年,被韩信击败后自杀。 章昭达:吴兴武康(今属浙江)人,南朝陈将领。其心情严刻,善于将兵,因军功历任定州刺史、都督、镇军将军、车骑将军等职 章伯钧——安徽桐城人。先后参加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任中山大学教授,后脱离中国共产党,与邓演达、谭平山等人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革命行动委员会,后改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民国30年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民国36年将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任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交通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章乃器——浙江青田人。早年参加民主运动,是“七君子”之一 。 详情请访问"章氏宗亲网"

四.族谱信息:

章 8960【全国】章氏宗谱二十五卷 (清)章甫 章维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抚州会禧来木刻本 二十五册 河北大学 注:该族散居江西景德镇和安徽祁门。 8961【全国】昌氏会谱德庆初编三十卷二编四卷三 编十六卷四编十卷 (民国)章贻贤辑 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 二十四册 北图 科图 历史所 北京大学(又一部 存初编) 北京师大 人民大学 中央民 院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二部) 辽宁 图 吉林大学(二部) 东北师大 哈尔 滨师大 南京图 浙江图 杭州大学 天一阁 安徽图 安徽绩溪县湖村 福 建图 福建师大 武汉大学 四川图 日本 美国 8962【江苏溧水】中山金城章氏宗谱三十二卷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活宇本 江苏溧水县乌山乡蟾山村 江苏溧水县 群力乡夏家边 8963【江苏镇江】全城章氏南徐派宗谱八卷 (清)章起凤等修 清道光五年(1825)种学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8964【江苏句容】章氏宗谱十一卷 (民国)章徽荣等纂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活字本 江苏句容县石狮乡周岱材 8965【江苏常州】毗陵章氏宗谱六十卷 (民国)章金生等重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活字本 六十册 北图 8966【江苏】江阴章氏支谱十六卷 (清)章仁基等编 清光绪五年(1879)木活字本 十册 南京图 苏州大学(缺二卷) 8967【江苏】江阴章氏支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章锡彭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 十六册 南京图 美国 8968【江苏】江阴章氏支谱五卷首一卷 (清)章锺颖 章锡彭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8969【浙江】富阳长春章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活字本 五册 吉林大学 8970【浙江富阳】长春章氏宗谱二十八卷 民国五年(1916)木刻本 浙江富阳县文管 8971【浙江】富阳长春章氏宗谱五卷 民国二十六年(1937)排印本 五册 吉林大学 8972【浙江富阳】章氏家谱四卷续增一卷 (清)章炳宇修 民国十四年(1925)刻本 四册 吉林大学 8973【浙江富阳】东安章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章江能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木活字本 浙江桐庐县档 注:章汝翼等始修於清乾隆三年,此为六修。 8974【浙江鄞县】马浦章氏西房世谱不分卷 (清)章鉴纂修 清末钞本 天一阁(存十六册) 8975【浙江鄞县】章氏家谱三十六卷 民国二十三年(1934)有谷堂重修本 浙江鄞县档(存五册) 8976【浙江】鄞县斑竹系章氏宗谱二卷 (民国)倪轶池总纂 民国三十八年(1949)石印本 一册 北图 8977【浙江慈溪】慈水干溪章氏宗谱十卷 (清)章元灿编 清嘉庆七年(1802)梦笏堂活字本 十册 历史所 8978【浙江慈溪】慈水干溪章氏重修宗谱六卷 (清)章琳编 清同治九年(1870)梦笏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8979【浙江慈溪】慈南干溪章氏宗谱十二卷 (清)章斐成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梦笏堂刻本 十二册 北图 南开大学 8980【浙江慈溪】慈水干溪章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章美成汇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梦笏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8981【浙江】慈溪屏山章氏宗谱四卷 (民国)章继香辑 民国十五年(1926)世德堂活字本 北图(缺卷三中) 8982【浙江湖州】荻溪章氏家传族谱不分卷 (清)章绳曾等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写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8983【浙江湖州】荻溪章氏支谱不分卷 (清)章耀会编订 清咸丰五年(1855)传钞本 四册 美国 8984【浙江】湖州荻溪章氏三修家乘十四卷 (清)章文熊等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刊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8985【浙江湖州】吴兴荻溪章氏四修家乘十五卷 (民国)章祖佑等纂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八册 北图 科图(残) 历史所 人民大学 上海图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南京图 杭州大学 日本 美国 8986【浙江长兴】章氏宗谱十卷 (清)章桐生纂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启佑堂木刻本 浙江长兴县博 8987【浙江绍兴】会稽仍山章氏家乘正集二十六卷 首一卷汇集六卷首一卷 (清)章梦鹤 章瑞宁等修 清刻嘉庆间补刻本 北图 科图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哈尔 滨师大 日本 美国 8988【浙江绍兴】会稽 山章氏家乘六卷 (清)章贻贤重辑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世德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8989【浙江绍兴】仍山章氏九公分祠支谱六卷 (清)章贻贤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2)世德堂刊本 六册 北图 南开大学 江西师大 注:始修於明成化五年,此为五修,又名《章氏 家乘》。 8990【浙江绍兴】会稽传家墺章氏宗谱六卷 (清)章广朝等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8991【浙江绍兴】山阴阮社章氏宗谱十四卷 (清)章锡龄 章平宽等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亦政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辽宁图 8992【浙江绍兴】道墟章氏珉炉一房一线谱不分卷 (民国)章裕卿撰 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 一册 北图 南开 8993【浙江绍兴】仍山章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章嘉宝纂订 民国十七年(1928)活字本 一册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书口题《 山珉一房宗谱》。 8994【浙江诸暨】暨阳银治章氏宗谱八卷 (清)章秀元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一本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8995【浙江诸暨】暨阳银冶章氏宗谱八卷 (民国)章志均撰 民国三十八年(1949)一本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8996【浙江诸暨】暨阳章氏宗谱四卷 (清)章佳信等纂修 章氏族人增补 清光绪间敦伦堂补刻清同治四年(1865) 活字本 四册 北图 注:行传增补至清光绪二十年。 8997【浙江诸暨】暨阳青山章氏宗谱五十六卷 (民国)姚作鋆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活字本 四十四册 北图 8998【浙江上虞】古虞章氏宗谱四卷 (清)章衢 章克升等补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聚桂堂刊本 四册 南开大学 浙江图 注:诸创修於清咸丰初,此为二修。 8999【浙江上虞】古虞章氏宗谱五卷 (民国)章可贞纂修 民国九年(1920)聚桂堂活字本 五册 历史所 北京大学 9000【浙江嵊县】剡西章氏宗谱三卷 (清)章正桂等修 清道光十一年(1831)忠爱堂活字本 二册 美国 9001【浙江】金华章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三十四年(1945)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 9002【浙江兰溪】汤溪章氏宗谱不分卷 (清)章金声等修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活字本 一册 北图 9003【浙江兰溪】章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 注:初纂於明洪武十四年。 9004【浙江兰溪】前阳章氏宗谱九卷 清光绪三十年(1904)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新周乡 9005【浙江】兰溪前阳章氏宗谱八卷 (民国)章弘重修 民国十四年(1925)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和平乡 9006【浙江兰溪】章氏宗谱五卷 民国八年(191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灵洞乡(二部) 9007【浙江兰溪】柳塘章村章氏宗谱四卷 (民国)胡宝康重纂 民国十五年(192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注:初纂於清光绪元年。 9008【浙江兰溪】渡溪章氏宗谱□□卷 民国十七年(1928)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 9009【浙江兰溪】章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二十五年(193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灵洞乡 9010【浙江兰溪】章氏宗谱十五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下王乡 9011【浙江东阳】安溪章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红旗乡白坭墈 9012【浙江常山】定阳章氏宗谱四卷 (民国)徐燮重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低铺村 注:始修於清康熙五十六年。 9013【浙江三门】海游章氏宗谱□□卷 (民国)章梫纂 民国三年(1914)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2、3、6-16) 浙江三门县文史馆(存卷首) 9014【浙江】黄岩临湖章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章育总纂 章成达协纂 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 八册 浙江图 9015【浙江】黄岩临湖章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民国)章良纂修 民国二十九年(1940)铅印本 八册 浙江图 9016【浙江遂昌】章氏宗谱□□卷 浙江遂昌县马头乡 9017【浙江缙云】章氏宗谱五卷 (清)章陈昌谱长 清道光十六年(1836)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9018【安徽】绩溪西开章氏族谱五卷 (明)章乔纂修 明万历元年(1573)家刻本 一册 北图 9019【安徽】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四十卷首二卷 (清)章维烈等重修 江泽纂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安徽绩溪县文(二部) 9020【安徽】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四十卷首二卷附一卷 (民国)章尚志编辑 章必训等主修 民国五年(1916)活字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浙江图 安徽图 注:章同始修於明洪武二十二年。 9021【安徽绩溪】章氏宗谱不分卷 (清)景星堂纂修 清光绪四年(1878)钞本 一册 安徽绩溪县石门外 9022【安徽绩溪】章氏宗谱□□卷 (民国)章正扬主修 民国初石印本 安徽绩溪县北村 9023【安徽桐城】章氏宗谱十五卷末一卷 (清)章卫武 章汝调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4)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博 注:封面题《全城世家》。 9024【安徽怀宁】章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章庆堂等修 清光绪十九年(1839)培根堂刊本 八册 美国 9025【福建建宁】龙津章氏家谱□□卷 清光绪间活字本 江西档(存卷1、2) 9026【福建浦城】章氏世谱不分卷 (清)章良桂等修 清乾隆九年(1744)刻本 四册 吉林大学 9027【福建浦城】章氏族谱不分卷 (清)章懋橘修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刊本 一册 台湾 9028【福建浦城】章氏家谱四卷 (清)章浚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 四册 吉林大学 9029【福建浦城】全城章氏世家宗谱一卷 (清)章绍渊辑 清光绪十九年(1893)钞本 一册 吉林大学 9030【福建浦城】章氏谱志不分卷 (清)章锦等修 民国十年(1921)文源石印本 一册 中央民院 9031【江西丰城】章氏宗谱□□卷 清光绪间敦睦堂刻本 江西档(存卷1、2) 9032【湖北黄陂】陂南章氏宗谱二十二卷 (民国)章子臣等修 民国十四年(1925)全城堂铅印本 二十二册 美国 9033【湖北新洲】章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章锦坤修 民国三十四年(1945)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顾岗乡章兴村 注:章开明等创修於清同治十三年。 9034 湖南上中湘章氏三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清)章君宠等修 章启文等纂 清咸丰元年(1851)何间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教居湘乡、湘潭、长沙等地。 9035【湖南】长沙章氏三修支谱七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章世琳主修 章光歧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河间堂刻本 十二册 湖北图(缺卷末上) 9036【湖南湘乡】章氏重修支谱不分卷 (清)章国茂修 章玉同等编辑 清乾隆五十八年(1803)活字本 湖南图(存序、派系表) 9037【湖南】湘乡黄田章氏四修族谱十九卷首三卷 (清)章克昌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河问堂木刻本 二十二册 河北大学 9038【湖南湘乡】黄田章氏宠房支谱四卷首二卷 (民国)章俊斌等纂 民国十八年(1929)河间堂刊本 武汉大学(缺卷下) 9039【湖南湘乡】黄田章氏问房初修支谱四卷首二卷 (民国)章瑞高等修 民国十八年(1929)河间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9040【广东广州】章氏家乘不分卷 (清)章维焕修 清嘉庆四年(1799)钞本 二册 广东中山图 9041 金城章氏宗谱八卷 (明)吴潘纂 明洪武四年(1372)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游埠乡 9042 章氏族谱□□卷 (明)章明贤等纂修 明嘉靖十八年(1539)家刻本 一册 北图(存卷2-4) 9043 瀛川章氏家谱不分卷 (明)章瑞纂修 北图 9044 章氏世家源流族谱二卷 明钞本 一册 北图 9045 漆林章氏宗谱六卷 (明)章廷训等纂修 明万历五年(1577)家刻本 二册 北图 9046 章氏重修会谱八卷 (清)辛瑄等纂修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本 北京师大(存卷1-3) 9047 全城章氏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章琢其等纂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光裕堂活字本 十二册 人民大学 9048 全城章氏民国八年己未续修宗谱二十二卷 (清)章秀椿纂修 民国八年(1919)全城礼法堂刻本 二十二册 湖北图 9049 全城章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章秋华 瞿震吉等汇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敦睦堂刻本 哈尔滨师大 9050 章氏家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浙江图

“天下无二章,祖根在浦城”。中华章氏文化研究会(筹)于2004年10月31日下午3点在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临江供电所四楼会议室正式成立了。现将筹委会组成人员公布如下:

主任:

章 琏(福建浦城)

顾问:

张先强(福建省浦城县政协副主席)

黄晓平(福建省浦城县电力公司总经理)

徐德明(原福建省浦城县政协副主席)

周腊生(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

副主任:

章志厚(浙江苍南)

章 亮(江西余干)

章显广(浙江温州)

章寿发(浙江嘉兴)

章秀坤(福建浦城)

秘书长:

余奎元(福建省浦城县志委主任)

副秘书长:

章儒祥(河南商城)

委员:

章秀华(福建浦城) 章振华(福建浦城) 章 健(福建浦城)

章明发(浙江温州) 章华联(浙江苍南) 章森林(福建浦城)

中国戏曲与民族风俗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

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

吕剧、湘剧、柳子戏、茂腔、淮海戏、锡剧、婺剧、秦腔、碗碗腔、关中道情、太谷秧歌、上党梆子、

雁剧、耍孩儿、蒲剧、陇剧、汉剧、楚剧、苏剧、湖南花鼓戏、潮剧、藏戏、高甲戏、梨园戏、桂剧、

彩调、傩戏、琼剧、北京曲剧、二人转、二人台、拉场戏、单出头、河北梆子、漫瀚剧、河南坠子、河

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

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地方戏曲具体分布:

北京市: 京剧 北昆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 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歌 四股弦 唐剧 横岐调、上四调

山西省: 蒲州梆子 山西中路梆子 山西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戏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

党落子 永济道情戏 洪洞道情戏 临县道情戏 晋北道情戏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 沁源 秧歌 祁太秧歌 繁

峙秧歌 朔县秧歌 孝义碗碗腔 曲活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剧

辽宁省: 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蒙古剧 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 二人转 吉剧 新城戏 黄龙戏

黑龙江省: 龙江剧

陕西省: 秦腔 汉调二黄 阿宫腔 合阳跳戏 合阳线戏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 眉户戏 弦板腔 陕西道情

戏 陕南花鼓戏 陕南端公戏 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 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 甘南藏戏

青海省: 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 山东梆子 枣梆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 吕剧 茂腔 柳腔 五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 四平调

江苏省: 昆曲 淮剧 扬剧 通剧 淮海戏 锡剧 苏剧 丹剧 丁丁腔 淮红剧 海门山歌剧

安徽省: 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沙河调 泗洲戏 坠子戏

含弓戏 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 淮剧 嗨子戏

上海市: 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 越剧 婺剧 绍剧 新昌高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 醒感戏 温州昆曲 金华昆腔戏 黄岩乱弹 诸暨

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 湖剧 姚剧 睦剧

江西省: 赣剧 戈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

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 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闽剧 平讲戏 庶民戏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

剑调 小腔戏 三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台湾省: 歌仔戏

广东省: 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花朝戏 粤北采茶戏 东昌花鼓戏 雷剧 梅县山歌

剧 粤西白戏 临剧

海南省: 琼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剧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剧 广西苗戏 广

西侗戏

湖南省: 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

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 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师道戏 湘西苗剧 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 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二黄 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

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 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河南省: 豫剧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大平调 怀梆 怀调 大弦调 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豫南花

鼓戏 乐腔 五调腔

四川省: 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 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 白剧 云南壮剧 彝剧

贵州省: 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

西藏自治区: 藏剧

京剧

艺术特色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

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

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

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

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

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

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传统剧目

京剧继承了皮簧戏的艺术成就及其丰富的剧目。不但有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属于二簧系

统的剧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戏曲工作者和广大戏曲演员相互合作,共同进行整理修改,其

中优秀的剧目作为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列入中国新文化艺术林苑而被保留下来,继续在舞台上广泛流传。

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

人义》《挑华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

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

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各种形式

的剧目,统称为传统戏。

川剧

【剧目】

川剧剧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其中要以高腔部分的遗产最为丰富

,艺术特色亦最显著,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

绿袍记》)、“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

等,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琵琶记》、《金印记》、《红梅记》、《投笔记》),不少为

其他剧种失传的剧目。 1949年后,经过整理,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川剧剧目,如《柳荫记》、《玉簪记》

、《彩楼记》等。

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剧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表演真实

细腻,幽默机趣,生活气息浓郁,为群众喜爱。有的演员还创造了不少绝技,如托举、开慧眼、变脸、

钻火圈、藏刀等,善于利用绝技创造人物,叹为观止。

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的先后建立,致使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也相继流播四川各地

,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曲艺、民歌小调的融

合,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从而促进了四川地方戏曲剧种--川剧的发展。

【艺术特色】

变脸

川剧表演生活气息浓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川剧艺人创造了变脸、藏刀、钻

火圈、开慧眼等许多绝技,表演时火爆热闹,新奇有趣,形成川剧的一大特色。

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它是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变脸的方

法大体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

抹脸: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就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

,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演员将粉末状的化妆品放置在舞台特定位置

上的容器内或人物所使用的酒杯之类器皿中,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或其他特定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

近器皿,闭眼、闭气、用口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

扯脸: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张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根丝线

。再一张一张地将若干张脸谱叠在一起贴在脸上,每一张脸谱有一根特定的丝线,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

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一张地迅速扯下来。

此法贵在巧妙、干净、利落。

面具变脸,是演员根据实际需要,事先将不同的脸谱绘制在以木、纸、布、绸、橡皮等不同的材料上,

也就是脸壳来施以变幻。如川剧《变脸》中的水上漂,《活捉三郎》中的阎惜姣等人物的变脸就是用的

此种方法。

胡子,胡子的变化有以下两种:变无为有,演员变化神迅,甚至比变脸还快。令一种是变黑为白。川剧

《文昭关》中,伍员投奔吴国,逃至昭关,关口悬挂其画像以便捉拿。伍员往隐士东皋公家暂避,因内

心忧忿,一夜之间须发全白。守军误捉皇甫纳,伍员得以出关。

唱腔

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其中,除灯调系源于本土外,其余均由外地传入

。这五种声腔和为五种声腔伴奏的锣鼓、唢呐曲牌以及琴、笛曲谱等音乐形式。川剧音乐博采众长,兼

收并蓄,她囊括吸收了全国戏曲各大声腔体系的营养,与四川的地方语言、声韵、音乐融汇结合,衍变

形成为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结构严谨、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曲音乐。

高腔

高腔是川剧中最重要的一种声腔,是明末清初从外地传入四川。高腔传入四川以后,结合了四川方言、

民间歌谣、劳动号子、发间说唱等形式,几经加工和提炼,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声腔音乐。

川剧高腔是曲牌体音乐,川剧高腔曲牌数量众多,形式复杂。它的结构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起腔、立柱

、唱腔、扫尾。高腔剧目多、题材广、适应多种文词格式。高腔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干唱即

所谓"一唱众和"的徒歌形式,它以帮打唱为一体。锣鼓的曲牌都是以这种方式组成的。有的曲牌帮腔多

于唱腔,有的基本全部都是帮腔,有的曲牌只在首尾两句有帮腔,其具体形式是由戏决定的。

川剧高腔保留了南曲和北曲的优秀传统,它兼有高亢激越和婉转抒情的唱腔曲调。

昆腔

昆腔多文人之作,词白典雅,格律规严,演唱时特别讲究字正腔圆,加之曲牌曲折,节奏缓慢,如今已

渐衰微。川昆源于苏昆,川剧艺人利用了昆曲长于歌唱和利于舞蹈的特点,往往只选取昆曲中某些曲牌

或唱句,插入其它声腔中演唱,形成了川昆独具姿色的艺术风格。

川剧昆腔的曲牌结构与它的母体"苏昆"基本相同。应用时有"单支"和"成堂"两种形式。目前,以昆腔单

一的声腔形式演出的剧目已经不多了,更多的是溶于高腔、胡琴、弹戏诸声腔之中,或者是与其它声腔

共和。

昆腔的主奏乐器是笛子。伴奏锣鼓及方式与其余高、胡、弹、灯诸声腔相同,以大锣敲边和苏钹二件乐

器的特殊单色构成锣鼓的"苏味"来区别于其它声腔的锣鼓伴奏。

胡琴

胡琴是二黄与西皮腔的统称。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小胡琴",故统称胡琴。《燕兰小谱》卷五记载:"蜀

伶新出琴腔,……其器不用笙笛,以胡琴为主,月琴应之,工尺咿唔如话",可以说是四川胡琴腔的注脚

。胡琴腔约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形成了。

二黄包括正调(二黄)、阴调(反二黄)、老调三类基本腔。正调善于表现深沉、严肃、委婉和轻快的

情绪;反二黄宜表现苍凉、凄苦、悲愤的情绪;老调则大多用于高亢、激昂的情绪。西皮腔与二黄腔的

音乐性格相反,具有明朗、潇洒、激越、简练、流畅的品格。西皮、二黄多为单独使用,但也有不少剧

目同时包纳二种声腔。

弹戏

川剧弹戏是用盖板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的一种戏曲声腔。它源自陕西的秦腔,属梆子系统,因此又

有"川梆子"之称。弹戏虽源于秦腔,但它同四川地方语言结合,并受四川锣鼓和民间音乐的影响,经过

长期的衍变,无论曲调、唱法还是唱腔结构都与秦腔有所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

的四川地方色彩。尽管二者的关系不是相当接近,但从从曲调结构,调式特点,以及整个唱腔的韵味等

方面分析,均可找到它们之间的渊源。

弹戏包括情绪完全不同的两类曲调:一类是长于表现喜的感情的叫"甜平"(又称"甜品"、"甜皮"、"甜腔

"),一类叫"苦平"(又称"苦品"、"苦皮"),则善于表现悲的感情。它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的

调式、板别、结构都是相同的,甚至在同一板别的唱腔中,曲调的骨架都一样。

灯调

灯戏在在川剧中颇有特色,它源于四川民间的迎神赛社时的歌舞表演,也可以说是古代巴蜀传统灯会的

产物。所演为生活小戏,所唱为民歌小调,村坊小曲,体现了当地浓烈的生活气息。

灯戏声腔的特点是:乐曲短小,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旋律明快,具有浓厚的四川地方风味。

灯调声腔主要由"胖筒筒"、发间小曲和"神歌腔"组成。灯戏伴奏的"胖筒筒",是一种比二胡杆粗、筒身

大、声音略带"嗡"声的琴。

角色

川剧分小生、旦角、生角、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文生、小丑、旦

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

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乐器

川戏锣鼓,是川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乐器共有二十多种,常用的可简为小鼓、堂鼓、大锣、

大钹、小锣(兼铰子),统称为"五方",加上弦乐、唢呐为六方,由小鼓指挥。这是去农村演出的轻便

乐队。锣鼓曲牌有三百支左右。"装龙象龙,装虎象虎",这一句形容和要求川剧表演的话,在川剧演员

中代代相传。川剧表演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运用大量的艺术夸张手法,表演真实、细腻、

优美动人。

昆曲

【艺术特点】

昆剧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

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

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细曲”)中,具体表现

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

又出现了“赠板曲”,即将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

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

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相对而言,北曲的声情偏于跌宕豪爽,跳跃性强。它使用七声音阶和南曲用五声音阶(基本上不用半音

)不同,但在昆山腔的长期吸收北曲演唱过程中,原来北曲的特性也渐渐被溶化成为“南曲化”的演唱

风格,因此在昆剧演出剧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单支曲牌的摘用,还有“南北合套”。

“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般情况是北曲由一个角色应唱,南曲则由几个不同的角色分唱。这几

种南北曲的配合使用办法,完全从剧情出发,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内容的需要。

从南北曲本身的变化说,尚有“借宫”、“犯调”、集曲“等多种手法。原来联成一套的曲子,无论南

北曲,都有属于那一宫调的曲子问题,当唱曲要求情绪显著变化时,同一宫调内的曲子不能胜任,就可

借用其它宫调的合适曲子。如《牡丹亭·惊梦》,先后所用的曲牌是[山坡羊](商调)、[山桃红](越

调)、[鲍老催](黄钟宫)、[绵搭絮](越调)。

在演唱技巧上,昆剧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

“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

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

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

昆剧的乐器配置较为齐全,大体由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三部分组成,主乐器是笛,还有笙、箫、

三弦、琵琶等。由于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上赠板的广泛使用,字分头、腹、尾的吐字方

式,以及它本身受吴中民歌的影响而具有的“流丽悠远”的特色,使昆剧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

”几百年冠绝梨园。伴奏有很多吹奏曲牌,适应不同场合,后来也被许多剧种所搬用。

昆剧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

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

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此外,还

有不少宗教歌曲。

昆剧的表演拥有一整套“载歌载舞”的严谨表演形式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

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

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

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

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昆剧的戏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继承了古代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的传统,通过长期舞台演出实践,积累了丰

富的说唱与舞蹈紧密结合的经验,适应叙事写景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偏重于描写的舞蹈表演

,与“戏”配合,成为故事性较强的折子戏。适应了抒情性和动作性都很强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

许多抒情舞蹈表演,成为许多单折抒情歌舞剧的主要表演手段。代表性剧目如《西川图·芦花荡》《精

忠记·扫秦》《拜月亭·踏伞》《宝剑记·夜奔》《连环记·问探》《虎囊弹·山亭》等。

昆剧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

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

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另外,昆剧的演唱对于字声、行腔、节奏等有极其严格的规范,

形成了完整的演唱理论。

昆剧的舞台美术包括丰富的服装式样,讲究的色彩和装饰的以及脸谱使用三个方面

除了继承元明以来戏曲角色服装样式外,昆剧的有些服装和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穿着很为相似。反映在戏

上,武将自有各式戎装,文官亦有各样依照封建社会阶级等级不同的穿戴。脸谱用于净、丑两行。属于

生、旦的极个别人物也偶然采用,如孙悟空(生)、钟无盐(旦),颜色基本用红、白、黑三色。

昆剧艺术经过多年的磨合加工,已经形成相当完善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又长期在中国戏曲中占据独尊地

位,所以昆剧艺术被尊为“百戏之祖”,对整个戏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地方戏都在不同程

度上吸收了它的艺术养分,其中还留有部分的昆腔戏。

【剧目】

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上演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

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

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外还

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雁荡山哪里好玩

雁荡山就很好玩吖,全国有名,比较适合自驾游。风景很不错,很好玩的地方。山峰奇秀,有山有水有风光,而且空气很好。雁荡山可以算是温州最有名的景点了,天气宜人。

走进雁荡山

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指温州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史称“东南第一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因大雁常栖、芦苇飘荡而得名。

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景点有550多处,辟有八大景区,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精华荟萃,被称为“雁荡三绝”。

火山爆发造就了雁荡山雄奇壮丽的景观,使之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山水美学、历史文化、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华夏名山。

雁荡三绝

灵峰与灵岩、大龙湫并称“雁荡三绝”,是雁荡精华之所在。

灵峰

灵峰是雁荡山的东大门。灵峰之游有“日景”和“夜景”之分。日景侧重于倒灵峰和合掌峰中的观音洞及古洞、北斗洞等景点;夜景则侧重于山峰变幻多姿的“剪影”。

灵岩

雁荡三绝,灵岩正当其中,人视为雁荡山的“明庭”。灵峰使人情思飞动,灵岩则使人心境沉静。这里除了能让我们欣赏自然景观的奇妙与灵秀之外,还能让我们观赏一项惊心动魄的飞渡表演。

大龙湫

在宋代,大龙湫便已名扬四海。大龙湫瀑布与贵州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黑龙江吊水楼瀑布并称中国四大瀑布。而大龙湫独以其落差为190余米取胜,为中国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誉。即时你家住在黄果树,不看大龙湫也是一个遗憾。

到达与离开:雁荡山南距温州永强机场80公里,车程不到2小时;北距台州市黄岩机场60公里,车程不到1小时。

甬台温高速铁路经过雁荡山,在雁荡山设站。乘动车在雁荡山站下车,换乘汽车仅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雁荡山旅游集散地响岭头。

温州市内有多处至雁荡山响岭头旅游集散地的旅游汽车。

雁荡山景区内的主要交通方式主要是景区公交车和出租车。

景区类型:山峰

最佳季节:5月-11月三季为佳。

春夏季风景秀丽,雨水充足,在雨后晴朗的日子,看200米落差的大龙湫,沁人心脾,蔚为壮观。深秋时节色彩最为艳丽。大片的松树林带,秋叶黄得透亮,枫树红得耀眼,针叶绿得带劲儿,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冬天的雁荡山,温度较低,雁荡山上的雁湖,芦苇或干或秃,没有了平日的美景,不过游客最常去的灵峰和大龙湫、小龙湫,景色是依然的。建议冬天要是是来雁荡山旅游的话,可以选择天气晴朗,人气较多的一天,雁湖就不推荐游玩了。

建议游玩:2天

门票:灵峰景区:40.00元

灵岩景区:40.00元

大龙湫景区:40.00元

显胜门景区:15.00元

仙桥景区:30.00元

雁湖景区:15.00元

三折瀑景区:15.00元

羊角洞景区:15.00元

开放时间:5:30~18:00

Tips:因季节和天气会有所变动,详情参见景区公告。

地址:浙江省温州乐清境内

第一差旅网、运旅宝、长沙运中旅旅游专卖店

请问椒江那里有订做旗袍的地方

银河商城西侧这条路上有很多裁缝铺,都能做的,不妨去看看。

《少帅》观后感

浅谈电视剧《少帅》观后感

最近看完48集电视剧《少帅》,总体上是较为成功的,该剧演绎诠释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发家史与小六子少帅张学良的成长史,直至张学良顺应历史潮流与杨虎城一起发起震惊中外、促成国共联合抗战之西安事变,给国人以启示与反思。但亦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人就该剧几个主要人物表演浅谈几句:

李雪健饰演张作霖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值得称赞也,可评为下届电视剧金鹰奖最佳男主角或男配角。张作霖系东北奉系军阀大头目,上世纪30年代拥有绝对势力的大军阀,是东北三省的土皇帝,大权在握、妻妾绕身。在日军侵略中国领土之际不与日军同流合污,后被日军袭击返回奉天火车秘密杀害。但该剧张作霖的剧情实在太冗长,完全没有必要在一个大军阀上花重资过于渲染啊 。

文章饰演张学良形象不符,缺乏东北人之味,演技一般般,哭戏还可以。9.18事变日军突袭东北军北大营,张学良第一时间并非接到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而是张学良错误的分析时局形势下令“坚决不抵抗”,他以为如此忍让就可以化解事端,没想到日军步步为营,竟然侵略占领了东北全境,进而向华北大举进军,并企图占领全中国;张学良为此承当了“不抵抗将军”之骂名恶果,这是张学良政治上不成熟、军事上不称职、决策上不果敢之表现;直至张学良被蒋介石派往陕北缴共损兵折将之后,在辱权失地、血的教训事实面前,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呼吁和中共的启迪之下,张学良与杨虎城“苦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无效,不得不实行“兵谏”逼蒋抗日,直至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发动“西安事变”,在这一历史主线上,该剧还是演绎诠释得较为客观真实的。

小宋佳饰演于凤至,温柔、宽慰、包容的人物性格特征诠释得十分到位。郭松龄的豪爽、耿直、正义;杨宇霆的精明、自傲、弄权的个性表演亦给观众们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均有独到之处。张嘉译饰演中共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剧中曾出现李大钊激情演讲揭露奉系军阀张作霖反动本质以及李大钊被张作霖处以绞刑、英勇就义的片段,这是该剧必不可少的情节,遗憾的是镜头太短,演绎得不够充分啊。张歆怡饰演赵四小姐不咋的。饰演张学良表嫂的柳岩没有太多的戏,导演只不过是秀秀她的旗袍似锦,风骚妖娆身材罢了;此乃“赶时髦、吸眼球”也。

蒋介石、宋美龄饰演者选人根本就是乱弹琴。蒋介石身材哪有那么壮实,看看蒋那时的旧照简直就是瘦的像是吃鸦片的瘦电线杆,形象又丑陋又干瘦,实在令人不能恭维;其扮演者唯一就是讲话口音到位,完全可以让他配音,让马晓伟演绎啊。王姬之女高丽雯饰演宋美龄,上世纪30年代也一味赶时髦追求范冰冰之流的瓜子脸,导演选人吃错药也。请导演多看看当时宋美龄的照片啊。哎,无语。

该剧对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演绎诠释的过于简单省略,此乃最大缺陷与遗憾啊。

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扮演者也不如以前的演员古月、刘劲演绎得好,总用一种说不出的不到位不够味之感觉。毛泽东与周恩来穿红军军装衣领上怎么没有红领章,百思不得其解也。导演与服装师咋整的啊。

现在的导演赶时髦、瞎折腾、胡乱搞、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被曲解得过于失真,此乃一大悲哀也。呜呼。

编后语: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居安思危,心系国防。当前,日本右翼分子复活军国主义的图谋甚嚣尘上,安倍政府在内阁中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决议案;日本政府依托《美日安保条约》的保护伞,实行非法的“购岛”计划,企图将钓鱼诸岛收归其国有;日本政府还极力支持菲律宾并吞我国南海黄岩诸岛。美国竭尽全力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企图联合韩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越南等国形成遏制中国的亚太军事包围圈。事实上,这些诸多不安定军事因素对我国周边环境和领土主权已构成新的威胁。如何迎接挑战,应对海外敌对势力的军事挑衅,捍卫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神圣领土主权,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平稳发展,考验着我国领导层和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应对能力,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清我国安全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不断提高关心支持军队与和国防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系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安全带”;务必继承弘扬抗战英雄传统,誓死捍卫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神圣领土主权,亮我军魂 壮我军威 耀我国威!

《少帅》观后感: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春秋

张学良,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东北军著名将领,其戎马一生因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闻名中国近代史。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不可思议地软禁了大半生,其与赵四小姐的“一生爱情”则被传为“一段佳话”。毫无疑问,在中国近代史上张学良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人生充满传奇、波折、无奈和痴情。

但,张学良的故事不稀奇。无论是呈现在书本中的近代史,还是多如牛毛的影视剧,都对张学良传奇的一生有过详尽的记录。如果说有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并能立体、客观地剖析张学良这个人和他的轶事,以及那个年代大军阀为何要有的纷争,或许只有他人眼中有些“剑走偏锋”的张黎导演做得到。

一样的历史,却能拍出吸引人的味道,这一直都是张黎的强项。前几年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是迄今呈现“黄埔国共关系”最准确到位的影视剧。不偏不倚,用顺其自然的人性和扎实厚重的人物来呈现那段历史,张黎的年代剧拍出了艺术感,却不忘写实。《少帅》也是这个范儿。这部“在历史上并不新奇”的电视剧大气磅薄,再现了北洋时期军阀混战的大时代和少帅张学良传奇的一生。

《少帅》中有很多场面、人物、故事、元素值得推崇,这种独具历史厚重感的史诗类型电视剧在每个细节上的处理都异常到位,堪称《人间正道是沧桑》后,张黎的又一历史、军事、人物、史诗巨制。但导演和编剧在剧中最着笔墨的还是张学良。

由文章饰演的张学良,在相貌上显然比真实的张学良要帅气,不过两人身高相似,性情或急或缓,略加纨绔味儿、学生气和江湖气,使得一个更加有血有肉,有别于传统印象中的张学良“问世”了。

而困扰张学良一生的除了“说不清究竟是不是他丢掉的东北”和“西安事变后被软禁后半生”两件大事外,与女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也是张学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相伴一生虽说是一段佳话,但坊间和史学家却有不少人说张学良实际上是欺骗了赵四小姐。殊不知两人其实有着很多共同语言,是相识、相知、相伴的“优质伴侣”,不然怎会在孤寂的软禁生涯中痴情相伴。这重要的一点在电视剧《少帅》中有着完美的演绎。剧中,文章饰演的少帅与张歆怡饰演的赵四小姐,从舞会相识到确定终身,再到台湾幽禁岁月,深刻地将一段不可思议的爱情演绎了几十年。虽说张学良有“不抗日之嫌”,但他与赵四小姐忠贞不渝的爱情仍叫人叹服和羡慕。

张学良晚年曾写过一首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他曾自诩:“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但看过《少帅》后突然觉得张学良此生最爱的,一定是相伴相守到老的赵四小姐。

标签: 黄岩旗袍

相关文章

黄岩旗袍(黄岩旗袍 路)

黄岩旗袍(黄岩旗袍 路)

本文目录一览: 1、《少帅》观后感 2、章姓的由来 3、请问椒江那里有订做旗袍的地方 4、雁荡山哪里好玩 《少帅》观后感 浅谈电视剧《少帅》观后感最近看完48集电视剧《少帅》,总体上是较...

黄岩旗袍(黄龄 旗袍)

黄岩旗袍(黄龄 旗袍)

本文目录一览: 1、请问椒江那里有订做旗袍的地方 2、《少帅》观后感 3、章姓的由来 请问椒江那里有订做旗袍的地方 银河商城西侧这条路上有很多裁缝铺,都能做的,不妨去看看。《少帅》观后感 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