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是体校打篮球的阳光少年,身边永远有好多女生围绕着,小小年纪已是情场老手。
那段时间她刚毕业,被妈妈关在家里复习考分配试不能出门,飞没有见过她,只是听说过她,于是托她妹妹给她传纸条,约她每天晚上两点打电话。
每晚飞玩到夜场关门,睡前就和她打电话说外面的世界,她每晚两点守着电话机等他,对感情一张白纸的她,通过这个经验丰富的男人了解到男女之间的很多关系。
飞说他来她的城市打球,她可以来看他,如果觉得喜欢他,就留下,如果不喜欢可以偷偷离开。
她站在球场边,还没有认出哪个是飞,他就走过来牵起她的手,看了看站在一边的一个漂亮女孩说:“她陪我一起来的,但我希望和你一起走。”她还没看清女孩的样子,就被飞拉走了。
飞带她见任何一个朋友都介绍说:“这是我的女朋友,这个是认真的。”
飞身边永远跟着一堆小兄弟,一会报告哪个女孩子怀孕了,一个报告哪个女孩子要跳楼了,站在他的身边,她常常看到有女孩子远远地盯住他们,却不敢靠近。
飞买了一对公仔,改名真心真意,一人一个,每个星期带他的真心来见她的真意,带上这个星期不见面时写的日记,日记本第一页写着:没想到我这种粗人也有写日记的一天,那天的北海道雪糕特别好吃,因为上面有她的味道……
有流星雨的晚上,飞带着两个兄弟深夜来到她的宿舍,在阳台上一边抱着她看流星雨一边说:“知道有多少女孩想和我看流星雨吗?但我只想和你一起看。”他的两个兄弟就在阳台的一角守着。
飞说老婆新婚之夜一定要是第一次,所以小心地守护她,他约她去他的城市看球,下车他的妈妈来接她。
她第一次在男生家过夜,把飞关在房间外,一个人躺在他的房间里,反锁着门,有点不知所措。
她知道飞不是适合她的男人,他们约好先分开,两年后还有感觉再在一起,两年后他们各自有了另一半。
飞一直说她是最懂他的女人,其实她觉得她那时什么都不懂,所以才那么冷静。
十多年后有了朋友圈,飞已不再是之前那个打篮球的阳光男孩,他变成两百多斤的大胖子,脖子挂着粗大的金项链,一副土豪的样子,还是每天流连夜店,各种洋酒各种兄弟各种美女,他的老婆一副老实贤惠的样子,完全放任他在外面玩。
她庆幸当初没有和飞一起,但偶尔吃北海道雪糕的时候就会想起他,他让她知道,男人就算喜欢很多女人,但娶的女人总希望是纯洁的。
泰是武警,有着健硕的身材和清秀的脸。
休假时,泰和朋友们在学校的篮球场打篮球,她和孩子们在草地上放风筝,穿着白色的长裙,在夕阳下一边跑一边笑。
泰说他看到她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她,愿意为她做任何事,这是泰对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她至今认为最朴实动人的情话。
从见到她的第二天起,泰每天送一束玫瑰花到她的门口,他没有谈过恋爱,很害羞,不知道和她说什么,只是抱着玫瑰在门口腼腆地笑着。
泰很帅,那时流行流星花园,他像里面的吴建豪,他比吴建豪更阳光,身材更好。
她喜欢好看的人,泰的外表令她心动,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让他陪她去逛街,她在前面买买买,他在后面默默提着。
她教他吃西餐,他笨笨的,切牛扒出切到额头冒汗,全程几乎不说话。因为泰看起来很紧张,小心翼翼的样子让她不知道说什么。
泰帮她把东西搬回她的房间时,她发现多了一件,叫住他让他拿走。20分钟后,有人敲门,她打开门看到憋红了脸的泰,他说这是送给她的礼物,说完丢下就跑了。
她想到泰在门外徘徊的样子,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泰的假期结束的前一天,泰给她买了一束假花,远远看和真的红的玫瑰一样,他希望不要枯萎。
泰说希望走前带她去见妈妈,她觉得他疯了,马上拒绝,他希望带她见朋友,一起唱K,她答应和闺蜜一起去。
送她回来的时候,泰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我可以吻你吗?”
她看着他脸上好看的线条,低头答应了,泰紧张地凑过来,一直在发抖,第一个男人是接吻高手,她习惯了飞的老练,面对清涩的泰,她忍不住大笑起来,他尴尬地跑掉了,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回到部队,泰每天都给她打电话,每次打电话前先把几十个话题列在纸上,一个个轮流说,她感兴趣的就聊下去,如果不感兴趣就马上换话题。
打完电话就马上写信,洋洋洒洒几页几页的文字,比打电话顺多了。
她感到泰的真诚,却没法对他心动,见不到他很帅的脸,她对他毫无感觉,她不喜欢他的声音,不喜欢他聊天的内容,慢慢不再接他的电话,也不再回他的信了。
泰一直给她写信,写了很久很久,直到她已经离开了那个地方,他也不知道。
她有一点内疚,但并不后悔,泰让她知道男女之间除了外表的吸引,除了真心,还需要双方有共同话题,爱不是单方面的和付出就会有结果。
宇是一个很有天份的设计师,一个非常任性的富二代。
她也不知道怎么和宇在一起的,总之就是在一起了,关于他的一切,她总是不想去回忆,因为里面有她最不能接受的欺骗。
宇带她回去见家人,他有两个妈妈,亲妈和后妈,他和两个妈妈的关系都非常好,后妈只比他大5岁,喜欢穿旗袍,风姿绰约。
宇的爸爸第一次见面就给她一张卡,说以后儿子问他要钱,他就打在这张卡上,让她支配宇的经济。
宇从那以后很依赖她,因为钱都在她这里,宇用爸爸的钱在她工作的地方开了一个公司,她去旅游,他丢下公司不管就跟她去了,她觉得宇是一个对工作没有责任心的人。
有一天宇的后妈单独来找她,说了很多她不知道的话,关于宇的身世,关于他的年龄,关于他的经历,一切都和他对她说的不一样。
她马上把宇所有的东西打包寄给他,离开了家乡,没有听他任何解释。
宇去她的家,在她的妈妈面前大哭说她抛弃了他,她庆幸自己离开宇,她讨厌欺骗,也讨厌男人的眼泪。
宇让她知道感情中最可怕的东西是欺骗,一件事情提前告知能不能接受,和开始隐瞒后突然发现,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风是一个从小什么都不缺只缺爱的官三代。
她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城市,遇到风时,他有女朋友,遇到她后开始冷落女朋友,女朋友一个月后离开了,他说:“她终于走了。”
风每天睁开眼睛就给她发信息,坐一个多少小时的巴士来看她。
她第一次和风约会,一起去吃日本拉面,服务生面端上来时,他大叫怎么碗这么大面这么少,还这么贵?一脸的不满。
习惯了以前的男人大手大脚,那一刻她觉得这个男人突然好踏实,好直率,好有安全感。
风带她回去见妈妈,他的妈妈很喜欢她,吃完饭马上就带他们去买了个房子,姥姥慈祥地拉着她的手聊天,他的家人让漂泊在外的她有了家的感觉。
后来她才知道之前风住农民房坐巴士,是因为家人反对前女友,他带着女朋友私奔出去的,他家境殷实,但脾气古怪,朋友很少。
一起后她发现风没有大问题,却有很多小缺点,每次要分手他都说改,会按她的方向改,他们在一起生活了10年,他确实改了很多。
风每个节日都会送她礼物,会抱着一束很大很土的红玫瑰到办公室给她,虽然她告诉他无数次她不喜欢又大又俗的红玫瑰,但风依然会按自己认为好的送。
万象城Dior开业当天,她还在和同事讨论晚上下班去看一看的时候,风上午已经翘班去买回最新款耳环送到她的办公室了,让同事们羡慕不已。
在别人眼中,风外表不错、家庭好、工作好,而且只爱她一个,从不沾花惹草,按各种条件来说是结婚的好人选。
她每天化着精致的妆,穿着不重复的衣服,一副小贵妇的样子。
可是她不快乐,她很少和风聊天,很少和他说自己的感觉,因为知道说了他也不会有回应,他总觉得女人有漂亮的衣服和礼物就可以了。
当风家的老人病危,她尽心尽力去照顾,是因为觉得风的家人就是自己的家人,她真心爱他们才去照顾,而他却认为她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物质回报。
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心凉的滋味,她知道和这个男人的价值观没法一致。
最后她离开了,因为她发现当一个人说会改的时候,会有希望,当一个人改了你还不满意,就是绝望。
风一直不明白,自己没犯什么大错,也一直在改变,她不喜欢他打牌,他不打了,她不喜欢养宠物,他不养了,自己按她的要求按时回家按时睡觉,为什么她却执意要走。
她走了三年,风没有改变家的任何一样东西的位置,每天给她发信息,给她拍家里的照片。
她看到自己曾经布置温馨的家一年一年布满了灰尘,觉得离开是正确的,因为一个男人自己都过不好,根本没有能力让身边的人过好。
如果她走了他依然过得很好,让她看到他很好的生活状态,也许她还会考虑回去,但她看到没有她的日子,风不去工作,每天吃快餐,家里像垃圾堆,她完全没有回去的欲望。
她不想回去改造他,不想照顾他,她不是救世主,也不是保姆,她只希望两个人在一起可以简单舒服地生活,吃饭、聊天、旅游……
她庆幸自己有勇气离开风,没有为了外在的东西而将就。
风让她懂得爱一个人应该爱他原来的样子, 而不是想要把他改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那样一定会失望的。
义是一个外表看起来很强大内心却很柔软的男人。
从他们相遇的第一天,义就清楚她是自己不能娶的女人,她也清楚他不是她想要一起生活的男人,但他们当时都处于特殊的环境,发现对方身上有吸引自己的地方,明知道不能喜欢却不自觉喜欢了。
义会在她和朋友喝醉时把她抱回酒店,抱着她到天亮;
会在她想喝鸡尾酒时,捧着自己调好的酒开2小时的车,送到她楼下然后离开;
会花30小时接机,先送她回家乡看看她的父母,然后再送她到她工作的城市;
会在她遇到困难时5分钟买好机票来到她的身边为她解决,然后离开;
只要她孤单,他会一直开着视频睡觉到天亮,没有说话,只是让她感觉他在陪她……
他们不敢再进一步,因为清楚那一步跨过去等待自他们的并不是美好生活。
除了婚姻,义尽自己的能力给她想要的一切,他们甚至疯狂计划过一起做试管生一个孩子,因为觉得真的没有任何理由走下去了,但希望对方在自己的未来有一个位置。
最后一次见面,义来到她家,她给他准备了其它房间,她心里决定:如果他睡另外的房间,他们做一辈子的朋友,如果他睡自己的房间,那做他一辈子的情人。
义很自然地找了个借口住进她的房间,还是和以前一样抱着她睡,依然连吻她的勇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走了,留下能留下所有的东西,希望占有她的空间一点点他的位置。
她突然觉得这个平时看起来霸道的男人是那么的懦弱,她把义所有的东西寄还给他,附了一张骂他的纸条。
两个月不联系,在看到一个特别的人离世的消息的晚上,她突然很想义,发信息给他,他迅速打开视频,马上说要把纸条拿出来读。原来他一直把纸条放在身边,其实她已不记得纸条写了什么,也不想再记起,那是她当初的感觉,两个月已经让她习惯不再依赖他。
义问她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会突然找他,要不要买机票来看她,一副担心的样子。
她知道义其实心疼她比喜欢她多一些,她从来不在他面前流眼泪,因为不想用眼泪来换取他更多的心疼。
第二天他告诉她,他追了半年的女孩子这天答应做他女朋友了,他说他很爱很爱这个女孩。
她记得这个女孩子,是义第一次和她聊起以后要娶的老婆的那种女孩,贤惠有教养的乖乖女,大眼睛缺少灵气,一副安分老实的样子,也许无趣,却是做妻子的最佳人选。
她和这个女孩几乎同时进入义的生活,他先对她心动,压抑地纠缠了半年,再追求那个适合结婚的女孩。
她突然觉得很轻松,因为从来没有期待过和他一起生活,所以没有失望,那个女孩子也是她喜欢的类型,她希望义是真的很爱很爱那个女孩,那样他才会很幸福很幸福。
她希望义幸福,因为他曾经那样毫无条件地保护过她心疼过她,她知道很难得。
她对义,依赖多于激情,他让她安心多于心动,她喜欢他在身边的感觉,喜欢听他说话,喜欢他的行动力。
她在他面前特别小女人,叽叽喳喳什么都对他说,因为知道他了解自己并且会包容,所以毫无顾虑。
但是回忆起他,她发现从来没有认真看过他的脸,她想不起他的眼睛,原来她一直只是默默地享受他用心对她好的感觉。
义让她意识到,婚姻和爱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也许她比那个女孩先吸引他,但却不会像年轻时那样,男人和她交往的就是想和她结婚了,也许这种喜欢更纯粹,但不够深爱也十分脆弱。
森是爱运动的阳光男孩,比她小很多,当他知道她的年龄时,他们两个蹲在地上大笑,像两个做了坏事的小孩子。
他们在运动时认识的,森默默关注着她,因为她在一众高大的女生中显得特别娇小。
集体训练时森总有意无意跟在她的身后,她艰难地做5个虎卧撑的时候,他单手轻松做20个,然后停下来看着她笑;
去玩水时她掉进水里,他在远处也会快速游过来把她抱上岸;
坐车时他默默坐在她隔壁,车摇摆时肩碰肩,他们互相看对方一眼,然后低下头轻轻笑着,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她的心像少女一样小鹿乱撞。
森是个害羞的男生,平时很少说话,总是默默地训练,第一次在合照时他突然隔着椅子紧紧搂住她的肩膀,她很吃惊,他告诉她马上就要走了,走前他们约好一起吃饭。
约会时他们像久别的情侣一样,跑着冲向对方,他抱起她一直转圈。
第一次吻她时,她想起了从来不敢吻她的义,眼泪马上掉了下来,森温柔地拭去她的眼泪,说希望自己让她感觉快乐而不是悲伤。
不说话时两个人默默会地看着对方的脸,每一个细节都看得那么清楚。森的眼睛总带着笑,特别温和,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散发着纯真的光芒,她情不自禁地说:“我好喜欢你的眼睛。”
森走的时候,她去送他,给他买了好喝的黄油啤酒,他说很好喝,会一辈子记得这个味道。
在机场,他们抱在一起10分钟依依不舍,她挣开森的怀抱想离开,森追过来再次把她拉到怀里深深地吻了她,她的眼泪掉了下来,这次是为了他。
她知道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交集瞬间留下的甜蜜,是爱情纯粹的味道。他走了,她以为她会很想念,但发现并没有,因为她知道这是他们之间最好的结果。
森让她知道无论经历了什么,无论几岁,都不要对爱情失去信心,单纯的心动是最美好的感觉,没有任何杂质的“我喜欢你,你也刚好喜欢我”,不需要费心思追求讨好,不需要考虑任何条件和未来,最原始的相互吸引才是爱情最真实的样子。
每个出现在生命中的人必然有理由,她喜欢过不同的男人,看清了爱情的各种状态,爱可以很冲动也可以很压抑,可以很浪漫也可以很现实,可以很美好也可以很裴哀。
她发现在每个男人面前,都会有不一样的样子,不是刻意,因为他们每个人都不一样。
也许在她遇到第一个男人开始,就注定了她的命运,因为很多时候,看得太清就不会强求,不会争取,不会忍耐,不会将就了。
现实中很多从一而终的感情,都是拉拉扯扯、吵吵闹闹才能过一辈子的。
村上春树说的:谁会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失望罢了。
爱情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要永远相信爱情,它就一直都会在。
满族风俗习惯
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旗袍的外面还习惯套一件圆领、身长及脐、袖长及肘的短褂。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时穿的,既便于骑马,又能抵御风寒,故名“马褂儿”。清初,马褂儿是八旗士兵“军装”,后来在民间流行起来,具有了礼服和常服的性质,其式样、面料也更加繁多。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为棉、夹和皮数种,为保暖之用。样式有对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种。
而作为有清一代“时装”的满族女式旗袍,则多有发展。当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辛亥革命后,旗袍样式由肥变瘦;在20世纪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30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并突出曲线美;40年代又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广泛,棉、毛、丝、麻和各种化纤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长、短袖之分之外,还分皮、棉、单、夹数种,便于在不同季节穿用。经过不断改进的旗袍,一般样式大致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讲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边上绣有各色图案的花边。如此既衬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显得文雅大方。具有东方色彩的旗袍现已成为中国妇女普遍喜爱的中式服装。
旗袍和“旗头”、“旗鞋”等搭配起来,就构成了满族妇女典型的传统服饰装束。
“旗头”指的是一种发式,也称发冠。类似扇形,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长约30厘米、宽约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上即可。上面还常绣有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旗头”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发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适应于隆重场合。
“旗鞋”款式独特,是一种高木底绣花鞋,又称“高底鞋”、“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穿这种高底鞋走起路来显得姿态优美。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
满族的帽子种类较多,主要分为凉帽和暖帽两种。过去,满族人常戴一种名为“瓜皮帽”的小帽。瓜皮帽,又称“帽头儿”,其形状上尖下宽,为六瓣缝合而成。底边镶一约3厘米宽的小檐,有的甚至无檐,只用一片织金缎包边。冬春时一般用黑素缎为面,夏秋则多用黑实地纱为面。帽顶缀有一个丝绒结成的疙瘩,黑红不一,俗称“算盘结”。帽檐下方的正中钉有一个“标志”,称“帽正”,有珍珠、玛瑙的,也有小银片、玻璃的。相传这种帽最早始于明代初期。因其为六瓣缝合,取“六合”,即天地四方“统一”之意,故盛行起来。满族入关以后,受中原文化影响,也取其“六合统一”之意,开始戴用此帽,而且颇为流行。现在,在有关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电视、电视剧中,我们仍能经常看到它的影子。
早期满族男人多穿双脊脸的叫做“大傻鞋”的一种便鞋。鞋面多用青布、青缎布料。鞋前脸,镶双道或单道黑皮条。鞋尖前凸上翘,侧视如船型。妇女除“旗鞋”和平底便鞋(平底鞋鞋面上皆绣花卉图案,鞋前脸多绣有“云头”)外,还有一种“千层底鞋”。“千层底鞋”用多层袼褙做鞋底,故得此名。鞋面多为布料,一般不绣花卉等图案,多在劳动中穿用。
还有一种很有特点的鞋,叫乌拉(靰鞡)鞋,多为满族百姓冬季穿用。用牛皮或猪皮缝制,内絮靰鞡(乌拉)草,既轻便,又暖和,适于冬季狩猎和跑冰。
住行
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门向南开,高大宽敞。房内正对门一间谓堂屋,又称外屋,设厨灶锅台、水缸,灶通西内室火炕,火炕,满语称“土瓦”。从堂屋西墙开门为里屋,为南、北、西三面构成“万字坑”或“蔓枝炕”。满族尚右,西墙供祖宗牌位。西炕为窄炕,不住人,下通烟道。南北对面炕。上铺炕席,或糊炕纸刷油。炕梢置衣柜,柜内装衣物,柜上叠置被褥、梳妆用品。夜间长辈居于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寝时,头朝炕外,脚抵墙,对防寒和呼吸新鲜空气颇为适宜。墙壁多贴有纸画。为御北方寒冷,有的还建有火地。屋外西山墙头砌有圆形烟囱(满语称为呼兰),高出房檐数尺。烟囱根底有窝风窠,以挡逆风。南北墙上有窗,窗户纸糊在窗棂外,多“高丽纸”,纸上淋油或盐水,免得为雨雪淋湿脱落。窗棂及门上亮子窗棂构成各种图案,美观牢固。窗户分上下两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风。房梁上常悬有悠车,婴儿放在悠车里。炕上摆有长方形的炕桌,吃饭时围桌盘膝而坐,暖和方便。桌的左右铺有毡褥子以待宾客。房棂、椽、栋多有雕花油彩。厢房则设碾房和仓库(满语称哈什)。房外四周环砌围墙。院内东南竖“索伦杆”,杆上有锡斗,杆下放三块石,称为“神石”。杆后是一面用砖砌成的壁墙,墙头饰有雨搭。
过去,城中的富贵人家多住四合院。四合院大门多为三间屋宇式建筑,正房三至五间,东西厢房一般也是三至五间,四周围以砖墙,门房两侧设有石礅,称为上马石。有的四合院分为前后两院。满族的这些民间居所式样,大部分保留在东北的满族聚居区。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除很少一部分人建房仍保留传统建筑方式外,绝大部分已建造成更为宽敞明亮的现代式房屋。
为适应山区和林海雪原居住环境,满族聚居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主要有马车、爬犁、独木舟和桦皮船等。爬犁(满语称法喇)是雪上交通工具,将两根树干用火烤后弯成弓形,上端翘起,贴地部分宽约1米半,上面铺板或做成箱式,驾以马、牛,载人载物极为轻便。目前只在较寒冷的北部山区偶尔使用。满族的水上交通工具最早是独木舟(满语称威呼),由粗大原木凿空而成,可容数人。还有一种桦树皮船,制作较为麻烦。先做龙骨,里外附上桦树皮,一人可以扛着行走。相当轻便。现在已经不多见,被现代船只所取代。
礼仪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满族人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形式为弹下箭袖,左膝前屈,右腿微弯,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下垂,并问安。抱见礼是平辈之间用,晚辈对长辈也可用,不过晚辈要抱长辈的腰,长辈抚晚辈的背,等等。现在,有些繁琐的礼节已被简化。
满族尊老敬上的传统更为明显。晚辈每日早晚要向父、祖问安,途中遇长辈人要让路,吃饭时长辈先坐先吃。满族重感情讲信义,对宾朋真诚相待,有客人必设宴招待,所允诺之事必全力去做。
满族传统的婚姻仪式较为复杂,大致经过通媒、放定、纳彩、过箱、迎亲、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门等程序。
通媒即由男方家请媒人向女方家求婚,两家都同意后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赠如意或钗钏诸物为定礼。然后是定婚,即选择吉日,男方家及其亲戚往女家问名,女家设宴款待,男方家长致辞求婚,女方家则推谢再三,男方家坚持求婚,女方家同意后,才算定下婚事。此时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长辈。定婚后要过礼,也是选择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绸缎、羊、鹅等礼物。男方家还要赠银两钱财。此时要议定婚期。进入迎亲阶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妆,俗称“过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谢。迎亲时,新郎在迎亲队伍的陪伴下赶着彩车迎亲,在途中两车相错时,新娘的哥哥将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车,俗称“插车”(由于各地区满族风俗不同,也有新郎与迎新队伍直接到新娘家迎亲的。还有的地方有"旗俗不亲迎"之说)。新娘至新郎家,换车乘轿,花轿落地,新郎要虚射三箭。新娘蒙红盖头下轿,与新郎站在事先摆在院中的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即拜天地。拜完后撤天地桌,新娘进入临时搭的帐篷,谓之坐帐。坐帐时“开脸”,换头型。坐帐后,新娘跨过马鞍进洞房,新郎用秤杆揭去盖头扔到房檐上。夫妻饮交杯酒,吃合喜面、子孙饽饽,众人闹洞房。在婚日当天晚上,新郎新娘要拜祖宗。婚后第一天,新娘给夫家亲戚装烟敬茶,拜宗族,认明辈分,谓之分大小。一般在结婚三日之后,夫妻同回女方家,拜见娘家人并拜祖宗。婚后一个月,新娘回娘家住一个月,谓之住对月。到了这时,婚娶仪礼乃告结束。
这些繁杂的婚娶程序在今日满族聚居地区已经简化,并且融合了现代形式。比如插车,演变为男女青年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各自由婚庆队伍陪伴,从自己的家里出发,行进至中途相遇时,两人交换自行车或摩托车,再一同到新郎家。还有拜祖宗,有的地方演变为新人拜双方父母。虽然有变化,但仍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另外,满族的婚姻仪式因居住地区不同而略有变化,并非完全一致,但主要程序大致相同。
满族的育儿习俗比较特殊。生男在门左挂弓箭,生女在门右挂彩色布条,娘家送一个悠车。生儿三天时,亲朋送贺礼,俗称“下奶”。并举行洗礼,称“洗三”。满月时要请客人来“做满月”,并将弓箭或布条取下挂在“子孙绳”上。百日时,要用从各家要的彩布条编成锁,称挂锁。周岁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让孩子“抓周”。一般在16岁时,男孩剃发,女孩盘发髻。至今在东北满族聚居区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满月”、“抓周”等传统习俗。
葬俗
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土葬和火葬历史都很久远。在满族入关前以火葬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常迁移。另外,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较多,尸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满族入关后逐渐发生变化,从火葬与土葬并用发展为以土葬为主。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屋内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灵幡用3尺左右的红布制成,上缀以黑穗,悬挂在院中高杆上。满族人用的棺具形状特别,上部隆起,上宽下窄,称“旗材”。
停灵期内合家举哀,举行祭奠。入殓时棺内放金银等物,贫者用金银箔元宝代替,口含铜钱或玉器,灵具放在院内灵棚内。出殡多选阴历单日,抬灵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殡后要感谢帮忙的人并请吃饭。下葬后,每7天到坟上烧一次纸,连烧7次。百日时要烧百日,周年时要烧周年。满族烧纸是将纸叠成口袋状,俗称烧口袋。清明节要上坟,烧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来,满族的丧葬又改为火葬为主。但祭奠亲人的仪式仍然保留了许多古老传统,如清明节烧口袋、插佛托、烧七、烧百日、烧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禁忌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尚。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宗教信仰
满族早期信奉萨满教。入关后,又信奉佛教。萨满教同佛教在满族中同祀供奉。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意为“疯狂的人”。汉译为“巫”。“萨满”有男有女,并分家萨满和跳神萨满。
祭祀时主持礼仪的家萨满早已不存在了。跳神治病为业的神巫,在一些偏僻乡村还偶有活动。早在清代就屡有禁令,但屡禁不止。建国后,国家禁止一切封建迷信活动,但仍有少数人以此为业,骗取钱财。
满族还崇拜自然神,如天地神、山神、星神、树神。崇拜以动物为图腾的鹊神、乌鸦神。至今在一些满族聚居的乡村,每逢年节还烧香供奉,祈求保佑全家平安顺利。
现在有的满族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但人数不多。宗教信仰:满族早期信奉萨满教。入关后,又信奉佛教。萨满教同佛教在满族中同祀供奉。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意为“疯狂的人”。汉译为“巫”。“萨满”有男有女,并分家萨满和跳神萨满。
祭祀时主持礼仪的家萨满早已不存在了。跳神治病为业的神巫,在一些偏僻乡村还偶有活动。早在清代就屡有禁令,但屡禁不止。建国后,国家禁止一切封建迷信活动,但仍有少数人以此为业,骗取钱财。
满族还崇拜自然神,如天地神、山神、星神、树神。崇拜以动物为图腾的鹊神、乌鸦神。至今在一些满族聚居的乡村,每逢年节还烧香供奉,祈求保佑全家平安顺利。
现在有的满族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但人数不多。
饮食
满族饮食品种繁多,风味独特
(一)主 食
主食最大特点是“粘”。早自清代,满族人就喜欢粘食。取其易存放、耐饥饿、便于游猎和远途征战携带之利。
今河北各地满族家庭,普遍喜欢用粘米面做饽饽、凉糕、切糕、炸糕等食品。
樟椤叶饼: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一些乡村,夏季喜欢用粘米面做“樟椤叶饼”。方法是把粘面和好摊在楞叶上,中间放馅,合上后蒸熟,其味清香。
小饽饽:多在冬季以粘米面制作。饽饽小如鸡蛋,一做几缸几篓,蒸熟后放冷屋冻上,随吃随热。
荷叶饼:易县西陵满族乡满族家庭有农历二月吃“荷叶饼”的习惯。荷叶饼用白面做,为扁圆形,里面放香油、盐,熟后掰开成两片(有一面连在一起)、 裹鸡蛋、肉片、芥菜等,卷成荷叶形,即可食用。荷叶饼在长城以北和遵化县东陵叫“春饼”,其做法与西陵大体相同。
(二)副 食
满族人喜食酸菜。
火锅:以酸菜、粉条、蘑茹、猪肉或其它禽兽之肉做的“火锅”,是满族传统的饮食风味。自清代以来,一直传承不衰。
血肠:满族喜吃猪肉。逢年节杀猪时,都要请客,名曰“吃血肠”。猪血兑上温水放上调料,灌到猪肠里,煮熟即可食用,名为“血肠”。
鹿尾(yer):易县西陵满族乡忠义村、龙里华村、泰和庄村居住的满族,还有一种叫“鹿尾”的特殊食品。其做法是将猪肝切成泥,用煮肉汤加东北大松籽、姜汁、香油、麻酱、鸡蛋等原料调成糊状,灌到猪大肠里,煮熟后即可食用。待客时切成手指厚小块,放到碟里,每碟八块。吃时必剩两块,否则为不敬。
樽(dun)菜:选细嫩白菜心,用线绳捆成拇指粗,捆一节切一节,长约二寸,用开水焯后,摆放好,用小米米汤浇在上面,放酸为止。吃时用水洗净,放入盘内,撒上白糖后食用。其味酸甜可口,又脆又香。
(三)糕 点
萨其玛:满族传统糕点。用面粉、大油、白糖、鲜蛋、麻仁、桂花、果料等制成,色泽金黄,绵软香甜,软硬适度。具有百年历史的保定四美斋糕点铺制作的“萨其玛”,至今盛名不衰。
大八件:易县“大八件”糕点,每种上面都打有红戳。大八件为:萨其玛、馓子、大饽饽、双麻、福寿糕、蜜食、扒拉饼、蓼化。
姓 氏:
满族姓氏有670多个。清代,满族人习惯于只出名不冠姓。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曾下令满族人一律冠姓入籍,于是满族老姓逐渐消失,逐步简称或译为汉字姓。据调查,今河北省境内,有的满族人上推三代,还称满族老姓。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满族,共有七个大姓氏,或按满族老姓译为汉字姓,或以本姓的第一音节为姓,其中瓜尔佳氏译姓关,钮祜禄氏译姓郎,爱新觉罗氏译姓赵,完颜氏译姓王,伊尔根觉罗氏译姓赵,章佳氏改姓章,富察氏改姓傅。承德县满杖子乡李氏,原姓萨克达氏,石灰窑乡白氏系瓜尔佳氏。承德市区佟山和两家满族乡、满杖子乡、八家乡的佟姓系佟佳氏。三沟镇壮孤山村刘氏系宁古塔氏。岗满族乡何姓系赫舍里氏,赵姓系伊尔根觉罗氏。六沟镇南房申沟黄氏系乌雅氏。太平乡、十道河乡王氏系完颜氏。围场护围满洲兵丁后裔有佟(佟佳氏)、 白(巴雅拉氏)、 那(那拉氏)、 安(安佳氏)、 张(章佳氏)、 赵(伊尔根觉罗氏)、富(富察氏)、关(瓜尔佳氏)等八大姓。简称或译为汉字姓的还有易县的巴氏、戴氏,定兴县的闻氏,邯郸的叶氏、文氏,丰宁满族自治县的海氏、桂氏、那氏等等。
还有的以先辈名字的头一个音节为姓氏的。定兴县周家庄村的马氏,其始祖伊尔根觉罗马离赛。满惊习俗续家谱时,对长辈称名不称姓。从第四代起,就以其始祖马离赛的马子为姓,现已传15代。
在清代,满族有用数字取名的习惯。该人名字根据出生时其祖父年龄而定。如《直隶易州志》职官姓名中载:“兰翎侍卫头等伯六十一。”今青龙满族张氏保存的地契文书中记载:“正蓝旗满洲佐领四十九。”以数字取名的方式有纪念意义,是满族的传统。建国后这种取名方式已经消失。
这是被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的。
留辫子相对于女真的生活方式而言是先进和科学的,满族的祖先是游猎民族,生活在东北的丛林里,骑马射箭是每个人必须的生存技能。如果素成发籍在剧烈的骑马奔驰中就很容易散乱,于是古代北方游猎或游牧民族无一例外的选择了梳辫子,因为辫子不会在骑马颠簸中散乱。同理前额如果有头发对于射箭或战斗而言容易遮挡视线,所以就干脆刮掉。后边的头发平时编成辫子,须要清洗的时候解开就洗,然后再编起来就不用天天梳头了。在战斗时额头一旦受伤也便于治疗包扎,野外宿营时后边的辫子盘起来还可以当枕头使用。
总之,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因北方民族的游猎游牧的生活状态而产生的,其实用性大于美观性,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俗。
而金朝为什么不留,是因为还没发现这种先进性。
征服汉族以后,满清为了体现自己的心理优势,才会强制留辫子。
本文目录一览: 1、她和她的六个男人 2、满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3、江西泰和教育局 4、谁知道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上的老式洋房大概什么价格?购买的话有什么特殊条件否? 5、上海这边有没有什...
本文目录一览: 1、金国和满清一样是女真贵族掌权,服饰发式为什么效仿汉人,而满清都要穿旗袍留辫子 2、江西泰和教育局 3、她和她的六个男人 4、满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金国和满清一样是女真贵...
本文目录一览: 1、金国和满清一样是女真贵族掌权,服饰发式为什么效仿汉人,而满清都要穿旗袍留辫子 2、满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3、她和她的六个男人 4、江西泰和教育局 5、泰和教育局自考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