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由于沿海口岸城市的开放,在西洋服饰的影响下.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因以京师宫眷显贵而为全国瞩目和仿效的京派服饰,已经失去了领导服饰潮流的地位,随着全国服饰中心转到上海,北京人转而仿效苏杭、上海的服饰。 西洋服饰的传人,改变了老北京的服装质地。早在清朝中期.西洋呢子已经悄悄进入了北京显贵人家,受到了他们的喜好.有诗云:“纱袍颜色米汤娇,褂面洋毡胜紫貂。”光绪中叶,北京的布店开始销售舶来纺织品,由于其价廉物美,日益为人们所喜爱。到1900年以后,据1932年北平社会局编的《北平市工商业概况》介绍,当时“外贸风行,土布渐归淘汰,布商之兼营洋布者十有八九”。进口呢绒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毛皮衣料,机织细洋布逐渐取代粗厚结实的土布。甚至连原本中国的特产丝绸,电受到了空前挑战。法国产的乔其纱、金银雷司纱、法国缎等,日本产的麻纱、纱丁绸等,欧美产的织花锦缎、礼服呢等,在北京成为上流社会消费的热门,而国货丝绸则备受冷落。据1929年崇文门税关统计进口丝绸仅10项就价值247 4379万元,而国货丝绸仅24 8万元。国货丝绸的销量只有进口丝绸的10%左右,其处境之难可见一斑。西洋服饰的传入,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们对服饰表示身份的刻板印象,也改变了老北京的审美取向。过去老北京南归赫全国多数地区一样,以红色为喜庆之色,而忌讳白色。因此,衣服、家居布置都喜欢采用红色。但到了20世纪初年,京师市民逐渐破除了忌讳白色的观念,纷纷仿效西方尚白的习俗,喜欢白色或浅淡的服饰色调,白色衣衫一度成为时髦。对此,当时一首竹枝词生动地描写道:“帽结朱丝尽捐弃,腰中浅淡舞风前。想因熟读西厢记,缟素衣服也爱穿。”原来北京妇女崇尚浓妆艳抹、衣服也镶绲刺绣之能事,到清末随着女学校兴起,女学生都作淡妆或不化妆,她们朴素淡雅的精神风貌得到了社会的赞扬,说她们“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女学生得到社会赞扬,使一些妓女纷纷仿效,而女学生中些人为体现女权,则变成“赤胸露臂,短袖青云,云环高垂,皮鞋耸底”,最后致使社会上又出现了“妓女像女学生,女学生像妓女”的说法。另外,原本女子服饰时尚的宽衣大袖,在这时也发生了变化。“狭袖蜂腰学楚宫”成为时尚,女服一长衫及膝的口袋式的款式,而流行上衣下裤、上衣下裙,且衣与裙的比例不断向衣短裙长的方向发展;服饰由宽大繁缛向实用、简约和朴素方向发展,说明了老北京审美观念以及价值观时期的服装,是“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庞杂至不可言状” 念的变迁。 西洋服饰的传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老北京的服饰结构,逐步在北京形成了一种中西t昆杂、光怪陆离的混乱局面。清末随着国门的开启,一些留学归来的人、外交官和时髦人士开始穿西装,在北京街头就出现了西装革履、手持文明杖的中国人。当时,人们还不认可这一群体,视其为异端,骂他们是“假洋鬼子”。但庚子之变(1900)以后,在八国联军占领之下,北京城崇洋风气迅速膨胀,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不仅男子穿西装,妇女也穿洋装,在鼓楼烟袋斜街还出现了一家北京最早的西服店,人称“洋裁缝”的“都不昆西服店”。西洋服饰甚至登堂人室,进入宫廷、王府。1903年,清朝驻法国公使裕庚卸任回国,带着西洋妇女装束的夫人和两个女儿回到国内,受到慈禧太后的召见。其女德龄和容龄成为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凡遇到外事活动,她们总是身着洋服,在一片旗装宫女中格外显眼。亲王载泽的夫人,在和西方女士交往的时候也是~身时髦洋装打扮,并合影留念。如果说清末在北京中西服装并存仅仅是个开始的话,辛亥革命以后这种混杂与混乱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也将在服饰方面的种种束缚与限制彻底废除。诚如胡朴安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所言:“民国光复,世界共和,宫廷内外,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另一方面,当时北京街头,各种正式的、滑稽的装扮应有尽有。有穿长袍马褂的,有穿西装的,有穿中山装的;守旧的,新潮的,比比皆是。这倒投什么。很多人却是中西合璧,不伦不类,十分滑稽。比如有人上身穿西装、打领带,下身却是绑腿裤,头上还扣着一顶瓜皮帽;还有人一身长袍马褂,里面却穿着西服裤子,头上戴一顶西洋时髦礼帽;还有人则将西洋服饰中不同衣服来了个大一玩。“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男子装束像女、女子装束像男”这些事,也随处可见。因此,.当时报纸评价这一时期的服装,是”东装西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言状“。 有一段大鼓词,很生动地表现出这一时期男女鼓词描写的是一个时髦富家太太的装扮:“拉翅头不爱梳,你说不时样,如今前清打扮不吃香,你爱梳万字头.蝴蝶头,你不是革命党,一高兴梳一个日本绷头学东洋。不擦官粉把朱唇点上,前清的衣服改瘦去长,穿一件大坎肩好像个秃和尚。纽扣上戴鲜花你义没进女学堂,手绢掖在底襟上,赤金的镯子又金又黄·戴一副金丝眼镜愣说是把目养,马镫的镏子凿的是如意吉祥。旗装打扮穿裙子,实在是不合样,汗巾耷拉有多长,散着裤腿不把腿带绑,穿一双上海坤鞋,你愣说是改良,”有些穿衣服的笑话,甚至闹到了国际上去了,成为国际笑话。据顾维钧回忆,在一次总统招待会上,京郊镇守使沈金鉴身着西服,但礼服后面却拖自衬衫,遭到了外国公使的耻笑。当别人告诉他衣着不整齐时,一脸无辜的他,却不知道那里不.整齐,只好将过错推给了仆人。不仅男的闹笑话,女的笑话也不少。在一次外交使团举办的招待会上,一位中国官员的夫人身着半蒙半汉颜色艳丽的衣服,头上却戴了一顶西方只有复活节游行时才戴的西式女帽,让人感到十分别扭和可笑.这种混乱不堪的服饰状况,一直持续了近20年直到民.国中期才有所改善。到20世纪30年代,北京男子的服装以西装、中山装、长衫为主,女子服装则以旗袍为主流。 但是这种服饰上的不伦不类、变幻莫测、令人眼花缭乱的现象,实际上蕴含了典型的时代特征。一方面.反映了人们从等级森严的封建服饰制度下解放出来后,要尽情宣泄自己长期受压抑的审美情趣,力图用服装上的多样性和赶时髦,来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此时当属文化及审美发展的真空阶段,新旧文明交替之际,旧权威、旧传统被打碎,新秩序、新权威还没有形成之前,人们心理上自然存在一种失落和无所适从的感觉。
麻烦采纳,谢谢!
旗袍开叉的原因
咱中国的旗袍被世人称为“东方女装的代表。这种四季皆宜, 尤其最适合于夏秋时节妇女穿的旗袍儿, 给我国妇女们带来花样年华。旗袍追随着时代, 承载着文明, 体现着美德, 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古韵佳人, 温婉如玉, 香肩蜂腰, 玲珑迷人,”这首诗词正描绘出我国妇女穿古典韵味的传统旗袍的靓丽与多姿多彩。
那么我国旗袍这种服装的原型源渊于何时何处呢?有一种说法是出自中国满族妇女的创造,在三百多年前,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贞人的后裔——满族妇女,因气候寒冷都穿一种肥大的直筒式的袍子。她们为了方便劳作,在袍子的左右两侧开衩,在骑马登山或下江河时,就把袍子下摆扯起来系在腰间以便于自如行动。在平时又把开衩的地方用纽襻扣住,既可保暖又能显示出女性的风姿。满族人入关后满族妇女跟随八旗兵走进华北平原入住北京城。由于满族人都被纳入了“八旗”序列,所以满人也被称为“旗人”,妇女穿的这种服装被称为“旗袍”,满语则称为“衣介”。 后来在清代的皇族王府及八旗的妇女中,更在穿戴诸方面发展成为戴旗头(两把头、大板头)、穿旗鞋(厚底盆鞋)、着旗袍、戴旗饰等一整套的装束。
在老北京的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等地,就曾专门有为清宫中的女眷及旗人妇女制作旗头用的绢花等装饰品的作坊。
旗人的这种装束老北京时还有不少典故呢!如说穿旗袍是为了限制妇女的步幅,旗鞋能使妇女的步伐更稳,旗头是为了使女性的腰板挺直,戴耳坠子则是为防止女性不雅的急回头,否则就会打着女性的脸……正像相声大师侯宝林在相声中演示的那贵族大家闺秀的女子行走、扭头、说话时的形象那样,极具风趣。
清顺治时入关定都北京后,曾下令百姓必须“剃发易服”以表对清朝的“归顺”,从而逐渐在旧京百姓中让满族旗袍成为满汉两大民族的通用服装。汉族的妇女觉得旗人女子高领、细腰、长袖、长身的衣裳较过去穿的长袍很得体、很轻便、很好看,纷纷仿效。
另有人认为民国初年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 新生的事物方兴未艾,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华的传播影响, 尤其是“五四运动”后提倡的新文化思想, 促使我国一些百姓的服装向西方各国男女服饰的演变, 中国的旗袍是一次女性服装的革命。民国政府也曾提倡女子的礼服可采用上衣下裙的西欧样式, 后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妇女们领悟到“曲线美”的道理, 在裁制衣服时改变了传统女服的长袍形式胸肩腰臀完全的平直状态,于是新颖的“旗袍儿”走进北京及上海广州等城市的住户,富贵人家的太太小姐们穿起用各种衣料精心制作的色彩鲜艳的旗袍儿,从上世纪初起盛行于社交场所和四合院中,并逐渐传向全国城乡地区,作为大都市的上海后来又结合西欧服装的样式,对旗袍做了现代化的改良成为“大众型”的模式,正像一些影视剧中妇女穿的各式旗袍那样婀娜多姿,从选料、花色式样、做工等各方面搭配很得当,那时被称为“改良旗袍”,其最大的改变在于袍腰不断收缩,使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从遮掩人体曲线到显现凹凸有致的女性美,如细纺旗袍轻盈而妩媚, 镂金碎花旗袍华丽而高雅, 黑色绸缎料高领无袖旗袍, 则凄美似有哀愁而又不失神秘……各式各样的旗袍体现着女性静止的典雅美与高贵美, 其彻底摆脱了满族的旧有超长宽肥的模式,这种改良后的新旗袍1929年时还被当时的国某党政府定为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
另外相传清代最后的溥仪皇帝的后妃婉容、文绣在走出紫禁城皇宫前后的一段时期曾有个“御裁缝”,专门为后妃设计制作新式旗袍,其改良的新花色新式样不但受后妃喜爱同时也从宫内流传到民间。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孙夫人宋庆龄也逐渐改穿旗袍,她为了体现对民族传统的珍视和喜爱,此后几十年内无论居住在上海还是北京,她的服饰一直以旗袍为主,素雅深色的旗袍显示着从容端庄高雅的女性美,曾成为标志性的中国国服。另据原老蒋“士林官邸”的'待从们爆料,老蒋的夫人宋美龄极爱好收藏各式各样的旗袍,她有个专门的“御裁缝”张瑞香,一年364天(过年时准休一天)不停地为宋美龄做其喜欢的多式样的旗袍,而剪裁制好后宋美龄只喜爱的看两眼然后就存放在衣橱内,其大衣橱内堆满了众多样式靓丽花色的旗袍,堪称世界之最。
“五四运动”后北京的穿旗袍之风极盛。在王府井、前门等地的一些服装店、绸布铺以及街市的裁缝店都用中国的传统面料丝绸锦缎等做成单、夹、棉较高档的旗袍,讲究的主人还要绣上不同的花边和吉祥的图案。四合院里的太太小姐们发髻高挽身段婀娜窈窕多姿,体现了中国女性身上的东方神韵。而在老北京的一些平民百姓中最流行的则是似旗袍样式的毛蓝布衫,夏天时敞身穿,冬天时套在棉袍的外边,夏暑天时还穿一种用阴丹士林布做的短袖、矮领、开衩到膝部的长褂,非常合体、省料又凉爽轻便。这类旗袍成为解放前平民妇女和女学生们非常爱穿的服装, 突出的一点是旗袍内不穿长裤, 取而代之的是丝袜线袜和内裤。20世纪30年代中, 北京一度提倡“新生活运动”, 反对当时流行的无袖旗袍, 认为它过于暴露而有伤风化, 为此事当时的北平市长袁良,还曾亲自到中山公园大门口去捉拿过穿无袖旗袍的女性, 曾惹得议论纷纷。解放以后穿旗袍之风俗曾一度绝迹,很多精致的旗袍被焚毁或压入箱底。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旗袍才风光又现,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改良赋予更多的新意。这种四季皆宜的旗袍儿,给妇女们带来风采。旗袍儿这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亮丽服装,演示着中国女性的美丽,被喻为中国服饰文化的代表。穿旗袍也已成为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妇女名人的一种时髦和收藏宠物。中国旗袍受到世人的赞美,东方妇女的美令世人交口赞叹。 ;
可以啊 稍微搭配下绣花和旗袍的颜色~ 同一色调比较好
都是古典的气质单品 不错哦~
建国路上的秀水、南城的虹桥市场都是老外去很多的地方,丝巾、旗袍、老北京布鞋、纪念品都能找到,不说捷克总统来京都点名要去秀水嘛~可以批发,可以砍价。
还有前门大街的瑞蚨祥是百年老字号了,料子特好,绝对货真价实,而且可以量体裁衣,旗袍丝巾都是鼎鼎的好,但价格也会高~
最相配,原因是旗袍是中古文化,而古代中国就是以布鞋为主的。
结婚季北京去哪里做旗袍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09-09-23 09:32:25
□ 赵雪/文 王嘉、冉建娜/摄
场地提供/瑞蚨祥、灵犀坊、上海徐、Lisa Tailor shop、湖景源、
9月金秋,结婚季来到。除了婚纱很多新娘都会穿一件红色旗袍亮相;而拿着入学通知书准备出国深造的女学生也要定制几件旗袍,为在国外学校的各种聚会中展现东方魅力。
丝绸锦缎裁几寸,千针万线一花开。一件定制的由上好面料剪裁、完全手工缝制并有大面积刺绣做成的旗袍,价格并不比国际品牌高级定制便宜。在北京,除被大众熟知的瑞蚨祥、上海徐等,还有不少大隐隐于市的旗袍定制店存在于“回头客”的口碑中,犹如暗香浮动,各自精彩。
如果你想定制一件旗袍,不论高端还是中低端,总有一处适合你。
瑞蚨祥:百年老号风采依旧
在熙熙攘攘的前门大街,瑞蚨祥、内联升等几家老字号门对门、脸对脸的呼应着,依旧门庭若市,透着大气与庄重。
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始建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据说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瑞蚨祥提供的。北京曾流传着一首歌谣:“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形象地描绘出了老字号当年的风采。
当我们和店里一口京腔的老师傅攀谈时,两个漂亮的准新娘一个来试衣,一个来选样子。老师傅介绍,定制结婚旗袍在瑞蚨祥占据了不小的比例,此外,很多即将出国留学的女孩也纷纷到这里定制传统旗袍。
通常,在选好定制的种类后,老师傅会和顾客商量做出一个专业的定制款式面料选择方面的建议,如果你选择高级定制,他会向你展示你想要的旗袍的一个样图,在双方商榷完毕之后,店内的量体工作就结束了,剩下的工作就交给制作师傅来完成。在老师傅的订单上,可以看到对顾客身形、要求等各种详细记录,老师傅还会为后面制作师傅画出大致版型。
瑞蚨祥的旗袍大部分具有浓重的传统老北京范儿,大都为传统款式或是改良后的传统款式。老师傅介绍,很多年轻女孩因为怕暴露身材缺点,比如胳膊粗等问题,喜欢穿有半袖的旗袍。实际上,无袖旗袍更能体现女性的挺拔身材和气质。
定制面料、种类:普通定制;无手工刺绣的高级定制;加入刺绣的高级手工定制。普通定制,不接受顾客自带面料的定制(占据两层柜台的布料足够客人选择),整个店内的面料都以传统旗袍面料为主。
定制价格:无手工刺绣要求的高级定制900元起价;手工刺绣定制2000元起;店内展示的最贵的一件手工刺绣旗袍是10万元左右。
定制周期:周期为10天,其中包括一次试衣。
地点:北京前门大街
灵犀坊:传统工艺融入时代精神
“灵犀坊”就隐藏在国子监南边的“方家胡同46号”,这里是一处新开发的艺术创意区。店主徐冬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在北京后海和国子监的成贤街长大。
“我主要是做设计,想在旗袍里融入一些时代的精神。”徐冬说。年轻人接受外来影响比较多,对传统的东西反而感知太少。她想通过利用时尚元素让更多年轻人接受旗袍,比如采用含有莱卡的棉和丝绸或毛呢等面料,图案则选择蟒纹等新颖、有一定时代感的,将古典元素和时尚结合起来。
在“灵犀坊”二层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具有浓郁“京绣”风格的“百子图”。她介绍,店里所有旗袍的刺绣均以“京绣”为主,有时会根据需要添加一些苗族的绣片等进行点缀。尽管她一直致力于让旗袍看起来更时尚,但在旗袍的制作过程中她仍然坚持使用传统工艺。
徐冬说,这里的旗袍手工师傅大约40岁左右,有的曾是已故台湾旗袍大师杨成贵的徒弟,制作时采用的版型都是杨成贵原创的,对人的身材可起到很多修饰作用。量体时,订单上会将顾客的身形描述详细,比如溜肩、胃大、肚子大或臀围大等,甚至顾客习惯性的站姿是含胸还是挺胸都有所涉及。
“做服装经常会碰到被模仿,外在的可以,但传统工艺模仿不了。”徐冬坚信一点——“喜欢我产品的一定是喜欢细腻的工艺和传递的文化。”她让助手拿来一件背部有拉链和大朵牡丹图案的旗袍,用手指着牡丹说:如果不是手工缝制,拉锁两边各一半的牡丹不会拼接得严丝合缝。
“我们80%的东西是要手工完成的”。徐冬用“漂亮”来形容手工缝制的优势。在她看来,旗袍最讲究的地方是滚边和盘扣。滚边不用衬做,而是打浆之后扣边再手工缝制。而盘扣,比如样式最简单的“一字扣”要经过打水线、扣边,放24根细纱线(根据面料不同,数量有所区别)后再扦边。而盘花扣时,里面还要放进可以窝的细铜丝,再充棉,才能让盘扣显得挺立不变形。这些看似最基础的手工艺,有的学徒要经过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才能熟练操作。
在徐冬看来,机器缝制虽然提高了效率,却减少了内涵。她希望有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会“精致”的美好。
定制面料、种类:店里备有几大本面料小样可供顾客选择,面料全部从苏杭地区订货;如果不是非常有特色的面料,店主一般不接受顾客自带面料;手工刺绣风格以“京绣”为主。
定制价格:普通款(无手绣)1500元起,根据面料、形式、款式不同,其他工艺的价位一般在1500〜4000元。
定制周期:普通款(无任何手绣)约两周左右,如需加急提前告知工作人员,一般3天完成;中间需要顾客试衣一次。
特色服务:如果顾客取衣服时仍需要做一些小调整,工作人员会直接将旗袍拿到附近的工作间现场修改,顾客可以在二楼喝茶、看电影消磨时间,免去再跑一趟的麻烦。
地点:北京东城区安定门方家胡同46号E-107
上海徐:低调的奢华
如果说瑞蚨祥充满着京味儿,上海徐从店名开始就烙印着浓厚的海派风格,是落户北京的海派旗袍的象征。除了东方新天地店,上海徐其余7家店面都选在北京的高档酒店里,如丽都饭店、中国大饭店等。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店至今,五星级酒店积累的良好人脉关系,对“上海徐”在开拓酒店市场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个高端的圈子,至今多是“上海徐”的消费者和支持者。
等待采访时,一个年轻小伙子正从试衣间走出来,一袭灰色长衫不禁让人意外,询问得知是为了朋友聚会特意定制一件传统相声演员穿的长衫。徐经理说,现在大众消费水平提升,旗袍、长衫这些中式衣服成为很多年轻人彰显个性的首选。东方新天地的店面正是面对大众和周围高档写字楼里的年轻白领,尤其是店里有很多成衣出售,也能适应现在的快速消费理念。
上海徐店内旗袍以正规的晚宴、会议等场合穿着为主。在高级定制方面,其面料均从杭州固定经销商处采购,经过严格挑选和质量把关。经销商随货出示一份面料规格清单,上海徐有专人按照自己企业的标准再进行缩水率等多方面检测,验证是否吻合经销商提供的数据。也正因为如此,为保证旗袍最后定制的质量,上海徐不采取顾客自带面料的做法。
现在,上海徐手工制作师傅基本来自苏州一带,有的已年近60岁。偶尔,碰到知名艺人或身份重要的客户,徐经理也会亲自上阵。当年,美国女歌星惠特尼•休斯顿在北京演出,徐经理亲自为其制作了一件黑色带刺绣旗袍,这让他觉得黑人穿旗袍也别有一番味道。
定制面料、种类:既出售成衣也量体定制,成衣对身材要求相对高;不接受顾客自带面料,店内面料有硬料、软料、绣花以及大披肩,有手工织绣、水晶纽扣、穿珠串珠、镶拼蕾丝等;手工刺绣风格以“苏绣”为主。
定制价格:成衣1200元起,织锦缎2280元,短款织锦缎1980元,绣花类1292〜8000元。
定制周期:周期为10天,其中包括一次试衣。
特色服务:披肩、围巾、手包等具有苏绣风格的小件都非常精致,还可以定制绸缎面料的鞋与旗袍搭配;在中国大饭店等店面还特为VIP顾客或名人特设有不在店内、隐蔽的试衣间。
地点:东长安街1号东方新天地1层AA10号
Lisa tailar shop:三里屯的常住客
Lisa tailar shop是Lisa夫妇共同开办的,在三里屯附近使馆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来这里做服装的90%是外国人。2008年北京残奥会时,国际残联主席就在这儿做了不少衣服。
走进店里,最抢眼的莫过于占据店内整整一面的布料台,丝绸、织锦缎、棉麻等面料应有尽有,都是从杭州丝绸城购买的。有些腼腆的Lisa说,其实所有面料都能做成旗袍,只是根据使用场合不同而已,比如棉布旗袍就非常适合家居装、真丝适合正式场合穿着等。
由于地处使馆区,这里顾客多为外籍人士,Lisa说,外国人相对喜欢穿露背、高开衩的旗袍。如果是客人自己带着设计样式,不太复杂都可以按照客人要求来做。在这里,和同样大面积的男装面料相对应,旗袍也让人有了日常装的简便。
定制面料、种类:不接受自带面料;中间要到店里进行一次试衣。
定制价格:普通旗袍(无手工刺绣)1500元起。
定制周期:普通旗袍一周左右,加急件约三四天。
特色服务:店里不仅做旗袍,还做各种男士西装、衬衫等。
地点:北京三里屯北街33号3.3三里屯服饰大厦三层
湖景源:邻家裁缝店
湖景源,这个2003年开业的烟袋斜街上小作坊式的个人店铺,对于传统旗袍的各种讲究很坚持,因为店主夫妇都是在老字号瑞蚨祥学艺多年的老师傅。
现在,湖景源裁缝店里共有4个人在做活,店主夫妇及其女儿,还有一个40多岁的老师傅。店主大姐说自己其实不懂什么理论上的知识,完全凭借自己的手艺做衣服。大姐实在、随和,有着手艺人因自信而产生的倔强:“如果你不信任我,我不会非让你明白我做的东西有多好”。她说,这里的顾客基本百分之百是回头客,小店靠的是口碑相传。
和店主聊天时,她的女儿一直坐在旁边静静地缝着一件旗袍的盘扣。耳濡目染的女儿自动要求走到旗袍制作的队伍中来,十分难得。“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耐心,坐不住,不愿意做这些费时费力的工作”,店主无奈地笑笑。而女儿说起自己的顾客,明显变得有些眉飞色舞——那是一个在比利时开中国茶馆的女子,每次回国都要到这里来做几件旗袍带回去,想像着自己的顾客在异国穿着中国传统服饰,为当地顾客展示中国茶道的样子,她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定制面料、种类:无手工刺绣的普通定制;加入手工刺绣的高级定制;传统面料为主,接受顾客自带面料。
定制价格:包括手工费和面料费,260元起。
本文目录一览: 1、老北京特色纪念品有哪些? 2、老北京的标志~旗袍 3、北京哪里有卖旗袍、丝巾、老北京布鞋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 4、有人知道该怎么订旗袍做出来的比较好看吗? 5、旗...
本文目录一览: 1、老北京的标志~旗袍 2、北京哪里有卖旗袍、丝巾、老北京布鞋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 3、在瑞蚨祥做过旗袍的请进 4、老北京特色纪念品有哪些? 5、旗袍和老北京布鞋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