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朝代穿旗袍的多(旗袍什么朝代)

qipaousa2个月前Up Coming Events 活动预告1

盛行穿旗袍是哪个朝代

旗袍(qipao[1]),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2][3]。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4],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5]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6]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7]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我国的旗袍款式众多,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

被人称为“东方女装”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更是把女性的曲线身形完美的展示出来,旗袍,乃是旗女之袍。从清代满族妇女的服装由汉族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的样式不断改进而定型的一种服装。

在清代的时候,清代的男子穿着服饰都是以长袍和马褂为主,在康熙后期的雍正王朝尤为盛行。妇女的服饰在清代的时候可以说是满服汉服并存,满族的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的服饰则以上衣下裙为主。到了清代的中期,满汉的服装各位模仿,到了后期模仿之风越发盛行。大量的史书中有记载汉族效仿满族服饰,此时也在达官贵妇中流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受西方服饰的影响,经改进以后的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来。这种旗袍是汉族人在吸收了西洋服饰后,通过汉化改进,进入了千家万户,旗袍的款式众多。改良后的旗袍在二十世纪30年代,成为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服装在流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改良和变化。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女装最辉煌的灿烂时代。那个时候的旗袍造型纤长,与那时候流行的欧洲女装廓形吻合,完全跳出了之前旗袍的局限性,展示了中西合璧的新服饰,盛行了旗袍的另一种服饰风潮。

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为了中国妇女们心中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还有达官显贵的太太们,无一不穿着旗袍,旗袍更是成为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中华民国政府更是在1929年把旗袍定为国家的礼服之一。80年代,旗袍被重新重视了起来,在大陆地区逐步复兴,遍布世界各个时尚之地。1984年,旗袍还被国务院指定成为当代女性的外交人员礼服。

旗袍盛行于哪个年代?

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风行于本世纪20年代的旗袍,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服装,是由汉族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当时无专业服装研究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以千家万户,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胫而走,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它的发展,其中如交际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创办的云裳时装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旗袍起源于哪个朝代呢?

旗袍有女性国服之称,是展现东方美的极佳选择,它以立体式修身剪裁为主,强调展现女性的曲线,因此旗袍最易打造S型的体态,同时又不失东方女性特有的内敛与优雅。

一、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是中国女性的传统袍服,始于清朝的旗人着装。经过辛亥革命及现代的改良,保留了传统旗袍的服饰工艺,使其更加符合对人体的表现。

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到了清代后期,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到了20世纪20年代,受西方服饰影响,经改进之后的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来。这种旗袍是汉族妇女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后,通过不断改进,才进入千家万户的。

历史上,汉族人民也曾多次采纳这种窄身合体的袍服样式,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就是比较典型的事例。

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二、旗袍概念

旗袍是专指民国出现的旗袍,还是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在内,旗袍概念的界定,和旗袍起源样式一样在学术界颇有争议。

改革开放后早期,为了证明旗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贵的出身,研究旗袍是学者有意识地把民国旗袍和清代旗人服饰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联系起来。

比如《辞海》中有关于旗袍的注解:“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用的一种服装,两边不开衩,袖长八寸至一尺,衣服的边缘绣有彩绿。辛亥革命以后为汉族妇女所接受。

但是“旗袍”概念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的观点,从一开始就在学术界受到质疑。“在整个清代浩瀚的文献中,‘旗袍’一词从未出现。

在清代旗人称呼自己所服袍服为旗服或旗装,满语称呼为‘衣介’。旗袍二字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意义词出现,是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当今学术界主要的观点认为旗袍指民国旗袍,在民国时期发展成熟并形成较稳定形态的女子袍服。旗袍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三、旗袍与祺袍之争

袍服是中国女性服饰的代表,虽然袍服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受清朝旗人袍服影响,从民国至今开始将女袍统称为旗袍,受当时环境影响,一般人都知道满清时代的旗人妇女有其特有的旗袍,而误认为汉人妇女只服裙装,不同于旗人。

于是今人皆曰裙是汉人妇女的服装,却不知两三千年来中国的妇女们本是袍、裙兼施,以袍形长衣为传统的礼服,但因时代变迁,便有袍裙夹杂的纠葛,亟待澄清。

台湾就曾针对旗袍的问题有过一场正名运动,将对近代汉籍女袍之名旗袍正名为祺袍。去其歧义,取其吉祥之意。顾证名实,澄清讹误庶几名归实至,顺理成章。

中国妇女有多种袍服,上下两三千年一脉相承,更不应只以旗袍一词涵盖一切。为何必改旗袍为祺袍,因中国妇女之袍服,乃两三千年来的古礼,而旗袍一词起源甚晚,只三百余年,和可当三千年女袍之实?

旗袍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就袍服的演变过程看,袍服的演变史就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文化的交融史。旗袍不是完全的古典,更多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苏醒,一种怀旧情怀。各位看官,你说呢?

旗袍是什么年代出现的?

旗袍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

风行于本世纪20年代的旗袍,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服装,是由汉族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当时无专业服装研究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以千家万户,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介绍

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胫而走,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它的发展,其中如交际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创办的云裳时装公司便是。

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旗袍产于哪个朝代?

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事实上,深衣与袍服颇有差异,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当于把上衣下裳连成一体;袍服则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义,后来袍服逐渐被接纳为一种稳定的服饰式样,与上衣下裳的服制并行不悖。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起始多为交领、直据,衣身宽博、衣长至附、袖较肥阔,在袖口处收缩紧小,臂肘处形成圆弧状,称为“袂”,或称“牛胡”,古有“张袂成荫”之说。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服饰上的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其他激烈活动,这种服式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较适体。历史上,汉族人民也曾多次采纳这种窄身合体的袍服样式,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就是比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风行一时,胡服在唐开元、天宝年间与胡妆、胡骑、胡乐同为时人趋奉,可算异域文化一次大面积的流行范例,属于长安街头当年的“舶来品”。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雉发易服浪潮,律令之严性命攸关,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清朝统治者强调满语骑射,力图保持其固有的生活习俗和穿着方式,一方面要用满族的服饰来同化汉人,同时又严禁满族及蒙古族妇女仿效汉族装束,从顶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可见一斑。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地。此时的清王朝正摇摇欲坠难以为继,清廷内外交困,国力式微。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闭的国门。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军队也改练新军。在中国学生和军人中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与西式军装、军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端。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商埠开放的上海华洋并处,五方杂居,成为十里洋场奢靡繁华之地。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服装装饰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青楼女子等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于成熟。产生于辛亥革命后,北伐战争时期始渐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别于旗女的长袍。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这在以后的章节中将会详细介绍。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遇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旗女与汉女的着装

作为女性着装的旗袍,与旗女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旗女,是指旗人家庭中的女性成员;旗人,则是清代对被编入八旗的人的称呼。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满族为主体,融合了汉族与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内。八旗中除清朝皇族爱新觉罗的宗室、觉罗以外,还包括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分别由归附的汉人和蒙古人构成。清初八旗汉军有26万之众,是八旗满洲、八旗蒙古之和的3倍。因此,旗人不仅是满族人,还可以是蒙古族或汉族人。这样,把旗袍定义为满族人所穿的服装也就有失准确了。满族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擅长渔猎并四处游牧,他们所穿着的袍四面开权,有扣绊束腰带,脱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后来归附于他们的汉人和蒙古人也采用了这种服式。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确立,旗人的袍服有所变化发展,与满洲早期的样式也有所不同,这时旗女所穿的袍可说是旗袍真正的?前身,到民国才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旗袍,称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装与汉族妇女的两截装束,在清初有着明显差异。

旗袍源流枣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旗袍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旗袍的历史

民国之初——悄然过渡过的旗袍。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i)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黄金时代(ii)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相关文章

巩俐穿的旗袍(巩俐龙袍造型)

巩俐穿的旗袍(巩俐龙袍造型)

本文目录一览: 1、柳岩,范冰冰,赵雅芝穿紫色旗袍,你最喜欢哪位明星穿 2、巩俐在嘎纳电影节上穿的旗袍式晚装,是谁设计的? 3、巩俐的旗袍装简直美翻了,她的哪次旗袍装让你看的目不转睛? 柳岩...

手工旗袍图片(手工旗袍图片大全 制作)

手工旗袍图片(手工旗袍图片大全 制作)

本文目录一览: 1、上海滩旗袍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款式推荐? 2、旗袍什么材质的最好? 3、怎么做芭比娃娃的旗袍?(详细一点) 4、旗袍的类型及特点 5、旗袍的社会地位,文化象征 6...

穿旗袍的优雅气质(穿旗袍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

穿旗袍的优雅气质(穿旗袍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

穿出旗袍的优雅气质,你需要知道这些旗袍仪态,一生的气质与自信 西方趋向个性审美,崇尚立体的个性,东方趋向传统的审美,崇尚柔和的共性。如果说西方女性像钻石,明亮耀眼;东方女性则像珍珠,圆润朦胧;如果...

秀禾和旗袍哪个好看(秀禾和旗袍哪个好看些)

秀禾和旗袍哪个好看(秀禾和旗袍哪个好看些)

女结婚穿什么衣服好看 女结婚穿什么衣服好看 女结婚穿什么衣服好看,婚礼作为人生中的大事,不仅新郎新娘十分看重这场仪式,就连参加婚礼的宾客们也需要遵循许多规矩。就比如在婚礼穿什么衣服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

粉色旗袍新娘(粉色旗袍新娘妆容特点)

粉色旗袍新娘(粉色旗袍新娘妆容特点)

本文目录一览: 1、结婚穿粉红色加金色的旗袍可以吗? 2、结婚可以穿粉红色旗袍吗? 3、结婚时的敬酒装能是粉红色旗袍吗?我听说粉红色是二婚穿的,我是一婚,不知道能不能穿? 结婚穿粉红色加金色...

长款绣花旗袍(长款绣花旗袍怎么搭配)

长款绣花旗袍(长款绣花旗袍怎么搭配)

本文目录一览: 1、精致绣花改良旗袍,展现性感女人魅力,你觉得这样的穿搭属于中国风吗? 2、美女身穿一件暗色绣花旗袍展现卓越身姿,你觉得这样的穿搭属于日常范围吗? 3、雅致的白色刺绣旗袍款连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