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裁旗袍(旗袍是立体裁剪吗)

qipaousa2个月前Activity 活动1

本文目录一览:

民国第一美女,也是我国首位穿内衣的女性,因为出轨而选择了自杀,她是谁?

我们都知道在娱乐产业兴起后,我国最早敢于尝试表演的人并不多,也就是现在说的明星、演员,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思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保守的,这些出来表演的人可能会经常被议论,老百姓的接受能力还没那么高。今天我们来说的这位是很早出演过不少戏,相貌更是不用说,很美丽,被称之为“民国第一美女”,但是最后却年纪轻轻就自杀,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她就是阮玲玉,她生活在民国时期,在历史上民国是相对比较开放的时期,但是依旧没有完全从封建社会中脱离出来,还有一些规矩在束缚着国民们,要知道这几千年的思想可没那么容易就能改过来的。而阮玲玉是一位比较有思想的女性,对新事物接受得很快,因为那个时代女性还是比较保守的,当然也没有内衣这些东西来维持自己的身材,当外国把内衣传入中国后,阮玲玉对这个东西很感兴趣,所以她第一个去尝试了,成了我国第一位穿内衣的女性,很勇敢的追求女性美。

在拍戏的时候也穿戴着内衣,穿上紧身的旗袍后,把她的身材修饰得很完美,特别是身体的曲线,让不少女性都很惊艳,慢慢的穿内衣才被大家普遍接受,开始在大城市流行起来,可以说阮玲玉为广大女性开启了一个新的潮流,让女性看到自己的美。说到她的成名史,真的很让人佩服,十六岁开始拍戏,到二十五岁时已经拍了近三十部电影,她出道一年后就成了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位代言人,让她一瞬间红遍全国,而且没有哪一位明星可以跟她竞争的,要知道当时的电影还都是没有声音,所以演员的演技就是很重要的,阮玲玉就是这样一位演技和相貌都很棒的演员。

她的电影很多都是饰演被封建势力打压的女子,把角色演绎得让人感动,很多观众都对她很喜欢,她在电影界的地位真的是无人可比的,但是在感情上却很不顺。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张家少爷张达民,两人相识是因为阮玲玉的母亲在张家当佣人,而少爷却爱上了佣人的女儿,这让张家完全不能接受,后来两人为爱私奔了,住在一起后张达民整天不去工作,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没钱就找阮玲玉要,骗光了她的钱后就跑了,这两人也就分开了。

之后阮玲玉遇到了另一位男性,名为唐季珊,是当时很有名的茶叶大亨,一见面就爱上了她,即使知道她有过丈夫,还是很积极地追求她,不久后阮玲玉沦陷了,两人同居一起生活。不过此时她与丈夫还没有正式离婚,在法律上讲叫做出轨,这时离开一段时间后回来的李达民,起诉她两人还没离婚就跟别人同居的出轨行为,是对婚姻的不忠,当阮玲玉出轨的新闻出来后,一时间很多人痛斥她私生活混乱,很多谣言传到她耳里。最终阮玲玉还是撑不住了,留下一句人言可畏后服用安眠药自杀,年仅二十五岁,真的是让人疼惜啊。

阮玲玉为什么自杀?

阮玲玉自杀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

从她本身来讲,她的出身并不是多么高贵 母亲在张家做佣人 父亲是火油栈的工人 所以她很看重名誉

不要觉得 阿阮 演过一些进步的片子 就认为她是个进步的新女性 其实她骨子里 还是很传统的

从外界因素来讲 张达民 可以说是间接害死阮玲玉的第一凶手 他嗜赌成性 输掉了家产 最后竟无耻的赖上了阮玲玉 这成了阮玲玉重大的精神负担

唐季珊这个 把女人当做装饰的 男人 也伤透了 阿阮的心 他在乎的 并不是阮玲玉 还是自己的名誉

蔡楚生本来是可以在精神上拯救阮玲玉的 但是因为他和阮玲玉相近的身世 他们都不敢跨过那一步

还有 那个时代 哪里容许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 弱女子 还击呢 阿阮手无寸铁 只能任由舆论 乱讲

可爱名誉胜过生命的她 怎能容许呢 唯有一死罢了

就像阿阮 遗书上写的: "我何罪可畏,只不过怕人言可畏"

自杀的人后事穿什么衣服?

你好,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他过世了,那么就应该穿非常体面的寿衣。或者是穿他生前最喜欢的衣服。这个要看你怎么去选择,反正寿衣有那么多款式,你可以为他挑选一下。可以给他找了那种非常明艳的衣服,那样他在那边也会开心一点。

《扫黑风暴》隐藏线:麦佳为父报仇旗袍隐喻身份,徐英子并非自杀

《扫黑风暴》2点细节:麦佳忍辱负重假单纯,徐英子的书隐喻其不会自杀——引言。

【本文主笔:阿菜】#扫黑风暴有多细节#

《扫黑风暴》自播出后,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讨论。虽然在播出期间,每天只更新一集,但依旧抵挡不住网友们的热情。每一集的剧情都隐藏着不同的暗喻线,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错过一些关键性的证据。

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表面上的一些人物关系,完成了基本的衔接。从14年前的麦自立案件引申到新帅集团的马帅,在马帅死后,又从马帅的身上延伸了黑白两边错综复杂的关系。但仅从表面来看,却依旧不能找到幕后的终极boss,但是从隐藏线可以发现一些被忽略的人。

从剧情的第二集,出现了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人物——麦佳。这个目前只出场过一两次的人物,似乎在已经更新了11集的剧情中,显得毫无分量。有网友说,麦佳的出现,只是为了烘托麦自立一家的悲惨以及高明远的残忍。

从麦佳单纯的表现来看,她就是个毫无头脑的待捧的小明星而已。然而笔者却不这么认为,在最新的剧情中,何勇找到了麦佳的母亲贺梅的尸体。作为贺梅唯一的亲人,警方必定会通知麦佳前去认领。作为非自然死亡,麦佳势必想要知道杀害她母亲的凶手是谁?

但她是真的不知道吗?或许她不但知道杀害母亲的凶手是谁,还知道父亲下落不明也跟谁有关系。笔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有网友细心地看过片头,就会发现,麦佳其实有一个身穿旗袍扎着马尾的镜头,而在同一个场景里的另一边,是省里来的领导。也就是说她私下里与调查组的人见过面,对于父亲的事并不是一无所知,那么她待在高明远的身边,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再者,在剧情中发现高明远疑似有旗袍情结,很多次的镜头中,都含有旗袍元素。除了高明远手绘的水墨画旗袍之外,还有在谈话时,旁边赫然摆放的旗袍展品。而这一件旗袍的样式正是《色戒》中,汤唯所扮演的王佳芝所穿的旗袍。而在片头中,几次出现穿旗袍的女人只有一个,就是麦佳。

这一点似乎隐喻了麦佳做着王佳芝同样的事,以色引诱高明远来寻找证据。而在真实的“操场埋尸案”中,也正是因为女儿的坚持,才能将案件告破。所以麦佳可能会是高明远垮台引出背后保护伞的破案关键。

首先,大家认为徐英子在经历了不堪回首的遭遇之后,再加上弟弟的去世双重打击之下,自杀是顺理成章情有可原的事。然而凶手也希望所有人是这么理解的,但其实并非是自杀。

作为一个15年的柯南迷,笔者接下来就好好分析下徐英子为什么不是自杀。

1、徐英子家庭状况不允许她自杀

在徐小山被带走后,徐英子需要钱和解,就曾经与闺蜜吐露过自己的家境情况,家里还有生病的父母需要照顾,所以为了不让父母操心,她一定要守护好弟弟,这是为什么她为了弟弟什么都愿意牺牲的原因。那么如果弟弟去世了,长期需要吃药的父母,没有生活能力,老了也没有依靠,作为孝顺的徐英子是不会丢下2个老人自杀的。

2、即使遇到了无法启齿的遭遇也只想生活向前

在忍气吞声遭遇不堪回首的经历之后,确定了徐小山已经平安到家的徐英子。明明受了那么多伤害,却依旧将自己的事置之度外,打电话关心弟弟,买吃的去送给弟弟。她的想法很简单,她就是希望生活回到原点,只要当事情没发生过,就可以继续生活。

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内心是个非常能抗事的人。而在一次次地解救徐小山的过程中,不论是脱衣服借钱还是喝酒道歉,徐英子都是一个极其能忍的人。这样性格的人,又怎会轻易就去死了。

3、如果能或者徐英子是绝对会复仇的那种人

在刚被孙兴等人欺负完,一夜未归的徐英子,在回到家崩溃大哭之后,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而在小山彻底安全回到家之后,闺蜜也搬走了,徐英子一个人在家,捧着一本《红手指》的书在阅读,加上她读的另外一本 《龙纹身的女孩》,这两本书的内容讲的都是女性成功复仇的故事。

从她等到弟弟安全出来后,才去报警的态度来看,她不但能忍而且很稳,很清楚知道该怎么做,只不过遇到了黑警。

综上所述,徐英子但凡活着,都不会轻易地选择去死。从她几番为了弟弟突破自己的底线来看,她是一个为了家人什么都愿意做的人,将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所以,当唯一的弟弟已经去世,一个把弟弟、家人看得比自己还重的人,又怎么会情愿选择死,而不选择报仇呢?当女人没有软肋的时候才是最狠的时候。

这一切的开端都是因为孙兴,而高明远也深知,这一切的开端也都是因为徐小山拍的那段视频,为了铲除后患,徐英子是绝对不能留,并且孙兴对他们姐弟俩都犯了错。为了防止隐藏了14年的事在这件事上功亏于溃,徐英子也是个“定时炸弹”。所以,徐英子是被高明远的杀手所害,孙兴不知道是正常的。

随着剧情一环扣一环扑朔迷离,所需要的发现的细节着实太多。《扫黑风暴》只看一遍恐怕还是不够的,还未发现更多细节的小伙伴们,赶紧再去细细地深扒一下,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隐藏的线索。

旗袍和汉服,你觉得哪个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旗袍和汉服,你觉得哪个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不管汉服,旗袍,都有体现,大伙儿偏爱一种老祖先留出的服饰历史时间历史文化遗产,旗袍是大伙儿的国粹,特别是在受中老年人女性钟爱,汉服只是年轻人求知欲,好玩而已,无论如何服饰都抯挡世界历史向前的潮流趋势,大伙儿觉得钟爱的,就是好的我国风采。

汉服发展史:汉服是在中国韩民族的传统服饰,它的副名字叫做汉衣冠,汉服是在皇帝称帝时就早就发生了,至今早就拥有 几千年文化创意历史,最近几年比较流行汉服文化创意,交通出行时也常常见到很多以汉服的漂亮的小姐姐,这一“汉服风”慢慢盛行。

汉服代表着很深的文化底蕴之一,也是华夏文明具有代表的文化创意之一,两个之一充足确认汉服从古到今的流行史了。女性穿上汉服具有清雅、唯美的气质,也是具有文化底蕴服饰之一了。

旗袍的历史发展趋向:旗袍事实上是在二十世纪维吾尔族女性选用服饰于西方文明转化成的一种风韵服饰,拥有 近百年历史,后被中国奉盛为中国传统服饰之一,也被美称作中国国粹女性国服手游手游游戏。

相关旗袍或者有很多质疑的,但不论是怎样,旗袍穿在女性的身上便会有一种清雅,端庄之美,美句夸赞旗袍:“一袭旦角,染就一树韶光,两袖月光,常说爵土清雅”这美句代表着旗袍之美是多么的遭到从古到今的风采转变。

汉服综合国力:汉服的风采与日俱增,亚洲地区在我国的日本、朝鲜、越南地区地域等都把本身的服饰融入了汉服元素,也安装了五千年文明礼仪的华夏儿女,代表着中国的灿烂文明礼仪和精神气质。

旗袍的综合国力:旗袍作为中国服饰文化创意之一,早就被全球性感觉最具有温润如玉和唯美意境的服饰,在全球性时装发布会上也空气风姿,旗袍占据了河山半壁,充足说明了旗袍在全球性正中间的伤害,设计师们在方案设计长袖连衣裙时也常引进到旗袍的韵味,变为时尚界不可或缺的服饰之美。

汉服

汉服又叫汉衣冠、礼服等,是汉族人传统式的中华民族服饰。“汉服”这一词最开始常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裤子规章制度”。

在这里里边“汉服”就是指汉朝的衣冠服饰礼仪知识规章制度,如今从三皇五帝到明代这一个这阶段汉民族所穿的服饰都被称作汉服。

汉服普遍宽衣大袖,线框顺畅洒脱。汉服分成十个一部分:领、襟、裾、袂、祛、袖、衿、衽、带、系。

其基本上特性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型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利填补。汉服重视型制,有点儿类似西装、领结地觉得。这就是古代人的西装吧!

汉服衣制特点

在这里数千年的时间里,汉中华民族凭着自身的聪慧,造就了五彩缤纷的汉服文化艺术,发展趋势产生了具备中华民族与众不同特点的服饰管理体系——汉服管理体系。

汉服之美,是一种标准的美。

性感迷人曼妙、大师风范的旗袍

讲完汉服,大家来谈一下旗袍。旗袍也是中国的传统式女性服饰之一,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时期时汉族人女性参照回族女性传统式旗服和酉洋文化艺术基本上设计方案的一种服装。

它是一种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汇处结合。

民国时期旗袍

旗袍一直以来都被作为是中国的代表性特点服饰,那么到底旗袍是否算汉服的一种呢?实际上 这个问题现阶段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见解,但是绝大多数的人或是觉得旗袍算不上汉服。

对比于汉服,旗袍的历史时间要短得多,尽管有许多科学研究觉得旗袍的一些特性能够追溯至三国甚至秦代,但现阶段一般觉得旗袍问世于民国,承袭于清代的旗装,结合西方国家审美观和裁剪方法而成。

在深厚的封建道德危害的清朝,要想女性如今一般露出曲线图是彻底不太可能的。

传统式旗装的自裁一直选用平行线,胸、肩、腰、臀彻底竖直,女性人体的曲线图一点也不露出。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欧洲文化涌进中国。在民国,改进旗袍趁机为之,风靡一时。

在大家见到的很多体现民国的书本记述、影视剧中,都能见到旗袍的影子。亦舒的很多小说集上都有描绘旗袍的精彩片段。

旗袍将女性优美妩媚多姿展现得一览无余,融合了回族与西方国家服饰的特性,拥有 社会风尚的开化和发展实际意义。

旗袍的美,是一种雅致而高雅的美

汉服和旗袍都安装着文化艺术寓意

在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行为中,服饰文明行为占有着非常大一部分比例。

在《尚书正义》中注:“冕服锦绣曰华,强国曰夏。”

《左传.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知识之大,故名夏;有章服之美,此谓华。”

这就是“中华”一词的来源于。

由此可见汉服其历史背景之久,安装文化艺术之厚实。近几年来盛行“国学经典振兴”健身运动,随着汉服也逐渐活跃性在大家眼里,汉服和国学经典也常常联络在一起,其安装的历史人文可见一斑。

而旗袍则能够称之为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关键字”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旗袍的归属感很强,在当代欧洲人的眼里,旗袍具备中国的女性服饰文化艺术寓意。有时穿汉服会被一些欧洲人觉得是dnf美服乃至被当作日本和服,可是穿上旗袍是绝对不会承认错误的!

汉服的历史时间更为久远,型制整齐,酣畅淋漓地展现了中国礼仪的品牌形象;旗袍尽管历史时间较短,可是在国际地位中更能代表中国;中西合并展现了中国上善若水的空气,二者全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结晶体。

以上就是我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你早点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钱瑛:17岁自杀抗婚,28岁痛失所爱,51岁任第一任监察部长

人终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无情的时间就像汹涌的海浪,会冲刷走人世间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唯有那些为了心中理想无惧生死、为了民族大义牺牲自我的故事,就像那海边历经千年万年,依旧屹立不倒的山石一般,一直留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感动着后来人。

1931年,年仅35岁的谭寿林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临死之前,他没有一丝对死亡的恐惧,没有任何对自己年轻生命的惋惜,唯一挂念的就是尚未完成的事业,还有心爱的妻子和那从未谋面的孩子,在生离死别的时刻来临之际,谭寿林为爱妻钱瑛留下了最后一封信——《我们永远在一起》。

“我们永远在一起”,是谭寿林留给钱瑛最后的话,虽然肉体已死,但他的精神不会消亡,将永远陪伴着他心爱的妻子,陪着她一起完成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谭寿林牺牲的那一年,他的妻子钱瑛才刚刚28岁,在得知丈夫遇害的消息后,钱瑛悲痛欲绝,从此她的心中熄灭了对爱情、对婚姻的所有期待,终身都没有再结婚。

在余生四十多年的岁月中,一直陪伴着钱瑛的,除了心中坚持的崇高理想,就是她无论在哪里工作,总是挂在房间正中央的那张丈夫谭寿林的照片,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5岁,无论过去多少岁月,照片里的谭寿林看上去依然像当年他们初见时那样英姿飒爽。

1

“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1959年,随着歌剧《洪湖赤卫队》的一炮而红,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面对敌人的严刑拷依旧打面不改色、坚贞不屈的女英雄韩英,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形象。

韩英的原型,一个是贺龙元帅的姐姐贺英,另一个就是新中国监察部第一任部长钱瑛,1931年7月,钱瑛曾来到洪湖地区,担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省总工会秘书长,领导游击队斗争,成功配合了红三军的制敌行动。

几十年后,观看了歌剧《 洪湖赤卫队》的钱瑛,写下了这样一首慷慨激昂的诗,回顾了和战士们同仇敌忾、英勇杀敌的热血往事:

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钱瑛的真实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充满着传奇色彩的电影,凭借一把剪刀反抗包办婚姻的刚烈,和谭寿林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在革命斗争中的大智大勇,在监察工作中的铁面无私,这些在她身上真实发生的事件情节无一不扣动人的心弦。

1903年,在湖北咸宁 马桥镇肖桥村力稼庄 ,生活着一户姓钱的家庭,人如其名,钱家是当地屈指可数的富商之家,钱家的生意做的最红火的时候,业务遍布了汉口、荆州、潜江、咸宁等地区,钱瑛的祖父钱兰田经营沙市,伯父钱焕庭经营潜江,父亲钱训臣经营汉口,钱家父子分工合作,将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钱家的富贵未能长久,1904年,钱焕庭经营的潜江周矶四店遭遇火灾,一夜之间所有的财产都在一片火海当中毁于一旦,汉口、咸宁的生意也因此受到冲击,钱家从此后就走向了衰败。

钱瑛出生于1903年5月,在她还没来到这个世界时,就给家里带来了一次好运,父亲钱训臣买彩票中了头彩,钱瑛出生后,全家老少都把这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当成了家族的幸运儿,钱瑛就像含着玉出身的贾宝玉一样,在家里享受着与众不同的尊贵待遇。

钱瑛排行第四,虽然是个女儿身,但在家中却有着和男人一样的地位,被称呼为“四哥”。钱瑛的父亲钱训臣有着一副侠义心肠,中彩票得来的大部分钱都被他拿去赈灾和救济穷人了,剩下的钱用来建房买地,只给兄弟们分了几千块钱。

家中几个兄弟对钱训臣的做法满肚子意见,原本兄友弟恭的家庭,变得整日争吵不休、不得安宁,钱训臣一气之下东渡日本,在东京学习织造技术,两年后学成回国。

钱瑛8岁进入私塾念书,最喜欢读唐诗宋词,自己也学着写诗,才华横溢的钱瑛,对学习有着比男孩子还浓厚的兴趣,从小就深受老师和长辈们的喜爱。

钱瑛10岁时,父亲到潜江周矶重开商号,钱瑛跟着父亲来到潜江读书,从小跟着父亲走南闯北,让钱瑛开阔了视野,也形成了独立的思想,她一心要自食其力,说服了父母不再给她裹小脚。

能将作为女子的钱瑛送入学校读书,可以看出钱家思想的开明,但钱家的道德伦理又是非常传统的。当钱家有女初长成之时,许多人都慕名上门提亲,钱瑛的母亲彭正元就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给钱瑛和当地的大户人家张家订下了一门婚事。

在学校读书的张少爷上门认亲,钱瑛把自己关在房里,拒绝见面,母亲大骂她不孝,吃了闭门羹的张少爷非常气恼,从门缝中塞了一张纸条进来打击钱瑛,上面写着:

读了纸条,钱瑛感觉受到了极大的羞辱,对父母包办的这桩婚姻更加深恶痛绝,她像当初反抗裹小脚一样,跟父母讲道理、流着泪苦苦哀求,但母亲依然铁了心地不肯退婚,脾气执拗的钱瑛不肯就这样任命,她决定要以死抗婚。

当晚,年仅17岁的钱瑛写下了一封绝命书:《誓死不做男人的烟和茶》,然后拿着桌子上的剪刀猛地一下刺向了自己的喉咙,鲜血顿时像水一样涌了出来,时刻关注着女儿动静的母亲发现异常,推开门一看,女儿已经倒在了血泊当中,母亲赶紧将钱瑛送到医院,这才捡回了一条命,但钱瑛的脖子上从此留下了一道难看的疤痕。

看到女儿的性格如此刚烈,母亲着实被吓得不轻,只好答应了和张家退婚。脖子上留下的这道疤痕,钱瑛从来不觉得羞耻,而是当作自己抗争成功的勋章,她从小就知道,唯有抗争,才能打破重重枷锁,为自己赢得真正的独立和自由。

1922年,19岁的钱瑛考上了潜江职业女校,因为品学兼优,毕业后就被留在学校当老师。但志向远大的钱瑛不想止步于此,她离开了家人,继续到武汉求学,投靠族叔钱亦石,钱亦石是共产党湖北党部早期创始之一,被称为“红色教育家”,对敢于反抗的侄女钱瑛非常欣赏,在钱亦石的帮助下,钱瑛进入湖北省女子师范学校读书。1927年, 24岁的钱瑛在湖北女师加入了共产党。

同年,钱瑛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钱瑛与组织失散,为了寻找组织经过了许多艰险,幸亏她为人机敏才能不断地化险为夷。一天晚上,赶了几天路的钱瑛身心疲惫,就到一个寡妇家里借宿,寡妇一看钱瑛是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就起了心思,想把她嫁给当地民团的团长。

钱瑛很会察言观色,知道寡妇是个贪小便宜的人,就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金戒指送给她,求她看在同是女人的份上不要为难自己,寡妇被说得心软了,拿出一包衣服,让钱瑛打扮成乞丐继续赶路。

来到江边,钱瑛看到有一条船,就急急忙忙地跳了上去,进入船舱一看,发现里面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而且她们一个个愁容满面的,这引起了钱瑛的警觉。

其中一个女人告诉钱瑛,他们是熟人介绍出去外乡做事的,大家因为不想离家家乡所以闷闷不乐,钱瑛恍然大悟,这很可能是一条人贩子以工作为幌子、贩卖女人的黑船,为了不落到人贩子的手里,钱瑛趁人不注意,跑到船边一头跳进了冰冷的江水里。江水迅疾,钱瑛很快就被冲走了,幸亏被一个附近的渔民救了起来,才没有葬身鱼腹之中。

为了应对一路上的盘查,钱瑛拿出手帕,模仿《木兰辞》写了一首诗,给自己编了一个悲惨的身世,老家遭难,她跟着父亲外出投奔亲人,又在路上遇到土匪,父亲被打死,财务也被洗劫一空,只剩下她孤身一人四处流浪。

在火车上,钱瑛因没买车票被盘查,她拿出那块写着诗的手帕,站长读后既赞赏她的才华,又同情她的身世,便放她走了,历经千难万险后,钱瑛终于在香港找到了组织。

2

1928年,钱瑛被派到上海担任总工会秘书,时任全国海员总工会秘书长的谭寿林就是她的直接上级,为了掩护身份,钱瑛在上海和谭寿林以夫妻身份住在一起开展工作,却没想到两个优秀的年轻人彼此欣赏,很快就从“假夫妻”变成了真伴侣。

谭寿林比钱瑛大7岁,1896年出生于广西贵港谭岭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4年秋加入共产党,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短短两年内两次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却始终坚持心中的理想,丝毫不屈服于敌人的淫威。

对自己不喜欢的人,钱瑛曾坚决拒婚,与一般的女子不同,钱瑛心中的“白马王子”是和自己有着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的有志之士,绝对不是母亲给她找的那种大户人家游手好闲的公子哥。

谭寿林是才华横溢的北大高材生,是一往无前的革命骨干,是不惧生死的狱中“生还”者,他的坎坷经历,还有身上那种“杀头不过风吹帽,坐监也要闯上天”的大无畏精神,都深深地打动着、也激励着钱瑛,而看起来瘦弱娇小、工作能力却非常出色的钱瑛,也深受谭寿林的赏识。

钱瑛会写诗,通过写诗躲过一劫,而谭寿林则会写小说,在出狱后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写下了一部自传体小说《俘虏的生还》:

钱瑛和谭寿林第一次见面的接头地点,定在上海松林路的“松林成衣铺”,谭寿林的身份就是店铺的老板,谭寿林眼中的钱瑛,皮肤白净,穿着一身裁剪得体的旗袍,挎着一个绣着白猫图案的布包,这个“白猫”就是他们事先约定好的接头暗号。眼前的女子看上去漂亮文雅,但是行事作风却是风风火火,谭寿林的心里不禁有些触动。

谭寿林亲切地称呼钱瑛为“阿瑛”,钱瑛听了以后觉得很是亲切,她和大家一样称呼谭寿林为“大寿哥”,两个人初次相识就要像夫妻一样同住一个房间难免尴尬,钱瑛就提议说自己睡书房,谭寿林睡大床,如有人来检查就说是因为丈夫得了肝病,夫妻二人才不得不分房睡。

在长时间的相处中,钱瑛和谭寿林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也逃不过众人的眼睛,1928年12月,在大家的撮合下,钱瑛和谭寿林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这一年,钱瑛25岁,谭寿林32岁。

新婚夫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钱瑛和谭寿林刚结婚三个月,就迎来了无奈的离别,钱瑛被组织安排去苏联东方大学学习,虽然舍不得妻子,谭寿林还是坚定地支持妻子去苏联。

临别之际,谭寿林买了两个笔记本、两支钢笔,夫妻俩一人保管一个,以表思念之情。谭寿林和钱瑛约定,由自己定期给钱瑛写信,为了保险起见,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钱瑛不用回信。钱瑛在苏联学习的2年时间里,谭寿林给她写了130多封信,平均每个星期都要写一封,鸿雁传书寄相思,谭寿林的关心和鼓励,让远在他乡的钱瑛丝毫不觉得孤单。

到了莫斯科,钱瑛很快就融入到了新的学习环境当中,但是不久钱瑛就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个小生命,是她和谭寿林爱情的结晶,是上天赐给他们的珍贵礼物,钱瑛很开心,但是不断加重的学习任务又让她担忧了起来,孩子出生了,自己又要忙学习,又要带孩子,根本顾不过来啊。

因为太过劳累,孩子还没足月就早产了,钱瑛不得已将孩子交给苏联保育院抚养,1931年,国内革命风起云涌,钱瑛听从组织号召启程回国。终于可以回到祖国,见到分别两年的丈夫,钱瑛是开心的,但是想到回国后的严峻工作形势,钱瑛不得不把女儿留在苏联,这样的骨肉分离又让她肝肠寸断。

回国后,组织安排谭寿林和钱瑛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工作,临行之前,全国总工会突遭敌人破坏,谭寿林决定留下来善后,让钱瑛先走,没想到这一走就是永别。1931年4月,谭寿林被国民党上海警察局逮捕,1931年5月,谭寿林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5岁。

这一年,距钱瑛与谭寿林结婚,才刚刚过去了3年,而在这3年里,他们“相处仅百日”,甚至连一张夫妻合影都没有留下,得知丈夫遇害的噩耗,钱瑛悲痛欲绝,她下定决心不再结婚,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以完成谭寿林未竟的事业。

谭寿林牺牲以后,不管谁再对钱瑛表达爱慕之情,她都是一口回绝,她一直珍藏着谭寿林的遗物,随身携带着丈夫留给她的一块怀表,工作的房间里总是悬挂着一张丈夫的照片,每当思念丈夫时的时候,她就写下一首诗,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

钱瑛到了洪湖地区后,担任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总工会秘书长,领导工人运动。1932年5月,当红三军向襄河北岸行动时,川军范绍增部一个旅占领了老龙口,企图向洪湖中心地区进犯,红三军只有一个警卫团留守。敌众我寡,钱瑛临危受命,率领一支游击队绕到敌人背后,给敌人以突然袭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红三军主力抓住时机紧急驰援,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1933年,钱瑛在江苏省委妇委工作时,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钱瑛成功领导了多次绝食斗争,迫使狱方答应改善条件。敌人想用恶劣的条件、残酷的折磨迫使钱瑛屈服,钱瑛却像谭寿林一样在刀尖上起舞,用精神上的胜利来战胜身体上的痛苦。

在暗无天日、空间逼仄的监狱中,钱瑛用头发和拆下来的袜线在衣服上绣梅、兰、竹、菊,用指甲和发卡在墙壁上刻下自己喜爱的诗词,对着牢门上碗口大的通气孔做深呼吸,在斗室之中里原地跳跃、踏步、做操,敌人看到钱瑛在高压之下依旧精神百倍,也无计可施。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钱瑛终于被释放出狱,结束了四年艰辛的狱中生活。

1954年,钱瑛担任新中国监察部第一任部长,因为铁面无私,得了一个“女包公”的外号。她的严格都是从自己身上开始,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正人必先正己, 己不正怎能正人?”

有人给钱瑛拿来了一筐碗筷等炊具, 通讯员李清荣代替她收下了,钱瑛回来后狠狠地批评了李清荣一顿:“哪个叫你收的?谁叫你要的?你赶快送去!”送礼的人只好把这些炊具拿了回去。

有一次,一个亲戚到北京请钱瑛安排工作,钱瑛不在家, 李清荣安排他住在组织部招待所, 并请办公室买火车票让他回家。钱瑛回来后严肃地批评李清荣,不该用公款接待这个亲戚:“他这么年轻怎么不安心农业生产? 别人做得,他也应该做得! 要老老实实在农村劳动。”

钱瑛的老家有人犯了法,找到钱瑛的母亲希望能说说情,母亲知道钱瑛向来坚持原则,一直开不了口,好不容易谈到了这个话题,才说到一半,钱瑛立即就打断了母亲的话,她教育母亲说:

1951年,钱瑛托人辗转打探女儿的消息,才得知她和谭寿林的爱情结晶,留在苏联的女儿早在20年前就已经夭折。1959年,在谭寿林牺牲了二十八年后,他所著的《俘虏的生还》一书出版,钱瑛心绪难平,写下《再读 俘虏的生还 》一诗,虽然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但谭寿林没有完成的事业,她终于是替他完成了:

标签: 自裁旗袍

相关文章

自裁旗袍(裁制旗袍图片大全)

自裁旗袍(裁制旗袍图片大全)

本文目录一览: 1、钱瑛:17岁自杀抗婚,28岁痛失所爱,51岁任第一任监察部长 2、《扫黑风暴》隐藏线:麦佳为父报仇旗袍隐喻身份,徐英子并非自杀 3、旗袍和汉服,你觉得哪个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

自裁旗袍(旗袍上衣裁剪)

自裁旗袍(旗袍上衣裁剪)

本文目录一览: 1、《驴得水》电影,最后一曼为什么自杀呢? 2、旗袍和汉服,你觉得哪个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3、清末投井自杀的珍妃是哪个皇帝的妃子 4、民国第一美女,也是我国首位穿内衣的...

自裁旗袍(古法立裁旗袍)

自裁旗袍(古法立裁旗袍)

本文目录一览: 1、旗袍和汉服,你觉得哪个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2、民国第一美女,也是我国首位穿内衣的女性,因为出轨而选择了自杀,她是谁? 3、清末投井自杀的珍妃是哪个皇帝的妃子 4、钱...

自裁旗袍(怎样裁旗袍)

自裁旗袍(怎样裁旗袍)

本文目录一览: 1、清末投井自杀的珍妃是哪个皇帝的妃子 2、民国第一美女,也是我国首位穿内衣的女性,因为出轨而选择了自杀,她是谁? 3、旗袍和汉服,你觉得哪个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清末投井...

自裁旗袍(古法平裁旗袍)

自裁旗袍(古法平裁旗袍)

本文目录一览: 1、清末投井自杀的珍妃是哪个皇帝的妃子 2、阮玲玉为什么自杀? 3、钱瑛:17岁自杀抗婚,28岁痛失所爱,51岁任第一任监察部长 4、旗袍和汉服,你觉得哪个更能代表中国传统...

自裁旗袍(旗袍 平裁)

自裁旗袍(旗袍 平裁)

本文目录一览: 1、旗袍和汉服,你觉得哪个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2、阮玲玉为什么自杀? 3、民国第一美女,也是我国首位穿内衣的女性,因为出轨而选择了自杀,她是谁? 4、张爱玲的死因真的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