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旗袍(茶室旗袍店)

qipaousa2个月前Activity 活动1

本文目录一览:

穿旗袍拍艺术照如何摆姿势?

我在教摄影班学生摆旗袍姿势时,让他们记住两个字:状态。一个是动作的生成,一个是动作的过程。

戴耳环的状态,是戴的过程,在动作过程中产生美感。

写书法的状态,是整个运笔过程的全神贯注。

观看围棋的状态,是整个身心的投入,情态的凝神静气的过程。

赏花赏梅的状态,是小碎步一路风景,人在画中游的过程。

观鱼的状态,是静动相宜,投入的过程。

梳头的状态,是保持浅笑安然的过程。

喝茶、吃点心的状态,是慢时光打发光阴的过程。

摆弄留音唱机的状态,是调理心境的过程。

还有抚琴、打伞、喂金鱼、看书、的状态,讲究平心静气渐入佳境的过程。

穿旗袍摆姿势,动作不宜过大。

在景别控制上,应以全身为好。

色彩搭配上不宜大红大绿高饱和。

身材不好的应避免穿过于紧身的旗袍。

谢谢系统推荐。

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一种。原则上,所有中国女性都能够穿旗袍示人——所以旗袍的受众面还是挺广的。旗袍不只是适合拍摄艺术照, 只要摄影师愿意动脑子研究, 就算是穿着拍摄生活照,效果也是蛮好的。

想要拍摄好旗袍艺术照,首先要知道旗袍都有哪些款式,分别合适哪些年龄段和什么气质的模特穿着;其次,是根据款式来设计拍摄方案——包括拍摄时的环境、背景、道具,拍摄时的用光等等;最后,是如何引导模特……等等。

说到旗袍的款式,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不以为然——旗袍不就是只有一种款式吗?

说实在的,旗袍还真就不是只有一种款式。

基础款的旗袍是立领、搭襟,两边开衩都是民国之后的改良版本。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差异化的服饰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所以,改良旗袍,也成为了 时尚 单品当中比较耀眼的一款。

打个比方来说,少女款的旗袍,有设计成A字裙的,也有设计成前开衩的;而妈妈款的旗袍,除了两边开衩之外,还可以设计成后开衩的。

旗袍的款式不一样,拍摄风格就不一样了。

穿着旗袍的模特年龄和气质不同,在拍摄时所采用的神态和姿势也肯定不同。

原则上,旗袍适合所有中国女性穿着。学生可以穿少女款,母亲可以穿妈妈款。款式不同,风格也不一样。穿着者的气质和年龄肯定也大不相同。

如果旗袍是以穿着者的年龄来区分的,那么,穿着少女款式的旗袍,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展示出青春活力的拍摄环境,比如学校操场,山野户外,公园 绿地 ,甚至是比较卡哇伊的甜品屋,繁华的商业街头,都能够成为少女旗袍的拍摄场地。

拍摄妈妈款的旗袍,可以选择稍微古雅一些的拍摄环境。拍摄环境中最好要有带着古风气息的道具。

室内布置可以考虑仿古瓷瓶,镂空屏风,太师椅,茶具;室外可以挑选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比如,亭台楼阁。

在引导模特拍摄妈妈款风格的旗袍时,可以让模特手拿油纸伞站在室外,或是拎个柳条箱,缓缓而行拍摄背景;也可以让模特在室内优雅地品茶,插花,看书,抚琴等等。

我的分享是手放在小肚腩,让身材显得匀称。还可以利用道具,如扇子、油纸扇等拍照。选好背景古风、山水、古典茶几、茶室里等背景!还有就是穿旗袍合照、拍背影等

穿旗袍拍艺术照如何拍摄姿势?

当身体正面朝向镜头时,头部应该稍微向左或是向右转一些,照片就会显得优雅而生动;同样道理,当被摄者的眼睛正对镜头时,让身体转成一定的角度,会使画面显得生气和动势,并能增加立体感。

对于女性被摄者来说,表现其富于魅力的曲线是很有必要的。

通常的做法是让人物的一条腿实际上支撑全身的重量,另外一条腿稍微抬高些并靠着站立的的那条腿:

正确的坐姿是让其身体向前移,并保持挺胸收腹,这样可以避免肩垂肚凸的现象。

旗袍穿着独有着婉约美、曲线美、含蓄美,拍艺术照姿势要体现古典的婉约、清丽、内敛、优雅的女性的柔美。

拍旗袍艺术照在站立的时候,双腿应闭合的摆出优雅的站姿,主观上要有意识的挺胸直腰,双手自然的放在小腹前,自然而优雅。穿着旗袍在坐下的时候,双腿优雅的隐藏在裙摆下面。双腿应闭合,注意小腿的摆放姿势 。

侧着身子拍比拍正面要好看的多。

正着身子拍的时候,不要笔直的站着,尽量不让身体在一条垂直线上。

可以摆一些“作”的动作,提一下鞋子,让整个人的状态看起来自然而有风情。

走起来,让画面看起来有动感,带着风的魅力可以飘到屏幕前。

身体微微向旁边侧一点,让身体呈现S型,妩媚的气质就出来了。

单手叉腰,单腿弯曲,线条感非常明显,好看。

靠着点

靠着点东西拍,让身体有个支撑,更能摆出不一样的pose,也能和周围的景和物搭到一起。

靠着墙拍,加上昏暗的灯光,这张张曼玉的旗袍照让多少女子入了旗袍的坑!

靠着绿叶墙,景也是画中的一部分,很和谐。

绿皮火车很有镜头感,复古的调调和旗袍很搭。

靠着门,靠着栏,都是不错的一种选择拍照的小技巧。

坐着拍

穿旗袍宜静不宜动,坐着的时候比较多,拍照的点也比较多。

可以坐着,双脚并拢,手上拿个小扇。

可以站着,轻倚在古城门边或是墙边。

也可以站在花海的里

,低头浅笑。

也可以借周围的背景,摆符合气质的姿势,也可以是走路时的每一个动作。

又或是不经意的回眸一笑,

可坐在椅子上,双脚并拢,手上拿一把小扇子

站姿

拍旗袍的照片,站姿是最能体现女性曲线和优美身姿的了!可怎么站也是非常有学问的,注意拍摄的角度,好的站姿可以无限拉长我们的腿部线条哦!

两腿可以前后分开,但是距离不要太大,这样显得不优雅,可以让脚在照片底边,腿一定要往外伸,这样才能显得腿长。

站着拍照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地有一些小动作,比如说是抬头仰望天空!回望间,感受花,感受草,感受岁月静好。

也可以低下头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白莲一般不胜凉风的娇羞!

坐姿

对于旗袍的坐拍那是非常有学问的,想要端庄典雅的范儿,就可以端坐在椅子上,手臂自然下垂,双手可以叠放在腿上,也可以略过耳畔,很有韵味!

再拍照时注意角度,不要太过仰拍或俯拍,最好腿要向左下角或右下角往前伸,脚丫子不要往上翘,脚尖往前平伸。

侧坐时,手肘可以轻搭在扶手上,上身端正,两腿自然安放,就会有显出一种忧郁的感情在里面。

回眸

最难忘的也最简单的就是回眸了,背对着镜头,轻轻一转身,双眼明动,回眸一笑,万种风情尽显其中。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最是难忘那回眸一笑,万般风情绕眉梢!

背影

身穿旗袍背影悠长,真的很带有意境!背影能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再配上丝丝阳光洒在女子姣好的脸庞上,画面感十足!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穿旗袍的女士是最能体现出东方美女的韵味,在拍摄手法手,重点女人形体美,用侧拍拍摄出女人的形体曲线美,拍摄动作避免过大,通过细步拍摄出高贵、优雅。或通过缓慢侧转身,使身体舒展,高速连拍,使动静结合,照片更加有活性、唯美。

中式旗袍好看吗?

同一旗袍是诱惑,亦是拒绝。把东方女子的传统美感,亦是半遮半掩的性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旗袍,在慵懒之中高贵着一份与生俱来的冷艳,流泻着孤傲柔质任性的气质。旗袍是诱惑,亦是拒绝,它会将不相干的你拒于千里之外,它更会让自己逆香在时光的流里恣意漂泊。漂亮的女子不一定适合穿旗袍,能把旗袍穿出味道的,一定是女人中的精品。她不一定有娇美的容貌,但言谈举止一定端庄典雅,待人接物一定自信内敛。遇事一定沉着冷静,心底一定纯洁善良,并且含蓄中存一分气宇轩昂,温雅中有几丝骄傲矜持。水样的女人,水样的心思,穿上旗袍便有了水样的灵动与柔美。小轩窗,长发飘飘,蛾鬓淡扫,旗袍裹身,眉宇间写满细碎的心思;凭阑处,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一涓秋月点黄昏。她们历经世事,睿智而了悟,可以从容婉约知性地看待世间纷争,同时又是清丽简约的,眼睛如湖水般清澈幽深。小桥流水的江南,撑一把油纸伞,从古老的雨巷中翩翩走来,那盈盈秋波,凝眸一望便是千年。迷离的唐诗宋词,让那份含烟飘渺从骨髓一直流淌在纤纤指尖。而旗袍女人,也在不经意间沾惹着怀旧的气韵,蹉跎着烟雨红颜。穿旗袍的女人,是优雅而脱俗的,有着高贵骄傲的气质和从容淡定的风度。有着优雅的仪态和良好的修养,脱俗但不免俗,华丽而不张扬。徘徊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恍恍惚朵栀子花飘向了繁华浓艳的人海……凡深雅精致之女的衣橱,总有那么一件或数件旗袍。修身,婉约,矜持。高贵,凝练,含蓄。这是东方女子特有的气韵。一身典雅的装扮,还要有细致的妆容。高贵的发髻,翡翠首饰,配以雅致坤包。玲珑的高跟鞋。如此盛装,一定有良人悦目,款款相邀。黄昏里,有一份唯美的图画映于茶室间。茶香水润,余温蔓延。

在爱情的滋养里,女人芬芳如花。茶香水润,余温蔓延。在爱情的滋养里,女人芬芳如花。在岁月的打磨中,历久弥新,日渐臻醇

旗袍这件国粹服饰。只有心怀大美,举止得体的女人才能驾驭。

她仿佛演绎着东方神韵之佳话。

那份传世之美,只可意会,却不能表述。

如此曼妙之美,大概是旗袍女人的谜面吧。

个人建议:旗袍是要分人而穿的,只有心怀大美,举止得体,气质出众的女人才能驾驭。否则穿出来的旗袍可能效果欠佳。

急需千与千寻和龙猫中的关于日本风俗建筑和服饰等方面的介绍

日本传统建筑与室内风格

作者:老温 2007-05-19 14:21:17

标签:

第四章 日本传统建筑与室内风格

文化创造的本质是发现、选择、吸收和创造。同处东亚的日本与中国有着一衣带水的特殊的地缘关系,在深受中国唐代建筑风格影响的同时,日本人以强烈的好奇心与对外来异质文化的宽容而非排斥的兼容吸纳,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建筑特色。从神社到住宅府邸,从茶室到枯山水式的写意庭园,无不体现出这个岛国民族独特的创造力。尤其是日本传统建筑室内中所蕴涵的自然生态观,我们应从中寻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这里的“自然”,既包涵了自然的物质因素,也包涵了自然的精神因素,包括建筑室内空间中的自然品质、自然美及其暗含的哲理。

一般来说,传统的住宅建筑材料通常是该地区最容易获得的原料。石头资源丰富的欧洲与树木资源丰富的日本,其住宅建材的不同显然是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的缘故。而日本的住宅由于结构体即为室内,这种建造法的原因导致了日本和式住宅与和式室内的关系密不可分、一脉相承。所以,日本的室内史即是住宅史,这与欧洲有着很大的不同,此亦是应特别指出的。

一、日本传统建筑室内的演变

日本的古代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全面、深刻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日本最初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日本文字的产生和形成是在中国汉字传入日本后开始的。英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帕瑞克•纽金斯说:“当我们研究日本建筑时,我们发现,正如许多建筑艺术史实中所述,日本建筑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之大。”事实上,作为一种全新文化的注入,日本在公元1世纪时就已经接受了典型的中国南方建筑形式,尽管它存在不少缺陷,但由于适合日本群岛的环境气候条件,仍然被沿用下来。

公元6世纪中叶,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技术,布局方式以及城市规划思想等(如日本古都奈良的建筑规划就与我国西安古城的布局几乎如出一辙),使日本建筑技术出现了飞跃。这时,日本一方面模仿中国建筑样式,另一方面将其与自己固有的文化加以融合,逐渐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和样建筑”及“唐样建筑”,同时在居住建筑中逐渐形成了“寝殿造”、“书院造”等一些日本化的型制和“草庵风茶室”、“数寄屋”等一些具有浓厚日本格调的建筑类型。与中国建筑的宏大壮美相比,日本建筑更加洗练、优雅和素洁,更擅长表现建筑结构的构造美和材料的质感与色泽的美。此外,在用建筑再现自然美的构思和技巧上,日本建筑似乎也显得匠心独具。

日本的建筑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早期——公元6世纪中叶至12世纪,即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的建筑;中期——公元12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即镰仓、室町时代的建筑;近期——公元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即桃山、江户时代的建筑。而日本和式住宅的沿革大大致经历了寝殿造、书院造、茶室、数寄居等阶段。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住宅是天平年间建筑的近江紫香乐宫的纳言藤原丰成的板殿。在那里,用屏风、帘帷、幕布等来划分内部空间。室内实施了简单的装饰,配置了日用器具,同时设置了椅座与平座,公事时则使用御椅。

约公元552年,佛教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同时也带入了中国南北朝和隋唐的传统建筑技术与风格。从此,佛寺建筑成为日本的主要建筑,其影响遍及宫殿与神社。在飞鸟时代(公元593—709年),佛寺建筑的布局与形式各异,到奈良时代逐渐形成统一的风格,既有中国唐代建筑的明显特征,又在向有日本化的型制过渡。神社是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建筑类型之一,通常以正殿为主体。正殿一般为长方形为方形,木构架,底部架空,两坡顶,悬山造,正脊上横向安置着一排被称作“竖鱼木”的原木,脊的两端各有一对方木高高挑起,并相互交叉,被称为“千木”。神社内的柱子、板壁、栏杆等木构件处理成素面,木纹清晰,色泽柔和。在通往神社的大道上或围栏上,常设有一种被称为鸟居的大门,其形式为一对木柱架设一根两端悬出的横梁,梁下又横穿又一根两端挑出的枋木。鸟居的形式虽然简单,但比例精妙,姿态朴拙而又轻逸,具有一种特别的冼练美。到平安时代(公元794年—1184年),这个过渡基本完成,在佛寺建筑中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和样建筑,在贵族府邸中形成了“寝殿造”。寝殿造形成于平安朝代后期,是仿效中国宫殿式建筑的住宅,其所有寝所的内部空间除涂笼(泥墙小屋)外没有明确的区分,只在有活动时用屏风、帘帷等加以划分。而配置的必要的室内用品,则称之为“室礼”、“铺设”,榻榻米也仅在必要的场所铺设。

从镰仓幕府时代(公元1185—1335年)到室町幕府时代(公元1335——1576年),日本地方势力兴起,宫殿、神社、佛寺、府邸逐渐推向全国。此时,日本建筑一方面继续受中国建筑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本民族的特色加以创造,日本住宅建筑也开始打破古老的文化,并形成了一种地上铺满榻榻米,顶棚被装修,有角柱,高低搁板与书院的固定建筑样式,这就是书院造建筑。“书院造”往往在一栋住宅的若干房间内择其一间,做坡屋书房并进行装饰,以适应僧人与武士的生活方式,其室内地板稍高于其它房间,并有香炉、烛台、花瓶成对的陈设在地板上。到安土桃山时代 (公元1753—1602年),日本既有文化开始真正迈向近世文化,形成了以城郭建筑为代表的宏壮的文化,并形成了真正的书院造建筑。这时从中国传来的饮茶、品茶逐渐变成习惯,并在禅师倡导的品茶与斗茶下形成茶道,并成为日本人审美观的和种特有的综合艺术,并影响到书院造建筑,茶室遂大兴其道,其间又以草庵风茶室最为流行。草庵风茶室往往采用发居的泥墙草顶、落地格窗,并在周围设一个面积很小的高度写意的茶庭,将竹篱笆、“役石(即步石)”、石洗手盆(或涌泉、水井)、石灯笼(常以茶室主人的名字命名)等布置成淡雅、简朴的环境,还在通往茶室的路上种植树木,以茶道“和、静、清、寂”的精神为旨趣,意在陶冶情操,启迪性灵。此类茶室体形较小,若是单独建筑,则常选取于山野之郊,依山傍水随形成就势而筑;若是在住宅中辟出一隅而建,则多与野趣庭院相结合。它讲究动静之变,往往以一间单独的书斋为中心,气氛沉静、优雅、纯洁。取材与构造通常为木柱、泥壁、或毛竹做的窗棂,惯用带皮树干为木质构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了数寄屋式的住宅形式。“数寄”(日语音译)是指外面糊半透明纸的木方格推拉门,也有纸夹在双层木格中间的,最补由中国传入日本,既可用于分割室内空间,又可作为住宅的外墙。数寄居是一种平台式规整,讲究实用的日本田园式住宅,是取茶室风格的意匠与书院式住宅加以融合的产物,常用“数寄”分割空间,惯于将木质构件涂刷成黝黑色,并在障壁上绘水墨车,意境古朴高雅。在日本,闻名遐迩的桂离宫(公元1616—1661年建成)其建筑与庭院一体化,呈现出一种人工与自然之间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空间形式,突出地表现日本传统的建筑样式与幽雅美,是数寄屋式建筑的传世经典之作。与庭院协调的造型技法是日本住宅继承发展到今天的营造基础,数寄屋式的传统仍强烈反映在当今的日本住宅建筑风格上。

书院造与数寄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趋于结全,逐步演变成日本近现代和式住宅。

到明法时代(公元1868——1911年)政府把日本置于欧美近代国家并列作为目标,招聘外国建筑师建造西式建筑。因此,室内装饰逐渐采用了“西、日折衷”的形式。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建造的明治宫殿,为以后日本的建筑、装饰和家具界树立了一个双重结构的典范:公共部分用西洋式,对内部分用和式,使内外有别。至今,西式家具在日本仍然占据主流,而双重结构的做法也一直沿用至今。一般日本居民的住所,客厅、饭厅等对外部分是使用沙发、椅子等现代家具的洋室,卧室等对内部分则是使用榻榻米、灰砂墙、杉板、糊纸格子推拉门等传统家具的和室。“和洋并用”的生活方式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全西式”或“全和式”都很少见。

二、日本和式住宅建筑的特点

和式住宅多为“田”字形,南北朝向,外部四周设平台,台上设檐柱,形成回廊。其屋顶仿佛是一把撑起的大伞,人们即在伞下暗淡的阴翳中营造住宅。和室住宅的屋檐很宽,与气候、水土、建材等因素有关。由于不使用砖、水泥等,为了阻挡斜侵的风雨,伸长屋檐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和式住宅的分割多用推拉格子门(平滑移门),可开可闭,内外通透,不占空间,构造简单,而且墙、门、窗、围护结构、采光、通风多种功能合为一体。住宅的地板常高架于地面,一般比室外高600mm左右,有时悬空达1000mm,这样使底部通风从而可保持室内地面干燥。地板上铺设“榻榻米”(种草编的席子),人们跪坐其上品茶、谈天论地。

茶室——日本居住建筑中一类最具传统风格特征的住宅类型。

它追求一种淡雅、清寂的趣向,体现了传统的禅宗精神。茶室最初与禅宗有关,禅师们常用饮茶来保持自己在打禅沉思时的清醒。茶室室内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榻榻米”那深色边框所限定的地坪的几何外形,以及木本色的柱子与房梁,以其清晰的线条勾划出室内空间的范围。茶室天花本身也是一种轻巧的木格子,上面铺着不加修饰的薄板。在空间划分上摈弃了曲线,这使得住宅在优雅、简洁方面有了一种几何美感。茶室中往往都设有壁龛,它作为室内的视觉主体与审美中心,用来挂装饰轴画和摆放装饰品等。壁龛里的地面是一高约100—200mm的地台,上面是低吊顶的天花。地台上设有一个矮的茶几,现在也有将之省去的。地台或茶几上通常陈列着一件重要的艺术品——或一个陶碗,或一束插花、一套茶具,一个香炉等,龛壁上则挂一幅有卷轴的字画。在这里朦胧的画面与幽暗的壁龛十分的协调,寂寞、淡淡的阴影永远不变的静静的沉寂和笼罩在那里,给人一种虽在尘世之中,却又一尘不染,或又有似尘世之外之感。为了模仿深山幽谷的气氛,使茶室表现出山村茅舍的特点,茶室中要选用各种自然材料:弯曲带皮的木柱,有节疤的更好;带树皮的木板;糊有土泥巴的篱笆墙;质地松软、剪切整齐的草屋顶;纸糊的格子门;还有不加斧凿的毛石做的踏步或茶炉架;用竹子做的窗棂、天花;粗糙的芦苇席做的隔断等。最为考究的室内构件要数壁龛旁边的柱子,要求有刚柔兼具的自然弯曲,苍劲古朴的天然纹理。因此,为求上品主人往往不惜重金以求之。

在选用天然材料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充分利用材料的自然属性,如材料的质感、肌理、色彩以及不同的编结合方式等来达到丰富细部处理的目的。在这样一个限制非常严格的区域中使用如此多样却又天然的材料,反映了一种欲以最少而获得最多的愿望。单独的主人入口与狭窄的客人入口,半透明的“数寄”式格子窗以及偶尔设置的天窗,是其与外部世界仅有的联系,这种私密感形成了一种透明的环境氛围,也达到了一种放松静思,超尘脱世的完美境界。

在日本岛国的国土上,是一幅幅海滨、森林、丘陵与山岳交映变化的景色,而且随着四季的变化:春樱花、夏深绿、秋红叶、冬白雪,表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观。因此日本人对于自然有着与众不同的强烈意识和感受,他们热情的赞扬自然、歌颂自然、热爱自然,对自然的感觉十分敏锐。平原山川的景色、气候的细微变化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内心的喜悦之情。这一切形成了日本民族与众不同的自然生态观。

在这种自然观理念指导下建造的建筑与营造的室内氛围,尤其是人们日常居住的住宅,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都很注意:室内并不是从自然中分割或制造出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一部分空间,也不通过墙体把居住空间和外部环境之间加以界定,而是一种开放的、尽可能在自然中的生活方式,尽管它必须具有遮风避雨、防寒御署的功能。在和室住宅中,人们将日本古典园林中的“枯山水”和“茶庭”用写意的手法浓缩后引入室内,正是这种自然观的集中反映。在建筑总体上,和室建筑还力图避免沿纵轴方向对称以追求自然,不喜欢对抗自然的高大建筑,理想的住宅室内不是希冀通过它来夸耀人的力量,而是要与自然协调,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着眼于温馨亲切的空间氛围。

三、日本和式室内的特征

日本建筑通常都非常简单,室内风格也是如此,但室内的细部设计却是颇费心机甚至殚精竭虑的。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细节的变化极其丰富而复杂。被称为“隐居之所”或“城市中的山野隐居处”的和室,被认为是通往“冥想之路”的入口。在这里,通过简单与复杂的对立统一,为人们在虚饰繁杂的都市生活中创造出一片自然的天地。

和室的设计,源自传统的日式住宅。故而它的地板、支柱、壁画和门的大小,都有平衡的比例。典型的和室,地上铺满榻榻米,采取跪座姿势较多,房中家具较少,移动方便,所以能随时可改变其用途。地面、墙壁、天花板也用木材、竹材等天然材料,让人有回归自然的亲切感。

和式室内的重要特征是视点纸,也就是室内的家具都很矮,进门塌塌米,人们席地而坐。另外,日本室内风格中的造型比较明快。室内装饰简洁、变化不多,色彩较单纯,多以浅木本色。同时,日本人比较注重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在现代和式建筑中比较注意根据地区气候、地域风土来安排居室,使住宅努力追求追随大自然的阳光、风和绿色。在充满着木材纸张(裱糊于移门窗上)等天然材料的特殊气息所形成的氛围中,长方形的线条、自然的色调与植物柔和的色彩给人以幽静和美的感觉。

和室中常把实用性的家具、陈设都布置于室内的中央,使自由空间的感觉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色泽柔淡的砂壁涂饰于壁上,由于深深的屋檐与长长的回廊而使其远离日光。这样,无论在室内何处,我们都能欣赏到这朦胧的日光投射在昏黄色的墙壁上,似乎在勉强地维持着“落日的余辉”。阳光和阴影使白天的室内永远有一种下午时分的韵味和感觉,物体的视觉特征变得丰富起来,粗糙的表面也变得异常柔和。和室室内很少采用人工照明,自然光由深深的屋檐下透过低矮的窗格,经地面的反射往往成为室内采光的唯一来源。和室室内人为的痕迹被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与自然更贴近。具体的说,日本和式室内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室内多用(平滑)推拉门扇分割空间,开闭自由方便;

2、室内大量地使用木装修,如天花、隔断多为木质材料;

3、室内地板多覆盖草编的席子,人们惯于在榻榻米上席地而坐,夜间则铺上寝具席地而卧;

4、擅长表现室内饰材的质感与色泽的自然美,讲究构造美;

5、室内环境色彩素洁、淡雅、陈设洗练;

6、室内家具造型简洁,带有东方传统家具的神韵。

日本茶道

“茶道”简单通俗地讲,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经过一定的仪式而分享一碗清茶。在日本,由禅师倡导的品茶和斗茶形成了茶道。茶道有一整套复杂、严格的礼仪规则,茶室则正是为举行茶道活动而专门建造的一种建筑物,它的萌芽是15世纪中叶的室町时代,到16世纪初期的桃山时代发展到顶峰。

今日之日本茶道是基于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识之上的,根据这一审美意识,有关茶道的一切事物,包括沏茶的碗、茶室内壁龛的布置、茶道仪式的程序等待,都处于同一整体。在此整体中,人和物以及周围的空间之间存着一种高度的和谐。如今,虽然在日本和世界和地都有许多人热衷于学习这种日本人所特有的礼仪艺术。但是由于礼节过于复杂与讲究,致使许多人望而生畏,从而给茶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作为举行茶道的专门场所——茶室,了解的人就更少了。茶道文化受到了佛教文化教育的深刻影响。曾庆南保在“南幌久”一书中反映出茶道的佛教的中心思想,书中记叙了千利的教导——“你必须在一间小屋中练习和精通茶道,最重要的是遵从佛经教导,不贪图居室的舒适和肉食的香甜,能遮挡风雨的一间陋室和免除饥饿的清茶淡饭就是你的全部需求了,这是佛的教导和茶道的宗旨。”摆好鲜花,一切遵照佛道,挑水、打柴、烧水、沏茶,把第一杯茶敬佛祖,然后给其他人,最后才自己分享。

日本家具的特点:

1、日本家具秀丽清新,既有东方家具神韵,又有西方家具的夸张,同时还兼有北欧家具有机造型的特点;

2、形体端庄多姿,线形与线脚丰富多变,线条流畅,尺度适中;

3、用材考究,做工精细,特别是门、屉面线脚的加工,线条曲直并用,型面圆滑多变,往往将内凹法国拉手隐藏在线脚之内,更具个性特色;

4、家具色彩多采用褐色,深厚而不沉闷,而且木材纹理清晰。

日本和式建筑与室内所体现的一种“自然、淡泊、雅静”的境界,或者说它所追求的一种自然生态观,乃是日本传统建筑室内特征的真正本质。今天,日本和式建筑室内也成为了人们暂时远离喧嚣尘世、舒缓身心压力、回归自然以求得片刻闲逸的乐土。

在人类的设计思想经历了“以机器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直至今天的“以自然为本”的崭新的生态设计观,在经历了20世纪末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惨遭破坏的痛苦之后,开始追求“简略设计”(后现代主义新的设计文化观)、“简单生活”、“适度消费”,这与日本哲人、茶道鼻祖千利休(1522—1591年)所提倡的“简朴生活”的花文化理念是极其相似的。赖特是享誉世界的一代建筑大师,其独特的“有机建筑”思想对现代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其漫长的建筑设计生涯中他和东方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日本和式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曾对其创作思想与创作活动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说:“日本的建筑……具有有机的特点”,它使用与人非常亲近的木材这种材料,其建筑不是表现和自然的对抗与对立;而是去努力表现与自然的统一与谐调;在建筑处理上注意每一个细节都和自然环境紧密地结合。而日本建筑室内中所凝聚的那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则正与当代倡导的“生态设计”的主流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进入21世纪,在人们一改往昔贪图“奢华、享乐”而转向“崇尚自然、追求简朴(并非贫穷、简陋)”生活方式的今天,日本传统建筑与室内的独具的自然风格与形式,营造手法与细部处理,以及其中所深涵的哲理,一定会对现代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启示作用。

本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不代表新浪BLOG同意其观点或描述。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闭阅读模式

日本传统服饰(Japanese Fashion)--看后心得

在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下,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

其实,估计看过我那个"Tang Style"的人们也能知道,我的嗜好在此,而那时,也有研究下日本服饰的想法。所以,闲话也不多说。

这本书Japanese Fashion主要记录了日本1338-1912年之间的主要服饰风格。在这个期间,日本经历了5个主要阶段:南北朝时期,足利时代(Ashikaga period),织丰时代(Shokuho period),江户时代(Edo period)和明治时代(Meiji period)。

不得不感慨一下~唐汉服饰风格在中国已经绝迹,但在日本却得到了非常好的保存和发展。

足利时代的服装,从官员到贫民,可以直接辨认出明显的唐代(公元618年6月18日-907年6月4日)风格,而贵族女装的层次结构可以参看武则天同学的服装(真是世界上最令人羡慕的女人~),男装可以参看遣唐使的使节服。贫民衣着可以参看汉代的贫民服样式,其他职业也可以参见唐代服饰设计(盛唐版)。

织丰时代的服装较足利时代有了一些改变。贵族正装基本保持不变,但是,便装中的宽腰带已经变窄(和我们古人用的“系腰绳”差不多),男生贵族装里多了外穿裤装(参见“西右卫门”),女生贵族装多了大沿带帷帐的帽子,僧侣有了统一着装(参见“一休”)。

江户时代,现代和服的雏形渐渐形成。武士装也渐渐成熟。在这一时期,上身保持宽袖大领,下身配肥大裤装的风格渐渐开始流行。不过,官员服饰仍旧保持着唐代官服的特点。这一时期的百姓服装,也保持上身宽袖大领的设计,但下身已经变得非常精简。

明治时代,和服基本已经稳固的占据了日本服饰的主导地位。官员和男服基本保持江户风格。

有点感慨。中国汉唐时代的设计风格竟然在日本落地生根。当中国人民指着“和服”喊那是“舶来品”的时候,竟然不知道,对日本人来说,整个日本的服饰传统都是舶来的,而这些文化的起源就是自己的祖国--中国。这种事情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不过,感觉唐汉服装的消失在中国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唐汉时期中国时局比较稳定。宽袖大领层层叠叠的衣服非常之适合休闲娱乐,例如,吟诗作画,赏琴品茗。而唐代后期五代十国天下一片混乱,之后又经过几次服装改革。于是乎“旗袍”(清朝服饰)成了“唐装”,而正统的“唐装”却成了“和服”并被冠上“日本”这一地区代号。这里就不多说了~

嗯,盘点一下,要说的太多。不如不说。

回到那句:中国的文化财产需要中国人自己好好保护和发扬。

日本传统服饰线描图

有名的茶道馆的介绍有什么

茶道的背后潜隐着微妙的哲学。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名的茶道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有名的茶道馆的介绍: 北京茶馆

北京是清朝的政治中心,茶馆集中、品级俱全。许多皇亲王室、官僚贵族、八旗子弟成天泡在茶馆里,清代北京的茶馆史是清朝历史的缩影。北洋军阀、民国时代,北京茶馆是政客官僚出入的地方。

茶馆大多供应香片花茶、红茶和绿茶。茶具大多是古朴的盖碗、茶杯。 茶馆为茶客准备了象棋、谜语等,供茶客消遣娱乐。规模较大的茶馆建有戏台,下午和晚上有京剧、评书、大鼓等曲艺演出。许多演员最初是从茶馆里唱出名气来的。清朝末年,北京的“书茶馆”达60多家。

北京的茶馆曾经衰落过一段时期,由于茶文化的再次兴起,现在北京的茶艺馆发展到170多家,大体上分为三种。一种是传统茶馆,例如老舍茶馆、湖广会馆茶楼、天桥乐茶园等。茶馆摆设八仙桌椅、盖碗花茶等,真正地体现了茶俗和民俗相结合,体现了北京的地方特色。

老舍茶馆最能体现北京的地方特色。文学家老舍的话剧《茶馆》反映了老北京茶馆几十年的兴衰史。现在的“老舍茶馆”雕梁画栋、花格木窗,墙壁上悬挂着名人字画,吊着华丽的宫灯,摆设具有晚清风格的桌椅,环境高雅,显示了传统京味茶馆的特色。

老舍茶馆的一侧走廊中还有雅座,中间堂口摆有36张红木八仙桌,正前方搭有小舞台。老舍茶馆的男服务员身穿长衫,女服务员身穿旗袍,在茶馆中提壶倒水,端茶送点,忙忙碌碌。老舍茶馆中有北京琴书、京韵大鼓、口技、民乐、快板等曲艺表演。那里的茶客有集体包场的,有独自光临的。茶客除了来自国内,每天还有很多外宾慕名前来体验北京茶馆的韵味。第二种茶馆是现代风格的茶馆,例如五福茶艺馆,它以桌椅、小壶小碗轻发酵乌龙茶为主要特征。

五福茶艺馆以商务活动、培训为主要功能。例如五福茶艺馆在西坝河光熙门的分店,分为上下三层,装饰精美。一楼展示各种名茶和茶具。二楼是风格独特的包房,例如充满佛教气氛的禅茶室;铺着榻榻米的日式茶室;设有壁炉的欧式茶室;中西合璧的商务茶室;有宫灯高挂的中式传统茶室。三楼是散座,设有两间包房,用作朋友聚会、情侣谈心,环境幽静。

第三种是综合风格茶馆,例如明慧茶院、百草园茶艺馆、小小茶艺馆等。综合风格茶馆的装饰风格丰富多样。还有韩国茶道馆、日本茶道馆,颇具异域风情。

有名的茶道馆的介绍:四川茶馆

四川茶馆除了休闲之外,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在旧社会,三教九流相聚在此,不同行业、各类社团在此了解行情、洽谈生意、看货交易;黑社会买卖枪支、鸦片也常在茶馆进行;袍哥组织的“码头”也常设在茶馆里。这些茶馆大多还兼营饭馆、旅店。每逢寒暑假,茶馆又成为争聘教师“六腊之战”的战场。可以说,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馆当做结交聚会的好去处,茶馆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旧社会的茶馆还兼有调解社会纠纷的职能。亲朋邻里之间若出现了纠纷,双方约定到某茶馆“评理”。凡上茶馆调解纠纷者,由双方当事人出面,请当地头面人物调解,双方参加辩论的对手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之后,由调解人仲裁。所谓“一张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如果双方各有不是,则各付一半茶钱;如是一方理亏,则要认输赔礼,包付茶钱。

茶馆的另一重要职能是作为社会文化娱乐场所。晚上茶馆设有川剧“玩友”坐唱,俗称“打围鼓”。另外,有些茶馆设有四川扬琴、评书、清音、金钱板等演出活动。坐茶馆的人可以边饮茶,边欣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曲艺节目。

四川茶馆除了卖茶,还卖糖果、香烟、瓜子、花生等小吃。解放后的茶馆还增加了打牌、下棋、读书看报、赏花赛鸟,以至于唱卡拉OK、看录像节目等,内容愈来愈时髦、新颖,但它作为民间传统社交活动场地的功能始终没变。

有名的茶道馆的介绍:杭州茶馆

在杭州,水是灵魂;在杭州茶馆里,水是道具。天堂水沏的龙井茶是用来调和人们身上浓浓淡淡的体液,以便将情感和理智整得风调雨顺。杭州人偏爱茶馆,偏爱精致和谐,爱耍子却耍得出不出格是最重要的,所以过于浓情和热情的咖啡馆、酒吧在杭州是敌不过若即若离、闲情满溢的茶馆的。

据统计,杭州目前坊巷间有700多家茶馆,放眼全国,这样的密集度是数一数二的。这么多茶馆渐渐形成了几种流派,有以茶艺为主的,比如太极茶馆;有以茶点著称、场面宏大的,比如青藤茶馆;有专门讲究茶馆生态环境的,比如门耳茶坊;也有集博物、欣赏、品茶于一体的文化性茶馆,比如和记茶馆、紫艺阁茶馆。如此多样性的风格取向使杭州茶馆业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作为一种流派代表的茶馆往往能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杭城的茶馆迎来了它的新时期。杭州茶人们积极汲取双峰脚下中国茶叶博物馆的灵气,在做深龙井茶的学问时,努力向市民普及中国茶和茶文化。1994年,是个起点,六公园附近的教场路上出现了杭州第一个展示茶艺的茶馆———太极茶馆,之后的每一年,杭州都会出现代表性的茶馆,这些茶馆一时成为杭州茶馆业进入新时代的先行者。它们孵化培育出一个讲究环境和概念,追求品位和消费的吃茶市场。

新兴的茶馆分布是“一个中心,一枝横斜”。它们以西湖为中心,环沿西湖的南山路、湖滨路、北山路,又旁逸斜出沿曙光路、龙井路、梅灵路、茅家埠迤逦而去。风景和茶相看两不厌。

从目前的情况看,杭州已经成为全国公认的茶馆业做得最好的城市。每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茶博览交易会和西湖国际茶会上,汇聚而来的各地茶人对杭州的茶馆都有最高的评价。要说能与杭州茶馆业作个比较的城市现在只有三个:北京、上海和成都。北京的茶馆,最大的特点在于高品位,他们会有人均消费为1000元的茶馆,这个杭州没有。上海的茶馆,绝对数量最多,但每10万人占有茶馆的数量却不及杭州。成都的茶馆两极分化明显,但普遍是社会茶馆,整体档次不及杭州。

在杭州,吃茶吃成了产业。你要想开一家茶馆,茶艺培训方面有茶博提供教学;你要购置茶馆里的一切用具只消跑到凤凰山脚下的陶瓷品市场,不到半天即可全部配齐。杭州茶文化除了产业化,还有文人化的提升。作家王旭烽十年心血一杯茶,精心谱写的小说“茶人三部曲”,一举夺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为杭州的茶文化加上了精彩的一笔。

杭州一地的百姓惯享清福,鲁迅在《准风月谈》《喝茶》一文中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杭州人有好茶喝,也肯花工夫,如此终于练出了追求品位的茶世界。

北京茶道馆的简介

北京茶道馆是一种多种功能的饮茶场所,是一种市民气息很浓的茶文化,充满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情调,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北京茶道馆的简介,希望对您有用。

北京茶道馆的简介

北京是清朝的政治中心,茶馆集中、品级俱全。许多皇亲王室、官僚贵族、八旗子弟成天泡在茶馆里,清代北京的茶馆史是清朝历史的缩影。北洋军阀、民国时代,北京茶馆是政客官僚出入的地方。

茶馆大多供应香片花茶、红茶和绿茶。茶具大多是古朴的盖碗、茶杯。茶馆为茶客准备了象棋、谜语等,供茶客消遣娱乐。规模较大的茶馆建有戏台,下午和晚上有京剧、评书、大鼓等曲艺演出。许多演员最初是从茶馆里唱出名气来的。清朝末年,北京的“书茶馆”达60多家。

北京的茶馆曾经衰落过一段时期,由于茶文化的再次兴起,现在北京的茶艺馆发展到170多家,大体上分为三种。一种是传统茶馆,例如老舍茶馆、湖广会馆茶楼、天桥乐茶园等。茶馆摆设八仙桌椅、盖碗花茶等,真正地体现了茶俗和民俗相结合,体现了北京的地方特色。

老舍茶馆最能体现北京的地方特色。文学家老舍的话剧《茶馆》反映了老北京茶馆几十年的兴衰史。现在的“老舍茶馆”雕梁画栋、花格木窗,墙壁上悬挂着名人字画,吊着华丽的宫灯,摆设具有晚清风格的桌椅,环境高雅,显示了传统京味茶馆的特色。

老舍茶馆的一侧走廊中还有雅座,中间堂口摆有36张红木八仙桌,正前方搭有小舞台。老舍茶馆的男服务员身穿长衫,女服务员身穿旗袍,在茶馆中提壶倒水,端茶送点,忙忙碌碌。老舍茶馆中有北京琴书、京韵大鼓、口技、民乐、快板等曲艺表演。那里的茶客有集体包场的,有独自光临的。茶客除了来自国内,每天还有很多外宾慕名前来体验北京茶馆的韵味。第二种茶馆是现代风格的茶馆,例如五福茶艺馆,它以桌椅、小壶小碗轻发酵乌龙茶为主要特征。

五福茶艺馆以商务活动、培训为主要功能。例如五福茶艺馆在西坝河光熙门的分店,分为上下三层,装饰精美。一楼展示各种名茶和茶具。二楼是风格独特的包房,例如充满佛教气氛的禅茶室;铺着榻榻米的日式茶室;设有壁炉的欧式茶室;中西合璧的商务茶室;有宫灯高挂的中式传统茶室。三楼是散座,设有两间包房,用作朋友聚会、情侣谈心,环境幽静。

第三种是综合风格茶馆,例如明慧茶院、百草园茶艺馆、小小茶艺馆等。综合风格茶馆的装饰风格丰富多样。还有韩国茶道馆、日本茶道馆,颇具异域风情。

北京市清代的政治中心,茶馆集中而且品级俱全。食禄不做事的八旗子弟整天泡在里面。清代北京的茶馆时就是末代皇朝历史的缩影。北洋军阀、国民党时代,又是政客官僚出入的场所。茶馆多供应香片花茶,兼及红绿茶。茶具多为古色古香的盖碗茶杯。茶馆还备有象棋、谜语供人消遣。规模大些的茶馆还设有戏台,下午和晚上有京剧、评述、大鼓等演出。一些著名的演员正是从茶馆里唱红的。现代北京的一些高档茶馆,装饰华丽,清一色的八仙红木桌,比上挂着名人字画,服务小姐穿旗袍。茶客出品饮高档名茶外,还可品尝京味茶点小吃,同时可欣赏小舞台上表演的京剧、曲艺等剧目。北京的茶馆,充满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情调。

茶道的内容

中国茶文化的主体是人,茶是作为人的客体而存在的,茶是为人而存在的。中国茶文化被称为美的哲学。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1.中国茶文化美学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是大哲学家;

2.其理论基础源于一些哲学命题;

3.中国茶文化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佛,道,儒三教的哲学理论,并得益于大批思想家哲学家的推动;

4.中国茶文化美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从小茶壶中探求宇宙玄机,从淡淡茶汤中品悟人生百味;

5.中国茶文化美学从哲学的高度,广泛深刻的影响着茶人,特别是从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艺术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总之,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理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中国茶文化这朵奇葩。在中国茶文化中既有佛教圆通空灵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旷达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综上所述,有人得出如下结论: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故而起发展的特点是在广度上,以求博大,所谓之:茶文化,并与儒家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讲,把中国茶文化从儒家思想体系中剥离出来研究是不现实的,也正是这一点,因为中国文人的洒脱不羁,中国茶文化,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由于在中国文化中,“道”是一种非常神圣、非常严肃的事情。故中国对于茶,只是笼统的称之为“茶文化”或“茶艺”,而不敢奢谈“茶道”。

茶道的形式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北京茶道馆的资料

北京茶道馆,是一种多种功能的 饮茶 场所,是一种市民气息很浓的茶 文化 ,充满着中国 传统文化 的情调,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有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季节性临时茶馆、避难茶馆等。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北京茶道馆的资料,一起来看看。

北京茶道馆的简介

北京是清朝的政治中心,茶馆集中、品级俱全。许多皇亲王室、官僚贵族、八旗子弟成天泡在茶馆里,清代北京的茶馆史是清朝历史的缩影。北洋军阀、民国时代,北京茶馆是政客官僚出入的地方。

茶馆大多供应香片花茶、红茶和绿茶。茶具大多是古朴的盖碗、茶杯。 茶馆为茶客准备了象棋、 谜语 等,供茶客消遣娱乐。规模较大的茶馆建有戏台,下午和晚上有京剧、评书、大鼓等曲艺演出。许多演员最初是从茶馆里唱出名气来的。清朝末年,北京的“书茶馆”达60多家。

北京的茶馆曾经衰落过一段时期,由于茶文化的再次兴起,现在北京的茶艺馆发展到170多家,大体上分为三种。一种是传统茶馆,例如老舍茶馆、湖广会馆茶楼、天桥乐茶园等。茶馆摆设八仙桌椅、盖碗花茶等,真正地体现了茶俗和民俗相结合,体现了北京的地方特色。

老舍茶馆最能体现北京的地方特色。文学家老舍的话剧《茶馆》反映了老北京茶馆几十年的兴衰史。现在的“老舍茶馆”雕梁画栋、花格木窗,墙壁上悬挂着名人字画,吊着华丽的宫灯,摆设具有晚清风格的桌椅,环境高雅,显示了传统京味茶馆的特色。

老舍茶馆的一侧走廊中还有雅座,中间堂口摆有36张红木八仙桌,正前方搭有小舞台。老舍茶馆的男服务员身穿长衫,女服务员身穿旗袍,在茶馆中提壶倒水,端茶送点,忙忙碌碌。老舍茶馆中有北京琴书、京韵大鼓、口技、民乐、快板等曲艺表演。那里的茶客有集体包场的,有独自光临的。茶客除了来自国内,每天还有很多外宾慕名前来体验北京茶馆的韵味。第二种茶馆是现代风格的茶馆,例如五福茶艺馆,它以桌椅、小壶小碗轻发酵乌龙茶为主要特征。

五福茶艺馆以商务活动、培训为主要功能。例如五福茶艺馆在西坝河光熙门的分店,分为上下三层,装饰精美。一楼展示各种名茶和茶具。二楼是风格独特的包房,例如充满佛教气氛的禅茶室;铺着榻榻米的日式茶室;设有壁炉的欧式茶室;中西合璧的商务茶室;有宫灯高挂的中式传统茶室。三楼是散座,设有两间包房,用作朋友聚会、情侣谈心,环境幽静。

第三种是综合风格茶馆,例如明慧茶院、百草园茶艺馆、小小茶艺馆等。综合风格茶馆的装饰风格丰富多样。还有韩国茶道馆、日本茶道馆,颇具异域风情。

   北京茶道馆的四种茶馆

大茶馆

大茶馆在清代北京曾走过红紫大运。八旗二十四固山,内务府三旗、三山两火、仓库两面,按月整包关钱粮,按季整车拉俸米。家有余粮、人无菜色,除去虫鱼狗马、鹰鹘骆驼的玩好以外,不上茶馆去哪里消遣?于是大茶馆便发达起来。高的高三哥,矮的矮三哥,不高不矮的横三哥。蒙七哥,诈七哥,小辫赵九哥,“有人皆是哥,无我不称弟”,大家都是座中常客。北京以先的大茶馆,以后门外天汇轩为最大,后毁于火,今成天汇大院,曾一度开办市场,其大可知。东安门外汇丰轩为次大。

大茶馆入门为头柜,管外卖及条桌帐目。过条桌为二柜,管腰栓帐目。最后为后柜,管后堂及雅座帐目,各有地界。后堂有连于腰栓的,如东四北六条天利轩;有中隔一院的,如东四牌楼西天宝轩;有后堂就是后院,只做夏日买卖和雅座生意的,如朝阳门外荣盛轩等,各有一种风趣。

茶座以前都用盖碗。原因是:第一,品茶的人以终日清淡为主旨,无须多饮水。第二,冬日茶客有养油葫芦、蟋蟀、咂嘴、蝈蝈,以至蝴蝶、螳螂的,需要暖气嘘拂。尤其是蝴蝶,没有盖碗暖气不能起飞,所以盖碗能盛行一时。在大茶馆喝茶既价廉又方便,如喝到早饭之时需要回家吃饭,或有事外出的,可以将茶碗扣于桌上,吩咐堂倌一声,回来便可继续品用。因用盖碗,一包茶叶可分二次用,茶钱一天只付一次,且极低廉。

大茶馆分红炉馆、窝窝馆、搬壶馆三种,加二荤铺为四种。

甲、红炉馆。大茶馆中的红炉馆,也像饽饽铺中的红炉,专做满汉饽饽,惟较饽饽铺做的稍小,价也稍廉。也能做大八件、小八件,大饽饽、中饽饽。最奇特的是“杠子饽饽”,用硬面做成长圆形,质分甜咸两种。火铛上放置石子,连拌炒带烘烙,当时以“高名远”所制最为有名。红炉只四处,一即高名远,在前门外东荷包巷,面城背河,是清朝六部说差过事、藏奸纳贿的所在。现在六部已无,高名远已然改成东车站停车场。二即后门天汇轩,为提督衙门差役聚会所在。三即东安门汇丰轩,别称“闻名远”(与宣武门内海丰轩的“声名远”及前面提到的高名远共称三名远)。清代灯节,此馆两廊悬灯,大家闺秀多半坐车到此观灯。四为安定门内广和轩,俗称西大院,歇业在民国十年以后。

乙、窝窝馆。专做小吃点心,由江米艾窝窝得名,有炸排叉、糖耳朵、蜜麻花、黄白蜂糕、盆糕、喇叭糕等,至于焖炉烧饼为各种大茶馆所同有的,也是外间所不能及的。

丙、搬壶馆。介于红炉、窝窝两馆之间,亦焦焖炉烧饼、炸排叉二三种,或代以肉丁馒头。

丁、二荤铺。既不同于饭庄,又不同于饭馆,并且和“大货屋子”、切面铺不同,是一种既卖清茶又卖酒饭的铺子。所以名为二荤铺,并不是因为兼卖猪羊肉,也不是兼卖牛羊肉,而是因铺子准备的原料,算作一荤,食客携来原料, 交给灶上去做,名为“炒来菜儿”,又为一荤。现在硕果仅存的二荤铺,已然改了饭馆,二荤变为一荤,不炒来菜儿了。二荤铺有一种北京独有的食物,就是“烂肉面”。形如卤面,卤汁较淡而不用肉片,其他作料也不十分齐全,却有一种特殊风味。前清最有名的,除二荤铺外,要首推朝阳门外“肉脯徐”。漕运盛时,日卖一猪,借着粮帮称扬,竟能远播江南。还有西长安街西头龙海轩,也是二荤铺,北京 教育 界有京保之争的时候,京派(校长联席会)在此集会,所以有人别称京派为“龙海派”。

庚子以前,北京大茶馆林立,除上文所举,还有所谓“天泉裕顺高名远”,崇文门外永顺轩,专卖崇文门税关和花市客商。北新桥天寿轩,专卖镶黄旗满蒙汉三固山顾客。灯市口广泰轩专卖正蓝、正白、镶白九固山顾客。阜成门大街天禄轩,专卖右翼各旗顾客。护国寺西口外某轩,则因柳泉居酒好,能招徕一部分食客。天寿、广泰、广和三处,因为能直接赶车入内,高等人士、有车阶级,多半喜欢在天棚下饮酒下棋,所以特别兴盛一时。

书茶馆

书茶馆以演述评书为主。评书分“白天”“灯晚”两班。白天由下午三四时开书,至六七时散书。灯晚由下午七八时开书,十一二时散书。更有在白天开书以前,加一短场的。由下午一时至三时,名曰“说早儿”。凡是有名的评书角色,都是轮流说白天灯晚,初学乍练或无名角色,才肯说早儿。不过普通书茶馆都不约早场。说评书的以两个月为一转。到期换人接演。凡每年在此两月准在这家茶馆演述的,名“死转儿”。如遇闰月,另外约人演述一月的,名“说单月”。也有由上转连说三个月的,也有单月接连下转演述三个月的,至于两转连说四个月,是很少的,那要看说书的号召力和书馆下转有没有安排好人。总而言之,不算正轨。

书茶馆开书以前可卖清茶,也是各行生意人集会的“攒儿”、“口子”,开书后是不卖清茶的。书馆听书费用名“书钱”。法定正书只说六回,以后四回一续,可以续至七八次。平均每回书钱一小枚铜元。

北京是评书发源地,一些评书名角,大半由北京训练出来,可是北京老听书的,也有特别 经验 ,特别有准确耳朵。艺员一经老书客评价,立刻便享盛名。北京说书的就怕东华门、地安门,因为东华门外东悦轩和后门外一溜胡同同和轩(后改广庆轩),两处书客都极有经验,偶一说错,须受批评,以至不能发达。实在说起来,也只有东悦轩、同和轩的布置、装修,才够十足的北京书馆。此外要算天桥的福海轩,因为天桥是游戏场所,不挂常客,所以任何说书的都能由福海轩挣出钱来。

茶馆里说的评书主要有这几类:

长枪袍带书 像《列国》、《三国》、《西汉》、《东汉》、《隋唐》、《精忠》、《明英烈》等一些带盔甲赞、刀枪架、马上交战的评书,都属于这一类。凡是武人出来的开脸、交战的架子,都千篇一律。比如黑脸人,必全身皆黑,什么“乌油盔铠,皂色缎锦征袍,坐下乌骓马,手掌皂缨枪”一类的本子。

小八件书就是所谓公案书,也叫侠义书,像《大宋八义》、《七侠五义》、《善恶图》、《永庆升平》、《三侠剑》、《彭公案》、《施公案》、《于公案》等,内容叙述行侠作义、保镖护院、占山为王,以一个官员查办案件,或放赈灾民为线索,中道遇见山贼草寇、恶霸强梁,以手下侠义英雄剿灭盗贼,为公案书中主要线索。有时也插入奇情案件,用化装侦得案情,大快人心,并且增加听众智慧。像袁杰英说《施公案》的“赵璧巧摆罗圈会”、“巧圆四命案”、“张家寨拿□□反串翠屏山”等都极见巧思。有时书情穷尽了,必定穿插国家丢失陈设古玩、大官丢印,以及丢官、春云再展,另布新局。书情有组织的,以《七侠五义》为最好。可惜不如说清代公案书的火炽。还有《善恶图》, 组织穿插都好, 只是没有印本。演述的以广杰明专长,已于去年死去,现在只有阿阔群能继续他师父的盛业了。《善恶图》眼看将失传,已被各公案书窃去情节不少,如能有人写成小说,一定能受欢迎。

公案书中讲究变口,如《永庆升平》的马成龙的山东口音,《小五义》徐良的山西口音,《施公案》张玉、夏天雄的南方口音,哪部公案书都有的。不过只许变这三种口音,以外的口音是不许变的。好一点说公案书的,凡书中有特性的都能学出不同声调来。像袁杰英说赵璧,杜克雄、赵元霸、阎伯涛学贺仁杰咬舌童音,十分有趣。说评书的规矩,一不许批讲文义(《聊斋志异》除外),二不许学书中人对骂的话,三遇书中有二人对话,只能以声调区分,不许用“某人说”。所以凡是善于说书的,一开口便知是学的某人。死去的评书大王双厚坪和他徒弟杨云清,以及袁杰英,最能描摹书中人的个性。就是长枪袍带书,其中的岳飞、岳云、牛皋,也要分个清楚的。还有介于袍带公案之间的评书,如《水浒》, 也有列阵开仗,也有公差办案,也有光棍土豪,也有儿女私情,是一部极不好说的书。

当日双厚坪说《水浒》, 武松、鲁智深、李逵的个性绝不相同,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的三副相似而实不一样的面孔,令人听得耳目清朗。尤擅长的是说挑帘裁衣,武松杀嫂,一个“十分光”能说五天,听众没有一个愿意散书的。能继双厚坪衣钵的,只有杨云清。云清有两部书,一是《济公传》,一是《水浒》,凡听杨云清的,就是一段听几次也不烦厌,因为他抖的荤素包袱,都是随时变换,没有死包袱的。过去说公案书的,以潘诚立、田岚云最得书座赞许,享了一世盛名。过去说公案书的,,以群福庆的《施公案》、《于公案》最好,有“活黄天霸”的别称。凡是想听书过瘾的,最好是听群福庆,尤其后套《施公案》、前套《于公案》, 常应听众特烦,享了四十年大名。群福庆的徒弟不少,都是“荣”字,能得他神髓的,只有一个张荣玖。还有一个间接徒弟廷正川,能传他的《于公案》。以外说公案书较比不错的,海文泉可以算一个,中年时很能叫座儿,能说《济公传》、《永庆升平》,每到一转儿完了的末两日,必要特别加演“逛西庙”(护国寺)、“断国服”、“大改行”,比现在相声强多了。

神怪书

有内丹图《西游》、外丹图《封神榜》、《济公传》几种。说《西游》的是道门评书,创兴才几十年,共传“永、有、道、义”四代。说书时打渔鼓,卖沉香佛手饼。我听过李有源和他徒弟奎道顺以及奎道顺的徒弟邢义儒、什义江说的《西游》。到奎道顺时免去渔鼓,到“义”字辈时连沉香佛手饼都不做了。李有源以“活猴”出名,奎道顺以“活八戒”出名。我在幼年很中了许多日子的《西游》迷。因为说《西游》时要学孙猴、八戒五官四肢乱动,幼童听了容易出毛病,所以一般家长都禁止小孩子到书馆去听《西游》。《西游记》在评书界已算失传,庆有轩(老云里飞)已然不能再说,只有一位没下海的李君(是奎道顺的得意弟子,因曾救奎命得传《西游》, 现在东城某小学服务,是不肯出台的了)。

《封神榜》较《西游记》火炽,双厚坪能说此书,也是双厚坪临死所说的最后一部书。双厚坪出语滑稽,《封神榜》上所有神仙,皆另加以外号,例如说长耳定光仙的耳朵拉下,便成弥勒佛,所以称弥勒佛为“大定子”,因旗人中下社会称人全在姓下加子(音咂)。有人认为双子唐突神仙过甚,所以一病不起,这也未免太迷信。现在说《封神》的很少,李杰恩还算不错。

《济公传》也以双厚坪最好,以后能说的很多,能由济公降生说到擒韩殿。济公被罪二次渡世的,只有杨云清。云清说《济公传》互有得失,得是:一能顾全济公的罗汉身份,不至说成妖人疯魔;二是所加材料所抖包袱,都是本地风光,尤以“官人办案”和“斗蟋蟀”为拿手戏。这是因为杨云清曾经当过官人的缘故,所以说忤作验尸,近情近理,宛如眼见。失是:过于细致,进度太慢。再者过于顾全济公身份,所以凡在济公现法身,总是不尽其辞,未免矜持。杨云清死后,就以刘继业所说《济公传》为最好了。他的长处是能满足书座的欲望,能多给人们书听和加力渲染济公法力,短处是长告假歇工和欠于细致。

《聊斋志异》自清末宗室德君创为评书后,也出了很多人才,不过太不好说。太文了不行,太俗也不行,解释 典故 要天衣无缝,和原文事实吻合才好。

近年很有几个说《聊斋》的,死去的董云坡,以文雅幽默见长,很受欢迎。我曾连续听了四个月,能令人回味。现在最好的要属天津陈士和。陈士和能把《聊斋》说成世俗的事,但又俗不伤雅。他的长处是能用扣子,这是其他说《聊斋》的人所不能的。还有已然残废了的曹卓如,虽比不上董、陈,也还不坏。近年人们生活困难,勉强听书的已属不易,所以唯一拉书座的 方法 ,就是多给书听,像品正三的《隋唐》, 本很平常,但能在两个月内由《隋唐》说到残唐五代,书量较旁人多五六倍以上。因之荣膺“品八套”的美名,生意也因此而大发达了。

书茶馆约聘一年的说书人,例在年前预定,预备酒席,款待先生,名曰“请支”,一年一次,就是死转也得邀请。有的不请支,名曰“不买书”。说书每日收入,皆按三七下帐,书馆三成,说书先生七成,遇有零头,便不下帐,统归先生。说书先生遇有旧相知,在书钱以外另给的钱,也归先生。例如杨云清说书时,曹君伯英每次总是加赠一元的。在每转的首日末日,所得书钱不下帐,皆归说书人。在每转末一日,凡是常听书的老书座,都在书钱以外另赠“送行钱”,不拘多少,以资联络感情。

野茶馆

北京在前清时代,禁苑例不开放。故宫、太庙、社稷坛、三海当然不能开放,就是什刹海的临时市场也是民国五年才开办的。城内除陶然亭、窑台以外,是没有游憩地方的。那时都人游憩,只有远走城外。夏日二闸有香会、什不闲、八角鼓助兴,“大花障”、“望海楼”十分兴盛。一进五月,朝阳门、东便门、二闸来往游船,络绎如织。两岸芦荻槐柳,船头唱着“莲花落”,不但热闹非常,而且清凉爽快。还有永定门外沙子口四块玉茶馆,也是北京郊外有名茶馆,有跑道可以跑车跑马,每年春秋两季十分热闹。夏天有八角鼓、什不闲小曲,贵族王侯、名伶大贾都要前去消遣的。再有东直门外自来水厂东北的“红桥茶馆”,规模宏大,由明代到清末,兴盛了三百多年。前清末年,“抓髻赵”曾在此唱莲花落,于今片瓦无存了。以上所说二闸、四块玉、红桥等处,虽然地处郊外,但不能直谓之野茶馆,因为这三处茶馆都以娱乐为目的,和清末民初的朝阳门外菱角坑相同,都是唱曲小戏的所在。野茶馆是以幽静清雅为主,矮矮的几间土房,支着芦箔的天棚,荆条花障上生着牵牛花,砌土为桌凳,砂包的茶壶,黄沙的茶碗,沏出紫黑色的浓苦茶,与乡村野老谈一谈年成,话一话桑麻,眼所见的天际白云,耳所听的蛙鼓蛩吟,才是“野茶馆”的本色。据记忆郊外的野茶馆有这几处。

麦子店茶馆 在朝阳门外麦子店东窑,四面芦苇,地极幽僻,和北窑的“窑西馆茶馆”类似,渔翁钓得鱼来,可以马上到茶馆烹制,如遇急风骤雨,也可以避雨,所以至今还能屹然独存。麦子店附近水坑还产生鱼虫,尤其多有苍虫,因此养鱼的鱼把式每年要到此地捞鱼虫。在前清时宫内鱼把式也以麦子店为鱼虫总汇,由二月至九月,在这八个月的麦子店野茶馆,真有山阴道上之势。夕阳西下,肩着鱼竿的老叟,行于阡陌之间,颇有画图中人的意味。

六铺炕野茶馆 在安定门外西北里许地,四面全是菜园子,黄花粉蝶,新绿满畦,老圃桔槔伴着秧歌,令人有出尘的念头。六铺炕因有土炕而得名。到此喝茶的以斗叶子牌为主要目的,“打十胡”、“开赏”、“斗梭胡”,也有“顶牛儿”“打天九”的,总以消遣为主,并不在乎输赢,所以没有“牌九”、“开宝”、“摇摊”等一类名色。每到红日西斜,赢家出钱买酒肴,共谋一醉,然后踏着月色赶城门,也倒别有情趣。

绿柳轩野茶馆 在安定门东河沿的河北。茶馆在一个土山凹里,四周重重杨柳,主人开池引水,种满荷花,极有诗意。夏日有棋会、谜语会,北面辟地几弓,供各香会过排,颇能吸引众多的茶座。

葡萄园 在东直、朝阳两门中间,西面临河,南面东面临菱角坑的荷塘,北面葡萄百架,老树参天,短篱缭绕,是野茶馆中首屈一指所在。夏日有谜社、棋会、诗会、酒会,可称是冠盖如云。

“上龙”“下龙” 在北京没有洋井之先,甜水很是难得。城内大甜水井,每天卖水钱就能收入一个五十两的银元宝。然被北京人盛称为“南城茶叶北城水”的“北城水”,却是指“上龙”“下龙”而言了。“上下龙”在安定门外西北半里地,“上龙”在北,“下龙”在南,相离不过百步。前清盛时,“上龙”北邻有兴隆寺古刹,地势很高,寺北积水成泊,大数十亩。庙内僧人以配殿设茶座,开后壁的窗户,可以远望西山北山,平林数里,燕掠水面,给欣赏上龙水的烹一壶雨前茶,倒也别有风趣。庙内有三百年“文王树”一株,开花时香笼满院,很能招徕一些文人。现在“下龙”井已然坍毁填平,兴隆寺也破烂不堪,只有“上龙”还因井主毛三先生经营保留到现在。一株古老空心的柳树斜覆在井上,井东空地支有席棚,井南葡萄一架,西南环有苇塘。主人卖茶卖酒,也做些村肴馒头出卖,生意还不错。一间斗大土房,建在两丈高的土坡上。冬日临窗小饮,远村传来卖 年画 的货声,仿佛三十年前了。

三岔口野茶馆在德胜门外西北、撞钟庙附近。茶馆坐西朝东,直对德胜门大道,房后树木成林,矮屋三间,生意颇为兴隆。城内闲人到此喝野茶的固然很多,但主要是因为德胜门果行经纪在此迎接西路果驼的缘故。

白石桥野茶馆 在西直门外万寿寺东。清代三山交火各营驻兵的往还,万寿寺的游旅,均以白石桥为歇脚的地方,所以白石桥野茶馆到今日还存在着。高梁桥、白石桥之间水深鱼肥,柳枝拂水,获花摇曳。很有许多凑趣的人,乘船饮酒,放乎中流,或船头钓鱼,白石桥野茶馆便更热闹起来。

清茶馆

清茶馆专以卖茶为主,也有供给各行手艺人作“攒儿”、“口子”的。凡找某行手艺人的, 便到某行久站的茶馆去找。手艺人没活干,到本行茶馆沏壶茶一坐,也许就能找到工作。清茶馆也有供一般人“摇会”、“抓会”、“写会”的,也有设迷社的,也有设棋社的。例如 围棋 国手崔云趾君,曾在什刹海二吉子茶馆,象棋国手那健庭君,曾在隆福寺二友轩,全是清茶馆的韵事。

茶酒馆

茶馆卖酒,规模很小,不但比不过大酒缸,连小酒铺都比不上。茶酒馆虽然卖酒,并不预备酒菜儿,只有门前零卖羊头肉、驴肉、酱牛肉、羊腱子等,不相羼混。凡到茶酒馆喝酒的,目的在谈天,酒是次要的了。

标签: 茶室旗袍

相关文章

茶室旗袍(茶楼工作服旗袍)

茶室旗袍(茶楼工作服旗袍)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式旗袍好看吗? 2、穿旗袍拍艺术照如何摆姿势? 3、有名的茶道馆的介绍有什么 中式旗袍好看吗? 同一旗袍是诱惑,亦是拒绝。把东方女子的传统美感,亦是半遮半掩的性情表现的...

茶室旗袍(旗袍茶艺图片)

茶室旗袍(旗袍茶艺图片)

本文目录一览: 1、有名的茶道馆的介绍有什么 2、中式旗袍好看吗? 3、穿旗袍拍艺术照如何摆姿势? 4、北京茶道馆的资料 5、急需千与千寻和龙猫中的关于日本风俗建筑和服饰等方面的介绍...

茶室旗袍(旗袍小镇茶室)

茶室旗袍(旗袍小镇茶室)

本文目录一览: 1、穿旗袍拍艺术照如何摆姿势? 2、中式旗袍好看吗? 3、急需千与千寻和龙猫中的关于日本风俗建筑和服饰等方面的介绍 4、有名的茶道馆的介绍有什么 穿旗袍拍艺术照如何摆姿势...

茶室旗袍(茶舍旗袍美篇)

茶室旗袍(茶舍旗袍美篇)

本文目录一览: 1、穿旗袍拍艺术照如何摆姿势? 2、北京豪华的★茶馆★都有哪些? 3、有名的茶道馆的介绍有什么 4、斜开衩的小旗袍适合在什么环境里拍照? 5、北京茶道馆的资料 穿旗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